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玄先生玄纲论》真精章第三

《宗玄先生玄纲论》真精章第三

祖师不言千古秘,吾今却来分明语

惟愿后学明妙旨,道不虚行只在人


真精章第三

天地不能自有,有天地者太极。太极不能自运,运太极者真精。真精自然,惟神惟明,寔曰虚皇,高居九清,乃司玄化,总御万灵,乾以之动,坤以之宁,寂默无 为,群方用成。空洞之前,至虚靡测,元和澄正。自此而植,神真独化,匪惟巨亿,仰隶至尊,咸有所职。丹台瑶林,以游以息,云浆霞僎,以饮以食,其动非心, 其翔非翼。 听不以耳,闻乎无穷。视不以目,察乎无极。此皆无祖无宗,不始不终,含和蕴慈,愍俗哀蒙,清浊体异,真凡莫同。降气分光,聿生人中,贤明博达,周济为功, 为君为长,俾物咸通。爰历世纪,玄勋允充,德掞天壤,名书帝宫。于是运绝北都,命标南府,元真乃降,是为形主。阴气既落,世尘自阻,炼胎易质,革秽除腐, 神形合契,白日轻举。所谓反我乡,归我常,与道无疆,而孰知其方。

粗糙的解释

天地不是本来就有的,是太极演化出来的天地,太极不是自己就会演化的,演化太极的是真精。真精就是自然之物,其神而明之,主一切之运化,所以说虚皇高居九清,主管玄化,总御万灵,乾性健而动之,坤性顺而宁之,寂默无为,而万物皆成。

在空洞之前,其至虚之极而难以认识,本来和顺澄清并为中正,以此而发生演变,神真独化,其数之众而不可计量。万物都尊从于它,被其排着自己的角色。丹台 瑶林之中,以其为流以其为息,云霞像浆水一样饮用,其之运动非是因心而变动,其飞行变化更非有通过翅膀来进行。听声音不用耳,却能听到一切。不用眼看,却 能知晓事物的最细微之处。

它们都没有源头,也没有开始结束,其含于太和蕴着慈悲,痛苦于凡俗哀伤于众生蒙昧,其清浊有分,真凡而不同。 气自运而降气并分光于人,则人贤明博达,喜于周济与人,如果是为君或为长者,则能为人指点迷津,什么事物都明白。所以其自北都所运,命标于南府,元真于是 降下,成为万物之形的主导。

阴气落下,尘世之中便会己阻碍自己,所以需要炼胎,消除其阴质,革除其腐秽,这样神与形才能两相契合,一旦如此,白日就能轻易飞升。此称为返我乡,归我常,与道之间没有分别。

修炼实解

道家重修炼一途,但修炼的原理到底是什么?千古人来大多不愿说破根本的道理,即使是有丹经,也是多以象言事,其中的根本道理是不说清楚的。

宗玄先生的论述,是极为紧要的,因为后世丹道内炼的理论基础受其影响很大。

天地是如何而来?道家认为是由太极分阴阳而演化了天地。但是太极为什么会分阴阳呢?

这背后必然是有一种力量的,这种力量可以视为宇宙大爆炸的第一原动力,又或认为是宇宙万物自无而生有的那一瞬间变化背后的驱使力量。

虽然所谓道法自然,是自然而然,自且然也,也就是说,“它自己就是那个样子了。”

举个更细致的例子来理解:

火为什么是热的?因为它有极高的能量,所以物质飞速运动着,而这种快速的运动能将能量传播给其它物质。

但物质为什么会运动?按相对论来说,世间的万物都在运动着,因为运动是一种相对的现象。

因为运动这个概念有一个颇有意思的地方,即如果你觉得动了就是动了,觉得没有动就是没有动。

如坐在椅子上,人没有动,人相对地球没有动,但是地球还是在旋转的,人相对太阳或其它星体来说,仍然还在运动着的。

所谓动与不动,在于你选择的是参照物是什么,如果选择地球为参照物,你坐着不动便是不动,如果选择太阳为参照物,你要每秒三千公里的速度向地球逆转的方向奔跑,才是相对于太阳不动。

但对世人而言,参照物通常不是由自己来选的,所以世人常常是处于一种被动之中。

为何现在的宇宙是这样的?为何为产生这些规则?宇宙为何会演变?

在宗玄先生的论述中认为:这一切,是背后有一个叫真精的东西在影响的。

这个真精,在道教中的化神体现就是虚皇,即最高神,但道教的最高神不同于其它宗教。

道教的最高神并非是有为的,但此处是需要仔细分别的,虽然神格化为一个虚皇后,道教但并不代表虚皇是被人格化了的,即不能用人一样的神去理解虚皇这个概念。

虽然在道教的科仪及道法中,虚皇无处不在,且往往将其人格化,或化为元始天尊,或化为太上老君,或化为神霄天王,或化为雷祖,或化为其它,但这一切都是人格化后进行神化的意指,而非虚皇本身。

虚皇其本体是至虚至渺不可穷极的,它并不存在,但就是这不存在影响着一切存在的事物,包括天地及万物的产生与变化。

虚的这个概念它在现实中是存在的,而虚的应用在道教中更是达到了极致,这里涉及到道教中很多核心的理念与内容,包括道门五术也离开不它。

虚实的概念,关于这个在下有专门的论述,此处暂时先不多述。

上面说了,真精的一种表现就是虚皇,那么它有什么样的性质,这些性质是否在宇宙中可以得到佐证?

真精的性质中,其它多好理解,惟独“含和蕴慈,愍俗哀蒙”一句,最为难解。

为什么说真精会有“蕴慈”这种特性?它体现在了哪里?

众所周知,道教是一个宗教,而宗教有劝善的作用,那么这种说法仅仅是为了劝世之言吗?

道德经中有云: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天地之间的规则是残酷的,且不谈地球上的各种自然灾害与气候变化,即使这宇宙的基础规则,哪怕是常数发生了一点点变化,地球就不可能产生,地球上的生命更不可能产生,人类更不用说了。

而即使在地球上产生生灵后,资源也没有想象中的那么丰富,因为生命要延续,因为资源的不足,众生自相残杀,相互掠夺资源。一代又一代,无数年来,地球上留下了累累尸骨。

如果天尊慈悲,为什么世间为这样?

相信很多道友或信士都心存如此疑问,而此疑问,未必敢问或敢说。

以上的论述虽然是真的,但是道教是一个务实的宗教,历代高人强调善的一面,并非仅仅是劝善而已。

换个角度,从更广阔的视野去看,就能理解蕴慈的一面。如果天地真要灭尽众生,又何必让众生出现,并能生活在这个世上?

正是因为真精蕴慈,所以才让世间的一切能够出现,才能让生灵出现,真精的蕴慈是体现在这里。

所以天地虽然残酷,但是总有一线生机,这一线生机便是真精运化所来。

但同样的,真精虽蕴慈,也是“愍俗哀蒙”的,众生蒙昧不明,真精便哀,众生沾红尘之气,混俗不真,真精便会痛苦。

这里的哀与痛苦,不是凡人的哀与痛苦,而是代表一种意志。

这就如父母为了孩子好,而孩子不听话,于是就会忍痛鞭策一样,而世人受到磨难,不过是为了磨炼世人。之会受到磨炼,是因为俗而蒙之,即不明大道,不能上体天心,便会受到天地的鞭策。

所以为道者,当要多细细体会天地之间的那蕴慈之意,此一意能上透九天,下透九幽,三界内外,无所不归。

在尘世中,气有阴阳的分别,因为真精在九天之上,所以是至阳无阴的,只有消除阴气,消除顽凶之气,使阳气充于全身,才能更好的感应真精。

此说于天禀章细论。

三符风云涌

Leave a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