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注解(五十三):其政闷闷,其民淳淳;其政察察,其民缺缺。

道德经注解(五十三):其政闷闷,其民淳淳;其政察察,其民缺缺。

       其政闷闷,其民淳淳;其政察察,其民缺缺。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孰知其极?其无正邪?正复为奇,善复为妖。人之迷,其日固久。是以圣人方而不割,廉而不刿,直而不肆,光而不耀。

注解:施政之道,若其政平平,则民风淳厚,若其政苛刻,则民便会不会遵守并加以抱怨。祸是同福而来,福也是祸而来,祸福总是相伴在一起的,它们之间并无明确的标准与界限,正反总是在转换之间的。人对此已经困惑已久了,所以圣人处事,总遵循方而不割,以保持它的完整,廉而不刿,以让它不会受损,直而不肆,以让它不会任意横行,光而不耀,以让其不会物极过反。

        若为处世之道,凡事不可过于苛责,也不可过于标新立异,因为这些是会带来风险的,如果是个体上,遇到这些风险并不是大问题,但在一个组织或一个集体,或是面对大量民众时,就必须要考虑这个问题,因为一点点分寸拿捏不好就会造成极大的问题 。

       比如,一个部门报怨说自己的权力太少,如果权力更大一些就能管理得更好,但问题在于,权力更大了以后,如何能保证不会出现滥用权力?一个部门整体的初衷是好的,但是细化到个人时,难免会出现良莠不齐的现象。

        比如明朝的东厂,本来是监视各官员行为而设立的部门,但因其权力太大,结果失控,锦衣卫的结果一家独大,全天下都怕他们,而由此也滋生了他们的腐败化。本来监察官员,以使其行为正直,这是一个好的初衷,但到了具体的实施上是有各种问题的。所以,如同明朝东厂一样,虽是从正开始的,它也会变成奇,变来变去,结果事情就变妖异了。

       此段文中不但提出了问题,还提出了解决的方案。如果是圣人的话,会怎么样去做呢?处理事情,不会把它苛责到底,整体会保证全盘的平衡,如一物已经锯成方的了,就不需要再把它割裂,又如人可以获取好名声,从而反过来促进自己的行为往好的方面发展,但是却不能为了名声能够去影响他人而去博取,因为这样的话,会为了名声不择手段,于是又失去了最初理想的初衷。

三符风云涌

Leave a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