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聊周易参同契(二):乾坤者,易之门户,众卦之父母。

"乾坤者,易之门户,众卦之父母。坎離匡廓,而运毂正轴。牝牡四卦,以为橐龠,覆冒阴阳之道。犹工御者,准绳墨,执衔辔,正规矩,随轨辙。" 世间一切,不离阴阳。 划分了阴阳,事物间的不同便会进行显露,然后便有一条条的特征,如果将这些特征组合起来,便有形象,有了形象,便会形成整体的感知,然后被人所认知,于是万物于是由此而别。 而万物却是如何生成的?《道德经》中说:” 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势成之,是以万物莫不尊道而贵德。” 有道生之,于是有了德,而德的积累,使得物的形象出现,最后产生了整体的感知,这便是万物尊道而贵德的原理所在。 万物皆自道而来,人认知的一个事物的过程,便是向道而去,是一个逆向的过程。 那么,究竟是万物本来无别,因人心而有别,还是万物本来有别,故而人可识之? 如说万物本来无别,那么拿块石头咬一下,就知道它绝然跟苹果是两物。 如说万物本来有别,那么组成世界万物的最小单位,一直不断细推下去,到了最后终究会是一样的。 这里的万物,并不仅仅是物理物质意义上的万物,它包括了能量与物质,而介于能量与物质之间存在,便是近年来物理学通过大型对撞机发现的一种叫“希格斯玻色子”(Higgs particle)的粒子,它证明了一个没有质量的粒子在通过希格斯场的影响后会拥有质量。 如果将没有质量的粒子认为是“有”,而有质量的物质认为是“无”,这个很好的诠释了道德经哲学中的一个概念“有生于无”。 而且显然可以推定,如果万物没有质量时,它们都是以能量存在的粒子,假如它们的能量存在之前,又是什么? 往上再继续追溯,必然万物产生之前,必然皆是一,所以它是先天,通常给它一个名称叫作先天一气。 抽象事物并抓住核心特征可以称为简易,事物特征之间的变化可以称为变易,而那些保留下来的核心不变的,便可以称为不易,于是简易、变易、不易,三者概念便出来了。 在易卦中,所有的卦均由阴与阳来组成,而最基础的由三个阴阳所构成的称为八卦,六个阴阳为一组构成的称为六十四卦。 每一个表达阴阳的符号,都称之为爻。 如果直接去考察六十四卦,对于不熟悉周易的人来说,艰涩的名称会带来巨大的阻碍,但如果是八卦便容易理解得多了。 如果明白了前面的抽象,那么便明白了,八卦将万事万物进行了分类,归纳为八种特性,万事万物的任何特性,均可以往这八种里面进行归类。 乾与坤,这两个字,初看起来并不是那么好理解,然而如果明白虽然说是乾坤,却也可以说是AB,或者说是甲乙,或者是αβ,无论给它们取什么样的名字,都没有关系,因为它只是进行一个命名罢了。 有一种见解认为,乾为天,坤为地,所以乾坤指的便是天地,所以大多数时候看到乾坤便想到天地就好了,一切的易数解释都这样来解。 这种认识是有很大的误导性的。 因为乾坤虽可代表天地,但天与地只是它的一种象,并不是它的本身。 乾坤可以为父母,可以为头腹,可以为夫妻,可以为圆方。 所以当说乾坤时,并非是说天地,也并非是说父母,也并非是在说头与腹,而是指的所有可以归类成乾卦与坤卦来代表的一切事物。 中国的古代的先贤们敏锐地发觉了万事万物之间的联系,并将这种联系进行了对应,并抽象成了符号来表示,这些符号,称之为卦。 有说法这是圣人生而知之,然后传下来的,也有说,那是来自天上的神人传授下来的,还人有说这是史前传下来的,更有说是外星人传下来的。当然这些只能姑妄听之,却不可当真,毕竟这世上的一切事情,都可以用三种理论来解释:1、鬼神  2、外星人  3、阴谋论。…

Read More

聊聊周易参同契(一) :理

凡一个人做能到被世人称个“子”字,基本上就算成就了,因为这意味着即使是反对者,批判他之前,首先都会先承认这个人的能力。 好比老乔那样,无论是你想指责他的智商不高,生了病竟然不老实看医生,还是说他黑透了良心,把一个其实随处可见的工具卖到了天价,然而任何人都不得不承认他有让全世界的人买他的工具的魅力。 不过,几百年后,可能他便会完全埋没在历史里,即使再度提来,最多说乔布斯是一个曾经很厉害的商业传奇人物,然后寥寥几笔便会带过,也可能压根不会再提起。 这便是昙花一现。 然而朱子不一样,现在已经过了近一千年,如果再过一千年的话,大凡只要提到宋代,就不得不提到影响到整个朝代的程朱理学,而提到程朱理学,就得提到朱子。 来说说朱子,首先他是一个很认真的人,不然学问也做不了那么大,他对道家,佛家都很不待见,平日间也没有少说两家的坏话,虽然不乏毫无论据的平白构陷,然而人人都知道站在他的立场上,自然得说那样的话。 气在中国古代是一种充满智慧的哲学观念,它不同的古希腊的风火土水那样物质化,它更是一种高度的抽象的概念产物,并认为万物皆一气而来。 然而朱子觉得,这是不对的,所谓先天,便是未有天地之先,那么既然这样,就是一个道理,既然是一个道理,它必然就是在气之先,所以说理在气之先。 他总结说:“未有天地之先,毕竟也只是理。有此理,便有此天地;若无此理,便亦无天地,无人无物,都无该载了。有理,便有气流行,发育万物。” 不过,他又觉得气这个概念实在玄妙,始终摆脱不了,于是又说理与气是相存的,所谓的理,其实便是存在气里。 所以他又说:“所谓理与气,此决是二物。但在物上看,则二物浑沦,不可分开,各在一处,然不害二物之各为一物也。若在理上看,则虽未有物而已有物之理。” 说到儒家的理,很容易稀里胡涂,不知道在说什么,实际上是,儒家的这个理,便是道家道德之“德”,所谓道,不可方物,即是强名,自然是难以尽述。 然而德便明显了,它的一个表现便是规则,在万物之先,大凡万物的产生,也是因为先有了规则。 所以规则必然是在万物之前便是有的。 于是便可以明白,水有水德,火有火德,非火而成德,时谓之火之炎上,是性不是德,所以并非所有炎上的都是火,然而如果有火德的,那便一定是火了。 万物皆有其德。 儒家的天理,便是理自天来,但是人总是会有违于天的,比如说天心自运,无论再怎么样的天花乱坠,日月仍是那样悠悠周游,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 所以改变不了天,而天人合一又是客观需要,所以便存天理,灭人欲,这样也是异曲同工,这便是儒家修行的方式,理学家如此认为。 朱子学说是很妙的,然而他自己未必没有疑惑,从他废寝忘食地研究《周易参同契》便能看出。 他认为《周易参同契》实在太高妙了,却又始终难得其中至奥,在遗憾之余,化名为空同道人,取于空自羡慕《参同契》旨归之意,并对《周易参同契》作了注。 “魏伯阳《参同契》,恐希夷之学有些自其源流。”他评价说,“然没有真师指授,故于下手处,不甚了了,盖贯通其文需明师之传诀也。” 朱子会产生这样的矛盾,是可想而之的,理在气之前,其实从无常有常的难来看,便是有常之论。 因为有常,故而必循其常,人天之合一,不过以心合物,这是理学的儒家。 站在另一个对立面的,便是佛家,佛家认为一切是无常的,所谓”刹那无常“,世间事物时时在变,这是一种运动而变化的观点看待事物,不得不说是很优秀的。 相比之下,宋代理学儒家的看法是,即使是遇到了无常,那么让你有常,你就得有常,实在是要无常,你也得给老夫憋着表现得是有常的。 显然,这是不自然的。 以致于宋代出现的三纲五常越发僵化,各种强迫症倾向的规矩,例如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之类的理念应运而生了。 如果进一步探索的话,如说万物有常,却为何充满如此多意外,如果说万物无常,那么既然一切皆是无常,此岂非又不是一种有常。 无论说是儒家的有常,还是佛家的无常,都有它的道理,不能说是错的,却是是片面的。 道家一直坚持气论,气是变化莫测的,它对应着无常,然而气整体又是可把握的,它对应着有常,有常还是无常,它们是共一体的。…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