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聊周易参同契(四):朱子寻河洛

聊聊周易参同契(四):朱子寻河洛

没有河图、洛书及先天图的话,《周易参同契》几乎是不可能看懂的,然而河图洛书在宋朝初期的时候,已经消失了。

朱子对于此事尤其上心。

《周易•系辞上》说:“是故天生神物,圣人则之。天地变化,圣有效之。天垂象,见吉凶,圣人象之。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

所以河图洛书的来历颇为神秘。

一是伏羲当年在黄河边上,看到有乌龟浮出水面,背上有八卦,于是得到了灵感。另一说,伏羲当年王天下,然后河里出了只龙龟,将图献给了伏羲。

然而还有说是黄帝五十年秋七月,庚申日,有凤鸟至,然后黄帝在洛水祭祀,然后龙图出河,龟书出洛,得到了河图洛书。其它的有些说法差不多,只是主角换成了帝尧或是帝舜。

还有一个说法是大禹的,说是大禹在河边,突然出现一个白脸鱼身的人,说自己是河精,然后把河洛交给了大禹,以便大禹能够治水。

虽然传说颇多,不过在唐朝及唐朝以前,河图与洛书的存在是确定无疑的。

到了唐朝末年,又经历五代十国战乱,河图与洛书神秘地消失在历史中了。

1977年,安徽阜阳县双古堆西汉汝阴侯墓中,挖出来了一个太一九宫式盘,这个最晚也起码是西汉的东西了。

这说明起码在西汉洛书九宫是实实在在存在的东西,然而在汉代至宋代之间,如果不是一直秘密相传的话,便是因为某种因素出现了遗失。

也就是说,这中间的历史传承中,出现了断层。

在汉代《易纬乾凿度》中有这样的总结:“易一阴一阳,合而为十五,谓之道。阳变七之九,阴变八之六,亦合于十五。则彖变之数,若一阳动而进,变七之九,象其气之息也;阴动而退,变八之六,象其气之消也。故太一取其数以行九宫,四正四维皆合于十五,五音、六律、七宿由此作焉。”

而《黄帝内经.灵枢·九宫八风》中同样有:“太一常以冬至之日居叶蛰之宫四十六日,明日居天留四十六日,明日居仓门四十六日,明日居阴洛四十五日,明日居上天四十六日,明日居玄委四十六日,明日居仓果四十六日,明日居新洛四十五日,明日复居叶蛰之宫,曰冬至矣。太一日游,以冬至之日居叶蛰之宫,数所在,日从一处,至九日,复返于一,常如是无已,终而复始”。

这些从现代看来,显然都是明显河洛的痕迹,并且唐朝盛行九宫历,也一直流传着。

所以到了宋初的时候,竟然没有人知道河图洛书长什么样了,这是一个非常古怪的事。

不过,因为一位道士,改变了这一切。

这就是陈抟老祖。

关于陈抟老祖的记载扑朔迷离,史实与传说并存,有些传说是假的,总是能冒些证据出来,有些说法说是真的,又能在其它的记载上发现漏洞,所以只能选择些似乎靠谱的来说,无法作为史实。

陈抟老祖在道教中很著名的人物,从唐至宋多次被皇帝宣诏,民间的传说中,传言他是睡仙,一睡就能睡上许久。

实际上陈抟老祖并不是在睡觉,只是与他修炼的功法有关罢了。

在陈抟老祖在还没有成道的时候,因为遇到遇孙君仿,獐皮处士,让他在武当隐居,所以就在武当修炼了二十余年。

在隐居的过程中,有一天,忽然有五位老人来向他请教周易的奥旨,他于是便讲解给他们听。这个过程中,他发现五位老人面色不凡,皮肤如玉,于是就请教修炼的方法,五位老人教给他了蛰伏法。

陈抟老祖得授了蛰伏法后,便开始辟谷,于是时常勤奋练功,有时一练便是几个月,不知不觉二十多年过去了。有一天,五位老人告诉他说,其实他们就是五条龙,因为得益于周易的讲解,现在送他去个更适合修炼的地方。

然后转眼之间,陈抟老祖便被送到了华山,于是他便在华山隐居了下来。

上面这个故事,如果今人看来,或觉匪夷所思,不过这里的五龙,象征的便是五岳,而华山正好是西岳之一,陈抟老祖精通周易之道,自然知晓中华的龙脉自昆仑山始发气脉后,是从泰山、华山、衡山、恒山和嵩山这五岳散出龙气,并使用四渎来节制天地之气,且华山天险闻名,是避免他人打扰隐居的上佳之所,对于修炼蛰伏法这种功法来说,是再好不过。

另外还有一个传说,说宋太祖赵匡胤还没有当皇帝时,落难在民间,逃跑时跑到了华山,因为华山天甚多,逃起来自然也会比较容易。在华山的时候,便遇到了陈抟老祖,于是陈抟老祖就与其下棋,并让其立下字据,说下输了就将华山送给陈抟老祖。

这段传说是真假未知,大类的材料都指向宋太祖后来确实承认“华山自古不纳粮”,必然不是空穴来风。

另外还有些材料中记载,陈抟老祖与宋太祖的交情可能更深,赵匡胤逃到华山后,他们之间有过更长久的联系,甚至有可能包括过传授赵匡胤武术,或是对其以后崛起有过更深入的指导,并非只是简单的交流是那么简单。

至于历史具体怎么回事,便需要研究历史的去理清楚了。

在这些种种传说之中,无一不指出了陈抟老祖对周易的精通,并且陈抟老祖还写过叫《易龙图》的书,后来被收录在《宋史·艺文志》中。

具体内容已经没有了,但是序还在:”龙马始邓负图出於伏羲之代,在太古之前,今存已合之位,或疑之以陈其未合之数耶。於仲尼三陈九卦之义,探其旨所以知之,且龙图本合,则圣人不得见其象。所以天意先未合,而陈其象。圣人观象而明其用,是龙图者,天散而示之,优羲合而用之,仲尼黜而形之。今略述其概焉。”

描述了龙图三变,一变为天地未合之数,二变为天地已合之数,三变为龙马负图之形,并说河图洛书便是这样演化出来的。

虽然《易龙图》现代已经散佚,不过当初北宋的刘牧得到了,在《易数钩隐图》,将河图洛书公布了出来。

然而宋代的河图洛书,出于陈抟老祖之手,来历比较可疑,所以大家还是不明不白的,不乏大儒带头指责,说陈抟老祖的河图洛书,在宋代以前是根本没有的,完全查不到史料,所以肯定是伪造的。

清朝的时候,这种质疑之风极重。

不过,得益于现代考古的发现,出土的汉代式盘来看,其实河图洛书显然早早就存在了,现代完全可以确认陈抟老祖是确确实实是有古周易的传承的,并非自创。

而且从历史时期上来看也比较可惜,因为陈抟老祖是唐末的人,得到传承的机会自然很大。

然而陈抟老祖自己从来没有说过,他的周易是得自哪里传来的,后世有将与麻衣道者联系在一起的,并说是麻衣道者所传,实际上此说毫无实据。

在宋邵伯温 《闻见前录》卷七:“ 钱若水为举子时,见陈希夷於华山 …… 希夷初谓若水有仙风道骨,意未决,命老僧者观之。僧云‘做不得’,故不复留。然急流中勇退,去神仙不远矣。老僧者, 麻衣道者也。”

另外元朝《太华希夷志》亦有所录,“钱文禧公若水,少谒希夷求相,邀入山斋地炉畔,见老僧拥坏衲瞑目附火。钱揖之,僧微开目而已。良久,希夷问曰:‘如何?’僧摆头曰:‘无此等骨’。后见希夷曰:‘吾始见子神貌清粹,谓子可学神仙,而此僧言子无仙骨,但可做贵公卿耳’。钱曰:‘其僧何人耶?’希夷曰:‘麻衣道者’”。

还有部分后世的资料说其与麻衣道人共同隐居华山云台观,而这个麻衣道者是个老僧人,与道教中的最早记录在东晋出现的神秘莫测的麻衣道士,完全不是一个概念。

今世之所以会混淆,主要是因为清朝的时候有个叫李西月的,模仿东派的丹法,搞了一个内丹流派叫西派,以仙佛同派为高妙,并且写了不少著作,包括:《三丰全书》《太上十三经注解》、《三车秘旨》、《道窍谈》、《无根树注解》、《九层炼心》、《后天串述》等。

这派丹法,宣扬阴阳双修这些倒是暂且不提。主要还宣称麻衣道人就是东晋进时候的麻衣子,而麻衣子传丹法给陈抟,陈抟传给了火龙真人,火龙真人传给了张三丰,李西月声称,最后隐仙派就这样传下来到了他的手中。

当然最终经不起考证的是,李西月自己五十岁便去世了。

如果真是三丰祖师的传承,断然不可能如此。

当然这不说是说李西月在丹法研究上的内容都是完全不靠谱的,用来参照理解一些概念并无问题,只是读时要小心,其如果真是练功勤奋的话,那么修炼之法多有问题,故有促寿之功。

在正统道教中,是不承认东西派丹法的,清朝东西两派丹法的祖师皆不是道士,更无道脉传承,学道者一定要注意区分。

明朝的黄宗炎《太极图辨》中里说: “考河上公本, 图名《无极图》,魏伯阳得之以著《参同契》,钟离权得之以授吕洞宾, 洞宾后与陈抟同隐于华山, 而以授陈, 陈刻之华山石壁。”

黄宗炎治学似乎有些问题,下篇谈先天图时会说到,而且陈抟刻石壁这种事,史上只是传说,后世亦无实物,所以并不可信。

这一说并非空穴来风,因为宋代时便有人记载说,陈抟老祖的师父是吕洞宾祖师,当然这个说法却是无法考证。

不过《历世真仙体道通鉴》中又说了: “陈康肃公尧咨既登第,过谒先生,坐中有道人髽髻, 意象轩傲,目康肃公连言曰:‘南庵’。语已径去。康肃公深异之,问曰:‘ 向来何人? ’先生曰:‘ 钟离子也’。康肃公惘然欲去追之,先生笑曰:‘已在数千里外矣’。康肃公曰:‘南庵何谓也?’先生曰:‘他日自知也。’

陈尧咨拜访陈抟时,看到一个个道人,跟他说了句“南庵”便走了,陈尧咨问陈抟刚才这位是谁时,陈抟老祖淡定的说这是钟离。于是陈尧咨想去追,陈抟老祖告诉他不用了,钟离已经到数千里之外。

按这个说法,钟离与陈抟也有交往,而钟离是吕洞宾的师父,无论他们是否有师徒有关系,之间是有联系总是对的。

这种难以追溯的事暂且不提,无论是究竟是谁传了周易的奥旨给陈抟老祖,朱子的想法很简单。既然四处都找不到学周易的痕迹,那么总能找到点线索。

而陈抟老祖的早年活动范围在蜀中,所以在蜀中的隐士们手里,说不定能够找到痕迹。

在蜀中得陈抟之学的流派,首先是一位叫张咏之的。

朱子曾说:“张忠定公(咏)尝从希夷学,而其论公事之有阴阳,颇与《图说》意合。”而在《朱子语类》卷129更有明确表述:“张乖崖云:阳是人有罪,而未书案,尚变得;阴是已书案,更变不得。此人曾见希夷来,言亦似《太极图》。“

另外据后来宋褚泳在《祛疑说》大五行说条中说,“又有蜀中一家,谓是希夷先生之传,亦以子亥为水,己午为火,与蒋说同。而独以壬位为火。其书则开辟八卦,消息律吕,其行山定穴,一以卦象律吕为本,上生下生,如黄钟用林钟之类是也。年月日时,则用卦气生旺,如辟乾候大有之类是也。其学行于东川,为书十篇,卦爻律吕之用,有阴有阳,有消有破,有生有合。”

民间一直有个传说是这样的,说朱子当年他曾派好友蔡元定(字季通)去蜀中寻找传说中的河图洛书。后来蔡季通给他带回来两幅图,说这就是河图洛书。然而后世的人惊讶地发现,蔡季通当年找到的是三幅图,偷偷藏起来了一幅,朱子实际上得到的只是其中两幅。

当然这个传说疑点很多,因为很容易质疑,刘牧的《易数钩隐图》比朱子出生早了近百年,朱子是看过的。

不过,绍熙四年(1193年)朱熹确实托过蔡元定入蜀寻找易图,蔡从蜀之隐者手中求得三幅图。并且根据史载,庆元元年月(1195)阁皂山道士陈荣元访朱熹,朱丰城县。依旧长江直北流。电山道士甘叔怀归刻河图、洛书、先天图于阁皂山。

然后庆元二年(1196年)朱熹在给蔡季通的信中说:“前日所说磨崖刻河、洛、先天诸图,适见甘君说阁皂山中新营精舍处,有石如削,似可镌刻,亦告以一本付之。‘先天’须刻卦印印之,乃佳。……三图须作篆,乃有古意,便当遣人送伯谟处也。”(《朱文公文集·续集》

可以看出当时确实得到的是三幅图,分别是河图,洛书,及先天诸图,并没有进行过隐瞒。

唯一的谜团是,最后在庆元三年,(1197年),阁皂山只刻下了河图与洛书,先天图却没有刻。

不过,从此之后,河洛也就通行于世了,虽然后世多有质疑,不过根据现代汉代出土遗物,可以判定,河洛绝然是上古之物。

然而要理解周易参同契,只有河图与洛书是不够的,必然还需要先天图。

现在的问题是,那么先天图要从哪里去找,这个要就提及宋代著名的易学大学邵雍,以占测精妙异常闻名,曾著作代表作《皇极经世书》。

下文再述。

 

 

 

道家阴符文化致力传播正统道教文化知识,欢迎与天下学道者共进交流,更欢迎道门前辈们指正,诸天气荡荡,吾道日兴隆。

 

 

yinfupai_public

yinfupai--聊聊周易参同契(四):朱子寻河洛--参同契

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道家阴符文化

三符风云涌

Leave a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