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柏拉图主义流派—西方神秘主义及神学的架构

       公元5世纪,西方新柏拉图主义出现了,这其实是很一个奇怪的称呼,它唯一与原旨柏拉图主义有关的,就是认为存在一个精神的世界,并细化了太一的模型,除此之外,在本质上它其实是把很多流派观点总结在了一起,推出的一个新派主义,这个流派对基督教的神学体系有极大的影响。         首先,它吸收了古波斯第一帝国的哲学,认为世界有两极,分为光明与黑暗,而物质世界处在黑暗之中,精神世界处在光明之中,世界唯一的存在的就是上帝,上帝这个词在原义中是GOD,也就是神。        上帝永恒照耀着光明,这实际上是一种太阳神崇拜的沿袭,在新柏拉图主义中,认为万物中都有光明,但只有人的灵魂是最接近光明的,所以人可以通过一定的方式,使自己与光明合二为一。        这个流派中关于世界的本源绕开了元素说,而是提出了三大本体:太一、心灵、灵魂。        太一是近代人的翻译,实际上它与中国的太一是不是一回事是很需要争议的,暂且因为它的英文是The one,便姑且称为太一,因为这里的新柏拉图主义提出的太一,实际上应该是混沌未分的太初状态。         在这个流派,对太一的描述是,太一是神,是一切的根本,既是单一、唯一的,又是无所不包的,它不是万物的总和,而是万物的源头,它是生命之源,力量之源,它不能与任何有一个现实的东西相等,它无形式、无善、无德性、无意志、无思想、无意识、无运动或行动。         从这一段哲学描述来说,里面表达的含义几乎是道德经里一些语句描述的翻版:         "道可道,非常道“         “湛兮似或存,吾不之谁之子,象帝之先”         “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渊兮似万物之宗。”        但有所不同的是,在道德经中,没有将道进行神化,因为道德经中说:“道常无名朴虽小天下莫能臣。”        神的至高无上在于能臣天下,而在道德经中从来不会把道放到神至上这个位置,对于道的描述是“天下莫能臣”,其中的区别与深意非常值得玩味。        道德经中的关于道的描述,最玄妙的一点就是,无论是任何哲学流派其实都是可以相容的,从唯心主义的流派来看,道德经没有什么好挑剔的,从唯物主义的流派来看,道德经仍然是没有什么好挑剔的,这就是道德经思想的玄妙之处,即使是最严厉的批评家来批评道德经,也只能从一些边缘文字的描述上进行,而无法否定它的根本,除非这位批评家根本不懂哲学---无论是西方还是东方的。…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