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天大雷公咒

《太上三洞神咒》版 勅符咒都天大雷公,霹雳震虚空。刀兵三十万,严驾此符中。若有不顺者,严令决不从。摄赴魁罡下,化为清静风。《太上三洞神咒》摄魔咒都天大雷公,霹靂遍虛空。刀兵三十萬,煞炁鎮乾坤。揭石飛吵使,掣電破群兇。鐵面擒妖怪,狼牙啖疫瘟。大力摧山嶽,天威噉黑風。黑天雷技震,萬鬼絕無蹤,號令傳天敕,炎散紫洞中。如有不伏者,法令輒不容。上至魁罡足,下至九泉中。都天大雷火,攝為清淨風。急急如律令。 《关雷启煞玄科》运雷咒 都天大雷公,霹雳震虚空。领兵三十万,烟散紫洞中。如有不从者,严令即不容,上镇魁罡下,化为清净风。 民间 五雷咒都天大雷公,霹雳遍虚空,统兵三千万,闪闪黑云中,上打春风雨,下打雨春风,若有强神不服者,五雷摄去永无踪

Read More

龙虎山正一日诵早晚课讲解(九):《太上老君说常清静妙经》

  《清静经》是道教重要著作,《太上老君说常清静妙经》简称《清静经》或《常清静经》,今《道藏》中有白文本及各家注本共七种。本经文字共三百九十一字,经后有仙人葛仙翁、左玄真人、 正一真人三篇赞语。关于此经的成立时代,根据考证应为唐代。   (一)《清静经》七种注本中,属杜光庭注本为最早,杜光庭是唐末五代人,因此《清静经》应系晚唐以前的作品。   (二)「洞神部 玉诀类 是字号」的无名氏注本,载有太极真人向唐同昌公主传授五戒、十善、六斋、三会、五腊、五忌之法,并诫其当奉持《清静经》之事。注中亦记唐时灵验故事,以宣扬此经的神应。可见此经在唐时已普遍流传。   另从此经文字用例来看,如三毒、六欲等词汇并不常见于六朝以前的古籍,故应为六朝后的作品而非葛洪所作,疑为后世道流所依托,作者不详。   不过虽是后世所托,想必也是高人所作,只是采取了这种传播形式,以至于在后世道经毁灭之难中,依然得以留存。   老君曰:大道无形,生育天地;大道无情,运行日月;大道无名,长养万物;吾不知其名,强名曰道。   大道无形,生育天地:因道者,在天地之先,故为先天,此时无形无象,天地因道演化,故称生育天地。   大道无情,运行日月:日月之所有所循者,盖因道故,此道不以人之意志为转移,故称大道无情。   大道无名,长养万物:万物之长,皆因道成,无道而无以化生万物,虽其化之,却镇以无名之朴,而为大道无名。   吾不知其名,强名曰道:因道无形,无情,无名,然无名则不可述,故而非常之道,虽不知其名,强之为名。 夫道者,有清有浊,有动有静;天清地浊,天动地静。 男清女浊,男动女静。降本流末,而生万物。   夫道者,有清有浊:所谓道者,一气而分阴阳,故有清浊,有动静。   天清地浊:日月星辰朗耀于天,分分明明,土中之物,混杂相处,盖因清气轻之,故升之为天,浊气重之,故浊而沉地,由此而来。   天动地静:人观于天,斗转星移,己虽静而天恒动,而地不变之。   男清女浊:男多理性,故处事事重于理性,故称为清,女多感性,故处事多以感性而为,故称为浊。   男动女静:男以力强外行,故为动,女以技巧而内慧,故为静。   降本流末,而生万物:本者,根本也,末者,枝节也,阴阳填于本末,而生万物也。 清者浊之源,动者静之基。人能常清静,天地悉皆归。   清者浊之源:浊者本清,清中成浊,取天清也。   动者静之基:动者逢动,则相为静,取地静也。   人能常清静,天地悉皆归:若人神能清,自合于天,人神能静,自合于地,故可天地悉皆师 夫人神好清,而心扰之;人心好静,而欲牵之。   心扰则神浊,心扰则因心动。心动又由欲牵,总因欲也,故人不得清静,不得清静,则天地不归。 常能遣其欲,而心自静,澄其心而神自清。   遣者,遣散也,常使欲散,则心自静,心静便可神清。…

Read More

龙虎山正一日诵早晚课讲解(八):开经偈秘咒

开经偈 寂寂至无踪,虚峙劫仞阿。豁落洞玄文,谁测此幽遐。 一入大乘路,孰计年劫多。不生亦不灭,欲生因莲花。 超凌三界途,慈心解世罗。真人无上德,世世为仙家。   唐代及以前它是念灵宝派的开经秘咒,其有配合存想的要求,如《太上黄箓斋仪卷之五十二》载:“在若转灵宝众经,法师当思身坐青黄白三色云气之中。左青龙,右白虎,前朱雀,后玄武。日月五星,照映左右。侍经仙官,罗列坛内。已有圆光,如日之象。毕,咽液三过,叩齿三通”,然后便是念此咒。   灵宝派以仙道最高为基础,认为佛教是元始天尊教法的一个分支,所以试图将佛教也纳入到流派中,同时也吸收了大量婆罗门教的文化(诸如大量的梵咒),这种思想与汉朝流传的“老子化胡说”的演变有关,亦与早期上清派有关,所以并不避讳使用一些外教用辞。只是南北朝及后世元代佛教徒,怂恿元朝统治者烧毁《道藏》,故而灵宝派的经典大多被删改殆尽,今已难窥全貌。   寂寂至无踪,虚峙劫仞阿   寂寂指寂无所寂,而至于了无踪迹,如《清静经》中去“湛然常寂,寂无所寂”,而劫仞是指的“劫仞台”,即玉京山,亦称玄都山、玉山、萧台、玉山上京、郁罗萧台。宋·陈景元《元始无量度人上品妙经四注》少微注引《真一自然经》云:“玉山,一名劫仞台,言以仞量之,如彼劫数,故曰劫仞。”当年闵道长的注释中版本中,误将“仞阿”以为是一组词,此处应当注意。   这句简单理解便是,寂无所寂,潜身退藏,在高空中面对着玉京山。 豁落洞玄文,谁测此幽遐   “豁落”与“洞玄”是道教专用语,“豁落”的一种解释是指“豁落宫”,如《太上洞玄灵宝八威召龙妙经》中就有“溟涬豁落宫,诵泄浩无崖”之说,更如《太上三洞神咒》有“吾身藏於豁落九真之内”一句。“洞玄”是洞察玄妙的意思,而这里代指道家中的“洞神”“洞玄”“洞真”三洞经箓中的“洞玄”。 一入大乘路,孰计年劫多。   “大乘”是指上乘之道,如《本际经》中云:“以无常苦,通治诸病,常念正道,等疗众病,是名成熟众生之相。既成熟已,堪任为说重玄兼忘平等正法,入真实际,是名大乘教化之术。”   这句是指,一旦进入了修行,便不知年岁了。 不生亦不灭,欲生因莲花。   不会生也不会灭,而欲望的出现是因为莲花,这里的莲花是隐喻。 超凌三界途,慈心解世罗。   虽然超出三界之后,但仍有慈悲之心以解决世间的事。 真人无上德,世世为仙家。   真人无上之德,让世世代代都能够成仙,因为道教并不要求一定要出家,所以这里的世世指的是一代又一代的子孙后世,修道有要求超度九玄七祖,七祖即是:父、祖、曾、高、太、玄、显。而九玄则是:子、孙、曾、玄、来、昆、仍、云、耳。  

Read More

龙虎山正一日诵早晚课讲解(7):金光咒

金光咒 天地玄宗,万气本根。 广修浩劫,证吾神通。 三界内外,惟道独尊。 体有金光,覆映吾身。 视之不见,听之不闻。 包罗天地,养育群生。 受持万遍,身有光明。 三界侍卫,五帝司迎。 万神朝礼,役使雷霆。 鬼妖丧胆,精怪亡形。 内有霹雳,雷神隐名。 洞慧交彻,五炁腾腾。 金光速现,覆护吾身。   金光咒是已经非常泛滥的咒语了,基本上是必修的咒之一,这个咒的修炼方法,一直是属于守秘状态,而最早将这个咒公开透露出来的是台湾人士,近年来国内道教开始受到关注,各类遗留的道教古籍也开始纷纷公开出现,故而见得更多了。   金光在道法中使用极其频繁,几乎处处皆会用到,所以这是一个很重要的咒法,一般常见修持办法配合有手诀及观想,具体修炼办法,网上很多有公开了,这里就不细说了,这里只点一些特别的关窍之处,如果看得懂,则是缘份,看不懂,说明还需要继续修持。         先要考虑一个问题,为什么是金光,不是红光蓝光绿光?而一定要是金光?如果问一般的人,是未必知道的这个道理的。         金光的概念其实是来自于黄金的色泽,一提黄金,有人就觉得俗气了,实际上在世界上各处,无论是宗教还是非宗教的人士,都不可否认黄金的价值,一是它的稀少,二是它的金光闪闪的色泽无可替代。         而根据现代研究认为,地球上所有的黄金均来自几十亿年前一次猛烈的中子星碰撞。科学家估计发生碰撞的中子星距地球39亿光年,碰撞所产生黄金的质量是月球的十倍。黄金并不稀少(有研究称地核中含有大量黄金),只因人类难以获得而变得昂贵。         黄金的产生是需要严苛的条件,如地球上的黄金,需要中子星撞击,而中子星是没有达到可以形成黑洞的恒星,在寿命终结时塌缩形成的一种介于白矮星和黑洞之间的星体,其密度比地球上任何物质密度大相当多倍,这种撞击的力量是极其猛烈的。         另一种研究则认为,黄金的形成源自于超新星的爆发,而超新星就是恒星大爆炸了,同样具有强大的力量。         而黄金可以理解为就是这些力量的见证,所以也就显得重要了,但需要注意,黄金的金光只是一种借喻,而非指黄金之光,正所谓“大音希声,大象无形”,金光是视之不见,听之不闻的。   “天地玄宗 万气本根。”,这是指的金光是万气的根源,在网上及《龙虎山正一日诵早晚课》皆写为炁是不对的,因为炁已经是先天一气了,它没有“万炁”之说,金光介于先天一气与后天有形之间,并非先天一气,所以一般的法师也可以借用,如果是先天一气就需要有很强的内炼功夫才可以使用了。       …

Read More

龙虎山正一日诵早晚课讲解(6):净天地咒

净天地咒 天地自然,秽气分散,洞中玄虚,晃朗太元。 八方威神,使我自然。灵宝符命,普告九天。 乾罗怛那,洞罡太玄;斩妖缚邪,杀鬼万千。 中山神咒,元始玉文,持诵一遍,却病延年。 按行五岳,八海知闻;魔王束手,侍卫我轩。 凶秽消散,道炁常存。   此咒在《太上元始天尊说北帝伏魔神咒妙经》中的描述是这样的:“又更誦此後咒三遍或七遍,即行寢外無妨,名淨天地咒。所居穢惡,常念解穢辟屍咒:按經云所叩齒,使內外虛徹,纔似耳聞也。 ”    可以看出,单独使用的时候,念诵的要求是三遍或七遍,而不是草草的一遍了事。   净天地神咒的作用是在于解秽气,并能辟除尸气,这里的秽气是泛指不干净的物品或是环境,这个咒语用处很多,实用角度来说,典型一种用法,如果见某 地或有怪味不佳,通过念净天地神咒敕水之后,再四处洒上一些,会立即有所改善,效果极其显著,与没有念咒直接洒水相比较,会有很大的差别。   在道教超度中有一种收臭秘术,因为古时交通不便,又要讲究落叶归根,尸体会运回家,但路如果太远,在炎热的夏季会尸体能够会发臭,而道教有一种秘术,如果收过臭后,过上许久也不会发臭,这个在一些电视节目中也有介绍过,其实这个操作非常简单,其实就是科仪中处理用净天地神咒的水洒上尸体,将秽气破除即可保持在一段时间内尸体不会发臭,如果专做超度,功力强的法师还可以做到尸体暂时不腐。        在不同的场合下,这个咒语使用配合的方法是不一样的。如在一些流派超度的时候,在诵这个咒时,会配合画金光令,并念咒“开天门闭地户留人门塞鬼路穿鬼心破鬼肚,金光 万丈照破邪精。”而又在一些流派开坛的时候,诵这个咒时,会另外使用九秽破秽的法来进行敕水。在阴符派中开坛中一般做法,通常大体是建九星法坛,取五雷 号令下令,并用七星剑斩月厌,在敕化五方神龙净水后,诵净天地神咒,并加九凤破秽引真气入水,并步三台罡及八卦罡封鬼路,然后通传飞符。更简洁一点的做法是取阴符派的心法,直接将号令做成符令,七星剑不用实剑,以符化五龙水,并入三光召九凤大将军破秽,以五雷封上鬼门,换作七星斩煞符投往月厌方,然后洒水以清秽,并用咒逐千邪万煞。   “洞中玄虚”,这里的“洞中”不是指“洞天”的意思,道教的“洞”对常人一个比较神秘的概念,“洞”是一种意象,它代表人天之间的一种连接的通道,俗话说“别有洞天”,指的便是到了一个不起眼的地方发现里面独成一个天地的。又如“壶中日月”,则这个“壶口”便类似于洞天的概念一样。包括在道教典籍的归类“洞真”“洞玄”“洞神”一样,它的内涵是指这些典籍只是一个很小的面,它们只是一个桥梁或是一个引线,通过它们能够让修道者进入一个新的世界。“玄虚”之义,可以参考《韩非子·解老》:“圣人观其玄虚,用其周行,强字之曰道。”   “晃朗太元”,“太元”是指的在万劫开始之前的时候,有人把这里的“元”认为是“玄”,这是错误的,因为如果是因为避讳而改“玄”成“元”的话,为何前句不改?故而,此处太元无误。“晃朗“之说,当参考晋潘岳 《秋兴赋》:“天晃朗以弥高兮,日悠阳而浸微。” 的用法含义。   ”洞中玄虚,晃朗太元”,指的是那玄奥无边的道早早就在太元之时存在了,这里有则有暗自指“元始”的含义。   “八方威神,使我自然。”,在开篇有“天地自然”,这里的“使我自然”是指要使自己像天地一般,即我与天地为一体的,为什么要“八方威神”,道教认知中,人有身外神有身内神,而内外合一便是能天人合一,所以八方的威神皆来扶助我,我便能与天地一样自然了。   “灵宝符命,普告九天。”,正如在《安土地咒》里介绍的故事一样,《安土地咒》会使用元始号令,而净天地神咒在这里会使用灵宝符命,在实际做科仪时,常见有用剑画一个灵宝符令,或是一些流派在这一步通常是焚化一道荡秽符入水,通过符契来普告九天。   “乾罗怛那,洞罡太玄,斩妖缚邪,杀鬼万千”,“乾罗怛那”、“洞罡太玄”、“斩妖缚邪”因为不易解释,所以在一些科书中会解释“乾罗怛那,洞罡太玄使者,斩妖缚邪神吏”,而另一些科书中认为“乾罗怛那,洞罡太玄”分别是两个将,形象是红锦袍,黄结巾,仗剑当前,而后面的“斩妖缚邪,杀鬼万千”则是指其威势(见《北极天蓬伏魔大法》)。   这里必须要注意的是,在有些科仪中,这里会对咒语进行修改,改成“度鬼万千”,尤其是在超度科仪的,一种理解是,如果把鬼都杀光还怎么超度,另一种理解是,即使是这里描述的杀鬼万千只是一种威势,也难免鬼魂惧怕,进行摄招时恐有不力,故而改念“度鬼万千”。   同样的在一些祈福的科仪里,会将此处改为“度人万千”,总之根据情况而定,不能一概论之。   “中山神咒,元始玉文”,中山神咒指的是这个神咒的名字,而元始玉文,指的是这篇咒语的性质,它是要感通天地形成之前的力量,从而能达到成天地自然,秽气分散的功效。   “持诵一遍,却病延年”,这句话比较简单,但它是一个解秽的咒,为什么能“持诵一遍,却病延年”?因为天地之间的秽气往往会给人带来疾病,所以破除秽气,便能使人却病延年,从这里可以看出,在道教中早早便有了卫生的概念。…

Read More

龙虎山正一日诵早晚课讲解(5):安土地神咒

  安土地神咒: 元始安镇 普告万灵 岳渎真官 土地祗灵 左社右稷 不得妄惊 回向正道 内外澄清 各安方位 备守坛庭 太上有命 搜捕邪精 护法神王 保卫诵经 皈依大道 元亨利贞   这是印象很深刻的一个咒语,那时方是初学,又正是背诵完太上三洞神咒的时候,虽然学会了很多咒语,然而感觉似乎是没有什么作用,因为大部分咒语都是汉字,而内容又多不过是些咏叹之词。   而念这些咒语,念便是念了,并无任何其它作用。于是有一阵子迷上了研究梵音咒,总是觉得音节的神秘感,会有更多神秘莫测的威力。   在广东的有个师叔是其它门派的师叔,风水方面听说杨公一脉传下,断坟水平颇为不错,且会些符咒法术的东西,虽也属道家之人,不过与我们并非一脉,但在下因为是初学,师父那段时间忙着处理一些事务,常全国四处跑,所以委托他多照顾我。   有一日,师叔已经寻好了一块极美的地,选好了时辰要去锁穴,问在下是否要去看看。   所以为了扩大视界并能做一些学习,很高兴便跟着去了。   地方有点偏僻,上山无法开车,所以从山脚走入,上山时已经过了早上了,本来天清气朗,路才走了一大半,却开始感觉有冷风吹来。   又走了一小段时间后,山里开始起了雾,开始有些蒙蒙的,但并不影响行路,所以便加快步伐,结果谁知雾后来变得更大一些了,山中雾大是比较危险的,有可能迷失在山中,而且山路陡峭,雾中路滑,稍有不意,虽不至于失足摔下山崖,但总难免痛苦。   不过手中有罗盘,能辨得清方位,所以倒是也无太大压力,只是这样的雾明显干扰行进的前路了。   又走了些路后,这个风水师就叫停下,然后取出来些香与钱纸,并拿了一叠纸钱,对我说:“你站在这里,拿着这些钱纸,等会我喊勅字,就把它们往上抛,一定要在我点的符落地前抛起来。”     当时在下不知道这是干什么,于是就问:“这是要做什么?”“安土地”,师叔很简单说了句就没有多说了,然后就去点香了。   师叔点了香后,拿着香便在那里念了些咒,因为站得有点些距离,声音很含糊,又只能听到一些低沉的嗡嗡声,然后点燃了一张符,往空中一扔,大喊了一声勅”。   在下一听,赶紧把纸钱往空中一抛,扔起来后,纸钱四处纷飞,散散的落下。…

Read More

龙虎山正一日诵早晚课讲解(4):净身神咒

净身神咒: 灵宝天尊,安慰身形。 弟子魂魄,五脏玄冥。 青龙白虎,队仗纷纭; 朱雀玄武,侍卫我真(身)。  “侍卫我真”一句,在一些地区中为“侍卫我身”,盖是因“身”“真”两字较近,因抄写模糊而致不同,然虽两者皆可用之,相较当用之“真”字文章更妙。   灵宝天尊,梁陶弘景《洞玄灵宝真灵位业图》,其第二中位编排为“太上玉晨玄皇大道君”,第四中位之二,编排“上皇太上无上大道君”。至《上清众经诸真圣秘》仍分别列“玉晨太上大道君”和“太清大道君”。《云笈七签》则分别撰《太上道君纪》、《太上玉晨大道君纪》。《大洞经》则云:“上清高圣大道君者,一号玉晨君。”(《元始无量度人上品妙经四注》卷一)又“灵宝天尊即太上大道君也。”(《太上洞玄灵宝天尊说救苦妙经注解》)后来上清派,灵宝派的这三种称呼均融合为三清的第二位尊神了。《大洞真经》云:“上清高圣太上大道君者,盖玉晨之精气,庆云之紫烟,玉晖曜焕,金映流真,结化含秀,包凝立神,道君即广宣经箓,传乎万世。”(《云笈七签》卷三)“玉晨道君者乃大道之化身也,言其有不可以随迎,谓其无复存乎恍惚,所以不有而有,不无而无,视之无象,听之无声,于妙有妙元之间大道存焉,道君即审道之本,洞道之元,为道之炁,即师事元始天尊称受弟子焉,犹是老君票而师之矣:居上清禹余天中,降金科宝第三洞仙经付经师罗翘真人,传教于万国焉!”(《洞渊集》卷一)“玉晨大道君为灵宝教主,乃元始天尊之弟子,太微天帝之师也,受灵宝上品度人之道。”(《太上洞玄灵宝无量度人上品经法》卷一)“灵宝乃道君之号,道君名经宝,以诸经皆由道君演说也。”(《元始无量度人上品妙经通义》卷二)。   《黄庭经》开篇有云:“上清紫霞虚皇前,太上大道玉晨君,闲居蕊珠作七言,散化五形变万神,是为黄庭曰内篇”。   这里指的便是,灵宝天尊,而散化形变万神,万神在人身中,“骨节百窍皆有神”,而道教之信仰中认为这些是由灵宝天尊所作传下,所以安慰身内之神,自然是寻宝天尊。   故而首句:“灵宝天尊,安慰身形。”,身是指的身体,而形则是指的“散化五形变万神”。   “弟子魂魄,五脏玄冥”,“玄冥”一词,在道家是用来形容玄奥的意思,如:   《庄子·大宗师》:“於讴闻之玄冥,玄冥闻之参寥。” 郭象 注:“玄冥,所以名无而非无也。” 成玄英疏:“玄者,深远之名也;冥者,幽寂之称。”   《庄子·秋水》:“始於玄冥,反於大通。”成玄英疏:“玄冥,妙本也。”   三国魏嵇康《答难养生论》:“含光内观,凝神复朴,栖心于玄冥之崖,含气于莫大之涘。”   “青龙白虎,队仗纷纭,朱雀玄武,侍卫我真”,指的是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同时保护自己。   按《云笈七签》记载:   青龙,东方甲乙木,色青,五音角,卦震,神青龙,令主春,五金主铅,五味主酸,气臭膻,象生,星岁,岳泰,五脏肝、胆,性主仁,五经《诗》,始数三,成数八,青元精,服之补目及内二肝胆也。经曰:肝为清泠宫,兰台府,胆为紫微宫,无极府,滋三魂,明目,令人远视,益性仁,木气不能淘,并害气不能击隔,得伏龙,木曜无能窥,盖因木精神帝灵元之益也。   西方西方庚辛金,色白,五音商,卦兑,神白虎,令主秋,五金主银,五味主辛。气臭腥,象伤,星太白,岳华,五脏肺口,性主义。五经《书》,始数四,成数九,此白元精,服之补肺《腑》经曰:玉堂尚书府,制炼七魄,益言气,增性义,可通外五金,邪气并害气不能伤滞,能间德伏虎。金宿不能窥,谓金精神帝灵元之益也。   北方北方壬癸水,色黑,五音羽,卦坎,神玄武,令主冬,五金主铁,五味咸,气臭腐,象闭,星辰、岳常、五脏肾,外通耳,性主智,五经《易》,始数一,成数六,黑元精,服之补耳,益智神。经曰:肾为出,故宫太和府,固添髓血,滋洞听,令人性智聪润,炼肌,毛发绿,阴邪惧,水不能漂溺,通太阴而合隐,出不游户,月辉中无影,水曜不能见,盖恃水玉铅精紫微帝君灵元之益也。   南方南方丙丁火,色赤,五音徵,卦离,神硃雀,令主夏,五金主铜,五味主苦,气臭焦,象盛,星荧惑,岳衡,五脏心,通目,性主礼,经亦《礼》,始数二,成数七,赤元精,服之补心神,益阳光,补固肌骨,化阴滞。经云:心为绛宫元阳府,内滋此府,外滋目威,令人性礼,真行不践迹,轻腾陵阳,是火不能烧,是阳毒不能热,身与太阳通元而合,现化日光,类中无影,火曜不能察,盖恃炎帝灵元之益也。   中央中央戊己土,色黄,五音宫,卦坤,神后土,令四季,五金主黄金,味主甘,气臭香,象含,星镇,岳嵩,五脏脾,通鼻,性主信,五经主《乐》,始数五,成数十,黄元精,服之补中,黄宫太素府,脾神益志气,滋性信,炼五形,和九气,加圣惠,伏万凶,亲五老,地岳不能埋闭,土曜不能傍窥,盖恃五星帝威,得灵元之益也。   这个咒语如果细参各类道经的话,能够发现它极其重要,而且这个咒语还存在几种变形的版本。   从净心、净口、净身可以看出,净心其实是在为净口,口净方能引气吞津,口吐真言,以丹元通达神明,然而仅如此是不够的,还要用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围绕住自己,作为一个扎实保护,如果是用“真”之一次,则更有保护自己修真之意,更显其妙。   故虽名为净,实非为净,然亦可净,微妙玄通。   这便是为什么它们几乎是在所有的科仪中都要求必做的步骤的原因。   同时,也不难推测,仅从名字上,看来像是三个不起眼的咒法。于是便有信之不足者,悟之不明者,盲目自大者,会跳过此法,直行后法,并自谓得其核心而自喜,其实已是大误。却不知,若无此三步,将虽咒而难验,虽验而身险,盖因不因按此行持,以身犯险而无护之故也。   民间流传法中,时有人犯之孤夭贫者,亦多因此。…

Read More

龙虎山正一日诵早晚课讲解(3):净口神咒

丹朱口神,吐秽除氛。舌神正伦,通命养神。 罗千齿神,却邪卫真。喉神虎贲,炁神引津。 心神丹元,令我通真。思神炼液,道炁常存。   这个咒语比较简单,出于黄庭经,其顺序是从嘴唇->舌头->牙齿->喉咙->心。   为什么念净口神咒?   人平时吃东西,口里总免不了秽气,所以在无论持任何咒前,均要养成先用水漱口的习惯。   即使是漱了口之后,也不免身神不安,所以要念净口神咒,通过吞服津液,使气通顺,如此可以做到心净、口净。   为什么净口神咒在净心神咒后面?   心若是不静,口神必也不安,如不先静心,净口引气入心又有何用?故而,先净心,再净口。   大部分人只知照念,但是否知道为什么要这样?   口神为什么称丹朱,人的嘴唇深红说明火重,色白说明贫血,色黑则说明心脏有问题了,而只有丹朱之色,即红而鲜,气血鲜明方是健康的颜色。故而其神,丹朱也。   舌神为什么称正伦?“伦“在古文中代表条理顺畅,如果舌头上的条理,或是苔厚,或是苔薄,或是其它怪异,皆是不健康的表现,所以正伦也。同时在修炼中,舌还有一个作用,便是舌顶上颚,搭上天地桥,作为过渡的桥梁,让周天之气能够感通循环。   齿神为什么称罗千?罗者排列,千多也,牙要多多地排在那里才好,少了就不行,所以齿神罗千也。   喉咙为什么称虎贲?虎贲是王的侍从卫士,人感冒时扁桃腺先发炎,就如同虎贲一样。扁桃腺,是人体的免疫系统的一部分,主要的作用是帮助身体对抗感染。早些年西医不明白此理,认为扁桃腺无什么用,于是喜欢为扁桃腺炎的病人进行切除,现代医学进步,已不再如此做。虎贲是有杀伤性的,而现代科学研究也发现,杀人恶魔大脑额叶受到的伤害以及扁桃腺的变化有联系。   心神为什么称丹元?丹者红也,元者本初也,丹元指心脏可负责一身的气血运动。   问题又来了,为何按这样的先后顺序,为什么要这样从黄庭经中抽出来?   丹朱者,红色火象,舌平躺为土象,齿硬固而为金象,口里生津而为水象,喉弯且扁桃腺突出而为木象,心神又火象。   故此是五行顺次相生之象,发之于火,而止之于火,只是为何要如此?   因心神所名之丹元有特殊的意义,按《云笈七签》卷二四载:“丹元星天之斗君 ,主命録籍。上总九天谱録,中统鬼神簿目,下领学真兆民命籍,诸天诸地,莫不总统。”   故而:“心神丹元,令我通真。”   故而这个过程是:“思神炼液,道气长存。”   当念完前面的咒语后,在念到这个口语时,通常口中会自然生津,所以要按顺序念诵,并在“气神引津”时吞下,这一步若是不吞,五行便不能顺生下去,构不成水生木生火之转变,效果自然也大打折扣。   最后一个问题,这个咒语最好是朝着什么方向念诵?若是在坛前,能否对着坛念?   以上若明,读者自明。

Read More

龙虎山正一日诵早晚课讲解(2):净心神咒

净心神咒: 太上台星 应变无停 驱邪缚魅 保命护身 智慧明净 心神安宁 三魂永久 魄无丧倾  太上台星,什么是台星?  《晋书·天文志上》:“三台六星,两两而居,起文昌,列抵太微。一曰天柱,三台之位也。在人曰三公,在天曰三台,主开德宣符也。”  唐 李白 《上崔相百忧章》:“台星再朗,天网重恢。”  宋 杨万里 《宿牧牛亭秦太师坟庵》诗:“天极八重心未死,台星三点坼方休。”  明 陈汝元 《金莲记·偕计》:“秀毓山川,灵分草木,几番焰夺台星。”  清 顾炎武 《路舍人家见东武四先历》诗:“龙驭杳安之,台星陨衡鼐。”  所以台星,指的就是三台星,更详细的是道经中的解释:  《云笈七签》卷二四云:“三台有六星,两两而起势,横豆北斗第二{鬼勺}星之前,一曰天柱,乃王公之位、在天曰三台,在人曰三公。西近文昌二星曰上台,为司命主寿;次二星曰中台,为司中主宗室;东二星为下台,为司禄主兵。又曰上台司命为太尉,中台司中为司徒,下台司禄为司空。一曰泰阶上台上星护助天子,下星为女后;中台上星为诸侯,下星为卿大夫,下台上星为士,下星主庶人,所以和阴阳而理万物也。”   而在道教中进一步命名,如在《北斗经》是这样的称呼的:   上台虚精开德星君,中台六淳司空星君,下台曲生司禄星君。   下台不是司空么,怎么变成司禄了,司空怎么跑中台去了?还有这些名词是什么意思。   首先要明白,其实司中、司禄、司空、司命,都是官职名。   然后得先说说“司空”是什么,这个是古代的一个官职名,是三公之一,三公是什么,古人常说“位列三公”,这个是极高的官,即是天子之下,最高权力的三个大官员。…

Read More

道教杀鬼咒之天蓬咒注音版

天(tiān) 蓬(pénɡ) 天(tiān) 蓬(pénɡ),九(jiǔ) 玄(xuán) 杀(shā) 童(tónɡ)。 五(wǔ) 丁(dīnɡ) 都(dōu) 司(sī),高(ɡāo) 刁(diāo) 北(běi) 翁(wēnɡ)。 七(qī) 政(zhènɡ) 八(bā) 灵(línɡ),太(tài) 上(shànɡ) 皓(hào) 凶(xiōnɡ)。 长(zhǎnɡ) 颅(lú) 巨(jù) 兽(shòu),手(shǒu) 把(bǎ) 帝(dì) 锺(zhōnɡ)。 素(sù) 枭(xiāo)…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