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chive 2015 年 7 月 22 日

道德经注(七):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是以圣人後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 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

原文: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是以圣人後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 注释:天地亘古而存,而其之所以可以存在,是因为它不自生,所以能够长生,所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在先,外其身,而身能存,难道不是因为其无私?所以才能成其私。   何谓自生?自然之道,自且然也,自生之道,自且生也,天地之长久者,在于其演化万物,以万物为生机,而非是为己求生,故而不求于自生,而万物生之,而万物生之,则天地亦能长久。圣人亦是如此,不求于私于己身,故又身先于天下,复又置身于之外,然如此却又让其身能存在,这一切正是因为无私而成就了其私。   这一段话指出了极高的宗旨,即如何做事不以功利为目的而能够成功的秘密。   现代有个东西,叫吸引力法则,很多人都去实践过,获取了良好的效果,然而其实早早就在《道德经》中指出来了。   直接引用百度百科里的解释,吸引力法则是这样的:   它认为有一种我们看不见的能量,一直引导着整个宇宙规律性的运转,正是因为它的作用地球才能够在46亿年的时间里保持着运转的状态;也正是因为它的作用,太阳系乃至整个宇宙中,数以亿计的星球,都能相安无事的停留在各自的轨道上安分地运行,这样一种能量引导着宇宙中的每一样事物,也引导着我们的生活,这种能量就是——吸引力。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人总是倾向于跟自己的同类待在一起。这主要是由于人在心理上需要寻求一种归宿感,从而获得五大需求之一的安全感。而能把分散的人集中起来形成一个群体的就是这个群体的灵魂人物。一般被这个灵魂人物召集到一起的分散的人身上总会有这个灵魂人物的一些影子,也就是说他们具有某种共性,正是由于这种共性,这个灵魂人物才能把人们吸引过来,从而形成一个团结的群体。   吸引力法则的使用方法,比如说,希望来年买个房子,那么就要让自己产生买房子的这个想法,并要从内心认为这一定是可以办到的。需要自己做一个明显的标志,时时不断的提醒自己。   大多数时候,人之所以不能成功完成一件事,并不是因为愚蠢,而是因为懒惰与懈怠,而懒惰与懈怠又会导致人出现拖延症的现象,其结果表现就是,往往一件事迟迟不去做,而非要到了必须做的关头时,才会去做。比如平时周一的工作就往后不断拖延,总是要周末的时候拼命赶时间去完成,这其实是一种焦虑症的变相投射---即自己去寻找焦虑的感觉。   所以比较成功的实践是,自己写一个便签,或随意用张纸写下自己的目标,贴在显眼的地方,时时提醒自己。有很多年轻上进的青年,在充满激情的时候时常这样做,尔后取得了成功,但是在成功之后,又往往懈怠了,结果又进入了衰落期。   你会交往什么样的人,在于你自己是什么样的人,交往了好的朋友,或是坏的朋友,都是因为你自己的缘故,如果你自己的气场不会吸引不良的人的话,就不会遇到这些问题。   时常在生活中,常听人抱怨,工作上总是遇到小人,总是在生活中各种不如意,但是否想过,这些不如意归根到底其实还是你自己的问题,因为你会吸引这样的人。改变这个的最好办法,自然是通过调整自身来解决,而不要指望别人对你的态度会在保持当前现状的情况下会有突然的改变,因为你自己的气场决定了这一切。   但是问题来了,有人天天做梦都想发财,为什么没有发财?这就是关键点了,制订的目标,要保证它能成够成立,不能时时刻刻去想着这个目标,不然注定不会成功的。   想发财这种想法,本身自己的目标就变成了“想发财”,然而自己的内心其实是在否定自己会获取到财富,同时这种想法是急功近利的,不断地这样去想,中间没有松驰的空间,于是在潜在的调整自身的行为的时候,便不会真正去做出那些能够让自己获取财富的行为。   所以这其中的秘诀就在于:“後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   不要去总惦记着发财,而应该务实的有一个切实的目标,比如明年想买一套房子,那么就时时提醒自己,而提醒之后,就需要放开,让它自然地在自己的潜意识中流动,让它们自发的影响到你外在的行为,如此照做,往往会惊奇地发现自己的生活发生了改善。   那么符咒意义在哪里?以招财符为例,符咒的作用并不是透支你未来的运气,而是通过法师进行处理之后,让人的气场更加适应招来财运,于是招财符便这样起效了。简单来说,它起的是一种加成的效果,法师的能力不同,这种加成的效果也是不同的,但如果能配合很好的心态,运用这些法则的话,这种效果将会得到更加地放大。   有一种说法,说人命里的财是有限的,固定的,这种认识其实是局限的,因为不懂得这世间还有“创造”。   因为人命理中的财只是一种资本,而这种资本只要运动起来是可以创造新的价值的,只是因为每个人命理的气场相对固定,所以运作的效率也是相对稳定的,导致了人命中的财富是固定的假象。   但这种效率是可以进行改变的,改变的核心秘密就在于利用阴阳之道。明白了这些后,再回过头来看吸引力法则,其实它描述的仍然只是阴阳之道中的一种。   还有一种说法是这样的,你要学习新的东西,那么就需要像一杯水一样,把原来的水倒掉,才能装入新的水。   听起来多么道理。但如果是道家的人,断然不会如此做。   如果道家的人会如何做?   既然原来的杯子装不下,再拿一个新杯子来装水就好了,原来的杯子也不用倒掉,如果有机会的话,可以找一个更大的杯子,把它们都容纳在一起。   这就是道的兼容并蓄的表现--其它思想往往会告诉你,必须倒掉原来的水,而道家则是告诉你,加个新的杯子或换个更大的杯子。   很多人不理解道教中,为什么有那么多杂乱的思想,各个流派说法不一,这是因为每个流派都是有自己很多很多的杯子,里面装满了水,各自又用了不同的容器去装它们,于是大家从外看起来都不一样了,但是无论它们看起来多么不一样,里面装的东西还是一样的。   在修炼中也是一样的道理,道家的修炼中,明白了道的原理后,任何一个人都可以自己悟出来相应的修炼方法,从而形成自己的道,这才是道家思想的精妙之处。   作为人来说,肉体总是容易产生各种毛病的,因为它会生长,会衰老,而要让肉体越来越加健康,这个是不顺应自然规律的,因为人总是在消耗,虽然有各种方法解决消耗,但是这种一昧解决消耗并不是解决之道。   所以道家的修炼考虑出来了更有意思的办法,既然不能一昧解决的消耗,那么有办法补充就好了,只要能够补充得当,又控制得好消耗,这样便能达到长寿的目的,于是有了养生。…

Read More

评陈凯歌的《道士下山》毁于功利

  胡歌当年原创了一个作品叫《一个馒头引起的备案》,颇有影射《无极》,而陈凯歌立即勃然大怒,要求胡歌给其道歉。   由于都是娱乐圈中人,胡歌也不好得罪陈凯歌,所以也就做了道歉,但是坚决不承认侵权。   时至今日,陈凯歌一部《道士下山》引起了剧烈的争议,中国道教权益保护协会的孟道长对陈凯歌做出谴责,并要求道歉,同样引起了轩然大波,有很多人抱着不理解的态度,认为这样是小题大作了。   孟道长发的文里的很多谴责内容,同样是没有道理的,实在也是让人很难支持的。   一是谴责的内容没有说到要害之处,二是太小看观众的智商了。     不能因为一个厨师错把盐放成了糖,就认为盐应该抗议,看看豆瓣上的评论就知道了,实际上大众很明确的知道,这是厨师的水平有问题。     抛开这些来说,倒是有个问题值得深思。   网上多有批评道教人士要求陈凯歌道歉,但是陈凯歌能要求胡歌道歉,道教人士为什么不能要求陈凯歌道歉?   有人说陈凯歌只是走娱乐路线,这不过又一是部一只烧鸡引起的血案,其实并不是有意扭曲道教形象。   个人而言,相信陈凯歌并不是针对道教来扭曲,但是陈凯歌却是因为票房的缘故,故意这样安排。   当年《无极》的失败,让陈凯歌很是恼怒,他放言说:自己绝不会为了票房而拍电影。   但是真是这样?可以看到《道士下山》的英文名是:"Monk Comes Down The Mountain(2015)"。   用的是"Monk",这个单词代表的是:"修道士,僧侣",而并不是道士的专用英文词"Taoist"。   这说明什么,说明陈凯歌在海外还是有顾忌的,不敢用"道士"这个词,一旦用了,必然会引起海外道士的抗议,惹上很多麻烦。   也只有在国内这种现状下,才让陈凯歌敢于公然这样做,目的是什么?票房。   因为在中国有一种现象,越是争议搞怪,越容易吸引票房。   陈凯歌一直在计划拍摄一部佛教主题的电影《沙门空海》,并且多次在公开场合声称他是尊崇佛教的,所以对原著进行了改动。   在原著中,有寺庙中其实有地道的,而过去求子的女子,实际上皆是寺庙中的僧人偷偷爬过地道去与女子相会,然后使女子怀孕。   如松长老在守寺庙时,封闭了地道,但是后来又困惑了,这样到底是不是慈悲,因为那些女子如果没有怀上小孩,回去后是很凄惨的。于是他又打开了地道,放了何安下过去与女子相会。   这样一个剧情,按照陈凯歌的念头,于是便删除掉了,因为这样不但不能显示出如松长老的高大上来,引入如松的困惑会影响他想塑造的形象。   问题来了,既然对于如松长老的形象都知道维护,说明陈凯歌懂得信仰这个概念的,但为何又对于道士的形象就任意扭曲?   如果谈及扭曲的情节,何安下被安排去拜佛的情节已经是让人吐槽了。   而原著中,何安下是在岳王庙(周西宇在的高)门口打坐入定了十天,然后如松长老觉得这样他太招摇了于是请去了佛寺里。   这个情节被有意识的删除掉了,但这个还是其次了。…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