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虎山正一日诵早晚课讲解(2):净心神咒

净心神咒: 太上台星 应变无停 驱邪缚魅 保命护身 智慧明净 心神安宁 三魂永久 魄无丧倾  太上台星,什么是台星?  《晋书·天文志上》:“三台六星,两两而居,起文昌,列抵太微。一曰天柱,三台之位也。在人曰三公,在天曰三台,主开德宣符也。”  唐 李白 《上崔相百忧章》:“台星再朗,天网重恢。”  宋 杨万里 《宿牧牛亭秦太师坟庵》诗:“天极八重心未死,台星三点坼方休。”  明 陈汝元 《金莲记·偕计》:“秀毓山川,灵分草木,几番焰夺台星。”  清 顾炎武 《路舍人家见东武四先历》诗:“龙驭杳安之,台星陨衡鼐。”  所以台星,指的就是三台星,更详细的是道经中的解释:  《云笈七签》卷二四云:“三台有六星,两两而起势,横豆北斗第二{鬼勺}星之前,一曰天柱,乃王公之位、在天曰三台,在人曰三公。西近文昌二星曰上台,为司命主寿;次二星曰中台,为司中主宗室;东二星为下台,为司禄主兵。又曰上台司命为太尉,中台司中为司徒,下台司禄为司空。一曰泰阶上台上星护助天子,下星为女后;中台上星为诸侯,下星为卿大夫,下台上星为士,下星主庶人,所以和阴阳而理万物也。”   而在道教中进一步命名,如在《北斗经》是这样的称呼的:   上台虚精开德星君,中台六淳司空星君,下台曲生司禄星君。   下台不是司空么,怎么变成司禄了,司空怎么跑中台去了?还有这些名词是什么意思。   首先要明白,其实司中、司禄、司空、司命,都是官职名。   然后得先说说“司空”是什么,这个是古代的一个官职名,是三公之一,三公是什么,古人常说“位列三公”,这个是极高的官,即是天子之下,最高权力的三个大官员。…

Read More

龙虎山正一日诵早晚课讲解(一):澄清韵

      很多学道之士,虽然天天诵着早晚课,但却没有体会其中的精义,往往产生的感应不足,或是觉得虽是天天念,日日念,不过只是一种形式,如果是这样想便是大错了。   道质朴,非在于形式上的繁丽,早晚课虽是看起来小小,但高明者,即使是微小也可以见得高明,而粗鄙者,高妙之中也只能见得粗鄙。   古时乡间之人多不识字,所以高妙的东西不易说,只能流传在高道之间,而如今民智开化,要理解道蕴便是变得容易得多了。    所以,虽小而非不能通道,若是精研早晚课,其来的效果也是极其宏大的,如果细细体味自然自知。   澄清韵: 琳琅振响,十方肃清 河海静默,山岳吞烟 万灵镇伏,招集群仙 天无氛秽,地无妖尘 冥慧洞清,大量玄玄也。 常清常静天尊。     早课中,澄清韵一般是用的唱颂,即是通过唱来进行,全真的一般从头唱到尾,正一的一般是先念个开头,然后直接在粗体字的部分直接行唱。   “琳琅”的本义是指玉石,这里借指美好的事物。   琳琅振响是指玉石相碰撞发出来的声响,金钟玉磬中敲打的优美之声,细长而悠远的,其音韵清澈,极其地优美而高妙,所以十方也肃静,变得清清静静,连河海不再发出滔滔的浪声与哗哗的流水之声,全都沉醉于优美的道乐之中。   山岳吞烟,指的是凌晨的山岳雾气蒙蒙的样子,因为听到了这些音乐之后,也默默地雾气也收了起来。这象征着迷于红尘物欲之众生,因为道音的悦耳冲击而惊醒,从而不再迷茫,豁然而醒,显露真我,渐悟真道。   万灵镇伏指的万物皆有灵性的来源,在道家的世界中,认为世间一切,即使是一草一木、一山一石,也有灵性,清晨悠悠的道乐传遍山谷,所有的灵都被其所镇伏,道教的世界中的镇,并非是镇压的意思,而是取自于生活中的感悟以命名,比如若是有一张纸,要书写时,纸张动来动去便不好下笔了,于是便取镇尺一只,放于其上,让其不再乱动,于是便与人与纸和谐而统一。然后,它便成为了一部作品,被赋予的价值与存在的意义也大大提高了,这是一种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所以镇的目的并不是胡乱的镇压,而是让其守规矩,让其守序化,然后人与其达成一种自然的和谐。   所以道法自然,虽“自然”为“自且然也”,然“法”而又非“学”,此不是照抄照搬或是生搬硬套,而是在要模仿自然的同时并利用客观的规律对进行一定的改造,这种改造包括外在的的环境,也包括内在的自身,然后实现人与自然的完美和谐统一。   当这种自然而完美的各谐统一,便是洞天福地,便是仙山宝岛,便是人间仙境,故而仙真云集,群仙皆被此招集而来。   “天无氛秽,地无妖尘”,这句是用的常用修辞手法,指的是因为道音肃清了一切,而使得天地之间的氛秽妖尘,污浊之气一荡而空。   “冥慧洞清”则是人神清气爽,然后赞叹为“大量”,“大量”这个词是指量非常大,因为今世用此词用得太多,而不能体会到它的意境了,从在晋木华《海赋》中:“尔其为大量也,则南澰朱崖,北洒天墟。”,如果亲自目睹一下海之大而带来的“阔”的强烈印象,便能明白这个“大量”的意境是什么,而“玄玄”则是指的深奥、微妙,即这里着无边无量的奥妙,这是需要细心去体会的。   读古人的文,要进入到古人的“境”中去,这样才能真正有所体会,不要仅仅受限于文字,再小的文字上也可以见得大道,最伟大的艺术是于平凡中发现美,而高明的悟道,则是于小中而见大,后又能大中而小,于是便知天地万物,虽其大无外,其小无内,然皆通于道。

Read More

谈谈道教早晚课

  早晚课是玄门日诵必备的功课经,目前国内流行的早晚课大体通用的分全真与正一的,除微有不同外,大体是相同的,而如果是特别的门派则有流传不同的早晚课。    正一与全真的早晚课大同小异,全真的早晚课分是先起澄清韵、吊挂、提纲、中启请等韵。然后接念有净心、净口、净身、安土、安天地和祝香等神咒。最后诵 《常清常静经》、《消灾护命经》、《禳灾度厄经》和 《玉皇心印妙经》及三清、四御、南极、北、南五祖和七真、雷祖等宝诰。   现代正一的龙虎山早晚功课经实际上出自《清微祈请告歇科》而来,其内容与全真大同小异,开头基本相同,只是中间的经文是《清静经》与《高上玉皇心印妙经》,后面也是宝诰,最后是雷霆宝诰与社司咒。   因为中间的宝诰均较为繁多,所以一般诵念宝诰,是根据遇到遇到那一位祖师或真人圣诞,并加以礼拜,如果是平时的话,全真必念主要是拜礼玉帝和雷祖两个宝诰,正一必然要有三清与张天师宝诰,另外就是自己修炼的法系法脉相关的宝诰了。   晚课上,全真的首起步虚韵、吊挂、提纲和中启请等韵。接念《救苦拔罪妙经》、《升天得道经》,《解冤拔罪经》及斗姥、三官、玄天、吕祖、邱祖、萨祖,灵官和救苦等真诰,这些有救苦拔罪超度的亡灵的作用。   而在正一相对比较自由,如龙虎山天师府晚课通常是诵读道德经,而正一的其它流派,晚课通常也是诵念一些救苦拔罪超度或是忏悔之类相关的经文,以北斗经及三官经为常见。    这些是通行的道教的早晚课,如果是有传承门派流传的早晚课则有较大区别,比如有的流派会进行诸如晨夕混炼法科,通常是高功法师带领做一个道场,细节与早 晚课差不多,但是比一般通行早晚课更加详细,比如有更完整荡秽步骤,并要习炼一遍召遍雷霆各将,最后将其以金光结尾,每天所行的早晚行课,实际上是在不断 的锻炼召将行法。   早晚课除了正常的念颂外,其中有一些细节是需要注意的,如果是信众或一般的道众在家行坛,一般不进行绕坛的活动,如果是在大些的宫观里,会要由高功法师带领需要转坛,而早课是顺转,晚课则是逆转。        同时每逢到初一十五,为了表示与平时不同,需要加念忏悔文并加以回向。        见得网上有一种说法,晚上是不能念早课的,这个纯粹是迷信之说了,早课中包括的大多是祈福祝祷之类的经咒,它们没有任何的副作用,无论早晚去念诵都没有问 题。相反应该注意的是晚课,如果不会保护自己的情况下,居家信士或道众,不建议随意去念诵那些有关救苦拔罪超度的经文,忏悔类无妨。        因为如果是道观中,时时气场保护着,加上长时的香火护养,道士们念诵是没有问题的,但居家的就要注意了,家中所设的坛如果力量足够,或自己熟悉道法,那自是没问题,如果只是单纯的信众,不建议自己随意进行。        比如佛教里有很多不懂行的,无论遇到什么事,都胡乱教人念地藏经,结果很多人就去做了,念了地藏经后,结果自己不但情况没有改善,运气反而更差了,或者是出现了招阴的情况,结果越来越加倒霉。        当然不是什么人乱念都会出现问题,比如有部分人中,命理中命带魁罡,或是有白虎星护佑的,或有其它吉星下照的命中之类,因为命理的特点,百无禁忌,是没有 事的,不过这类中不信鬼神的多些,很少会产生宗教信仰,念诵经文。但也是有风险的,因为有些人时运长,有些人时运短 ,当时运一过,因为习惯了乱来,反而更容易招惹了,这也是为什么有人素不信鬼神,活了大半辈子没事,结果却栽阴沟里了。        总结一下,对于通行流派,居家信众,读早课、晚课可以考虑道德经、北斗经、三官经等经文或是各类忏悔文都是没有问题的,如果是本身是居住在道观或是自身是法师,那么可以考虑晚课改成救苦拔罪超度或是忏悔之类相关的经文。

Read More

道门十规

正一嗣教道含无为阐祖光范真人领道教事臣张宇初撰进   伏闻圣人以神道设教,太上以虚无为宗,其广演宏敷,自尘劫以来,愈彰愈着,原其本也,虽有道、经、师三宝之分,而始自太上授道德五千言於关令尹,其所谓无 为不争之旨。始殷三代之初,则广成子蒙黄帝问道於崆峒,等而上之,道所由立,出乎太上一也。修诸己而合夫内圣外王之道者,则有关、文、庄、列诸子之遗言; 治诸世而验夫清静无为之化者,则有盖公、曹参二公之善政。迨我祖天师立教於东汉,葛仙公、许旌阳演派於吴晋,曰教则有正一、全真之分,曰法则有清微、灵 宝、雷霆之日,非究源以求流,必忘本以逐末。然吾道之盛,宋元已称,特至我朝,钦蒙太祖高皇帝御注道德上下经,立成道门上范,清理道教,崇奖备至,谓道教 之设,中古有之,如黄帝谒广成子於崆峒,祖天师炼丹於龙虎,役使鬼神,御灾捍患,所以历代不磨,祷祈有应,无不周悉。永乐初元,首蒙皇上圣恩申明,眷谕弥 笃,务令一遵太祖成宪。由是观之,吾道之光赫,又岂前之所企及也哉。永乐四年夏,伏蒙圣恩,委以纂修道典,入阁通类。切念臣宇初匪材凉德,学识浅陋,忝窃 是惧,徒承乏於遗宗,曷负胜於重任,然虽抚躬慊栗,诏命莫辞,两承勑旨之颁,时蒙宣室之问,揆之驽劣,惭悚益增,稽之遭遇,喜惧交集。又念吾道自近代以 来,玄纲日坠,道化莫敷,实丧名存,领衰裘委,常怀振迪之思,莫遂激扬之志。兹盖伏遇圣明御极,神睿统天,偃武修文,成功定难。圣德合於天心,祯祥迭见; 皇猷孚於华夏,道德斯昌。实道门千载一时之遇,成太平万世不湮之典。是用旦夕,搜采前代定规,群师遗则,撰成《道门十规》,志在激励流风,昭宣圣治,永为 奕世绳规,玄门祖述,庶几上不负朝廷崇奖之恩,下有资道流趋学之径。其茂阐玄元之化,益宏清静之宗,阴翊邦祚,大振教谟,深有望於将来,期永规於厥后也乎。   道教源派,始自太上三代之前,则黄帝问道广成子,即太上也,及曰生於殷末,仕於周初,在文王时为柱下史,迨武王时迁藏室史,其所着则道德上下经,其徒 则有关、文、庄、列、亢仓、柏矩之流,其言则修齐、治平、富国、强兵、经世、出世之术,互有之矣。见之太史氏曰:道家者流,精神专一,言广易操,斯可知 矣。故所谓先黄老而后六经,甚则以黄老伦於刑名,则为过矣。其曰元始灵宝,乃混沌之初玄元始三气化生,其本则一。后之阐化,则有祖天师、许真君、葛仙翁、 茅真君诸仙之振,世降之久,不究其源。各尊派系,若祖师之曰正一,许君之曰净明,仙公之曰灵宝,茅君之曰上清,此皆设教之异名,其本皆从太上而授。凡符 箓、经教、斋品、道法之传,虽传世之久,各尊所闻,增减去取,或有不同,而源委则一。内而修之,则有内外丹之传。其见诸经典者,诸子未尝言之,丹砂药术, 其曰修炼止性命神气之说。自秦汉以来,方士竞出,若文成五利之以金石草木,徒杀身取祸,遂世称方术矣。外而施之,则有祷禬祠祝之事。自寇、杜、葛、陆之 徒,其说方盛。由后之师匠,增损夸诞,奔竞声利,而世曰异端矣。然二者,太上之初所未彰显,后之不究其本、不探其源者,流而忘返,眩异失同,则去太上立教 之本,虚无清静、无为不言之妙日远矣。凡习吾道者,必根锯经书,探索源流,务归於正,勿为邪说淫辞之所汩,遂乃递相鼓惑,深失祖风。盖经曰:虚无自然,道 所从出,真一不二,体性湛然,圆明自足,是开立教之源,以为入道之本,所宜首务也。道门经箓、太上三洞诸品经典,乃元始天尊、灵宝天尊、太上道德天尊金口 所宣,历劫相传,诸师阐化。若元始说经,当以度人上品为诸经之首。灵宝说经,当以定观内观为要。太上立教,当以道德日用为规。内而修己,则虚皇四十九章 经、洞古大通生天清静诸经最为捷要。外而济世度幽,则黄帝阴符经、玉枢北斗消夹救苦五厨生神诸经、玉枢朝天九幽诸忏,是皆入道之梯航,修真之蹊径。是以从 道之士,先当恭敬神明,焚修香火,积诵经诰,皈依大道,首宿今之业垢,召福泽之良因。故经曰:一切神仙真人,皆以无上要言,得成道果。仙师云:经以敛心, 经以着念,使晨夕能焚诵不辍,消除魔障,增广道缘,诚为方便中第一事也。凡持诵之士,必当斋戒身心,洗心涤虑,存神默诵,诚如对越上帝,默与心神交会,心 念无二,句字真正,调声正气,神畅气和,庶几有功,则玉音摄气,灵韵交孚自然,和天安地,善俗化民,福集祸消,存亡蒙惠。苟若口诵心违,形留神往,不存诚 敬,手怠足扬,虽日诵千百卷,於己何益,又岂能消灾散祸也哉。若为人持诵,犹当持敬存诚,以致斋主之敬,以通信向之诚,庶不致虚受斋供布施,为之析福消 愆,自然有感。如或语言接对,嬉笑谈谐,思念不专,熏秽披诵,不徒无益於斋主,反以贻愆於己身。似此皆然,深宜规戒,兼以年代之远,经文讹舛,多后代师德 之所撰注,谬误不无,因生轻慢。如或有疑,自信不笃,则守以一诚,慎勿鼓和轻薄浮妄之徒,擅生慢毁,自贻厥咎。其太上诸品经箓,若祖天师所受,则盟威都 功;葛仙舫所受,则中盟四仙;茅真君所受,则上清大洞。其余符箓弥多,皆所以福国裕民,宁家保己,是以历代崇奉皈依者,皆获感应,随所祷叩,旋有异征,其 太上设教之验,信不诬矣。然而代深年远,其或字画讹谬,句读乖舛,有之不得,一槩非议,毁訾四方,博识师德,善加考证诠次,申送教门改正刊行,犹为善果之…

Read More

道教宗教正信探讨之十:欲修仙,先做人,欲做人,先明正

  欲修仙,先做人,而人可以不在乎名利,但必须要维护公正。   A教授写了论文还没有发表。   B教授看到了,连忙抄袭了发表了,公开说是自己写的。   A教授质问B教授,B教授说,科学是人类的,不是你一个人的,圣贤法无二致,不应生分别心,你发我发不是一样?   然后B教授拿了资金,拿了钱,评了职称,高兴地继续生活着。    A教授灰心了,不再写论文了。   A作者写了本小说,不过当时看的人不多   B作者看到小说不错,于是抄了下来,发到网上,说是自己写的,于是很火爆   A作者质问B作者,B作者说,小说是给大众看的,不是你一个人的,不能起分别心,你发我发不是一样?   然后B作者小说赚了不少钱,过得很爽。   A作者灰心了,不再码字了。   A君做出来了一个发明,还没有申请专利。   B君看到发明不错,于是迅速偷到技术后,迅速申请了专利,说是自己的。   A君质问B君,B君说,这是天地之间本来就有的,跟你发明没有任何关系。   然后B君把专利卖了,博取了好名声,自己还拿着钱花。   A君灰心了,不再搞发明了。   这些现象在现实中很是常见,在宗教之中,最常见的就是佛教窃取了道法的各种方术后,然后四处宣扬那是佛法。而一旦道教人士提出异议,他们就会说“你分别心太重了”,“圣贤法无二致”,“一切法都是佛法”,然后继续心安理得的抄袭,改头换面。   受侵害的道教方术有很多,包括到了现代,典型的如财神七十二香谱,就被一些佛教人士改成观音菩萨七十二香谱,又如显然的术数奇门遁甲,现世也有人搞个佛家奇门出来,此类很很多。   对于现代的很多道士来说,面临一个尴尬的问题:如果去争,就会被指责修行人为什么要争呢?这个问题出在哪里?这些显然的道德绑架问题出在哪里?   所谓正者,乃公平与正义是也!   谁进行创造的,谁便可以获取回报,这个就是公平,而维护公平不受到侵害,这就是正义。如果违反了正义,那么就是邪恶的。   修行者可以不追逐名利,但必须维护公正!   所以,很显然,上述案例中A,因为刻意无视了公平与正义,实际上的行为是邪恶的,但一般的人也没有注意到公平与正义的问题,所以建立了道德绑架之上的抢劫。   即便是在自由的网络上,公平的道德规范也有:转载注明出处这一条。而坚持这一条的,大多网站越办越加兴旺,而不坚持这一点的,即使一时红火也很快就会倒闭了。这是为什么?   古人有说,天地之间有浩然之正气,此一正气,百邪不侵。   道家尚天罡,而罡字是如何写的,上面一个罒,下面一个正,上面的罒,是由网字的象形简化而来的,正所谓谓天网恢恢,疏而不漏,皆因正故。   阴符经中有云:“立天之道,以定人也”,“天之至私,用之至公”,若要合乎天道,必要立天之道,要悟至公,则要明天之至私。   正谓“天倾西北,地不满东南”,天道有缺,故人补之,世间有善恶,故人立制以赏善罚恶。   所以说,欲修道,先明正。为道者,必然要有一腔正气,以能正己,尔后才能正万物,这样才能够真正做到“能知万物备于我,能把三才别立根”。   一些修道者,错误的理解了古代先贤所传授的理念,结果修道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越来越多,把自己搞得越来越差,与其相对比的是,另一些有正念正行的修行者,却是气运越来越好。…

Read More

道教宗教正信探讨之九:正确的奉祀之法及道家心香秘诀

  世人有投机之心,欲求神明之恩泽,虽是私情,此亦人之常情。   所谓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惟自强之中,须心有正念,则如获神助,不然,则邪神相侵。   何谓正念?正念者,当先明理。   若见人富,便心生愤恨,恨不得抢而劫之,大骂天下富人皆是坏人。转眼又烧香拜神,希求神明赐福,自己早发横财,凡此类属,已离财远矣,故求财而难得。   因其念中之财,皆为邪财,而又己欲求财,意为求于邪财,念力所达,乃知欲求邪财,正神自是不理,邪神自是欣悦。   故常以此不正心以祭神者,亦常感不正之神,虽或有一时之验,尔终不免腐败,不离横祸,观今世多有下马之高官,其多有求神拜佛之辈,终不离横祸,多属如此。   或有人云,入狱之官,其子女仍有富者。   入狱之官,其权已失,子女之财,已成无源之水,虽然积蓄,亦不免亡失,更何况侈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子女之难,为承负之应。   或有人云,潜逃者如何?   潜逃者子女多伤亡败绝,此是承负之定数,如今时日尚短,过上数十年,回头观知,便知此理必真。   或有人云,悔悟者如何?   大错已铸,实由初心不正之故,虽有悔意亦难挽之,若悔悟之心若强,子孙承负可减。   或有人云,大清拜神之广,却不免外侵而亡?   虽国之战,天数使然,然清不锁国,何来北洋大败。举国迷信,扶乩成风,人心不正,不然何来邪神之惑?若大唐之时,国教兴盛,开明天下,而万国来朝,鸦片岂能入国?   或有人云,此说可证?   大清兴神事,常有梁上放经禳灾之举,然天坛嘉庆十二年不免于火,光绪十五年亦不免雷击之怒,皆是天威示象,其不悟,终又有光绪十六年太平火药局爆炸之事,随而广州、杭州连连火药爆炸,皆非天灾,盖属人祸。   或有人云,如此当如何求之?   求神之事,当先以己身先行,不思不劳而获之事,不行坑蒙拐骗之举,尔又发心良善,欲强自身,以养身家,并有达则兼济天下之心,虽暂不能行,亦可先穷则独善其身之举,求神赐福,必蒙神恩,而神恩乃布,必有达之时,然此必行兼济之职,如不则不免又败矣。   又问:若未遂意,当是何因?   神虽施泽,令众生之相助,以达人愿,亦需信众之念力供养,若念头污秽,正神不受而弃之,邪神得而欢喜之,如此便会招邪,故求神之者,必要一念纯真,如同方可遂意。若有时虽不遂意,亦未必不吉。若念头不正,而竟得验之,必是邪神来临,久祸非轻。   又问:若为商者,求利乃是本分,可求否?   自古商者求利,此为常情,然为商者,商亦有道,不售假,不卖劣,不欺客,等等如是,凡不违道德之义,即便价高,亦有人求,亦不违道义,自是无妨。若是迎合世人,以低价诱之,劣货使之,假货代之,此皆为欺客,有违道义,如此不可。   又问:自觉心诚,却未尝气运渐变,为何?   诚者,斯念所达,然达于何处,正神受否,全在念之清否,扪心自问,求愿之时,可曾清净?更所谓自觉诚者,自称之诚,实非真诚,携诚方称有诚。世人常以神明为工具,需之则求,不需则弃,临时方觉应当烧香,如此若汝识一人,有事找你,无事不理,汝有何助之理?   又问:平日未尝拜神烧香,却有急事欲求,若现又来之不及,此又如何?   世间有法师者,其诚心奉神,济度群生,凡有应急之时,当应寻法师,视事之轻重缓急可否而定之,然事成之后,必要有所善举。   又问:素不信神,可求之于法师否?   即是不信,又为何求之,即会求之,便是始而生信,如此亦可为之。然最忌半信不信而试之,此为不宜。半信不信者,如病者求医,未尝治疗之时,便质疑医者之医术。即便医者品德良好,然时时经历病患,终有懈怠之时,如此不敬,为何又要强打精神,为你尽心尽力?医者是人,法师亦是人,人者,总不离七情六欲,人情世故,故若是不信,便不应求,因不敬故。   又问:世间皆言修者不食烟火,吾看亦不过如此。   世间之事便是如此,如此之说,亦不缺汝一人耳,谋福之事,如人饮水,冷暖自知,有缘者得之,无缘者失之,吾大道之教,从不做牛不喝水强按头之事,世人懂之便罢,不懂亦不强求。…

Read More

道教宗教正信探讨之八:应该如何烧香

  燃香一事,其源颇古,周人升烟以祭天,称作“禋”或“禋祀”,在《周礼·春官·大宗伯》中有描述:“以禋祀祀昊天上帝,以实柴祀日月星辰,以熈燎祀司中司命。风师雨师。”   后世民用,自不可能处处如此,所以为了便利,故简柴为香,代以香火之力通达。如此一来就出现了问题。   燃香本是借燃烧香料,制造芬芳的气场,有用于净秽破邪,清净坛场之功,这个是燃香最本来的目的,而在原始的祭祀中,还会借香火之力通达,将祭品烧之以升天,通达神明,不过注意这里的神明仍然是香火之中的神明。   如果燃烧的香料有问题的话,那么就起不到清净之功,因为正神好洁,以清纯之气以召,邪者好秽,则杂秽之气易感,如果烧的香不好,则感召的不是正神,而是邪魔。   现在常有一个说法,说道教有经典中,要求不得烧檀香之说,这个需要正确理解是怎么回事。此说之所以广泛,还是因为近年来道教始兴,而最早宣传道教的一批人士中,多谈的是女青天律,而在里面有这个说法。   但如果遍览唐代以前的道经来看,无论是《三洞修道仪》还是《无上秘要》中的沐浴燃灯烧香中,均并无此说,而且甚至在女青天律所言及应该烧的百合香的香方中,是明确有檀香作为组成材料的,那么为何会如此?   其实说来很有意思:原因是宋代造假太厉害!    如果翻过宋朝遗老吴自牧写过的《武林旧事》,里面就提到了制假贩假:“卖买物货,以伪易真,至以纸为衣,铜铅为金银,土木为香药。” 那么假货泛滥到什么程度?这样说吧,连宋徽宗都喝到过假茶。   檀香并不是国产的,属于是进口香料,而这种香料造假极多,用杂树作为香料,燃烧起来自然味道稀奇古怪,污秽不堪。   如果不能理解这个有什么区别的话,可以尝试去广东一带街头买那种十块钱一大袋的廉价“铁观音”,泡上水喝一口你就悟了。   所以,以这样的香来敬奉香火,自然是不靠谱的,而诸如柏木之类便宜又好用,所以当时的规定里直接要求不能用檀香,是很正常的事。   如果想要讲究一些,经济上可以承受的话,可以考虑日本香堂的香,日本的香道一直传承很好。如果想烧海外的沉香,尽量不要选星洲系的,这类用来带在身边慢慢挥发香味倒还是可以,但如果用来烧,会有一种带着泥土的死蟑螂味,至于印度产的香味道太浓重,一般来说也不太建议。如果要支持国产,那么海南的沉南也不错,不过很贵。   本来道教的香类是很多的,不过近代对于对道教的大量破坏后,导致现在道教在香方面,所以到现在道教目前还暂时比较缺少理想的品牌。不过香道流入到了其它宗教中,典型的就是佛教了,尤其又是以西藏受到的文化影响最大。由于文化保存较好,藏香有说一种叫天木可以远辟邪魔,其实就是柏木的树心粉,被神话包装得比较多,其实这个也是从道教传过去的。如果有资源的话,可以直接在西藏联系制作香的师傅来制作专门的草药香,这样比较天然,而且价格也不高。需要注意的是,市面上的藏香大多是假货,气味难闻,而有些所谓的好闻,多是一些宗教影响下的心理作用。     不过虽然道教本来对香道曾经颇有讲究,不过那个只能视为一种文化泛滥后,一时的把玩,并不需要过于放在心上。   其它宗教虽然口口声称不重外物,实际上处处都离不了外物,所以一定要去立高大的神像,漂亮的神殿,神像要各种贴金身,并试图对信徒进行精神控制,从而达到盲目的迷信的目的。   所以对于香来说,唯一的要求就是,没有不洁的气味,至于有烟无烟都是没有关系的,沟通到香火之中的,起作用的只有念力,至于自己烧了更好的香,花了更多的钱,精神上获取了愉悦感,然后自以为这样祭祀得就更好,解脱了自己的负罪感,这些所增加的只有心理作用而并无实质作用。   正如道家经典《抱朴子之道意》所言:“夫福非足恭所请也,祸非禋祀所禳也。若命可以重祷延,疾可以丰祀除,则富姓可以必长生,而贵人可以无疾病也。”   这段话意思就是说,福并不是因为你足够恭敬求神就能求得来的,祸也不是你通过丰厚的禋祀就能禳解得掉的。如果命可以通过加重祈祷就能得来,疾病可以通过丰厚的祭祀就能去除的话,那么富人就可以长生了,贵人就可以永远没有疾病了。   这话不是否定求神或是祭祀,而是指出,不要指望能无限的追回成本后,就能得到足够无限制的回报,这是不可能的,因为这些行为的回报是限制在一个范围内的,它不可能无限的提高。   用个很极端而荒谬的例子就能明白了:比如以祭祀的名义,把地球上的核弹全部同时点爆......   所以,烧香之事,不必求于奢侈浪费,如果有能力兼玩香道提高文化品味,那是另一码事,两者不可混为一谈。   首先要明白,烧纯的香,是为了感召正神,而感召正神必是要心念纯正,如果香味有杂,或是秽气,必然会扰人之念,即使是临坛法师能一心不动,也难保信众心念纯一,所以就不易保证感召正神的效果。   故而,烧香只需选择一般的香味悦人,不是让人觉得污秽厌恶的气味,即可用之,而市面上以化学香精制成的香大多气味不佳,闻多了还会影响健康,所以一种办法是可以去考虑跟生产香的人定制天然材料制作的香,只要味道纯正便可,有很多可以选择的中药材,另一种办法是尽量选择无味或气味淡雅的香即可,这些花费都不高。   在以前的论述时说过,烧香径达这种,只能通于香火,是无法直接沟通仙真的,但是仙真被香火祭拜,也有在香火之中的化身,烧香的时候,恭对是仙真的化身,而念力的转化也是转到这些目标上去的,这个一定要区别清楚。    在拜祖师时,是可以按照香火的方式来拜的,因为多是沟通修炼有成的祖师在香火之中的显化,无论是为了借法还是表达敬意,如此都是可以的,因为这是修法。   具体的拜法,这些在网上已经谈及有很多,这里就不多述了。   入道久了后,需要开始注意到,拜仙真与拜神是不一样的,元始天尊、灵宝天尊、道德天尊于这个世界中的化身是元始天王、灵宝道君、太上老君,拜的对方不同,直接关系到你拜的是三清还是在世间的化身,拜化身走的是神道,不是仙道,因为仙真是不能当成人与神来看的,仙真是超越了这一切的,如果用人与神的角度去理解为会理解错误。   所以在拜仙真的时候,一定要有意识到,拜的不是神,拜神要用心去拜,讲究形式,不可错乱,而拜仙真更讲究的是对仙真的感应,并且要心神合一,虽看起来更加随意,但是实际上要求更高。   以拜三清为例,正确的方法拜法是:浩浩渺渺,寂寂茫茫,其在天地之前,万物未生,空空洞洞,混混沌沌,无有一物,久久而真精忽现,而神自运,一气乃生,此一气又分化阴阳,阴阳始化而间出三才,而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可得三清矣。由此而拜,才能真正拜得到或说感通得到。换而言之,并不是每个人都有资格拜得到三清的,而这个资格,不是别人给的,是自己修来的。…

Read More

道教宗教正信探讨之六:民间法术与道教正法

  民间一些法术,比如在人面前,取一根草,念过咒后,往地上一摔,就会变成蛇,然后会惊吓到周围的人;又或取一块石头,念过咒后,往河里一扔,就变成了鱼,以前有道人这种变鱼术扔到稻田里恶作剧;又或用一张桌子,单一只脚扶立起来,然后念咒后,桌子会自己转起来。又如或见人生米做饭,故意念咒施法后,让人饭无论如何也煮不熟,米总是夹生的;再或见人烧火,四处都是烟,为了捉弄厨师,放一些东西在门口,结果屋里的烟就出不去,极为呛人;再或立一盘,上面放上一些棋子,扔猫或老鼠在里面,只会在里面不断绕圈圈,总也走不出来,这个并不是阵法,像这类变幻的手法,都称之为幻术,它们有法术的内容但并不是纯法术。   幻术大多无伤大雅,时常也作为道人游戏使用,其中各有原理,有些是确定的难以解释的法术现象,有一些是化学现象,有现代常见的也有不常见的:比如不常见的让鸡蛋壳飞起来,内部涉及详细的化学反应;比如面条放到锅里,本来还在水里的,结果转眼之间不见了;又比如常见的一张纸上写了字,过一段时间后消失了,在古代这或用米浆或用药物实现,本质上是化学变化。所以这类都是有道理的。   也有一些是说不太清楚,但又与物理或化学有关的,比如拿一张纸剪成鱼,用鱼胆涂满,放在水里,它自己就会游动起来,尽管有说这是与胆汁与水的压力有关,但客观的研究并没有见到。还又如,取一种鱼的油,涂在一个小金属首饰上,用在一碗水中间一划,水就会分开,半天难以合拢,尽管从物理角度似乎能够解释,但是它们比较违反常识。   更有一类更不好解释的,如瞬间生瓜术,一粒种子放在土里,浇上水,不到两个小时就能长出来瓜,虽然操作方法与过程,会用到中药,但是这种现象背后原理,没有人知道是为什么。其它还有枯木逢春术等也是类似的制作方式,但是其原理尤其是什么,无人知晓。   一般现代人的科学认识中,最无法解释的就是纯法术了,比如见人抬棺材,通过咒语配令可以让棺材变重,本来两个人可以抬动的,结果无论非常难以抬动;又如见有收蜂放峰术,通过咒语念了,蜜蜂就会飞过来聚在一起,然后通过咒语能够让它们往指定的方向飞去或是攻击它人;更如定蛇术,入山前取选指定的草念咒后并打上五方结后,入山便不会遇到毒蛇,路上即使遇到点小蛇也是伏在那里不会动的,更不会攻击人,在偏远地区有些地方还在用这类法术;再如有收臭术,通常就是进行一个固定的讳字与符咒处理后,人的尸体即使是夏天放在那里一个月也不会变臭;还如民间神汉神婆那里常见的收惊或收鬼术,例如小孩总是发烧医院看不好,而收惊一下就好,再如有人患了精神病,怎么也治不了,用收鬼术的办法一下子就能让人恢复正常。   最后一类就是魔术了,魔术比较常见,虽总有神奇之处,但它终究原理比较好找,魔术的高低已经不是体现在客观现象上了,大多取决于变魔术者长期锻炼极其快速的手法,更强调的是技能与很多因素配合,所以是一门艺术。   以上说的这些,可以明显感觉到,有一种浓浓的乡俗色彩,因为它们与大道没有多大关系,而多是与机巧之事有关,正因为是这样,所以在正法中很少会提及这些操作,而且操作方式也是完全不一样的。   以收惊术而言,民间办法中,通常用个鸡蛋或用个米饭放上米,然后用蛋在人头上身上收惊,或是用米碗用红布盖起来,然后通过在人头上绕圈念咒,又或是立筷子问鬼之类的,效果要好些的还需要烧点钱纸。像这类显然可以发现,它们有很强的巫术色彩。这类因为它们都是用来救治人,所以也算不上邪法,但它们同样不是道教正法。   道教正法,对于这些情况的处理要简洁得多,如小孩收惊,直接用咒语加符咒就能解决,如果简单的手法不能解决,则开坛处理一下也能很容易就解决掉,但整个过程中不会掺杂太浓的民俗巫术色彩。   有一些地方搜集的道法科本来看,里面就掺杂了很多民俗巫术色彩的东西,这些大多是因为做醮不力,法师修为不足的缘故,所以不得不借助这些手段,但这些手段客观并不是道教正法,虽然对于救治来说不反对使用它们,但需要注意这些手段虽然时有灵验,但不灵的时候是让人很束手无策的。   那么民间的法术都是哪里来的?有一些是巫术来的,还有一些是道法中的支离破碎的片断,其源流难考,在下个人猜测要么是因为历史传承导致的破碎,要么是因为师授徒只是截取了自己认为比较好用的片断,导致了这种传承严重不全。   这类现象在民间法教里比较明显,当然还是有很多传承很全的法教,但就目前的情况来说,有些传承的法显然是不全的,以小天罡掌为例,通过手上掐诀并存想天罡大圣,然后吸取罡气,然后这个练了后,可以用来给人治病驱邪用,不少修法者实践中效果极好。这个法显然是从道教天心法中截出来的一个小片断然后就只练天罡了,但这种法是有问题的,只练罡不练日月,罡气没有阴阳调和则会有副作用,所以很多练这种掌诀后之后,用多了自身的身体都不太好。   而道法则不同,如果是按法行持,且不谈延年益寿之功,起码保证自己身体健康是没有问题的,通常修道的正常的人,基本上都不用去医院,普通偶尔得个伤风感冒也是能自己痊愈的,至于大病是基本上不会得的。当然现实中也看实际情况,不能见有道人去看大夫,就说其修炼不到家,得病这个是概率问题,修道能把这个概率降低,但并不是说能完全不生病,要达到完全不病要比较高的功夫了。另外一种情况是,如有的道人过于钻研某一要务,结果不事修炼与养生功夫,这就与常人没有什么不同,所以患上毛病也实属正常。   而且民间的功夫禁忌很多,比如有些法派忌食牛蛙食鱼等,又有的流派完全荤食不能沾,还有的流派需要领孤夭贫等,而道教的功夫不存在问题。时有修法的人说,吃牛肉会导致法不灵,实际上这种说法对于正法来说并不存在,因为在唐代以前并无不准吃牛肉的说法,不吃牛肉是因为佛教传入然后受到印度文化的影响,因为他们认为牛是神明的化身,是神圣的所以不能吃。不过随着文化的演变,后世正一道认为牛为忠教仁义中的代表之一,所以不食以表示尊重,这种是对于天地自然的敬意,如果是入教者,应当遵守这一教条。   所以无论是在体系上,还是在对于人自身的积极意义上,道教的正统功夫与民间的功夫有着不少的区别,其中很大一块体现在修炼的副作用上,在民间法术修行中,尽管有些修炼声称时代进步了,不需要领字了。但实际上有些民间修炼的人,不知不觉就会遇到这种问题,结果气运反而越来越差。这也是为什么民间的法术高人,往往会在一些极不起眼的地方,平时就是一个非常不起眼的庸俗之人,但实际上在法上水平却很高的原因。   虽然说看起来民间不少法教的法并不完整,但是不能否定它们的精华,民间法术中有不少思想精华是值得学习的。以最简单的万病一碗水来说,很多病通过民间法师拿碗水处理后,病者饮下就会痊愈,虽然其中不能排除有部分心理因素,但其真实效果并非仅仅心理因素所能解释得了。   而最值得学习是在于:民间的法往往把一个简单的小法术反复使用以至于用得很精,而像万病一碗水这种法,实际上只要会做道场的道士是都会的,只是那水用来只是净秽泼洒掉了,剩下的也就随意倒掉了,很多法师修了很久,自己却不知道那个水如果精修了,仅仅是那一点点水也能一样能够用来治病驱邪,如果用得更精,它还可以用来改良风水气场,其效力极其强大---前提是要多加修炼。   有一种客观的现象是这样的:很多年的老道士,其水平并不高,而且给人印象没什么本事。你要说他不会,其实他什么都会,但就是不灵验,而民间又其它法师,懂的东西不多,但一用就很灵验,这是为什么?   原因是如果说民间的法是一个点,道教的法科大多是一个面,从法力上来说,有限的法力用在一个点上自然会比用在一个面上要强,但是一个点上的使用其终究是有局限,如果有足够强的法力时,一个面上的覆盖的效果会远远大于一个点上效果。   现今的修道者大多又不认真去修炼好每一个环节,然后又急着去行持整个法科,不仅如此,还要大量的信众一起进行,结果就导致法力更加的分散,往往做一个道场效果下来,还不如一般民间法师三下五除二针对一个人解决问题,这是需要反思的。   所以修道法,一定要沉得住气,有足够良好的心态,一点一点的去修,法不在多,而贵在精,练好一个法,要远远比会一堆法,但什么法也不精有用得多。并且,只要去认真修炼,自然会发现,一个法一个法的专精,其最后效果,并不是一加一等于二那么简单。

Read More

从泰国佛牌经济看中国宗教经济应该的发展方向

一、泰国佛牌的市场       泰国佛牌的火热,源最早网上热炒,虽然早期很多所谓明星使用如何如何,大多是胡扯罢了,不过它的经济模式成功之处还是值得研究的。        很多人并不知道真正的佛牌是有危害的,正如泰国一样,每过几年经济发展,马上就会迎接来剧烈动荡,然后又经济发展不良,随时都有经济崩溃的风险。        即使是现在泰国卖的也是大部分是假货,而这些假货主要也是中国人购买,尤其是东北商人居多。在泰国因为中国人的大量购买而资金大量流入,甚至成立了各种商会,专门研究怎么对中国人营销佛牌。         佛牌这种经济成功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满足猎奇心理         大多提及佛牌,一定要提阴牌,尽量往邪恶之能事方面写,如尸油骨灰等,并夸张夸大吹嘘功效加倍,很能满足人的猎奇心理。最奇怪的是,并且这些内容竟然没有受到管制。         2、可携带可供奉,具有便利性         佛牌比较小,方便携带,也可以供起来,这一点是很大的优势,一物可以多用。         3、明星的时髦效应,不易被指责         一开始国内疯狂推广佛牌时,主要是拼命用各种明星戴佛牌的图片来进行推广,这一点非常成功。因为传统的饰物,很容易被指责为迷信,而带佛牌一开始比较小众,所以有一些明星开始戴,一方面可以避免了被大众指责,一方面又能满足自己需要。          同样,对很多一般人也是这样,如果背个八卦在身上,或贴个符在背上,别人会觉得你简直是疯了,但带个佛牌,因为不少明星也带过,很多人反倒是能接受了。        4、超级暴利的刺激加速推广        佛牌假货极多,即使是真货成本也极低廉,利润是十倍到几十倍,有充分的利润自然能带来更多的投入进行推广,所以能够大量的广告铺天盖地。       5、国内宗教经济缺失导致趁虚而入        …

Read More

道教宗教正信的探讨之三:补遗

    公众号上偶见有消息留言,大家问了一些问题,是第三章没有说得很清楚的,在这里说一下。其它有些消息在下也方才看到,不过已经超过四十八小时,所以无法进行回复,故有提问而不能回复的,就请见谅了。   一、三魂七魄古来之说     三魂七魄,三魂为胎光、爽灵、幽精,七魄为尸狗、伏矢、雀阴、吞贼、非毒、除秽、臭肺。     在历代的古籍里都是遮遮掩掩不愿意说清楚,并且还滋生了一大堆牵强附会的经文,在不同的经文里,也是自相矛盾。     第一种观点是,三魂不是纯阳,或在其中有杂阴,应该都舍弃。     以《云芨七签》魂神部中云:“正一真人居鹤鸣山洞,告赵升曰:夫人身有三魂,一名胎光,太清阳和之气也;一名爽灵,阴气之变也;一名幽精,阴气之杂也。若阴气制阳,则人心不清净;阴杂之气,则人心昏暗,神气阙少,肾气不续,脾胃五脉不通,四大疾病系体,大期至焉。旦夕常为,尸卧之形将奄忽而谢,得不伤哉?夫人常欲得清阳气,不为三魂所制,则神气清爽,五行不拘,百邪不侵,疾病不萦,长生可学。斋赵升赵升稽首、再拜、叩头,伏问:何以制御得阴杂之气,使清和之气降矣?升欲谨敬行之,导接生灵牢固,朽败之徒,免幽魂所侵逼矣。”     在这里,将三魂分别定义为太清阳和之气、阴气、杂气三种,然后又言,人常欲得清阳气,不为三魂所制,则神气清爽。     很多学道的看到这里就晕了,魂不是阳的吗?怎么这里变成阴阳混杂了。     然后紧接着又说:“正一真人曰:胎光本生始青元君圣母之宫,每降正月七日;爽灵本生于太一之宫,降于七月七日;幽精生于太极阴宫,降于十月五日。皆以本降之日,上诣本宫受事,送人善恶,谓之三魂会日。此日,是本会之日,亦更小攒会三日。胎光以甲子日上,爽灵以庚申日上,幽精以本命日上,言人善恶灾难非祸。若三魂不相制御,归本宫,各言人清净不生恶状,则魂常不离人左右,神气雄壮,百神随从,所为无不从其善愿,幽蔼绝对,四司莫能书其罪状,灾害、阴邪、疾病不敢辄近其形体,吾为汝备述,谨而行之,真道立见。”     看到这里,于是有人更晕了,这不是三尸的特征嘛?怎么跟三魂又混在一起了。     然后在《拘三魂法》中,又指出:“三魂不定,爽灵浮游,胎光放形,幽精扰唤。其爽灵、胎光、幽精三君,是三魂之神名也。其夕,皆弃身游遨,飚逝本室。或为他魂外鬼所见留制,或为魅物所得收录,或不得还返,离形放质,或犯于外魂、二气共战,皆躁竞赤子,使为他念,去来无形,心悲意闷,道士皆当拘而制之,使无游逸矣。”     在这里三魂还好没有与三尸硬扯在一起了,而是爽灵浮游,胎光放形,幽精扰唤,俱不是好东西。     第二种观点是:三魂七魄是重要的部分,不可舍弃。     《魂精法》中,称之:“凡修上道,旦夕坐起卧息,堂当存念日在头上、月在口中、魂精帝君在泥丸、魄灵帝君在明堂,心存目想,常使彷佛然。行之逾年,真形见矣,青白分也。”     在另一部收录的经中《存身神法》中的敕身祝却称:“谨敕谨敕身中五体真官、五脏六腑、九宫、十二宫室,四肢五体、筋骨髓脑、肌肤血脉、孔窍荣卫、一百八十关房、三百六十骨节、一千二百形影、一万二千精光、三万六千神气,左三魂幽精、爽灵、胎光,各守本宫,右七魄卫从尸狗、伏矢、雀阴、吞贼、非毒、除秽、臭肺,青龙扶迎,白虎扶送,硃雀导前持幡幢,玄武从后司钟鼓。臣身不受邪,肝不受病,肺不受奸,肾不受甘,脾不受化,胆不受怖,胃不受秽,心不受触,神气汾溢,吏兵神将侍卫侧立。急急如律令!”…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