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玄先生玄纲论》:委心任运章第二十三

    夫目以妖艳为华,心以声名为贵。身好轻鲜之饰,口欲珍奇之味,耳欢妙美之声,鼻悦芳馨之气,此六者,皆败德伤性,秪以伐其灵根者也。故有之即可远,无之不足求。惟衣与食,人之所切,亦务道者之一弊耳。然当委心任运,未有不给其所用。且天地之生禽兽也,犹覆之以羽毛,供之以虫粒,而况于人乎?必在忘其所趣,任之自然尔。     解释:眼睛喜欢看漂亮的,心中喜欢得到名声,身上喜欢穿漂亮的,口中喜欢吃珍奇的,耳中喜欢听美妙的,鼻子喜欢闻芳馨的,这六样,都是败德伤性的,会伐害人的灵根,所以即使是有也远离,没有也不要去求。衣与食,是人的需要,也是修道者的弊端。不过这个应该根据自然而来,不要刻意去不吃不穿。而且天地生动物与飞鸟,也给其羽毛,让其吃虫子或是植物,更何况于人。关键在于,需要忘记其趣处所在,然后随其自然。     分析:像印度教中,有些修炼者就是不穿衣物的苦修者,光着身子,这类在佛教中被称为裸形外道,他们的修炼理念是认为一切皆空,那么就什么也不重要了,刻意去穿衣物不过是为了遮羞,但一切皆空,又何必要这样,所以衣服是不能穿的,光着身子才是自由自在无拘无束。     与佛教兴起同时期的耆那教也是有这样的特点,它原本是尼乾子派,派名为“离开束缚之意”,所以奉行裸体主义。关于耆那教,国人一般不太清楚,而圣雄甘地多是在历史课上学过的,甘地就是受耆那教影响极深的一个人,所以会提出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在印度的影响极大,佛教在印度式微后,耆那教仍然得到了较大的发展。     从上图来看,显然从中国传统文化看来,耆那教是有伤风化的,不过需要注意的是,这个教派虽然讲究裸形,但要与印度的性力派区别开,耆那教讲究的是禁欲,与性力派是完全不同的。     思想决定行为与表达方式,耆那教通过不穿衣物来表达他们视一切皆空的理念,这方面比佛教要彻底得多,因为佛教无法做到一方面认为皆空,一方面又摆脱所有束缚。     道家则有自己更融洽地一套理论方式,因为既然天地都给鸟羽毛,也给他们虫子吃,动物也有皮毛,也有更小的动物及植物吃,这说明本来就是天道自然的东西,穿衣还是吃饭,都是合乎自然的,既然合乎自然,这个就应该顺应其自然。     唯独需要注意的是,要把握其中的度, 自然归自然,却不能因为欲望而去刻意追求。     也就是说,道家对于人的社会行为,没有刻意的束缚与约束,但是也没有放纵,而是如果它是自然就顺应就好,而不是自然的,就要自己注意去调整应对。     比如说,修道者是否可以经商赚钱?当然可以。     因为钱财本是养命之物,经商得利是自然之事,这个并没有妨碍。但是却不能通过刻意的投机倒把,欺诈世人等方式来进行谋取利益,因为这样做,就是追逐利益与欲望,与修道的心态是相反的。     又如说,修道者否可以吃荤?     这个当然也是可以的,但是如果修炼需要不能吃荤时是不能吃的,而相关的祖师诞辰或是初一十五,教派的规矩戒律是不允许食荤的,那么也是不应该吃的,为什么不吃?这是通过一种行为来表达去祖师或神明的敬意,而这种表达应当是发自内心,觉得理所当然的,而不是强迫自己去做。     道家的方式是指出,什么应该,什么不应该,而听不听,做不做,在于你自己,一旦刻意去约束,去束缚便又不是修道了。…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