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谷子》反应第二

《鬼谷子》反应第二

古之大化者,乃与无形俱生。反以观往,复以验来;反以知古,复以知今;反以知彼,复以知此。动静虚实之理不合于今,反古而求之。事有反而得复者,圣人之意也,不可不察。
人言者,动也。己默者,静也。因其言,听其辞。言有不合者,反而求之,其应必出。
        注释:古代能够真正达到大化境界的人,与无形与生俱来。反复推算过去,以验未来,根据现在推论过去,根据过去也能推出现在,反复如此推算。如果发现现实中的动静虚实之理不相应于现在,那么就在用过去的事来参考。前后对比验照,这就是圣人的意思,一定要注意。
言有象,事有比;其有象比,以观其次。象者,象其事。比者,比其辞也。以无形求有声。其钓语合事,得人实也。其犹张罝纲而取兽也,多张其会而司之,道合其事,彼自出之,此钓人之纲也,常持其纲驱之。
         注释:言语是有象的,事情是可以比喻的。所以象可以作为比喻,以分析其规律。用象以象事,用比,以描述其细节。以这种无形的手段去求于说话的表述,可以探知别人直接的想法。这如同于布网捉兽一样,四处布网,留一面开,守在那一面就可以了。这是钓人方法的纲领,应该经常如此进行。
己反往,彼复来,言有象比,因而定基,重之、袭之、反之、复之,万事不失其辞。圣人所愚智,事皆不疑。故善反听者,乃变鬼神以得其情。其变当也,而牧之审也。牧之不审,得情不明。得情不明,定基不审。变象比必有反辞以远听之。欲闻其声,反默;欲张,反敛;欲高,反下;欲取,反与。欲开情者,象而比之,以牧其辞。同声相呼,实理同归。或因此,或因彼,或以事上,或以牧 下。此听真伪,知同异,得其情诈也。动作言默,与此出入;喜怒由此以见其式;皆以先定为之法则。以反求复,观其所托,故用此者。

           注释:反复推,言语中要有象有比,这样就可以了,或加重,或突然,或反推,或复论,万事都可以描述。圣人认为的愚智,就是什么都不怀疑。所以善于听人话的,能在其中探索到微妙的变化。如果不仔细失调,则无法明白真实的含义,如果不明白真实的含义,就没有往下推敲的基础。变象比,则必能有反推之处。如果想要听说更多,则沉默,想要夸张,先收敛,想要高上,先低下,想要获取,先给予。所以,欲要把握别人的变化,用象比之法,分析其语言,以共同之处去共鸣,这是相同的道理。或是因为这样,或是因为那样,或是为了向上,或是为了向下,分析真伪,便能知道同还异,知道其说是真是假。总的来说,是动还是静,都是依此,喜怒情绪可以由此可见,皆以此为法则来前后分析,看对方是想表达什么。

己欲平静以听其辞,观其事、论万物、别雄雌。虽非其事,见微知类。若探人而居其内,量其能,射其意;符应不失,如螣蛇之所指,若弈之引矢;故知之始己,自知而后知人也。其相知也,若比目之鱼;其见形也,若光之与影;其察言也不失,若磁石之取铁;若舌之取燔骨。其与人也微,其见情也疾;如阴与阳,如圆与方。未见形,圆以道之;既见形,方以事之。进退左右,以是司之。己不先定,牧人不正,是用不巧,是谓忘情失道。己审先定 以牧人,策而无形容,莫见其门,是谓天神。
   注释:自己平静听别人的说法,看其事情,论万物,分别雄雌,虽然不是事情本身,但也能因微知类。如果想要知道别人内在,根据对方的能力,分析对方的意思,可以保证不会出错,像螣蛇一样变化,如开弓射箭一般,所以知人先要己,自知才能知人。这叫相知,一对畅游的鱼一样,彼此相应周旋。如观光观影一样,彼此是相应的,分析别人的言论不会有失,这又如磁石会吸铁,用舌头吸骨头中的肉一样中。能分析其微妙,迅速知道别人的想法。如阴阳,圆方,虽然还没有见到其形状,可以先以圆来说,形出后,再以方来呼应。这样左右进退都没有问题,以此来统领。自己如果不先定住,那么分析别人时就会不稳定,这样就谈不上巧妙了,所以分析别人的时候应当理智冷静,不应代入情绪变化。

三符风云涌

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