历史上一些关于龙的记载

历史上一些关于龙的记载

道家阴符派博客--历史上一些关于龙的记载--传说

●(后汉书。五行志〕:降温明殿,此句在清代〔洛阳县志,仟异志〕中引作黑如车盖隆起,奋迅五色,敕〔后汉书〕更明确。
灵帝光和元年六月丁丑,有黑气堕北宫温明殿东庭中,黑如车盖,起奋迅,身五色,有头,体长十余丈,形貌似

●〔元史。五行志〕云:至元二十七年七月,益都临胸县有见于龙山,巨石重千斤,浮空而起。

●东汉建安二十四年,黄龙出现在武阳赤水,逗留九天后离去,当时曾为此建庙立碑。

●东晋永和元年(西元345年)四月,有一黑一白两条龙,出现在龙山。燕王亲率朝臣,在距离龙200多步的地方,举行了祭祀活动。

●明清时期的地方志中,还不时发现有关龙的记录。据《临安府志》记载,崇祯四年(西元1631年)云南石屏县东南的异龙湖中发现巨龙,「须爪鳞甲毕露,大数围,长数十丈」龙山和异龙湖中出现龙,可能不止一次。不然它不会有「龙山」和「异龙湖」之称 ! 

●《唐年补录》记载,唐咸通末年某日,有青龙坠在桐城县境内,因喉部有伤,当场死去。龙全长十多丈,身子和尾巴各占一半。尾呈扁平状。它的鳞片跟鱼差不多,头上有双角,口须长达两丈,腹下有足,足上有红膜。

●郎瑛《七修类稿》记载,明代成化末年,广东新会县海滩上坠落一条龙,被渔民活活打死。此龙约一人高,身长数十丈,酷似画中龙,只有腹部呈红色。

●南宋绍兴三十二年(西元1162年),太白湖边发现一条龙,巨鳞长须,腹白背青,背上有鳍,头上耸起高高的双角,在几里之外都能闻到腥味。当地群众用席子遮盖它的身体,官府还派人亲自祭祀。一夜雷雨过后,龙消失了。它卧过的地方留下一道深沟。

●《永平府志》记载,道光十九年(西元1839年)夏天,有龙降落在滦河下游的乐亭县境内,蝇蚋遍体。当地群众为它搭棚以遮蔽阳光,并不断用水泼洒它的身体。三天后,在-场大雷雨中,龙离开了原地。

●西元1944年8月,松花江南沿的扶余县陈家围子村后,数百人围观一条趴在沙滩上的黑龙。据仍然健在的目击者任殿元说,该龙长约20多公尺。这个动物外形像四脚蛇,脸形和画上的龙差不多,长着七八根又粗又硬的长须,身子的前半部份直径约一公尺多。四个爪子深深扎进沙滩里。它全身都是鳞片,形状像鳄鱼鳞。任殿元至今仍满腹疑团,那条巨型动物为什么长得那么像画上的龙?

●1953年夏天,豫东某地降落一条不明动物,不少好事者徒步数里前往观看。据目击者所描述的形状,这东西像一条巨大的鲨鱼。它的腥味招来很多苍蝇。这鱼应是生活在深海的稀有鱼类,至于为什么会由天而降,似乎可以和龙坠落的原因产生关联

●1934年的夏天,营口阴雨连绵,持续下了40多天的大雨,辽河水暴涨,辽河北岸的芦苇塘变成了一片汪洋,鱼虾漂浮在水面上,空气中飘散着一股强烈的腥臭味道。大雨过后,当时生活在辽河北岸的人们都能闻到苇塘内的腐臭气味,但却始终搞不清楚究竟是什么原因。一天,一个看管苇塘的人顺着味道走去,在他扒开芦苇时,惊奇地发现在芦苇塘中竟然有一巨大怪物的尸骸。看苇塘人惶恐不安,慌慌慌张张地拔腿就往回家跑,据说到家后他一头扎到炕上,从此一病不起。当地一些上了年纪的老人回忆说,这个怪物曾经出现过两次,第一次出现在距离入海口20公里处。

其它记载:

唐玄宗在未登基时,曾经在兴庆宫的池中放养了一条龙。等到他即位时,兴庆宫池中有一条小龙游到宫外的御沟水中,它奇状蜿蜒,负腾逸之状。宫中的男男女女,没有不出来看的。
后来唐玄宗幸游西蜀,出发前夕,那条龙从池中跃然升空,驾着白云,横亘千里,朝西南方向飞去。周围的文臣武士,都看到了这壮观的景象。等到玄宗行至嘉陵江,登上船要过江时,看见那条小龙紧贴在船的一侧前进,侍臣们全都目睹了这一幕。
玄宗感动得热泪盈眶,对左右的侍臣们说:“这是我兴庆池里的那条龙啊!”于是玄宗命人把酒洒到江中,亲自祷告,龙才从水中奋鳞振鬣而去。
(出《宣室志》)

蜀庚午年,金州刺史王宗郎奏报,洵阳县洵水畔有一座青烟庙,一连几天,庙上烟云昏暗,奏乐音昼夜不停。
忽然有一天早晨,水波翻腾跳跃,有一群龙出现在水面上,向汉江行进。大的龙几丈长,小的一丈多长,什么颜色的都有,样子有如牛马驴羊,大的小的各占一半,挤挤撞撞地涌入汉江,经过寺庙。它们往往复复,徘徊数里,或隐或现。三天之后才不见它们的踪影。
(出《录异记》)

唐玄宗在东都洛阳,白天在殿中休息,梦见一个女子跪拜于床下。那女子容色浓艳,头梳交心髻,身披大帔广裳。
玄宗问她:“你是何人?”她说:“我是陛下凌波池中的龙女,保卫皇宫,护圣驾,我实在是有功的。现在陛下洞晓天上的音乐,请陛下赐我一曲,以光耀我的族类。”
皇上在梦中拉起胡琴,为她奏了一曲《凌波曲》。龙女向玄宗拜了两拜而去。
等到醒来,皇上还记得曲子,就命令宫中当日禁乐。皇上亲执琵琶反复演练推敲,以熟悉曲子。并在凌波宫宴请百官,临池演奏新曲。
池中的波涛涌起而又平定,有一位神女出现在水面上,正是皇上昨天梦中所见到的女子。那女子在水面上听了很久才消失。于是皇上令人在凌波池上修庙,每年都祭司她。
(出《逸史》)

汾水横贯太原而向南流。水上有两座桥。那南边的桥下曾经有龙出现,因此在桥下盖了龙庙。
以前相国令狐楚居守北都的时候,有一条龙从庙中飞出来,全城的男男女女都尽情观看,将近一顿饭的工夫,它才腾跃振奋地离去。立刻就有震雷暴雨。那时是唐朝太和年初。
(资料来源:《宣室志》)

政阳郡东南有一座寺庙叫法喜寺。这寺离郡一百里远,正处在渭水之西。唐元和年末,寺中有一个和尚频频梦见一条白龙从渭水来,在佛殿西柱子下停住,蟠绕很久,才直奔东方而去。做梦第二天就下雨。这种情况已经多次了。那和尚很奇怪,就告诉了别人。别人告诉他说:“福地是神灵居住的地方,本来就是龙的住处。而佛寺也受到龙的依赖,所以释迦牟尼有天龙八部,它的意义就在这里。何况郊野之外的寺院,殿宇清洁宽敞,作为龙的住处,不也很合适吗?希望你做一条土龙放到殿柱子之间,用它来验证一下你的梦。”
那和尚便召集工匠,用土制作一条龙。他把梦中龙的样子详细地告诉工匠们。做成之后就放在殿西柱子下边。做得很像云雾中的活龙,鳞鬣生动,动态蜿蜒,尽得其妙,即使很好的画家,也不能画得比这更像。
到长庆年初,一个住在这个寺院里的人,有一天仰卧在门外,见有一个东西从窗口出来,轻飘飘的,像一朵云,飞出寺院,向渭水飞去。天将黑的时候,那东西才回到西窗下。仔细一看,果然是一条白龙。
第二天他就告诉了寺中的和尚。和尚觉得奇怪。又过了几天,寺里的和尚全都到村民那里会斋去了,直到晌午才回来。进殿一看,用土做的那条龙不见了。和尚们又是惊叹又是奇怪,互相看着说:“这一定是龙。尽管它是用土做的,尚且可以变化不定。去,不知它到什么地方去;来,不知它从什么地方来。果然是灵物吧?”到了晚上,从渭水飘来阴云,不多时就要逼近殿宇。忽然有一个东西从云中跳出来,从西窗飞入。和尚们又惊又怕。走近一看,见那条用土做的龙居然已经附在西柱上了。仔细一看,那龙的鬐、鬣、鳞、角,好像全都湿了。
从此以后,就用铁链把它锁起来了。以后有了旱涝灾情,向它祈祷,非常灵验。
(资料来源:《宣室志》)

 

北庭西北的沙州,有一条河叫黑河。这河深可以摆船,河水常泛滥,冲毁房舍,淹没原野。因此西北的庄稼全都淹没了,田地荒废,不能耕种。当地的居民也都远走他乡,以逃避被淹的祸患。那些在北庭沙州做官的,都要先准备供品,到河边认真祭司祷告一番,然后才能审理政事。不然就会淫雨连连,一下就是几个月,或者大水猛涨,冲淹城邑。
唐开元年中,南阳张嵩奉诏到北庭做都护。他来到北庭境内,并且召集到郊外迎接他的官吏们询问此事。有的说:“黑河里有一条大龙,专爱吃羊、牛、狗、猪什么的,它往往兴风作浪漂在水上,看着人们是怎样在河边祭司。我知道已经很久了。”
张嵩于是就命令准备祭司用的牛羊猪狗及甘甜的饮料,在河边布置宴席,秘密召集左右人等,手执弓箭埋伏在两侧。张嵩率领着僚属们排列在河岸上,恭恭敬敬,严肃地等着。不多时,有一条一百尺左右长的龙从水中跃出水面,又迅速地来到河岸上。它的目光象火,射向岸上的人们。离人还有大约几十步远的时候,张嵩就命令弓箭手们把弓拉满。那龙果然来到宴席前,它的身体渐渐变短,身长只有几尺。它正要吃还未来得及吃的时候,张嵩命令开弓放箭。一时间万箭齐发,而龙无法抵御,中箭而死。龙死后,里中人都来观看,哗然若市。
张嵩为自己为民除害而高兴,就把死龙献给了皇上。皇上表扬他做事果断,让人把龙的舌头割下来,装进小匣子里,赐给他。而且,他的子孙世袭为沙州的刺史,至今被称为“龙舌张氏”。

(资料来源:《太平广记》)

 

京兆人韦氏,是一名家的女儿,嫁给武昌的孟氏。唐大历年末,孟氏与内弟韦生同时入选,韦生被授与扬子县尉,孟氏被授与阆州录事参军,他们分别上路去赴官职。
韦氏从夫君到蜀地去,但是不通车子,韦氏只好骑马。跟着丈夫走到骆谷口中时,马忽然被惊,她被掀下马,掉到几百丈深的岩下。往下一望,黑幽幽的,没有可以下去的道路。孟氏悲号,全家恸哭,不知该怎么办。孟氏和家人就设供品祭奠,穿丧服戴孝,无奈地舍她而去。再说韦氏,她掉到大约有几丈厚的枯烂树叶上,身上没有损伤。起初她好像闷死过去,不一会儿就醒了。经过一天,她非常饥饿,就拿树叶裹上雪吃。往旁边一看,有一条岩缝,不知有多深。仰视掉下来的地方,像一口大井,按理说是必死无疑的。
韦氏忽然从岩谷中,看见有一点像灯的光亮,后来渐渐变大。竟然是两点光亮。渐渐近了,这才看清,原来是龙眼睛。韦氏非常害怕,背着石壁而立。此龙渐渐出来,有五六丈长,到了洞穴边,腾身从孔中飞了出去。顷刻间又看见一双眼睛,又有一条龙要出去。韦氏自度必死无疑,宁肯被龙伤害,等着龙将出去的时候,一下子就把龙抱住,跨到龙身上去。龙也没理会她。直接跃到洞穴之外,腾飞于空中。韦氏不敢往下看,任龙随意飞行。好像是半天左右,她心里怀疑已经飞过万里,就睁眼往下看。这条龙渐渐飞得低了,又看到了江海和草木。她离地大约四五丈高,怕自己被龙背到江里去,就纵身跳了下来,正好落到深草之上,过了好久才醒。
韦氏已经三四天没吃东西了,疲乏得很,走路的速度极慢。遇上一位老渔翁,老渔翁惊讶她不是人。韦氏问这是什么地方。渔翁说这是扬子县。韦氏暗自惊喜,说:“这儿离县邑多远?”渔翁说二十里。韦氏详细地讲述了她的来由,又加上饥渴,老渔翁感到同情而又惊异。老渔翁的船上有茶粥,就让她解饥。韦氏问道:“这个县的韦少府到任没有?”渔翁说不知道到没到。韦氏说:“我就是韦少府的姐姐,如果你能把我载到县府,握一定好好报答你。”
老渔翁把她载到县府门外。韦少府已经上任多日了。韦氏到门前,让进去报告说孟家十三姐来了。韦生不信,说:“十三姐跟着孟郎入蜀地去了,哪能忽然上这儿来!”韦氏让传话人详细地述说因由。韦生虽然吃惊,也没有深信。出来一看,他姐姐号哭起来,述说她的苦难遭遇,颜色萎靡憔悴,简直不可言状。于是让她进屋休息。不久也就平复了。韦生始终有所怀疑。后几日,蜀中的凶信果然到了,韦生心里这才开朗起来,更加悲喜交加。他酬谢老渔翁二十千钱,派人把姐姐送往蜀地。孟氏悲喜无极。
几十年后,韦氏的表弟裴纲,贞元年中,做洪州的高安尉,他亲口讲述了这件事。
(资料来源:《原化记》)

 

唐咸通年末年,舒州刺史孔威进献一具龙骨,并且有表奏描述这件事。
表奏说:舒州所属的桐城县善政乡有一百姓叫胡举,有条青龙斗死在他家的院子里。
当时是四月,院子里还有养蚕用的蚕箔。忽然间云雷暴起,只听到云中有打斗触碰的声音,血就像下雨一样,洒落到养蚕用的蚕箔上。那血不污染蚕箔,渐渐集中凝结,可以拾起来放到手掌上。
不一会儿,人感到刺骨般冷痛。
一开始,一条龙尾巴拖在地上,围绕着一桶泔水,然后又腾飞钻进云里。等到下雨,下的全是泔水。
龙死了之后,把它剖开,发现它的咽喉处有一个大疮。龙身长十多尺,龙的身和尾巴各占一半。尾巴又细又薄。鳞鬣就像鱼鳞。只有须子有两丈长。它的脚有红色的膜样物蒙着。两只角各有两丈长。
当时派大云仓使指挥人马把死龙送往舒州。因为龙肉很重,不能整个搬运,就把它割成几十段,运载到州府。
(出《唐年补录》)

 

在灌口白沙,有一座太山府君庙。每逢春三月时,蜀人会前去烧香祭奠,也就成了各个州医卜之人的集会。当时有一人,身着打了许多补丁的衣服,容貌憔悴,也往庙那边走。众人都没把他放在眼里。
他走到江边时,众人正在树荫下休息,这位贫士也就在石头上坐下。坐了一会儿,他对众人说:“这条江里有条龙在睡觉。”大家都不回应他。旁边有个老翁说:“何以见得?”贫士说:“我见过。”大家说:“我们见一见,如何?”贫士说:“也不难。”他脱掉外衣跳进水里,抱着一条睡着的龙出到水面,腥味特别大,那条龙深闭两目,龙爪龙牙龙鳞龙尾全都完好。云雾顿时聚拢上来,风起水涌。众人都吃惊地站了起来,远远地向这位贫士行礼,称他是圣人。
贫士放下怀里的睡龙,让它沉入水底,他捡起地上的衣服搭在肩上就走,对着众人说:“你们各位都以看病占卜为职业,救人疾急,知人吉凶,也差不多是在行道。千万不要见到贫寒的人就轻视侮辱他们!”众人听了,自感惭愧,并向贫士称谢。大家又与他一同走了十余里路,一眨眼他就不见了。
(出《野人闲话》)

 

彭州蒙阳县境内,有一个地方名叫“清流”,那里有一个水池。乡里的人都说,这池里的龙与西山慈母池里的龙是夫妻,每年见一次面。新繁人王睿是个博物的人,他能辨别事物的真实。他曾经不相信上述的说法。
有一次,一场秋雨之后,他路过这个水池,竟然遇上西边雷雨冥晦,狂风拔树。王睿就把马拴在一棵树上以避雨。不一会儿,雷电到达池上时,就停止了,倏然间雨过天晴,万里无云。问那些住在本地的人这是怎么回事,他们的说法与以前所说的正好相符。
有一天,风雷从小汤溪沿着蜀江而下,来到云安县,云中物旋转到溪中,进入溪中,风雷闪电,实在可畏。有柳毅洞庭传书一事,与此说相符。
(出《北梦琐言》)

 

南宋时有一位普庵和尚,他是一位有道高僧,后世尊称他为“普庵祖师”。
有一次,他于绍兴二十六年(西元1156年)七月办法会,因平时受益之信众无数,故寺中香火鼎盛。而有些道士心存妒忌之心,故向总督府密报说普庵是妖僧,迷惑信众。故总督大人指派巡司带领数百名官差卫队捉拿普庵。当大队人马浩浩荡荡往佛寺出发的路途上,约于寺外数里处,忽然天下小雨,顷刻间黑云渐兴。
此时只见一条长数里的巨龙出现,头角峥嵘,神光显现,在云层中翻滚。而前来捉拿普庵的军队见此景像皆惊吓震憾不已,后来带头的巡检官跪地哀求忏悔后,立刻龙潜雨止。于是大队人马又搬师回总督府,巡检官向总督大人报告说:“普庵大师乃是圣僧,非妖僧也。”
真正的修炼人都是有天龙八部护法的,无论出于什么原因理由去迫害修炼人都是有罪的,护法神龙出现在云中就是警告人们不要相信谎言去迫害修炼人,不要犯罪。
(资料来源:《普庵传》)

 

北宋初年有位大臣名叫张洎(音:济),字师黯,又字皆仁。他曾经讲过他亲身经历的一件奇事。有一年,张洎他作为中原王朝的使者前往高丽,船只航行于海中时,他问开船的人:你们在海中见过龙吗?开船的人回答道:在多云的时候,我曾好几次见过龙,但都只看到龙尾垂于波澜之间,动摇舒缩,过不了多久便风雨大作。至于整个的龙,以及龙头、龙角我都没有见过。 张洎听后立刻恭敬的穿戴好衣冠礼服,并虔诚的焚香,祈祷真龙现身。当时天空晴朗,忽然有龙从水中跃出,其数目不止一条,而且越来越多,最后看上去竟是无数条龙现身于海面之上,看的清清楚楚,众龙过了好一会儿才消失隐去。张洎以及同船的人全都看到了这一令人震撼无比的场面。 记载中张洎之所以能见龙,是因为他真心相信龙的存在,并恭敬的焚香祈祷,龙才现身的。而现在的人受无神论影响,根本就不相信有龙,而且也没有了恭敬之心,即使去祈祷也都是为了满足自己的执着,这也许是现代人很少看见龙的原因之一吧。

 

清代《嘉兴府志,祥异志》:“平湖县有白化腾海上,红光半天。修撰沈懋孝,兄龙首半垂,两角闻有金冠紫衣之神,仗剑而立,长尺余。龙吐颔下珠光,团罔大如斗。”平湖县有白龙飞腾于海上,放射出光映红了半边天,当时沈懋孝做了记录,这条龙头半垂,两支龙角之间,站着一个戴金冠的紫衣神人,身高一尺,手握着剑。龙头下显出一团明亮的珠光,圆圆的,像斗一样大。

 

唐宪宗元和七年(812)年,在今天的安徽桐城县,有两条龙,一黄一百,从一个水池中跃起,低空滑行了六里路,又坠落在一个池塘中:元和七年六月丁亥朔,舒州桐城梅天坡内,有黄白二龙,自坡中乘风雷跃起,高二百尺,行六里,入浮塘坡。(《旧唐书宪宗本纪下》)
此后大约过了六十年,即咸通(860-873)末年的某一春季,有一条青龙坠落在通城县一户居民的庭院中,它的喉部带伤,坠地事血雨纷纷,当场陨命,县里的派员将龙的遗体专车送往州府,因为身体太重,只能割成数十段。贾维《唐年补录》中,对这一事件的经过记载颇详:唐咸通末,舒州刺史孔威进龙骨一具,因由表录其事状云:州之桐城县善政乡百姓胡举,有青龙斗死于庭中。时四月,尚有茧箔在庭,忽云雷暴起,闻云中击触声,血如酾雨,洒茧箔上,血不污于箔,渐旋结聚,可拾置掌上。须臾,令人冷痛入骨。初龙拖尾及地,绕一泔桶,即腾身入云。及雨,悉是泔也。龙既死,剖之,喉中有大疮。凡长十余尺。身尾相半。尾本褊薄。鳞鬣皆鱼。唯有须长二丈。其足有赤膜翳之。双角各长二丈。其腹相(明抄本“相”作“光”)自龃龉。时遣大云仓使督而送州。以肉重不能全举,乃剸之为数十段,载之赴官。(《太平广记》卷四二三引《唐年补录》)
康熙六十年(1721年)六月,有龙悬学宫旁,腥气逆鼻,焚香祷之,腾空而去。(乾隆《金坛县志》卷十二)
乾隆三十二年(1767年)夏,霖雨,县城北街董姓民家,有龙降于煤堆,数日翔去。(光绪《临榆县志》卷九)
嘉庆十五年(1810年)六月二十五日,二龙见于云中,一龙堕田,由李腰庄至赵家塘,拖行数里。(嘉庆《萧县志》卷十八)
据《四库全书》总纂官纪晓岚说,他的父亲就曾经去看过堕龙,可惜晚了一步,龙已乘风飞走了:癸亥夏,高川之北堕一龙,里人多目睹之。姚安公命驾往视,则已乘风雨去。其蜿蜒攫皊之迹,蹂躏禾稼二亩许,尚分明可见。(《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五》

 

三符风云涌

目前为止有一条评论

发布于上午 10:05 - 2017 年 3 月 20 日

看了一半,有一个想法。龙会不会是高层编出来的,为了集权。而一些投机之辈为了出名故意编的。而真正明白的人不说破是为了某种意图,毕竟这是非常强大的武器。

回复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