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注(十):载营魄抱一,能无离乎

道德经注(十):载营魄抱一,能无离乎

载营魄抱一,能无离乎?
专气致柔,能婴儿乎?
涤除玄览,能无疵(cī)乎?
爱民治国,能无为乎?
天门开阖(hé),能为雌乎?
明白四达,能无知乎?
生之,畜之,生而不有,为而不恃(shì),长而不宰,是谓玄德。

  有载营魄抱一者,营魄,即魂魄之意,所谓载,即是承载,古代传言,如果能魂魄不离人身,虽人死后,亦能七魄营侍,三魂守宅,血肉尽可复生,然要行此法,必要魂魄永固方可,行载营魄抱一之道,可否一直存想,丝毫不离开,达到随意所行,永远不离吗?又有专炼气致柔者,专门练气的人,久炼能使皮肤变嫩,落齿复生,然而能真正做到变得像婴儿一样吗?又有以心为镜者,古时览字通于“鉴”字,鉴即镜也。玄鉴者,内心之光明,为形而上之镜,能照察事物,故谓之玄鉴。排除杂念,修至静洗炼之道,能修到毫无瑕疵不?又有行爱民治国之道者,能否治理到无需机谋权术,不靠智计而安?又有开阖天门者,虽然能做到开关天门,但能做到养育万物吗?又有明白四知者,指知识丰富,无所不知,但这样能做到知尽一切吗?像天地一样,对万物进行生养,然而又因为此,将其持己有,虽然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却不以此为恃而要求什么,这叫“长而不宰”,为长者也不会要求自己去主管,这就称为玄德。

  这一章实际上与第九章有相近的含义,在第九章中“持而盈之不如其己;揣而锐之不可长保;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功遂身退,天之道。”,表明了是天之道,而在这段中用“生之,畜之,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是谓玄德。”,将天道与玄德联系了起来。

  这种大德在于其圣意,如神话来说,盘古开天地,身化天地万物,又或是女娲用泥土造人,所以这是做到了:“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的,故而会得到万民的崇敬,加以敬拜。再如老子写《道德经》(原是《德经》及《道经》),又如孔子学识渊博,教化大众,圣人之所以被称为圣人,在于其一生的目的并不是为了谋取自身的利益。

  这样做有什么好处?如果是为了好处而做,便又是错了。天道自运,要合于天道,首先便要做到这些,而只有做到了这些,方能无为而无所不为,但虽然能无为而无所不为,却又不能此以为目标,不然便是有所求。

  所以虽名为得道,实无所得,虽无所得,却是得道,其中微妙,需仔细参详。

       去追求部分的东西,积累再多,它也很难构成一个全面的整体,这里同时也是告诉我们对待事物的思维方式,如果试图通过一点一点的碎片的认识来积累,是很难构成一个整体的认识的,要认知事物,应该考虑直接从本源出发,勾勒出一个大体的框架,然后再在其中不断填充,如此方是正确的方式。

  而在填充的时候,又必须要做得彻底,正如“专气致柔,能婴儿乎”,如果专门练气,就要做到能够真正反返老还童,像婴儿一样才是对的,如果做不到,就是方法有问题,或是在原本的认识,所以办不到。

  思维方式对于解决问题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如现代人知道比例的概念,那么要测量两个相隔很远的事物的距离的时候,可以利用直线投影,然后把它们转化到一个小的区域范围进行计算,再依比例转换既可计算出来。但如果不知道这样的思维方式,就不得不直接去进行两地的测量,这样会变得极为困难。

  而对于世间万物的思维方式,最贴近的办法就是去学习天地自然自己的演化,天地自然都是生之,畜之,而不居功,也不会认为是自己创造的就一切是属于自己的,人如果修行应该像天地万物一般,不是光是索取,而应该考虑的是如何付出。

  这种付出对于天地自然付出,同时不应该抱有任何功利的目的,这样才能与天地合一。

 

 

三符风云涌

Leave a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