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chive 2012 年 12 月 21 日

科学家用量子力学解释灵魂的存在

科学家用量子力学解释灵魂的存在 2012年11月01日07:51腾讯科学我要评论(796) 字号:T|T 英国著名的物理学家罗杰-彭罗斯和美国意识研究中心主任哈梅罗夫提出,大脑中的量子物质形成了“灵魂”,当人死亡之后大脑微管的量子信息离开身体进入到宇宙。 腾讯科学讯(悠悠/编译) 据英国每日邮报报道,目前,科学家提出一项不同寻常的理论,人类濒死体验发生于量子物质(quantum substances)形成的灵魂离开神经系统并开始进入宇宙的时候。 美国科学家解释称人体濒死体验是一种大脑微管量子引力效应 死而复生:最新研究揭晓了濒死体验之谜,人类死亡之后,他们的量子灵魂从身体中释放,重返至宇宙之中。依据这一理论,人类濒死体验相当于大脑中量子计算机的一个程序,即使死亡之后仍存在于宇宙之中,这将解释那些濒死体验者的神秘记忆。 美国亚历桑那州大学意识研究中心主任、心理学和麻醉学系名誉教授斯图尔特-哈梅罗夫博士提出了这项准宗教理论,基于意识量子理论,他和英国著名的物理学家罗杰-彭罗斯(他和霍金一起证明了“奇性定理”)提出,我们的灵魂包含在大脑细胞中的微管结构。 他们指出,人体濒死体验是微管量子引力效应,这一效应也被称为“微管量子目标还原调谐(Orch-OR)”,因此我们的灵魂并不只是大脑神经细胞的交互。事实上它们形成于宇宙之中。 这一理论非常类似于佛教和印度教理论——人类意识是宇宙的主要部分,这也类似于西方哲学唯心主义。基于这些信仰,哈梅罗夫博士称,濒死体验中微管失去了它们的量子状态,但是其中的量子信息并未被破坏,它们仅是离开了身体返回至宇宙。 哈梅罗夫在科学频道记录片《穿越虫洞》中指出,比方说心脏停止跳动,血液停止流动,微管将失去它们的量子状态。微管中的量子信息并未被破坏,它是无法被摧毁的,只是被干扰,驱散分布在整个宇宙。如果一位患者死而复生苏醒过来,量子信息将返回至大脑微管,此时他会惊讶地说:“我经历了一次濒死体验。” 他强调称,如果这位患者没有死而复生,最终死亡之后量子信息将离开身体,从而可能被模糊地鉴别为灵魂。 “微管量子目标还原调谐”理论遭到了一些经验主义思想家的严厉批判,在科学界仍存在着很大的争议。 然而,哈梅罗夫认为量子物理学研究开始验证“微管量子目标还原调谐”理论,基于近期研究显示的量子效应能够验证许多重要的生物学进程,例如:气味、鸟类导航和光合作用。

Read More

不死的水母-谁言天下无长生?

评:谁言天下无长生? 如果科学家们的猜测是正确的话,那么水母很可能拥有长生不老的秘诀。解开这一秘诀或将帮助人们实现长生不老的愿望。 腾讯科学讯(过客/编译)如果科学家们是正确的话,那么水母就可能拥有长生不老的秘诀。那是《纽约时报杂志》中的一篇文章预先提出的,该文章调查了一种被称为“不死水母”的水母物种。它的学名是灯塔海月水母(有时也称灯塔水母),这种微小的生物具有把它自身的细胞恢复到年轻状态的能力。据《国家地理》报道,这种水母会转化成”一个水滴状的胞囊”,这种胞囊再生长成一个水螅群,也是就生命的原始阶段。 之后,水母会继续一个传统的生命循环,变得成熟并且进行交配。然而,这种不死水母并不会死亡,而是周而复始的恢复到水螅阶段。纽约布鲁克戴尔大学医院和医疗中心的一位研究员马洪宝说道:“使水母避开死亡的这种能力使它在生物学上是不死的。”根据发表在《自然与科学》上的一篇论文,水母是通过“分化转移”完成了这种独一无二的壮举。从本质上来说,这种生物吸纳它的细胞,然后将它们转化成其他任何类型的细胞。《每日电讯报》指出,拥有如此先进的生命技巧,水母遍布全球并且被称为“全世界的无声入侵者”是意料之中的。 人类能从这些水母那学到一些东西吗?这取决于你问的是谁。Shin Kubota称答案很明显,他是为数不多的在实验室里成功繁殖该物种的科学家之一。他告诉《纽约时报》:“不死的水母是整个动物界中最不可思议的物种,我相信这将有益于人类解开长生不老的秘密,并赋予人类不朽的生命。”其他人则不太确定,他们认为不死的水母可能拥有一种很精妙的方法,但是人类复制那一过程的可能性是极其渺茫的。宾夕法尼亚大学的一位研究员玛丽娅-皮亚-米列塔在2009年的时候告诉《国家地理》道:“我认为你不会在这些生物身上发现任何秘密。” 意大利萨兰托大学的一名生物学家斯特凡特-皮莱诺预言,更有可能的是两种极端想法的折中。他对《纽约时报》解释说道:“很难预见在对抗疾病中水母能有多大或者多快的帮助。此外,延长人的寿命没有任何意义,而且从生态学讲是很荒谬的。我们所能期望和研究的就是提高我们生命最后阶段的生活质量。”

Read More

河北女孩左手英语右手汉字 堪比小龙女

左右手同时写不一样的汉字,甚至左手写英语与右手写汉字同时进行,河北省邯郸市一位23岁的女孩能运用如此令人瞠目结舌的“分心术”,“一心二用”堪比武侠小说里的小龙女。 记者近日在邯郸市见到了这位名叫陈思远的女孩。据她介绍,自己不是刻意练习出来的这项技能,而是自然形成的:“上高中时,有一次为了突击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我下意识地想到用两只手同时写作业,结果真成功了。同学们都觉得稀奇,纷纷学这一招,但没有一个人学成。” 在一张摊开的白纸上,陈思远现场向记者展示了她的绝活。记者让她同时写“邯郸”两个字,只见她左右手各握一支笔,左手写“邯”,右手写“郸”,同时起笔,同时落笔。 “我还能一只手写汉字,一只手写英文。”陈思远说。记者随机让她写“水杯”,她左手握笔写出“CUP”(中文“水杯”的意思)英文词汇,同时右手握笔写出“水杯”两个汉字。接下来记者又给她点出了好几个不同的词汇,陈思远都能同时一手写英文、一手写汉字。 陈思远的父亲陈三国对女儿这项技能颇为自豪。他说:“我一直喜欢读武侠小说,只有武侠小说里的小龙女、郭靖等虚构人物有这种‘一心二用’的本领。现实生活中我查了很多资料,目前还没有找到类似的人。” 在陈思远的家里,记者看到各种各样的外语辞典,有俄文、西文、韩文、阿文等十余种,陈思远告诉记者她非常喜欢背外语辞典,而且记忆力也比较强。“我现在能清楚记得一岁时我爷爷办公室里的场景,家具布局、水壶颜色等,不过仅限于几件事而已。我也不知道自己怎么会记住这些事情。”

Read More

科学家发现可预测死亡时间的基因

腾讯科学讯(过客/编译)基因“开关”决定了我们身体的很多特征,包括头发颜色、血型等等,而且对于某些疾病非常敏感。现在研究人员认为他们已经发现了一种能够决定更加怪异事情的基因:一个人可能离世的时间。在发表于2012年11月《神经学年鉴》杂志的一项研究中,研究人体生物钟(也称作生理节律)的科学家们声称发现了基因变体,不仅能够确定你能否成为一个早起的人,而且也能够以令人不安的精确度预测出你可能去世的时间。 这是一种控制人体生理节律的基因,或许是当人接近死亡的时候,身体会还原到一种更加自然的生理节律 根据哈佛医学院公布的一份声明,这种基因可能存在三种核苷酸组合(四种核苷酸构建了DNA模块):腺嘌呤与腺嘌呤组合(A-A)、腺嘌呤与鸟嘌呤组合(A-G)、鸟嘌呤与鸟嘌呤组合(G-G)。Clifford Saper博士在声明中写道:“这种特别的基因类型几乎影响每个人的睡觉和觉醒模式。而且它拥有一种相当深远的效果,拥有A-A基因类型的人们比那些拥有G-G基因类型的人们要早起大约1个小时,而A-G类型的人醒来的时间几乎正好就在中间。” 此外,研究人员已经发现1200名参与实验的老年人中有一些人的去世时间与这些核苷酸序列所准确预测的时间相差只有几个小时。具有A-A和A-G基因类型的病人在上午11点之前去世,而拥有G-G组合的人趋向于下午6点左右去世。Saper说道:“因此真的有一种基因预测你去世的时间。不是日期,而是一天中的时刻。”据《大西洋月刊》报告,研究人员相信他们的结果或许是当死亡接近的时候人体会还原到一种更加自然的生理节律感应阶段,而不是生活习惯所产生的循环。

Read More

科学家在人体内发现“道德分子”

腾讯科学讯(过客/编译)在一个被称作最后通牒游戏的试验中,两个人中有一个被给予了100美元,并且他必须描述如何与第二个人来分这些钱。如果第二个人不满意这种分配,那么她能够拒绝,但是随后钱就会消失,而没人得到任何钱。神经经济学家保罗-扎克和同事们已经对这项试验进行了各种各样的改变,在一个试验中他们事先在一些参与者鼻子上喷洒了催产素,而且发现这些参与者提供给别人的金钱份额提高了80%。 大脑中的化学物质催产素能够决定一个人的慷慨度和自私度 扎克的研究表明催产素在促进社会行为方面扮演着基本的角色,这种化学物质最出名的就是在分娩和哺乳期期间产生的一种激素。催产素也被用作一种神经传递素或者脑细胞间的信使。扎克说道:“他们全都把自己放在第一位而且属于不适合于社会性生存的生物。催产素特别能够提升人们的同情心,而且当这种化学物质在某些人体内遭受抑制的时候,他们就变得更加倾向于自私的行为。” 但是这种方法并非对每个人都奏效。扎克借助一位年轻的加拿大女性斯蒂芬妮的案例做了说明,她是真人秀“飞黄腾达”中一名真实的竞争者,她把自己称作是贪婪女神。扎克为斯蒂芬妮播放了一段描述一个死于癌症的两岁男孩的视频。不出所料的是,这段视频引起了强烈的反应,扎克发现它引起了观看者的催产素水平的平均提高了47%。然而斯蒂芬妮的催产素水平只提高了9%。 扎克对读者说道:“她并不具备同情的生理机能。”荷尔蒙睾丸素抑制催产素,但是扎克发现,当斯蒂芬妮拥有显著的低水平睾酮时,她却拥有异乎寻常的高水平二氢睾酮(DHT)。他推断DHT阻塞了她体内的催产素。扎克和同事们发现被给予睾酮的男性在进行最后通牒游戏时慷慨度比其他人低27%。但是尽管存在这种反社会性的影响,睾酮确实帮助维持了社会秩序。扎卡发现,事实上拥有高水平睾酮的人们倾向于惩罚那些被看做不合作和贪婪的人,甚至会耗费他们自己的资源来这样做。 斯蒂芬妮的个人史也提供了一条线索,在斯蒂芬妮的案例中,她的父亲是一名毒贩,当她年轻的时候就成为一名无家可归的瘾君子。扎克在他的书中写到,在她念完中学之前,她的父母都死于艾滋。根据他在三对三彩球游戏时的观察,他猜测她的贪婪只是集中于金钱上,在其它的情况下她能够表现出合作的行为。其它的研究也探索了这种化学信使的复杂效果,催产素也已经被冠以“情毒”的名号。

Read More

青蚨钱及媚药说

南方有虫,名嫩蝎,一名恻蝎,又名青陈 形似蝉而稍大,味辛美,可食。生子必依草叶,大如蚕子。取其子,母即飞来,不以远近。虽潜取其子,母必知处。以母血涂钱八十一文,以子血涂钱八十一文,每 市物,或先用母钱,或先用子钱,皆复飞归,轮转无已。故《淮南子术》以之还钱,名曰青蚨。 解释:传说在南方有一种虫,名字叫蚁蜗,又叫青蚨,亦名鱼伯。它的形状似蝉、蝶且稍微大一些,翅膀像蝴蝶那样宽大,颜色美丽,食之味道鲜美。它产卵必须要依附着花草的叶子,大小像蚕蛾的卵。如果把它的卵拿过来,那母青蚨就一定会飞过来,不管离得多远都一样。虽然是偷偷地拿走了它的卵,那母青蚨也一定知道藏卵的地方。用母青蚨的血涂在81文铜钱上,用子青蚨的血涂在另外81文铜钱上,每次去买东西,有时先用母钱,有时先用子钱,用掉的钱都会再飞回来,这样循环往复,钱就永远都用不完了。如《淮南子.万毕术》中"青蚨还钱"注:"以其子母各等,置瓮中,埋东行阴垣下,三日复开之,即相从,以母血涂八十一钱,亦以子血涂八十一钱,以其钱更互市,置子用母,置母用子,钱皆自还也。"世称钱为青蚨,本此。人们把这个中国古代神话传说称作“青蚨飞去复飞来”,把传说中飞来的青蚨钱,称作“神钱”。 李时珍曰∶按《异物志》言∶末之,用涂钱,以货易于人,昼用夜归。又能秘精、缩小便,亦人间难得之物也。时珍曰∶按《异物志》云∶青蚨形如蝉而长。其子如虾 子,着草叶上。得其子则母飞来。煎食甚辛而美。《岣嵝神书》云∶青蚨一名蒲虻,似小蝉多集蒲叶上。春生子于蒲上,八八为行,或九九为行,如涂钱,市物仍自 还归,用之无穷,诚仙术也。其说俱仿佛。但藏器云子着木上,稍有不同。而许氏《说文》亦曰∶青蚨,水虫也。盖水虫而产子于草木尔。 又李时珍曰∶按刘恂《岭表录异》云∶庞降生于岭南,多蜩蝉,腹青而薄。其名自呼,但闻其声而鲜能得之。人以善价求为媚药。按此形状似蝉,可为媚药,与李《海药》青蚨雌雄不舍,秘精之说相符。恐亦青蚨之类,在木上者也。

Read More

异人

《 酉阳杂俎》载唐朝大臣郑云达少时,得一剑,鳞铗星镡,有时而吼。常在庄居,晴日藉膝玩之。忽有一人,从庭树飘然而下,衣朱紫,虬发,露剑而立,黑气周身,状如重雾。郑素有胆 气,佯若不见。其人因言:“我上界人,知公有异剑,愿借一观。”郑谓曰:“此凡铁耳,不堪君玩。上界岂藉此乎?”其人求之不已。郑伺便良久,疾起斫之,不中,忽坠黑气着地,数日方散。

Read More

古墓机关之流沙

“崖墓”防盗效果显著,普通的土丘墓也不是没有办法防盗。常见的是“深挖洞”,将墓穴挖在深处,如秦汉墓穴都设于十几米深的地下。记述中原、北方地区丧葬制度的 《大汉原陵秘葬经》称,“立冢安坟,须籍来山去水,择地斩草,冢穴高深。”同时再置坚固的石椁,防盗的效果更好。棺椁以木质为多,石质棺椁安全性肯定要优 于木质棺椁。盗墓者常用盗墓工具斧、凿,要想很快盗开棺椁,应该更费周折。   在这些反盗墓常规措施之外,土丘墓最绝的反盗墓招式是“积沙”、“积石”。这种墓也有一个专业术语,叫“积沙墓”或“积石墓”;如果是复合型,则是“积沙积石墓”。“积沙墓”俗称流沙墓,是盗墓者最为头疼和害怕的墓冢类型之一,出现时间更早,不会晚于春秋战国时期。 营建时,开挖十几深以上的、面积达几十甚至几百平方米的地下空间,据堪舆术定好棺椁的朝向、方位后,以炒干的细沙埋葬棺椁,而不是以土回填。沙子积埋到到 了一定位置和厚度后,才以泥土覆埋,并将四周夯实筑牢。   为什么要将沙子炒干?一是可以保持地下干燥的环境,防止尸体腐坏;二是强化防盗效果。干燥的细沙如水,流动性极强强,盗墓者根本无法挖掘盗洞,沙子边挖边淌,盗洞根本难以成形。就是挖成了,风险也很大,极容易造成塌方,让盗墓者成为殉葬者。“流沙墓”在现代考古中多有发现,位于今河南上蔡县境内的郭庄楚墓,就是一座典型的流沙墓。   2005年5月,考古专家对郭庄楚墓进行了全面发掘。结果令人吃惊,连有数十年考古经验的专家都深感意 外。原因倒不是出土了价值连城的陪葬品,千余件战国时期楚式青铜器物和大量的玉器出土,而是这座墓独特的防盗设计。参与发掘的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副研究 员马俊才事后透露,整座墓的防盗招式一环套一环:大墓深达17米,其中10米多埋的都是沙子。又置假棺迷惑盗墓者,在主棺的正上方和侧方,加修了两个假棺 材。为了逼真,还放置了小件陪葬品。墓道走向设计亦绝,不像通常大墓那样墓道直达墓底,而是改变方向。盗墓者顺墓道而下,根本看不见真正的棺室。   上蔡为秦丞相李斯故里,境内古墓很多。这座楚墓内丰厚的陪葬品,能历2000多年而不被盗出,完全因为 这环环相扣的反盗墓设计。现场发现,此墓大大小小盗洞多达17个,其中年代最早盗洞挖于战国时期,位于墓室北口外约3米处,这是一个阶梯式的斜向洞,向下 发现积沙后停止。最厉害的盗洞是东汉时期7个盗洞中的一个,盗墓者对墓室东部采取了“大揭顶”盗法,严重破坏了墓室结构。   现代盗洞最多,有9个,大多采用了定向爆破的方式,其中最远的一个盗洞是横向引洞,有27米长,进入墓 室后采用了架设竹木巷道的方式盗掘。现代盗墓者为防止塌方,借鉴了煤矿工人挖煤时木板支撑的办法,用竹木板遮挡流沙,竹木板不够长,还用了合页连接,这个 方法使盗洞穿透椁板,直逼棺的附近,盗墓差点就成功了。   郭庄楚墓的积沙中还有积石,并不是单一的积沙墓。积石,这也是古人反盗的一招,比积沙的使用更宽泛。吕 不韦所处时代,“国弥大,家弥富,葬弥厚。含珠鳞施,玩好货宝,锺鼎壶滥,舆马衣被戈剑,不可胜其数。诸养生之具,无不从者。”为了反盗墓,便“题凑之 室,棺椁数袭,积石积炭,以环其外。”   1988年,在太原金胜村发掘的251号墓属春秋晚期大墓,年代不晚于公元前475年。据公开的发掘报 告,墓附近的车马坑内,出土各类随葬品三千余件,大多数是青铜器。其中仅礼器就达140件,内有两组七鼎。金胜村位于晋阳古城西郊,是晋卿和上大夫的主要 墓地。251号墓的发现为研究晋文化及三家分晋前后的历史,提供的极为重要的资料。春秋时代,九鼎象征着周天子的王权,七鼎代表的是诸侯王,251号墓墓…

Read More

古墓机关之自来石

在帝王陵中,反盗设计严密,特别是后室(玄宫所在)的防盗更严谨。在专供棺椁运行的长长墓道上,从入口到地宫一般至少设有三道石门,多者七道,道道有机关,石门重达数吨至吨数十吨,门固若金汤。最外面一层俗称“金刚墙”,而金刚墙的位置相当隐蔽,没有知情者很难找到。 1949年后发掘的第一座帝王陵寑,是明神宗朱翊钧的“定陵”,这也是迄今为止惟一一座被主动考古发掘的帝王陵寑。1956年5月19日,考古人员挖了第一铲土,但直到当年的9月2日,才找到传说中的、写有“此石到金刚墙前皮十六丈深三丈五尺”的“指路石”,才找到了金刚墙。 在金刚墙的石门后面,顶有一根同样神秘的“自来石”。这块石头,其实是一根长方形的石柱,起抵门棍的作用,有“一石当关,万夫莫开”的奇效。定陵两扇石门十分沉重,做得高大工整,高3.3米,宽1.7米;顶门的自来石长达1.6米,上面尚存墨迹:“玄宫七座门自来石俱未验”。这是什么意思?专家至今也未完全弄懂。 棺椁摆定,人员退出,里面不留一人,这自来石是怎么将门顶住的?原来,秘密在石门和门轴的设计,两门的对接边缘扣槽,门轴上下端打磨成球状,又在两扇石门中间齐门缝的相同部位,打凿时多留出一个凸起的槽口。关闭石门前,工匠将自来石放在地面的石质凹槽内,通过一把特殊的工具,“7”字状、俗称拐钉的物件套住自来石。当人员从地宫中全部撤出后,先关起一扉门,工匠拉动拐钉,让其慢慢前倾,使之与石门上预留槽口对接。石条倾斜后,借助巨大的重量,会压迫有门轴的石门转动。这时候工匠迅速拿开拐钉,石门自动关闭,直至完全合缝。两端均插在石槽内的自来石便将石门死死顶住,不知窍门的人根本无法打开。 俗称拐钉的特殊物件,与钥匙的功能差不多。这种“开门”办法,在古代即为入户偷盗的贼人掌握,从门外可将拴起来的门轻松打开,造陵工匠、考古人员实际上借用了这种行窃技术。 盗墓者打开第一道石门后,未必就能找到第二道门。陵墓内一般设有多条迷道,搞不好人就走进了迷宫,出不来。找到第二道石门,也未必就能打开第三道门,道道石门背后的“机关”也不尽相同。 1928年,军阀孙殿英盗掘清东陵时兵分几路。在盗慈禧陵寑时,进入地宫的最后一道石门便拦住了他,一时无法打开。本来打算用炸药炸开的,担心震坏陵内宝物,遂改用笨法子,撞。40名士兵用粗木杠子,硬将石门撞开,方得以进入。调查人员后来在现场调查时发现,顶门的自来石被撞断成几截。 另一路士兵在盗掘乾隆皇帝的裕陵时,更出了奇事,怎么都打不开玄宫前的石门,顶也顶不开。裕陵内葬有乾隆和孝贤纯皇后、哲敏皇贵妃等6人,当年乾隆沉重的棺椁安置到地宫石床上后,为确定风水线,校准龙脉最旺的方位,在棺的四角放了四块很沉的龙山石。最后一道石成了拦路虎,情急之下,只好将其炸开。石门炸开后,士兵惊讶地发现了一个天大的奇事:其它五个棺椁都在石床上,独乾隆的“走”了下来,成了“自来石”,将石门死死在顶住,以致士兵无法将门打开。 迷信的说法是乾隆地下有知,知道将有贼人要来盗掘裕陵,自己只身下来顶门。但同样奇事在1975考古专家清理裕陵地宫时又出现了,乾隆的棺椁又“走”下来顶门了。有专家认为这是渗漏进的地下水浮力作用,将棺漂起所致。但其它五具为何不动?而且乾隆的梓棺四角有重石固定,如果是地下水的浮力作用,当有很大的波浪才成,而渗进来的水显然不存在这个条件。乾隆棺椁顶门一事,至今专家未能拿出令人信服的考古结论,成了有趣的谜题。 自来石是明清帝王陵常用的封门方式,还有的利用“杠杆原理”进行顶门反盗设计,秦汉时期常用。摆放在门后的石条会自动翘起来,将门顶住,外面怎么也推不开。要想顺利开启,就得想办法将石条压平。1968年,考古人员开启汉中山靖王刘胜的墓室门时,便发现了这种反盗设计。

Read More

古墓机关之毒

“伏火”是否是古人有意在墓中置放了某种未知物质所致,目前并没有直接的考古发现可以证明,但在墓中置放有毒物质,却是可以肯定的。          古人反盗墓的手段多种多样,虚冢、崖墓、流沙墓、火坑墓这类墓反盗的成功机率相对较高,但其中问题也 有,就是设计过于复杂,一般人家也难以做到。但有一种方法却比较简单——在墓内置放有毒物质,形成毒墓;或在尸体涂上特殊物质,制造尸毒。盗墓贸然进入这 种毒墓,便会中毒死亡,轻者也会成了废人,遭到所谓的报应。 古籍中,“毒墓”的记载很多。汉广川王刘去盗掘战国古墓魏襄王冢时,除了发现墓是铁汁浇灌之外,在打开后还有惊人发现,里面竟然喷出一种有毒气体:“黄气如雾,触人鼻目皆辛苦,不可入。以兵守之,七日乃歇。” 《酉阳杂俎·尸穸》记述:“贝丘县东北有齐景公墓,近世有人开之,下入三丈,石函中得一鹅,鹅回转翅以拨石。复下入一丈,便有青气上腾,望之如陶烟,飞鸟过之辄堕死,遂不敢入。”墓内冒出的气体,竟然把天上飞过的鸟儿都毒死了,可见墓毒之厉害。 王充《论衡·死伪篇》(卷第21) “亡新改葬元帝傅后,发其棺,取玉柙印玺送定陶,以民礼葬之。发棺时,臭憧于天,洛阳丞临棺,闻臭而死。”到棺前查看的官员,竟然让棺中散了出来的臭气给 熏死了,可见其气不是臭,而是毒。王充在书中推测了“毒气”来源:“臭闻于天,多藏食物,腐朽猥发,人不能堪毒愤,而未为怪也。” 古代人常使用的特殊“毒物”是水银。水银是一种液态金属,在中国古代有多种别名:铅精、姹女、汞、流珠、赤汞、砂汞、灵液、活宝,从这些丰富的叫法中,就可知道水银在古人心目中的地位。 水银用途广泛,还是古人常用的尸体防腐剂。在秦、汉及之前的陵寑中,使用水银的记录较多,齐桓公墓内便置有“水银池”。水银蒸发形成的毒气,给盗墓者制造了很大的麻烦。 唐人张守节《史记正义》引时编地理书《括地志》称,“齐桓公墓在临菑县南二十一里牛山上,亦名鼎足山,一名牛首堈,一所二坟。晋永嘉末,人发之,初得版,次得水银池,有气不得入,经数日,乃牵犬入中······” 置水银反盗墓设计的陵墓中,最著名的当是秦始皇陵。《史记·秦始皇本纪》(卷6)记载,“以水银为百川 江河大海,机相灌输,上具天文,下具地理。”其陵使用的水银量惊人,注满了陵内的整个地层,成了一个可怕的“地下毒河”。试想,在密封空间内,如果有盗墓 者侵入,谁还能活着走出来? 古墓中的“尸毒”、“毒气”到底是古人有意放置,还是后天形成,在考古界也有争议。古人在临终前几日, 知自己寿限到了,往往会服食丹砂一类的东西,以保证死后尸体久放不腐。还有一个原因,包括帝王在内的古人迷信增寿一类的“不老药”,如现代人喜欢保健药品 一样,长期吞服。丹砂、不老药这些药中,都含有水银一类的有毒物质,累积在体内、骨络间,时间久了肯定要散发出来,客观上也形成了“尸毒”。 《太平广记·墓冢》(第389卷)“王粲”条:“魏武北征蹋顿,升岭眺瞩,见一岗不生百草。王粲曰: ‘必是古冢。此人在世,服生礜石,死而石气蒸出外,故卉木焦灭。’即令凿看,果大墓,有礜石满茔。一说,粲在荆州,从刘表登鄣山,而见此异。曹武之平乌 桓,粲犹在江南,此言为当。” 这个故事的大概意思是,魏武帝北征乌桓时,登上山岭远望,发现有一片山冈寸草不生。王粲据此认为,这个 地方埋有古墓。而且推定,墓主在世的时候,曾服用过生礜石(硫化物类有毒矿石,曾是古时“不老药”的原料之一)。死后毒气挥发出来,导致地面寸草不长。魏 武帝将信将疑,让人掘开一下,果然有座大墓,里面填满礜石。从这个故事里可以现,这座古墓的“毒源”即是墓主生前服用或死后置放有礜石所致。 不管古墓中的“毒”是哪来的,但“毒墓”确实是存在的。所以,后世盗掘者或考古专家都会小心谨慎,防止 “中毒”。一般情况下,考古人员在设计考古发掘文案时,针对高规格的古墓都会考虑是否有毒气或机关,提前备好有特殊功能的手套、口罩等防护用品。在确证没 有威胁生命的安全隐患后,才会打开墓室和棺椁。 2007年初,考古专家在开启安徽六安双墩一号汉墓时,即考虑到墓内有毒气或机关的可能,但由于此墓早在唐 代即遭到严重破坏,最后并没有意外发生。…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