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奇门遁甲的拆补无闰法的问题

拆补法实际上也是一种调节迎合时节的方法,然而它因为不进行闰,所以不算闰法,拆补法的问题比较多,一个是时节问题,当换局的时候,是应该以时辰为准还是以日为准? 如果以时辰时分秒为准,这就是精准的迎合历理,然而这样显然的问题是,比如2016年07月22日为大暑节,大暑显然是七一四,如果大暑节已经到了,此日是乙巳日,前一日为甲辰日,而辰为下元,所以认为是下元,那么下元就采用四局,这个显然是有问题的。 结果在同一天之中,17点以前用的是阴遁五局,而17点以后用的是阴遁四局,五与四看起来连续只是一种巧合,比如大寒三九六往立春八五二转变时,下局的切换就是六局与二局忽然跳跃,非常没有理法。 虽然交节是到大暑的时刻,然而虽然还没有大暑,这一天已经来了,在这一天的气数中,而一天之中已经包括了完整的阴阳,虽然地球公转太阳的位置点没有到,但是地球是有自转的,这个自转中涵盖了这个节气点,仍然是包括大暑的,换而言之,拆补法破坏了三元关系。 这种破坏关系意味着缺乏对地球自转的阴阳考虑,单纯只是以太阳为准,显然是有问题的,更正确一些的做法,如果是要迎合时节,那么应该是交节时该日开始用该日的上元,然后中元,然后下元,当上中下元用完后,又再次重复上中下元。 然而这样做,是以日为准的是符合古法的阴阳考虑的,所以并不能一到节气的时刻立即换局。但是节气之间有时是十五天,有时是十六天,这会带来一个更大的麻烦,十五天可以刚好迎合三元,那么十六天怎么办,多出来的一天怎么解决? 是否可以考虑积累到比如超过45个时辰的时候,那么就重复一前一元,小小的闰一下,以保证时节的吻合?这样的话思路又回到置闰法上去了。 造成这样困惑的原因其实很简单,在宋代的时候,奇门遁甲压根不是用的定气法,而那个时候用的是平气法,每个节气之间的时间是相等的,而置闰则是因为节气是15.21885天,每个节气积累了0.21885天导致的。 在思考的时候,通常是在用平气法去思考,实际上用的却是定气法,这其实才是思维的误区所在,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拆补法是这部分是肯定不合理的。 那么如何才算是合理?如果一个节气有16天,那么三元如果用完,就应该新起一个新的三元,这样就变成了先用局而节后至,成了超接,三元不断使用轮转下去,直到积累到一旬时,那么就重复前一个三元,然后再保持三元继续下去,这样就成了接,这就是超接置闰。 那么超接置闰能否更进一步优化?这样纠缠不清的原因是因为太阳的公转与地球自转都炖在了一起,如果公转与自转各算各的,就不会出现这样的问题。 拆补法是力图去迎合节气,但是破坏了三元的连续性,而三元的连续性恰好是对一气状态模拟的保证,是不应该破坏的,于是这里就可以得出一个更有意思的方案,用地盘去保证三元的持续变化,用天盘去实时追踪地球绕太阳的实时结果。 换而言之地球与太阳的位置综合结果,这个才是值符所在位置的真义,奇门走九宫的路线是10个时辰一旬走一遍九宫,其中有一个时辰是相同的,那就是遁甲的时辰,值符位置迁移规律性较强,如果值符为天蓬那么为1987123456,到了下一象,值符天芮实际走2198234567,但是如果不考虑值符怎么走,仍然去看天蓬星的位置,如果采用九星飞的话,那么每一旬的九星都是一模一样的路线,这显然是错误的。 在转盘上这种情况还好,无论是如何转,都是值符带着其它九星旋转,而其它星的迁移就会变得比较复杂,比如天芮为值符时,在二宫,则天蓬在一宫,然后天芮到一宫,天蓬又到了四宫,天芮到九宫,天蓬到了八宫,天芮到八宫,天蓬又到了七宫,这是复杂性的一个非常好的体现,因为客观自然界并非是完全有序的体现,所以这对于自然界的模拟是有益的。 到了这里可以会考虑,是否能制订一种规则,让奇门的排盘也体现一种混沌性,而这样的排盘只需要根据奇门的积元数,或直接用太乙的积元数进行推算,就可以形成一个非常杂乱而美妙的式盘,它对于自然的模拟可能会更加的有趣。 元胞自动机可以对这个进行一个很好的模拟,首先平稳性的应该去掉,周期性是本来就有的,所以应该考虑混沌性与复杂性的自动机,同样的这样的思维也可以再扩展,比如考虑用粒子群算法模拟一个瀑布,而将这个瀑布作为起局的输入等,当然这些会复杂许多。    

Read More

奇门遁甲寻冬至甲子正授

从奇门遁甲的置闰来说,起局有正授之说,然后一时一局,共计4320局。奇门遁甲的4320局实际上简化下来应该是1080局,1080局又可以简化为72局。72局对应于一年均分的七十二种状态即七十侯,这个是没有疑问的。 然而这里有一个非常关键的问题是,地球是绕太阳公转,这个时间是一个回归年,然而地球还有自转,平均角速度为4.167×10^-3度/秒,在地球赤道上的自转线速度为 465米/秒。地球自转一周耗时23小时56分,约每隔10年自转周期会增加或者减少千分之三至千分之四秒。 现代天文用春分点作为计算标准点,这个春分点是太阳黄道上的位置,然而地球每次转到黄道上同一点的时候,地球自转并非刚好同步,所以春分交节时刻,每一年不会在固定的时刻。 从古法上可以看,奇门首先重日,冬至所在日,为一阳始生的时候,假如恰好是完美正授的时候,即冬至甲子日,无论时刻在甲子日的什么时候,都是自该日子时开始起阳遁一局。 反推可知,奇门完美的正授局开始,应该是在冬至甲子日甲子时的时候,只要找到了这个时间点,那么就可以找到一个奇门相对原始的上元起局时刻,这个时间是1899年12月22日0时56分,此时起交冬至节,为甲子日甲子时。 显然可以注意到的是,0时56分这个子时都快过了,怎么可以作为依据呢?所以我们再找上一个,1693年12月21日0时43分22,比之前的时间要提前了一些,但这个显然是不够的,所以我们要继续慢慢找啊找。 然后可以找对一个相对完美点的时间,1384年12月13日0时6分33,此时只离冬至子之半6分钟而已,再往前的话便有606年12月18日23时24分38了,离冬至子之半未免太远了点,但是如果以23点为子时起点的话,那么这个时间相对更合适些。如果再考虑往前寻,就到了公元前344年12月25日0时20分39,偏差显然又大了起来,然后因为计算能力有限,往前推算更复杂一些,就不算下去了。 如果要作为奇门遁甲的上元积日,那么公元606年的12月18日的23时24分38秒,以及1384年12月13日0时6分33秒,这两个时间点均是比较合适的,如果以子之半来定局,从12分日来看,子时涵盖的就是23点至1点这个范围,那么以1384年12月13日0时6分33秒为中心,设子时夹它为中作为阳遁始生,道理上也是说得过去的。 另外就是一个更重要的问题,定寅时的问题,如果按天象而论寅时因为日出于寅才能完美在四柱中用日来代表人的主体,所以这个寅时的定制应该考虑到日出时间,寅时之所以被称为平旦,就是指它是日出的那个时间,那么这意味着,既然重新根据定气法太阳定了春分点,那么也应该考虑重定寅时,同样冬至点定为270度,那么子时也定为270度,以寅为0度,即日出瞬间为寅中,这样就重新制订了12个时辰,准验度会大大提高。 后世因为冬至甲子求取不便,而且置闰会比较麻烦,所以进行了改造,比如说第一年相差五天,第二年相差十天,以此类推, 如果要进行一甲子一闰,那么约要近九年才能开始一闰,这样的误差显然太大,所以不使用一个甲子为闰,而是采用了闰节,即以15天为一个周期,误差积累到10天时,闰一次,而来年的又相合,这样误差可以控制在五年以内。 然而实际上奇门最早的方式,是采用日闰的方法来进行的,这使得每三年中的第二年会进行一次置闰,于是这样构成了每三年一个的封闭周期。      

Read More

按定气法算天圣九年确有闰九月问题补充

农历的置闰上,区分有历理置闰而民用置闰两种: 历理置闰:如果月朔日和中气同一天,月朔日时间必须在中气时间之前,则该阴历月才包含那个中气。 民用置闰:如果月朔日和中气同一天,则该阴历月包含那个中气。   换而言之,在民用置闰上仅比较月朔和中气日期,而历理置闰比较月朔和中气日期、时、分、秒。   按上一篇,1031年11月17日04时09分为小雪节,而朔日在1031年11月17日20时52分。 如果按民用置闰,1031年11月17日便为初一,小雪节中气是算在第二个月的,所以这样就会出现闰九月。 如果按历理置闰,1031年11月17日虽为初一,但小雪节比朔的时刻更早,所以应算上一月,这样便没有闰九月出现。   而历理置闰法,虽然1645年开始使用,但是在民间仍然使用的是民用置闰,这个案例因为采用了定气法,并使用的民用置闰,所以按明末以后的历法来看,说天圣九年有闰九月是没有问题的。   所以这个案例并没有错。

Read More

天圣九年闰月再考兼判定

天圣九年辛未岁闰九月初间,李都尉家被贼从后花园人堂内偷去金银财物,辛巳日请元轸占之,卯将未时。        青勾合朱        丑寅卯辰    玄 青 勾 贵    官鬼 壬午 贵 空子          巳腾   酉 丑 寅 午    妻财 戊寅 勾 虎亥          午贵   丑 巳 午 辛    父母 甲戌 常…

Read More

清代名医徐大椿《洄溪医案》失魂证医案两例

徐大椿,字灵胎,是清代名医,然而他不止是名医,按袁枚的说法:先生生有异禀,聪强过人。凡星经、地志、九宫、音律,以至舞刀夺槊、勾卒、嬴越之法,靡不宣究,而尤长於医。 他年少的时候,得到了《天星图》《天文志》《鬼料窍》,精通天文星宿的推算;年轻的时候,读《道德经》与诸子百家,并写了注释,然后他的注释被收录入四库全书;二十岁时,他父亲让他写本水利方面的书,然后他写了《江南水利书》,非常精通水利。然而因为从小体弱,所以从二十岁开始学武,结果学习有成,能举起三百斤重的石头,而且枪法棍法都很熟悉;后来因为他弟弟得病看不好,于是他就自学中医,结果成了名医,留下大量经典著作,雍正曾两次召他去看病;平时没事他就写写诗,于是有了一本诗集《洄溪道情》。他的母亲年老眼瞎了,于是找戏曲班子来唱戏,他觉得唱得不够好,于是自己研究,写了本《乐府传声》至今是中国传统曲艺的重要资料之一,其中在唱法及声乐方面很有价值。 总之,是一个天才人物,而且治学非常严谨,在徐大椿的医案中往往会有一些经验总结,这些经验是非常宝贵的。 一、平湖张振西,壁邻失火受惊,越数日而病发,无大寒热,烦闷不食,昏倦不寐。余视之,颇作寒喧语,而神不接。余曰:此失魂之证,不但风寒深人,而神志 亦伤,不能速愈,亦不可用重剂,以煎方祛邪,以丸散安神,乃可渐复。时正岁除,酌与半月之药而归。至新正元宵,始知身在卧室间,问前所为,俱不知也。至二 月身已健,同其弟元若来谢,候余山中。且曰:我昨晚脑后起一瘰,微痛。余视之,惊曰:此玉枕疽也。大险之证,此地乏药,急同之归,外提内托,诸法并用。其 弟不能久留先归。明晨我子大惊呼余曰:张君危矣。余起视之,头大如斗,唇厚寸余,目止细缝,自顶及肩,脓泡数千,惟神不昏愤,毒未攻心,尚可施救。急遣舟 招其弟。余先以护心药灌之,毋令毒气攻内,乃用煎剂从内托出,外用软坚消肿解毒提脓之药敷之,一日而出毒水斗余。至晚肿渐消,皮皱。明日口舌转动能食,竟不成疽,疮口仅如钱大,数日结痂。其弟闻信而至,已愈八九矣。凡病有留邪而无出路,必发肿毒,患者甚多,而医者则鲜能治之也。 译:平湖有个叫张振西的,因为隔壁邻居家里失火,结果被惊吓到了,然后过了几天,病发了出来,没有大的寒热的表现,但是烦闷没有食欲,总是觉得没有精神,喜欢昏睡。而我去看时,与他寒喧了几句,但对方没有理我,看起来没有精神。我说,这是失魂证,不但是因为风寒深入,还因神志也被伤到了。那时候正在是除夕,于是我就给了半月的药就走了。后来到了元宵节的时候,这病人才开始知道自己在卧室里,而之问他之前的事,他完全不记得。到了二月,他的身体已经好了。 我去看时,大惊,说这是玉枕疽。玉枕疽是极其危险的病,这个地方没有药,于是我就跟他回去,内外各种方法一起用,他的弟弟不能久留,所以先走了。到了第二天早上,我的孩子跟我大喊说,这人快死了。我起床后,就去看了下,发现他的头变大了很多,嘴唇也变得一寸多厚,眼睛只有一条缝微微睁开,从头上到肩上,有大量的脓泡,唯独是神志还不昏,说明毒气还没攻心,尚且有救。于是赶紧叫人坐船叫他弟弟过来。 我先给他灌了些护心药,让毒气不至于攻到里面,然后用煎剂从里面外托出,外面再用了一些外用的药物,用来软坚、消肿、解毒、提脓。一天之中,流出来了大量的毒水约近一半多。到了晚上,肿开始消了,皮肤发皱。到了第二天,舌头能转,嘴也能动,能吃东西了,竟然没有成疽,而疮口仅仅只有铜钱那么大,过了几天便结痂了。他的弟弟闻信而来的时候,已经好了八九成了。 所以,凡是邪没有留下出路的话,必然就会发成肿毒,所以患者很多,而医生则很少能治。 二、扬州吴运台夫人,患消证,昼夜食粥数十碗,气逆火炎,通夕不寐。余诊之,六脉细数不伦,神不清爽。余曰:此似祟脉,必有他故。其家未信,忽一日仆妇 晨起入候,见床上一女盛妆危坐,以为夫人也,谛视则无有,因以告。夫人曰:此女常卧我床内,以此不能成寐,而烦渴欲饮耳。服余药未甚效。一夕夜将半,病者大呼曰:速请三舅爷来,切不可启门,启门则我魂必走出。三舅爷者,即其弟唐君悔生也。卧室辽隔,呼之不能闻,女仆私启门邀之,魂即随出,遍历厅堂廊庑,及平昔足未经行者,遇唐君趋至,魂坚执其辫,仍返房,见己身卧床上,唐君抚之,魂遂归附于身。问所寓目皆不爽,细考所见之女,乃运台聘室也,未成婚而卒,卒之时,嘱其父母,谓吴郎必显贵,我死须恳其血食我,而葬我于祖墓。运台服官后,未暇办,故为祟。运台谓余曰:君言有为祟者,考果验,真神人也。将何以慰 之?余曰:鬼有所归,乃不为厉,公当迎柩厝墓,立位而祀之可也。运台依余言以行,然后服药有功,而病根永除矣。 译:扬州吴运台的夫人,患了上消证,多食易饥,早晚吃粥数十碗,而气逆上火,通宵不能睡。我对她进行诊断,发现六脉都不太正常,而神志不太清楚。我说:这个很像祟脉,必然有其它原因。他家里人不信。 忽然有一天,有女仆人早上起来去,去等待台夫人命令的时候,看到一个穿着漂亮衣服的女的端坐在那里,以为是夫人,然而再仔细一看则不见了,于是就告诉了夫人。而吴夫人却说,这个女的经常睡在我的床上,所以我不能睡,所以心烦口渴想喝水。 (中间略过一段,应时主家见到这样的情况,于是又找徐大椿开药了。) 吃了我药没有看到什么明显效果。有一天晚上,病者突然大喊:赶紧请三舅爷来,千万不能开门,开门我的魂必然就跑了。(三舅爷就是她的弟弟唐悔生。) 因为卧室比较大,所以喊了听不清,所以女仆人就自己打开了门,结果台夫人的魂就出去了,走遍了厅堂走廊等地方,还有平时不常去的地方。后来遇到唐悔生来了,于是就抓住他的辫子不放,回到了房间时,看到自己睡在床上,而他的三舅爷摸了她一下,她的魂才回到身体里。 后来问吴夫人所看到的东西,皆是一一能对上号的。于是仔细考察此事,发现是吴运台下过聘礼要娶的女子,只是还没有来得及成亲就去世了。这女子在去世之前,跟父母说,吴运台以后是必定会当官的,如果我死了请一定要祭祀我,而且把我葬到祖墓中去。 而吴运台当官后一直忙,没有时间处理此事,所以成了祟。 吴运台对我说:你说是有作祟的,竟然是应验了,真是神人啊。我回答说:因为人去世后,有后人祭祀,则鬼有所归,不会成为厉,你应该办置棺木做个墓,给她立个位进行祭祀。 吴运台照我的话去做了,然后其夫人吃药就产生了效果,病根彻底除了。  

Read More

对水波扩散的原理的简单思考

当把一块石头投入到水中后,会激起水波,一层一层地向外进行荡,通常人们会认为,这些激起的水波,是以石头为中心向外进行扩散的。 这样虽然是一种理解的角度,但是如果采用这样的理解,就会把事情变得复杂化,如人的命理一样,每个人的命理是不一样的,每个人皆有自己影响的范围,而这些影响之下,便如水上一般,荡漾不已,而这些力量交织在一起,叠加的部分构成了惊涛骇浪,削弱的部分则成了海底暗流,更有悠悠于水中波澜不惊者。 一切事物变得异常的复杂,然而现实现界中,整体是复杂的,个体却是简单的,大多数人每天工作,吃饭,睡觉,游玩,亦或其它。 如果从物理上进行推论,经过一些复杂的运算之后,会得到一个很有意思的结论:当前波下一时刻的持振幅,等于上下左右四点的波幅和的一半减去当前波幅。 如果慎重考虑这个事实,会发现平时大多数人对水的理解是不正常的。 一块石头丢入水后,石头终究是石头,把它丢入了水中,所看到的出现的波纹,看起来似乎都是围绕着石头---这个其实是假象。 真正的世界不会少了谁就不能运转了,小到一块石头投到水里也是这样,当一块石头丢入水中后,所有的水波,其实仍然是在以自己为中心进行扩散,这就如同世间的每个人,都在为自己生活着。 而所出现的波纹,其实只是因为水波内部因为扩散的对称而抵消了,于是形成了以丢入的石头为中心产生的波动的假象,假象终究是假象,它总会衰减,然后消失。 所以,扔入水中石头,无论它激起了多少波纹,它其实仍然是平凡的。 水波有起起落落,  然而水波总是传递能量的,于是升起来的会将能量传递给周围的水,于是自己又降下去,周围的水又升起,而周围的水升起后,又会将能量传递给自己,让自己升起。 在人世也是一样,当帮助了周围的人后,能量便向外传递了,然而周围的人又会将能量传递给自己,于是便会不断来回振荡。 无论是谁有多少的能量,随着时间的变化,能量总是会消耗掉的。 无论这些能量的体现是时间还是财富亦或其它,当有能力帮助他人,与人为善时,却不去做,这些空闲的能量也会随着时间自然被消耗掉,而当气运低落时,便再也不可能会有能量会传回来了。 同样的,当主动去与人为善,帮助他人时,会变得周围的人都变成以自己为中心了,这种时候必须警醒自己,这是一种假象,如果被迷惑在这种假象之中,便难以脱身了。 有的人觉得,好人没有好报,帮助他人不一定能得到好处,这世间的现实确实是如此,但是,更现实的是,虽然帮助他人不一定能得到好处,但也有得到好处的可能,但是如果连帮助他人也不肯,那么连可能也是没有了。 但这仅仅只是一种可能,如果抱着功利的目的去帮人,总是难以得偿所愿的。故先贤云:施恩莫望报。 在帮助他人后,虽然自己有所付出,能量只要传递出去了,它总不会消失,而只是会发生转移,所以终究是对人世做出了一份贡献。 一份贡献便是一份功德,世间的功德产生,皆是因为付出,这便如天地长养万物,云兴雨降,莫非天恩,虽不自生,而能长生。

Read More

彻悟意味着狭隘

      谈玄论道之士,时常会追求自己彻悟,以期能够明悟天地之间的所有奥秘,有渐学而入明者,有顿悟而得明者,总觉智慧显现之后,便能了然一切。然而世间狂明者多见,真明者而少识。       这种求于彻悟,其实是不正确的,南华真人庄子《养生主》云: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已.       若是未尝领悟庄子之洒脱,便会简单地认为,庄子是在说,人的生命是有限的,而想要知道是有无限的,如果以有限的生命去追求无限的知识,这是错误的,大抵便是以为庄子是反对求知的。       实际上,庄子这句话说的是,人的生命是有限的,所能知晓的却是无限的,如果以有去随无,这就是把无给限制住了,于是这样便是错误了。       很多人在明悟一点点东西后,便沾沾自喜,自以为明白了一切,又或自以为得到了彻悟,将世间一切都看得透彻了,然而,事实总会证明,他们终究是被局限的。       正如科学界的发展,第一次数学危机之前,人们以为自己懂得数学的一切,第二次数学危机之前,人们以为知识只剩下了修补工作,第三次数学危机之前,人们又觉得自己已经把世间的大概掌握得差不多了,于是又产生了第四次数学危机。然每次的危机总是能让人发现更新的知识体系,于是又反过来促进了数学自身的发展。        阳积到一定程度,必然生阴,阴积累到一定程度,必然生阳,这是因为所以自然的道理        所以,当一个事物你充分了解它时,往往就能发现它的偏颇之处,而当你认为它是完美的时候,就说明你对它不够了解。        彻悟也是一样,所谓的彻悟,不过是因为不够了解而导致。       《齐物论》中说:“物无非彼,物无非是。自彼则不见,自知则知之。故曰:彼出于是,是亦因彼。彼是方生之说也。虽然,方生方死,方死方生;方可方不可,方不可方可;因是因非,因非因是。是以圣人不由而照之于天,亦因是也。是亦彼也,彼亦是也。彼亦一是非,此亦一是非,果且有彼是乎哉?果且无彼是乎哉?彼是莫得其偶,谓之道枢。枢始得其环中,以应无穷。是亦一无穷,非亦一无穷也。故曰:莫若以明。”         任何事物都有自身与对立的一面,而它们是共同相互依存的,但这不意味着你可以用对立的一面来限制自己的这一面,反过来也一样,正如有与无一样,无限制不了有,有限制了无,那么无也变成了无,不再是那个彻底的无了。于是,有与无终究是同出而异名的,万物莫不一同,这便成了齐物。         然而,对称的,必然会破缺,于是才有了变化,世间的一切皆因此而来,于是乎,生生而不息。         万物之运动,皆产生于无法完美,生生而不息,在于其不足,故而:“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孰能有余以奉天下?唯有道者。 ”        

Read More

公式之外的意义重不重要?

  在很久以前,就开始产生了迷惑,对于一些事情很糊涂,而糊涂之后也没有想过反省,于是也就继续胡涂了下去,竟不想这反而会成为一个巨大的障碍。   最早的时候,是从一些数学问题开始的:如果用方程式去解答明明很容易,为什么还要创造那么多奇怪的思维方式,直接用方程的思维方式不是更好?   《孙子算经》:今有雉兔同笼,上有三十五头,下有九十四足,问雉兔各几何?   这是现在小学生都会解的题目了,答案是比较简单的。   一种思维方式是这样的:三十五头是总数,那么假设全是鸡的话,应该只有七十个脚,而多出来二十四只脚,肯定是兔子们的,而前面都数了两只,所以后面这里的二十四只除以二就是十二只就是兔子数了。   如果是改成方程它是这样的:x + y =35 , 2x+4y=94   如果联合解,2*(35-y)+4*y = 94  => 2*35-2y+4y=94 =>  2y = 94 - 2*35        实际上这样就是上面的数学意义所在,但是如果使用方程式的话,可以少一个思维转换的过程,而方程式的每一步都可以演化出来一个现实意义,但其中有可解的,有晦涩的。   那么就产生了一个问题,是伴随其中思考的每一步的意义重要,还是核心只用数学计算更加重要?   灯泡厂生产灯泡的工人,按得分的多少给工资。每生产一个合格品记4分,每生产一个不合格品不仅不记分,还要扣除15分。某工人生产了1000只灯泡,共得3525分,问其中有多少个灯泡不合格?   正向就是4分,负向就是15分,这题解法是一样的,1000个灯泡假如都是正的,就是4000分,但显然比3525多了475分,因为前面都算了4分,所以这里相当于要倒扣19分,所以475除以19等于25个不合格。   但这道题其实可以无视内涵,直接列方程,4x-15y=3425    x+y =…

Read More

谈谈改变命运的一些东西

  在人生的路途中,总不可避免会面临遇到无可奈何的事情。      对于这类情况,你往往会听到一些故弄玄虚的说人,要顺其自然,要顺势而为,因为道法自然,所以不用去管它,得过且过好了。     有人真的信了,于是自有了一种采菊东篱下的陶醉感,熏熏然而不可自拔,久而久之,竟是自觉乐得逍遥,突然间或遇不可抵御的灾难,或是意外之间突然患上绝症,于是才发现原来现实如此残酷,之前的自我悠然不过是自我欺骗的梦幻罢了。   也有觉得不服气的,凡事一定要究个根底的,于是出现了强烈的强迫症症状,不断去试图用错误的思维方式去得到一个想要得到的答案,当然这个是不可能的,所以最终仍然是不免于失败。   于是有人感叹说,命运不可违也--因为无论怎么做都是不对的。     真的无论怎么做都不对吗?其实只是做错了罢了。每个人都不可能保证自己的世界观与真实世界是相契合的,因为真的足够契合的话,那是需要天人合一了,而常人做不到这点,就说明这种契合力量很小的。     既然这种力量很小,必然的要去影响到现实世界是很困难的,就像吸引力法则那类运用心灵的能力一样,是一种良好的内风水改良方式,确实能收到一些效果,但更多情况下,其实它们无法起到无限大的作用。比如你设立的目标是在金融上超过巴菲特,大多数情况下就只能是一种不切实际的幻想了。   但这种力量其实是有弹性的,如果你非要以物质性的比喻来看待它,它就真的被束缚了,若是考虑它其实是不是物质性的存在,于是便能理解,它是其大无外,其小无内的,这就意味着,其实它的力量大小,还是可以按一定的规则来进行变化的。   曾经遇到一个有趣的事,是一个癌症患者,医院说他只有几个月的命了,他来期望探求有没有能多下去的办法,看八字也是无水的,然后遇到燥土之运,流年上搭配又是极凶,看也是活不久的。当时问他患病如何,他说疼痛的时候难忍,那时候真想死,但是不痛的时候,终究还是想活下去。当时所学甚浅,也实在没有什么好办法,于是便问他,是痛不欲生之中活着,还是快乐之中去世比较好,他说如果能快乐的去世当然更好了。因为之前看病他已所剩无几,于是就给他出了个主意,去北极圈看极光,去深刻地把极光记忆下来,多拍些照片放在家里,以后每当疼痛时,就去拼命去想象极光,这样挺不过的那天,也能在至少在心灵上优雅地离去。等他离世那天,再让其家人联系,到时给他做个超度好了,其它时候就别联系我了。   过了很久,都没有人联系,偶想起此事还觉得奇怪,想来或是他的家人不愿意联系吧,这种事也没什么好说的。过了几年多,一日突然接到电话,是他的家人打来的,说他昏迷不醒了,颇觉得意外,后来仔细问询才知,他那次去看完极光回来,然后身体虽未见变强,但也未见变差,大多数时候与常人无异,他家人问过他,他每次一疼时就努力去幻想极光,久久的,竟是慢慢的觉得不那么疼痛了,这次昏迷不是因为他原来的病,而是因为出了车祸,他家人考虑到他的身体情况,估计这一关很难挺过,所以才联系了。   当时听到,便觉得,想来这次车祸也是不会造成多大问题的,后来果然没多久就醒了,当然这些都不是重点,重点是车祸住院时检查身体,肿瘤已经不知道跑哪里去了,后来那人一直还好好活着,除时有些许奇怪疼痛外,已经没有其它问题了。   过了数年,读到一篇国外的文章,发现这样的案例并不是只有一例,在国外也有不少人遇到有身患绝症去看极光,然后不药而愈合的案例,虽然这类案例不多,并不具有统计意义,不过终究是存在的,并不是偶然的巧合。有学者做了一些探讨,认为这是因为在目睹巨大震憾的场景后,心脏分泌的荷尔蒙分泌激素导致。   这里就产生了一个巧妙的事情:单纯的想象是不可能改变癌症的,实际上乐观的、想活下去的人很多,但不总能如意。然而这种能对癌症产生影响的因素,实际上还是有物质上的原因的,但是这种原因,又是要由心理上的感受来进行引发,最后又转了回来,心理上的主观作用对癌症是确定有用的--只是方式是否正确决定了影响有多大。   所以,一个人的命,能不能改,这个是很难下断言的,但这世上的事,总是没有百分之百的定律,当你认为可以改变时,你会发现绝大部分人的命运不会发生丝毫动摇,而当你认为不可改变时,总有出现一些反例来教育你。   其中的关键因素是,试图去改变的人,是否能够把一种单纯的意愿化为客观的现实影响?   这个世界中真实的情况是,大部分人叫着如何如何通过积德行善改变命运,喊着要如何多努力去抗争,也就是光喊喊而已,并不会付出实践,这样的人起码占了人群中的80%,这些才是那些不可改变的现实,所以世上虽然有奇迹,但也不太可能发生在这些人身上。   很多人会迷失于一种错误的矛盾的逻辑:命运如果是可变的,那为什么可计算,命运如果是不可变的,那么怎么可能可以改。   这里把“可计算”与“可改”放到了对立面,本身就是一种逻辑错误,这世间的万物是动态平衡的,无时无刻不在发生着变化,然而在这些变化之中,又有相对状态稳定而不会变化的,如分子总是运动的,但一双筷子你把它放在那里,分子无论如何运动,放上十年八年,只要没发霉,你一样可以拿来夹菜,它仍然还是筷子。   一般而言,推算一个人命运就好比认出了一双木头筷子,而筷子要摆脱掉它自己是筷子的命运,是很困难的,因为无论内部再怎么运用,整体上它还是根筷子,最多运动快一些的能量更高一些,会让筷子更热一些罢了。   那如果筷子不想做筷子,有什么办法?一种是运动到了极快,让筷子自己终于燃了起来,于是就变成了焦炭,这样筷子就改变了自己,但这个前提需要巨大的能量。   在印度的原始宗教里,修行基本上就是这样的概念,不要指望修行本身能够改变多少,因为这需要极其强大的能量,更多的是通过刻苦修行,或者繁复的祭祀,能够引起梵天或湿婆的关注,于是给予能量,然后可以顺利投生更好的种姓或六道中去,或者修炼得更好,最终能够梵我合一而成就。   而后来产生的佛教里,指导的是要明悟禅那,筷子其实只是一种因缘和合的产物,这个筷子本身它是不存在的,它筷子这个名字也是人强加上去的,所以是筷子而非筷子,而非非筷子,故而放弃对筷子的认识,不拿筷子当筷子,故而无筷子,领悟苦集灭道,自然筷子也就不是筷子了,然而这种情况下谓之涅槃。   而在道家的思维里则不是这样的,筷子就是筷子,既然是木头筷子,就把它变成其它东西好了,从内向外修持,使得内部发生真实的物质变化,最后变成了一双金筷子,然后金筷子再变成一个先天的气,于是用这个气可以任意变化成其它的东西。所以道家的修炼更关注内在细微的东西,同时是能够确实产生真实影响的东西,并不会凭空仅仅建立在心灵之上。   自然不同的思维方式会导致不同的思考结果,所以印度式有很多问题解决不了,所以会重业力影响,而传统道家因为可以解决问题,则不需要关心业力这种东西。   一个好的思维方式,能够解决更多的问题,举例来说,比如看到远处有两座山,它们之间隔得有湖泊,有山岗,有乱石,现在要测算它们之间的距离。   如果是印度式思维,在看到这个时,会告诉你,这两座山间的阻碍实在太多了,这是不可能测得了的,即使去测也会阻碍重重,难以精确,而这一些的原因是因为业力,所以这里才那么多阻碍,还是早早放弃得好。…

Read More

泰国普吉岛游玩(二)

  在泰国很多小庙,没有几步就有一个,大多是这种样子的。   像这类小庙到处都是。   路过一个地方时,意外地发现了有安外五营军的。   在道教有一些流派中,会收编兵马,五营军即是东南西北中五个方位上布置的兵马,而这些兵马往往会整编成五营军,而五营军又分内五营与外五营,内五营必须是由将帅级正神来掌管,如果没有将帅拜的是其它神,这些只能安外五营,奉祀用的纸是寿金。一般祭拜神明用金纸,然而又奉祀路食,说明这种是阴阳同祀的。   在这旁边,看到开了一家不知是什么店,也可能是寺庙,遂去用英文问了下可以拍照吗,没想到店主会简单的中文说是可以。      这里供着关帝像,左边是几件高功袍,与店主聊了下,他拿了幅画出来指着说:“铁府元帅”,然而他并不认识汉字,手指是从左往右指的。      在泰国,由中国潮汕过去的人很多,所以听念神名的发音,基本还是能听得懂的。    这坛前用的虎是上山虎,有步步登高之意,但上山虎应该是抬头望月的,此图虎又扑在山石上,说明这又是驱邪镇宅的意思,有镇守阴邪不入之意,所以这里的道法主要是做正法,驱邪平安之类为主。   比较引人注目还是墙上挂着的五色旗,有些特色。             熟悉讳字的会显然看到,旗上有些讳字不太对劲,推测应当是以前的旗子因年代久远,烂掉了,所以重新制作的旗子,而在对原有旗子抄写时,有些地方看不清楚,所以误抄了。 高功袍的样子没有太大区别。        经交谈得知,当地的度假村时常传言有灵异事件,所以游客寥寥,起因是当年的印尼大海啸,之前也有僧人来超度过但没什么用,所以他在这里开了店,一边做法事超度当时亡魂,一边收取五营兵马,不过在过程中也遇到了一些问题,因此贫道跟他沟通了一下,解决了一些细节问题,具体内容不表。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