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聊周易参同契(廿十二):君子居其室,出其言善

聊聊周易参同契(廿十二):君子居其室,出其言善

君子居其室,出其言善,则千里之外应之。

出于《周易·彖辞上传》。

原文是“君子居其室,出其言善,则千里之外应之,况其迩者乎?居其室,出其言不善,则千里之外违之,况其迩者乎?言出乎身,加乎民;行发乎迩,见乎远。言行,君子之枢机,枢机之发,荣辱之主也。言行,君子之所以动天地也,可不慎乎?

君子即使是处在自家的庭院中,发出的言论如果是有益的,那么千里之外也能得到回应,更何况是近处的呢?如果在自家的庭院中,发出的言论,如果无益的,那么千里之外也有人会背弃它,何况那近处的呢?言论从他本身发出来,影响到民众;行动发生在近处,却显现在远处。言论和行动,对君子来说好比是门户的转轴或弓箭上的机关一样。门轴和机关的发动,直接关系到得到的是称赞还是羞辱。所以说言论和行为,是君子能够影响天地万物的因素,怎能不慎重呢?

谓万乘之主,处九重之室。发号出令,顺阴阳节。

所以在九重之室里的万乘之主,发出号令的时候,也需要顺阴阳时节来进行。

所谓千乘之君,万乘之主,这是古人对身份的一种区别,君子一词原来是指政治地位的崇高的人,君子是作为一部分人的领袖,然而自儒家孔子之后,认为君子应该是道德高尚的人,只有这样才能够影响并教化人民,作为有较高政治地位的人,更应该拥有这种优秀的品质。

这里是将君与主来作为人的比喻,其中以心为君,以神为主,因为神明默藏于心。君子发言,实际上是指的信,比如以心室为宅院,而一个人用心去传达一个概念到身体上的某个部位的时候,这个部位便会有出现相应的感觉。

而这种又称为意念,当意念集中在眉间时,眉间便会发胀,集中在下丹田时,下丹田便会发热,集在手指上时,指尖便会发热等等,都是意至则会有所反应。

又比如将双手伸开成掌,指朝前方,两手掌心相对一定距离,然后掌心慢慢合拢,想象两掌之间有种排斥的力量,双手就像挤压一个气球一样,然后快要接近还没有完全贴合时,又将双掌打开慢慢分开远离,想象两掌中有力量相吸,如同各自有两块磁铁那样,如此反复几次后。即使不用意,也能感受到手掌中会自然出现相吸或相排斥的力量出现。

这便是意传到各种部位后,人体通过神经产生反馈,即使是平时觉得意产生不了作用的部位,只是其反馈微弱而已,只要重复几次,这种反馈便会大大加强。

这种反馈的感受,便是轻微的气感,它虽然是一种神经末梢的反馈,实际上是由意念集中之后,气血相应涌到了掌上所致,然后即使是意念撤消后,血气仍然还没有散去的缘故。

有一种娱乐性的玩法,常于江湖之中用以炫人,便是先两只手对齐,看手指长短比较确定是差不多之后,单独将一只手举在面前,然后用意念去想像手指越来越长,过上三五分钟后,再双掌合并,会发现手指确实会变长。

意念源自于心,而意之所在,气血所聚,这是神所使的,然而此时心与神是分离的。

如果只是修炼气功的话,这并没有问题,然而如果是丹道修炼,心意必须要是合一的, 那么心与神如何才能合一?

无欲而清而又不离心,念处于动而非动之间,如此便能心神合一。

这一点在佛家的说的颇有妙处:“应无所住而生其心。”

只有心神合一时,元神即我,没有心神之别,于是便能与元神做到真正意义上的统一。

当心神合之后,元神所能实现的要远远超于意念,它对身体及魂魄的控制力也远远强于意念、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元神可以随意使用,因为这会像一个君主在随意滥发指令一样,结果不仅对修炼有害,还会把一切搞得一团乱。

修炼丹道正是此理,所以什么时候该用火,什么时候该停火,需要按照一定的节律来进行,如果随意胡来,会导致出现大乱子。

所以说,万乘之主,发施号令影响非常大的,为了减少这种影响,要顺着阴阳时节来进行,而元神的运用,也是相同的道理。

这也是前文所说的:“日月为期度,动静有早晚。春夏据内体,从子到辰巳。秋冬当外用,自午讫戌亥。赏罚应春秋,昏明顺寒暑。爻辞有仁义,随时发喜怒。如是应四时,五行得其理。”

藏器待时,勿违卦月。屯以子申,蒙用寅戌。余六十卦,各自有日。聊陈两象,未能究悉。

故而要“藏器”,便是先潜而勿用之意,要等待时机,不能违了卦月。

屯以子申,蒙以寅戌者,为纳甲之纳支。

水雷而为屯卦,子申,震之初九为庚子爻,坎之六四为戊申爻。

山水而为蒙卦,寅戌,坎之初六为戊寅爻,艮之六四为丙戌爻。

两卦共计十二爻,一爻应于一时辰,朝以屯,暮则以蒙,并前文有云:“朔旦屯直事,朔旦屯直事,至暮蒙当受。昼夜各一卦,用之依次序。”

故至初一起,以屯蒙两卦而用,初二则用需讼两卦,需用子申,讼用寅午,初三则用师比两卦,师用寅丑,比用未申。

“聊陈两象,未能究悉”便是往下直接推去,不一一而例举。

立义设刑,当仁施德。逆之者凶,顺之者吉。按历法令,至诚专密。

“立义设刑,当仁施德”,此为刑德之道,所谓刑德,韩非子云:”刑德曰:杀戮之谓刑,庆赏之谓德”。

如何依刑德?正是“赏罚应春秋,昏明顺寒暑。爻辞有仁义,随时发喜怒。”,爻有仁义之分,仁即施德,义则施刑,于火候之中,便是进退之道,逢仁则进,逢义则退。

《淮南子》天文训云:“阴阳刑德有七舍。何谓七舍?室、堂、庭、门、巷、术、野。十二月德居室三十日,先日至十五日,后日至十五日,而徙所居各三十日。德在室则刑在野,德在堂则刑在术,德在庭则刑在巷。阴阳相德则刑德合门。八月、二月,阴阳气均,日夜分平,故曰刑德合门。德南则生,刑南则杀,故曰二月会而万物生,八月会而草木死。”

如此顺着来便能一帆风顺,不然会反有凶事。而按着历法来进行,这便是最大的秘密。

谨候日辰,审察消息。纤芥不正,悔吝为贼。二至改度,乖错委曲。隆冬大暑,盛夏霜雪。水旱相伐,蝗虫涌沸,群异旁出,天见其怪,山崩地裂。

“纤芥”,是指的微小,这里是说“有丝毫的差错”,便都会出现“悔吝”,这里指的是忧虑。

耐心等候相应的日辰,仔细地审查消息,如此方能有所保障,大凡有丝毫微小的差错,都会导致令人忧虑的事情发生,比如二至(冬至夏至)的时间便会发生变化,然后冬天却是大暑,夏天却是大雪,这样时节不正,然后水灾旱灾也会产生,四处还会闹蝗灾,天象也会变得古怪,四处发生地震。

修炼实际上是有风险的,现实中的外丹也会耗费药材,而在体内的修炼同样如此,每一次失败都会是极大的损耗,如果不能掌握好火候的核心原理,稍有失误便会导致身内出现问题,所以必须要审时度势,根据不同的变化来采取不同的对策。

一般的气功修炼,常会有人出现出偏的情况,不过一般的气功出偏了,大多可以纠正的,修丹道却不然,如能不走上歧途已是不容易,即使是走上了正路同样不代表就一定能成功,稍有不注意便会出现失败,而失败往往也会给身心带来很大的损害。

所以有很多修炼者,只需养气存神,反而可以身心健康延年益寿,而修丹道者,不少命短寿促,往往夭亡于四五十岁,便是这个道理。

修道者多如牛毛,成道者凤毛麟角,求这一线生机,首先要避开处处杀机。

孝子用心,感动皇极,近出己口,远流殊域。或以招祸,或以致福,或兴太平,或造兵革。四者之来,由乎胸臆。

孝子用真心,能够感动皇极,近了便是出于自己的口中,远了则会影响到遥远的边域,要么是招祸,要么是致福,要么是能导致太平盛世,要么是造成人间兵革,这些都是因为人的胸臆所抒发。

从道法角度,其实葛真人这里说的还可以有另一个解释,因为人的心神的名字是叫丹元,它与斗中丹元相通,而人之所求,可以上通北斗,实现自己的愿望。

当能够沟通元神后,外动风雨,开口言雨,顷刻之间便雨下如注,若说雨止,瞬间雨便能止住不滴,这并非不能做到。

这也是古人常说神在心中的道理所在,所谓道由心传,并非是想出来的,而是它本来就存在那里。

所以如果看唐时传下的正宗的上清道法典籍的话,会发现一些特点,比如所有的神明均从自身心中化出,其它身神相配合,然后实现各类道法。

并且早年的唐宋所传下的道法,大多轻便易行,而如果再看明清的道法,且不说各类符秘复杂异常,往往一个简单法门,所用到的符便多达几十上百道,各类稀奇古怪的表文,如烧纸钱一般的不要命的烧,拖沓异常。

究其根本原因便是,除了有些场合是为了拖延时间表演外,便是自身力量越是不足,越需要在外在形式上来进行补充,如此才能充实信心。

同样的事情发生在丹道上,明清丹道流行之时,为了填补不安,不得不借助于扶乩的形式来进行佐证,以期证明天仙神佛的存在,这其实走上了一条错误的路线。

扶乩实际上只能通的是阴神,结果就直接导致道教一些丹道理论,也被篡改了,如在《伍柳仙宗》说 :”久而性光化为舍利光,从性海中冲出,化万万道毫光,贯于太空,与古佛如来相会。 ”并说由此 “则佛道之果证矣” 。

若是知晓过前文中分析的,显然可知仅仅是靠光是远远证不到古人所说的境界的,所以明清之后,这类道典籍越发的流行,然而修炼有成的人却越来越少,而到后面,竟然几乎没有了。

三符风云涌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