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一:创造宇宙的终极模型核心

太一:创造宇宙的终极模型核心

yinfupai--太一:创造宇宙的终极模型核心--

yinfupai--太一:创造宇宙的终极模型核心-- 1

yinfupai--太一:创造宇宙的终极模型核心-- 2

yinfupai--太一:创造宇宙的终极模型核心-- 3

通过观察可以发现,画作中的水中的倒影显得很是自然,虽然水墨绘制的建筑或是石礁的位置不同,但依旧很好的进行了描述。

如果这是经验丰富的画家所作,自然没有的什么,然而事实上面这三张面画,是贫道在下载了谷歌的开源的人工智能生成画项目后,在台式机上运行所生成的。

Disco Diffusion的数学原理非常复杂,但如果改用非数学语言来说,它被称为扩散模型,通过学习了大量的画作,对于每幅画看作一个整体,然后通过一连串的关联运算,让它变成像电视的雪花信号一样的东西,然而搭建了随机数与这样的信号之间的桥梁,然后再将这样的信号进行重建,于是便可以通过随机数生成画作。

 

这其实是一个非常令人震惊的过程,因为这非常有助于我们理解中国传统的道家宇宙图景中描述中的天一生水。

 

在易经中的简单描述是“天一生水”,而道家相对更完整的版本描述中是:”太一生水。水反辅太一,是以成天。天反辅太一,是以成地。天地复相辅也,是以成神明…..”

 

这显然是一个太一与天地万物四时寒暑反复迭代的过程,过去如果无法理解为什么通过太一可以反复迭代而产生整个宇宙,到了这里就能得到非常清楚的理解。

 

明白了太一就是产生这个宇宙模型中,最重要的那个因素,也就能欣然理解:”此天之所不能杀,地之所不能釐,侌昜之所不能成。”

 

Disco Diffusion一开始初始化的图画,几乎是一片混沌的噪音图案。

 

yinfupai--太一:创造宇宙的终极模型核心-- 4

 

随着不断的演示,便会形成文章开头的画作。

 

这里有一个更加有趣的是,Disco Diffusion生成图画,是通过文本描述来实现的,比如上面的画作,描述就类似于:“请绘制一幅有月亮,有很多山,有河流的水墨画作”。

 

然后计算机便会执行这样的指令,并且每次因为随机数不同,因此生成的画作也会不一样的。

 

在世界各国的大多数创世的神话中,宇宙都自混沌中创生而来,然而针对这种描述了一个文本就能创造的场景,很容易联想到《创世纪》中的描述,”神说:“要有光。”就有了光。”

《创世纪》英文的描述是这样的:”起初神创造天地, 地是空虚混沌,渊面黑暗;神的灵运行在水面上,  神说:“要有光。”就有了光。”

 

转换一下思路,可以将它描述成这样:

 

一位工程师创造了将一个可以生成世界的模型放到了计算机上运行,一开始,初始化的世界一片黑暗,然后工程师录入命令:”要有光”,于是就有了光。

 

以前的人们会很难想象,仅仅是录入一个文本,怎么可能达到这样的效果,因为背后需要的运算逻辑实在是太复杂了。

 

想象一下纯粹从随机数来”恰好”生成一张图片,那将是非常困难的事情,但是如果在模型的支配下,则一切便会容易许多,现在这个已经成为了现实。

 

现代人工智能的发展给了我们不少的启示,早年的时候,大家在构建图像生成的时候,总想的是如何拆解成局部单元,然后再一一进行组合,也就是如同砌砖块一样,但这样的效果很不理想,因为对于这些单元的如何才能进行良好的组织,这个背后的逻辑非常模糊而复杂,很难去描述,最多只能描述一些相对简单的规则。

 

随着大数据的发展,大家发现完全可以换一个思路,因为拥有了可以对数据背后潜在关系进行深层挖掘的工具与方法,尽量大多数时候大家并不是很清楚它们具体能如何能运作得那么好的,但这些工具与方法确实能够工作。

 

因此开始了是宏观上直接对数据进行分析,提取抽象的特征的过程,后来大家发现,这些特征,本质上其实就是数据的分布特征,抓到了整体的分布特征,便可以认为从抓住了宏观规律,而宏观规律中包含了那些基本单元的各种复杂的交互关系。

 

打个比方,比如人用筷子夹一粒花生的时候,其实全身运用了一百多块肌肉,但人去夹花生时,其实发出的指令仅仅是用筷子去夹花生而已,而其它的都是“下意识”地的操作,然后人的身体便会服从指令整体上进行协作。

 

原来如果说这仅是一种理论的话,现在这个已经成为部分成为了现实。

 

现在我们来扮演一下上帝,尝试把圣经的这段文字进行输入:

 

由于原文是这样的:

“In the beginning God created the heaven and the earth. And the earth was without form, and void; and darkness was upon the face of the deep. And the Spirit of God moved upon the face of the waters.3And God said, Let there be light: and there was light.”

这里我们来将它稍加改动,变成我们来描述这个文本:

 

“A beautiful painting,the earth was without form, and void, and darkness was upon the face of the deep, upon the face of the waters,let there be light.”

它将能生成什么?

 

一些西方人的脑洞中,喜欢说上帝可能是外星人,不知是不是训练的文本在语义上受到这种影响,相同的描述,生成的结果,颇有点克苏鲁的味道。

 

然而,有趣的是,在写本文的过程中,发现似乎可以把它们按希腊神话串在一起。

 

yinfupai--太一:创造宇宙的终极模型核心-- 5

“太初,一片混沌之海。”

 

yinfupai--太一:创造宇宙的终极模型核心-- 6

“大女神欧律诺墨从混沌之海中诞生”(这女神很克苏鲁)。

 

yinfupai--太一:创造宇宙的终极模型核心-- 7

“女神变成鸽子在大洋上筑巢,孕育生下了宇宙蛋,奥菲恩盘绕宇宙蛋七天七次。随着一声轰然的巨响,在波涛中宇宙蛋终于孵化出了宇宙万物,形成了世界.”

 

顺便说一下,这张图背后巨大的圆形,除能联想希腊神话外,也很容易让人联想到印度神话中的金胎,梵天就蕴育在里面,

 

yinfupai--太一:创造宇宙的终极模型核心-- 8

大女神欧律诺墨和奥菲恩便住进了神圣的奥林匹斯圣山,成为了这新世界的主宰。但大蛇奥恩安日益可恶,一日竟狂妄自称自己创造了宇宙,是造物主。”

这个希腊神话未必很古老,更有可能是后来文艺复兴时期,整合了多个来自多个国家的神话后进行创编的,因为里面的元素实在太多。

 

由于上面的画作有太强的克苏鲁风,因此改一改生成的风格。

 

yinfupai--太一:创造宇宙的终极模型核心-- 9

yinfupai--太一:创造宇宙的终极模型核心-- 10

yinfupai--太一:创造宇宙的终极模型核心-- 11

在这三幅图中,都能看到某种海中诞生的意蕴,可以发现,这里面仍然会有十字与类似于圣光在水面上的表达,抽象的感觉来说,几幅图中都有”朝向水面”的意义。

 

这很有可能是因为语句中”and darkness was upon the face of the deep”中”upon”及”face”的影响,原来的语义在西方英语背景下进行的训练,所以其中可能潜藏了许多西方文化背景的意蕴。

如果再将这部分去掉,以显得更纯粹一些,则能生成如下的图片。

 

yinfupai--太一:创造宇宙的终极模型核心-- 12

yinfupai--太一:创造宇宙的终极模型核心-- 13

在这幅作品里,会让人不禁联想到埃及的神话中的太古土丘。在埃及神话中,创世的地点出现在原始混沌之水中的沙丘,埃及人后来制造金字塔便是为了模仿它。

 

yinfupai--太一:创造宇宙的终极模型核心-- 14

 

变了一下风格后,这幅画和更让人意外一些,背后产生的蓝色星球非常像地球。

 

这里比较有意思的是,尽管在原始的文本中,我们并没有描述任何球状的概念,但似乎创造球体会成为共同的特点,这很有可能是文本转换为图像这种过程中,模型学习到了后背深层的含义。

因此我们可以假想,如果有一个类似宇宙的生成模型存在的话,而这个只需要描述一个”什么样的宇宙”。

 

甚至我们可以进行了一个科幻的脑海,我们的宇宙并不是第一个,而是更高维的生物在采集了多个宇宙的数据后,然后创作出来的多个宇宙中的一个。

 

因此可能我们的宇宙的产生,仅仅是描述了那么一句话:”一个相对速度最大只能是光速的宇宙”,其它的都是在这个模型支配下所随机生成的。

 

由于我们也将这个模型称为人工智能的模型,因此可以某种意义上说,它会具有”某种意志”存在,也就对于所生成的事物也会成为它的输入一部分,如果从中进行部分的干扰,那么会导致最后生成的图景发生变化。

 

假如这种模型是先天存在的,这意味着宇宙的产生并不需要碰那么多运气,因为如果按照目前的暴胀理论也就是所谓的宇宙大爆炸理论来解释的话,我们这个宇宙产生的可能性大概不会超过几百万亿分之一,显然是几乎不可能的,而反过来说,外星人或更高维度存在生命的可能性则要远这个大得多了。

如同宇宙模型的暴胀理论一样,其实并没有解答宇宙是从何而来的。

 

当科学家们通过观测数据来进行推论,发现在推导的模型上,本来是一个奇点,突然就有了这个宇宙,这其实是一个非常让人迷惑的事,因此在科学界就提出来了暴胀理论,宇宙创造一瞬间的10-36 秒~10-32秒之间,并声称在这之间发生了剧烈膨胀。

 

这就像一个点突然变成了一个巨大的圆球一样,至于具体怎么发生的,这是不知道的,甚至这个膨胀过程还是超光速的,而奇点是怎么来的,也是掷色子掷出来的。

 

当然这个听起来还是很励志的,宇宙在存在之前,时间与空间都不存在的时候,虚空里就在疯狂丢色子,直到丢出来这个宇宙。

 

这里显然有一个非常麻烦的逻辑问题,时空是这个宇宙的时空,那么在这个宇宙产生之前,宇宙还没产生的时候,是否还有一种另外的度量方式?

 

因为这种宇宙之前就没有时空的说法,如同在说,假如这世上的生灵只有一个人的话,对于这个人来说,他真正存活时长,是他清醒的存活时间,因为无论是他睡眠还是死了,这段时间过程对他是没有意义的。

 

然而现实是世上并不止一个生灵, 有的生灵睡眠的时候,有的生灵还在活跃,因此相互进行参考,便开始有了统一的表达时间度量的规范。

换句话说,时空是这个宇宙中产生的,这本身已经是默认建立在了只有一个唯一的宇宙的前提下的,这种认知有一定的合理性,因为从科学上来说,至今还未找到可靠的、其它宇宙存在的痕迹。

 

在一些猜想里,认为宇宙最初的奇点是从某种真空中的量子涨落而产生的—如同之前说的掷色子。

 

奇点是虚空粒子涌现而产生的这种猜想里,粒子如果一直存在,就没有涌现之说了,但它是时有时无的,这已经是默认”某种时间”的存在了。

 

而涌现有可能创造不止一个宇宙,这也意味着有可能有平行宇宙的存在,而如果平行宇宙存在,那么由于它们本来就是由于量子涨落而发生,那么必然也会有”先后”的顺序,在这个角度上来说,统摄这个量度的,将会有一个更高的时间概念。

 

这就好比我们在看视频的时候,如果愿意,可以拖动进度条任意前后切换,即使是在复杂的游戏中,也可以保存进度,随意切换回去。

 

无论是在视频中还是游戏中的时间,都是人为创造出来的,它的流速可以比现实快,也可以比现实慢,一旦脱离这个视频或游戏,谈论它的时间便会失去本身的意义。

在科学界还有一种猜想,认为宇宙最初的产生不是由奇点产生的,也没有什么暴胀,宇宙自身就是永恒的。

 

这个道理可以这样来理解,如果宇宙不是因为某种涌现而产生,在宇宙之前的时间也确实没有意义,并不存在更高维度的时间概念。

 

那么,由于现在是确定的存在,那么这个宇宙本来就是一种永恒的存在,永远不会消失。

 

并且在这种解释中,解释了宇宙发生暴胀,能量的来源问题,因为原本的暴胀理论进而,奇点为什么会突然瞬间暴胀,而且竟然还会超光速这是不可解释的。

 

膜宇宙的猜想,主要是为了解释为什么在我们宇宙中,重力相较其它基本自然力为什么会那么弱。

因为在自然界中,重力比不但比其它弱力几乎小了10的24次方倍,它却又是这个宇宙形成的参数极其重要的参数之一,而且这个参数极为敏感,稍微改动下,这个宇宙就会彻底变样了。

 

所以提出来了膜理论,即除重力以外所有的力都被限制在膜上,只有重力能穿透宇宙。

 

这样一通俗解释,不由让人感觉到这有点耍赖皮,明显是在直接往上硬套—因为无法解释,于是创造一个概念,然后取个名字就当解决了。

 

所以2021年的时候,有组研究人员直接跳出来说,大家别瞎哔哔了,这玩意就是一个计算过程中的产物,压根不用考虑它的现实意义,因为最终要得到的结果都可以跟这个没关系。

 

膜宇宙论也叫作叫火宇宙论,它引入了外来的能量进行解释,在这种理论中认为我们现处的宇宙嵌入在一个高维空间中,因此处于两个平行膜之间。

如同挂在衣架上的床单,只是它们自己也会摆动,当床单撞击在一起时,火就出现了,这个宇宙就产生了。

 

这就如同前面说的,时间起源比这个宇宙更早,并且我们的这个宇宙只是不过是大宇宙中两张膜临时摩擦出来的,然后宇宙会慢慢凉下去,然后下一次膜的碰撞又会给宇宙带来能量,于是宇宙处于一个永恒不灭,不断循环的过程中。

 

然而由于根据计算来看,这种宇宙膜的摩擦产生能量,其实不足以让整个宇宙暴胀,正如你在家晒的床单,在风吹的作用下,它们y碰撞在一起也没有起火一样。

 

因此为了弥补这个漏洞,科学家们又提出了“凤凰宇宙”的概念,在这种模型中,外部的两张膜相摩擦只是产生了火花,而宇宙就像个炸药桶,一点就炸,炸完了后,冷却下来,还可以再点再炸,其中这个可循环利用的炸药就是暗能量。

 

因此,无论是演进目前对于宇宙的理论,本质上其实都是在建立出一个可以描述宇宙本源的模型。

 

那么反过来思考,假如有一个先天存在模型,这个模型很有可能不是个死板的、只能创造我们这个宇宙模板,而是更有可能是一个灵活的、可以创建多种不同种类的生命存在宇宙模型的话,这在宏观角度下会有更大的意义。

 

这里有一个非常趣的事实就是,现在能探测到的宇宙背景噪音,很要可能并不是什么大爆炸的产物,其实所谓的宇宙大爆炸那一瞬间,真正的发生的是整个宇宙并不是从一个点扩散开,而是直接在不同的空间分布上同时产生的,虚空就好比一块无限维的画布,只是在上面绘制上我们这个时空。

 

宇宙本本身作为一个扩散模型生成的遗留,而我们看到的红移现象,也并不是整个宇宙在膨胀的证明,而是仅仅是因为宇宙还没彻底生成完毕,因此正在扩散互影响中,甚至这可以解释为什么普朗克基础-ΛCDM模型计算结果与观察结果非常一致,但是扩展引入了暗能量作为第五元素的ΛCDM模型,直到2018年最新的观测结果上,也无法找到令人信服的证据。

 

假如前面描述的假想的宇宙产生是真的,也会一些神话造成影响,那就是一般神话中的创世神未必就有那么高的地位了, 抽象到现实,如西方的上帝或是印度教的创世者,其实仅仅等同于一个将模型部署并实施起来的工程师,虽然他有一定的操作权限,但模型的复杂度却很有可能远远超出他们的掌握。

 

那么真正意义上的“全知全能”这是不可能的,从现实中来看,一个创世者,或是说一位工程师如果愿意,当然可以随意获取到模型中的任意片断的信息,并且也能有能力对模型其中的内容有进行一些干扰,然而是过大范围干涉性的操作会破坏模型,引起的后果很有可能是不可预料的,因此,创世者的能力也是有限的。

 

这又引来一个更为有趣的问题,如果真有那么一种模型,它又是谁创造的?

 

并能带来一个更能令人深思的问题,如果宇宙就是这样迭代扩散产生的,那么背后的核心机制,也就是太一,将是通用于任何被生成的宇宙以及它们之外的一切,是一种超越时空的普遍真理,那么,如何才能掌握它?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道家阴符文化):太一:创造宇宙的终极模型核心

三符风云涌

5 Comments

阿夜 Posted onpm 6:23 - 2022 年 7 月 20 日

这是什么宝藏博主,什么都懂一点,太强了!

RS Posted onpm 4:25 - 2022 年 8 月 5 日

膜拜大佬,请问大哥本职是普道还是计算机开发啊?

少年 Posted onpm 7:18 - 2022 年 9 月 5 日

看了很多人对《太一生水》篇的解析,只有博主结合现代科学写出提供了新的思路。

陳灌林 Posted onpm 6:36 - 2022 年 10 月 19 日

宇宙形成之重要之一,太一生水,与天一生水共生之源……

raytion Posted onpm 1:17 - 2023 年 8 月 18 日

跪了!目前一直在用stable diffusion,训练模型的时候总感觉在创世。看了以后我悟了!!

Leave a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