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种生基的由来—兼谈魂瓶的作用及盖魂术

      为了避免被盖上宣扬封建迷信的帽子,这里用比较文化性的口吻来描述。      在道法中,与吊魂术相似的,还有一门术法叫盖魂术,盖魂术与种生基,又有很密切的联系,要谈及它们的来历及原理,就不得不先从墓葬的习俗开始谈。       很多唐宋年间墓葬里出土有大量的陪葬魂瓶,有文献指出,这种葬的习俗是由于一个传说:商朝末年,伯夷叔齐兄弟因谏周武王伐纣无效,遂遁入首阳山隐居,立誓不食周粟,最终双双饿死。家乡父老将两人遗体安葬时特地把“粮罂”、“五谷袋”等放进墓中,以抚慰饥饿的亡魂,由此形成了魂瓶随葬的礼仪,所以魂瓶是作为明(冥)器来使用的。        在下不知晓这些专家学者们的研究到底靠谱不靠谱,不过从阴符派收藏的各种典籍来看,有不少典籍都提及一种躲灾避难的法术,也就是盖魂法,从里面的描述来看,实际上唐宋的这些魂瓶的作用就是用来收纳魂魄用的,这是最本来的目的。        要理解这种目的,先要明白古人的思维方式:因为人死魂无所依,魂魄必须要有一个依托,肉身是会腐烂的,那么必然要有一个容器去承纳它,能够随纳魂魄的容器基本特征必须是中空的,如竹筒(故而有竹筒吊魂法)、骨头(通常用牛骨,因为易取)等,但是竹筒、骨头都是经不起岁月的折腾的,最经得住折腾的只有石头,但石头加工麻烦,所以用了陶瓷瓶子,一来可以设计很多精美的陪饰,二来还可以按照自己亡者不同的信仰赋予文化意义,比如生前信道的,大多会配有一些仙山图案,信佛的,多是有一些佛菩萨的像。          魂魄进入魂瓶后,不仅仅是容身那么简单,还有其它附加的好处,所以通常魂瓶的内部空间就好像一个女性子宫一样,魂魄在里面被保护滋养成长,如同胎儿在子宫中一样,放入魂瓶中的五谷或是其它东西,是给予魂魄滋养用的养份。         中国历来有祭祀祖先的传统,通过祭祀除了表达敬意以外,还有不少人的期望就是能得到祖先们的护佑,而魂瓶也提供了这种可能,能够使得魂魄在这一种领域空间内得到保持,同时弧状结构也能够更好的聚集能量。这种带有宗教性质的信念投影,在其它宗教里也是有的,比如基督教的教堂的风水结构,通常采用双圆结构交汇的圆心以能见光之处放耶稣的十字架,象征耶稣在圣母子宫中的孕育,这种暗喻其实一种收集信仰的手段。又如佛教的寺院墓场的骨灰塔,从风水上来说,也具有相同的作用。        以上说的很多,主要是先解释一下有关魂瓶的相关概念,明白了这个,就容易明白盖魂术及种生基是怎么回事了。        盖魂术,直观的说法就是把人的魂魄中,取出来一部分然后藏入到魂瓶中,然后埋入地下或是押在宫坛中,因为只有死人才会把魂魄收入瓶里沉在地下,从易学的象意来说,也就是“魂魄已经到了地下”,这是一种欺天的手法,表示这人已经去世了,往后的灾难什么的就用不着再来了。       要真的达到这种效果,需要把人的魂魄分一部分出来到魂瓶中,因为魂魄有自我完满的特性,正如在《谈谈吊魂术》一文中说的一样,魂魄是不会总在分离状态的。所以吊出一部分魂魄放入魂瓶后(也有一些直接用新取的头发指甲血等物,上面会带有一些魂魄),还需要贴上相应的符封住,让魂魄无法从魂瓶中出来,这样才能达到盖魂的效果。        但这是有两个大问题的,第一个问题是,虽然这样能躲过一些大劫,但同样的大喜之事也通常没有了,对人来说是进入一种不好不坏的状态。第二个问题是,魂魄不能分离太久,因为用符封住了,只是魂瓶中的魂魄出不来,但人身上的魂魄还是会往魂瓶那里聚集了,如果时间太久了,就会出现被盖魂者神智不清,变得痴傻。所以,通常实施盖魂术,通常一年或半年或是一季度为期,需要掀开来,让魂魄合一,然后再做盖魂。…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