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宗教正信的探讨之三:补遗

    公众号上偶见有消息留言,大家问了一些问题,是第三章没有说得很清楚的,在这里说一下。其它有些消息在下也方才看到,不过已经超过四十八小时,所以无法进行回复,故有提问而不能回复的,就请见谅了。   一、三魂七魄古来之说     三魂七魄,三魂为胎光、爽灵、幽精,七魄为尸狗、伏矢、雀阴、吞贼、非毒、除秽、臭肺。     在历代的古籍里都是遮遮掩掩不愿意说清楚,并且还滋生了一大堆牵强附会的经文,在不同的经文里,也是自相矛盾。     第一种观点是,三魂不是纯阳,或在其中有杂阴,应该都舍弃。     以《云芨七签》魂神部中云:“正一真人居鹤鸣山洞,告赵升曰:夫人身有三魂,一名胎光,太清阳和之气也;一名爽灵,阴气之变也;一名幽精,阴气之杂也。若阴气制阳,则人心不清净;阴杂之气,则人心昏暗,神气阙少,肾气不续,脾胃五脉不通,四大疾病系体,大期至焉。旦夕常为,尸卧之形将奄忽而谢,得不伤哉?夫人常欲得清阳气,不为三魂所制,则神气清爽,五行不拘,百邪不侵,疾病不萦,长生可学。斋赵升赵升稽首、再拜、叩头,伏问:何以制御得阴杂之气,使清和之气降矣?升欲谨敬行之,导接生灵牢固,朽败之徒,免幽魂所侵逼矣。”     在这里,将三魂分别定义为太清阳和之气、阴气、杂气三种,然后又言,人常欲得清阳气,不为三魂所制,则神气清爽。     很多学道的看到这里就晕了,魂不是阳的吗?怎么这里变成阴阳混杂了。     然后紧接着又说:“正一真人曰:胎光本生始青元君圣母之宫,每降正月七日;爽灵本生于太一之宫,降于七月七日;幽精生于太极阴宫,降于十月五日。皆以本降之日,上诣本宫受事,送人善恶,谓之三魂会日。此日,是本会之日,亦更小攒会三日。胎光以甲子日上,爽灵以庚申日上,幽精以本命日上,言人善恶灾难非祸。若三魂不相制御,归本宫,各言人清净不生恶状,则魂常不离人左右,神气雄壮,百神随从,所为无不从其善愿,幽蔼绝对,四司莫能书其罪状,灾害、阴邪、疾病不敢辄近其形体,吾为汝备述,谨而行之,真道立见。”     看到这里,于是有人更晕了,这不是三尸的特征嘛?怎么跟三魂又混在一起了。     然后在《拘三魂法》中,又指出:“三魂不定,爽灵浮游,胎光放形,幽精扰唤。其爽灵、胎光、幽精三君,是三魂之神名也。其夕,皆弃身游遨,飚逝本室。或为他魂外鬼所见留制,或为魅物所得收录,或不得还返,离形放质,或犯于外魂、二气共战,皆躁竞赤子,使为他念,去来无形,心悲意闷,道士皆当拘而制之,使无游逸矣。”     在这里三魂还好没有与三尸硬扯在一起了,而是爽灵浮游,胎光放形,幽精扰唤,俱不是好东西。     第二种观点是:三魂七魄是重要的部分,不可舍弃。     《魂精法》中,称之:“凡修上道,旦夕坐起卧息,堂当存念日在头上、月在口中、魂精帝君在泥丸、魄灵帝君在明堂,心存目想,常使彷佛然。行之逾年,真形见矣,青白分也。”     在另一部收录的经中《存身神法》中的敕身祝却称:“谨敕谨敕身中五体真官、五脏六腑、九宫、十二宫室,四肢五体、筋骨髓脑、肌肤血脉、孔窍荣卫、一百八十关房、三百六十骨节、一千二百形影、一万二千精光、三万六千神气,左三魂幽精、爽灵、胎光,各守本宫,右七魄卫从尸狗、伏矢、雀阴、吞贼、非毒、除秽、臭肺,青龙扶迎,白虎扶送,硃雀导前持幡幢,玄武从后司钟鼓。臣身不受邪,肝不受病,肺不受奸,肾不受甘,脾不受化,胆不受怖,胃不受秽,心不受触,神气汾溢,吏兵神将侍卫侧立。急急如律令!”…

Read More

谈东方宗教不承认灵魂不灭的核心要点

    这篇是对《论灵魂不灭之错误》一文的要点整理,本文是要点说明,详细的材料均在《论灵魂不灭之错误》一文中。     秉持灵魂不灭论的是西方宗教,根源于柏拉图的THE ONE体系,并非东方宗教的认知。     先明定义:魂魄,魂为阳,魄为阴,灵魂指的是魄的部分,即阴灵。     1、在传统儒教的意识中,魂魄是不能长存的,人死后还会有魂魄在,是因为魂没有消散完全,而魄因为魂暂时会聚在一起,魂消磨完魄也就就消散了。     2、印度教的理论中,灵魂称为中阴身,认为中阴身只是一个过渡状态,是人死后与轮回之间处于的状态,并且这个状态是不持久的,最终仍然会消散,然后剩下一个带业力的种子,然后是这个种子参与轮回,而不是灵魂。     3、佛教中与灵魂等同的概念是中阴身,而是否承认有中阴身这种状态,分为两大派:       1)、南传上部座最接近原始佛义,不承认印度教中说的有中阴身这个状态,认为轮回是瞬间发生的,并不需要过渡。       2)、北传佛教受中国文化影响并接受了印度教中的说的中阴身,承认有中阴身存在,这个中阴身也只是一个临时状态,轮回的不是中阴身,同时也不承认有轮回的是印度教中说的种子,因为北传佛教认为轮回的是没有实体的。       …

Read More

论灵魂不灭之错误

   有人在微博里问到原来我写的<<论种生基的由来—兼谈魂瓶的作用及盖魂术>>一文中谈到魂魄消散的说法,然后有人问,在宗教里说的灵魂不灭又是什么情况。    这个问题问得很好,正好很久找不到什么可以写的主题,这个问题正好略有研究,就来谈一下。    最重要的是,先要明白,灵魂的定义是什么,很多理解上的分歧,都是来自于这里,历史上也有过不少争论,其实最重的前提就是,灵魂的定义很含糊。    《大戴礼》中明确指出:陽之精氣曰神,隂之精氣曰靈。所以,灵字是单指阴的部分,所谓灵魂,就是阴魂。这是最正统的本义。    朱子对魂魄考证则是:     或问魂魄之义。曰:子产有言,物始生,化曰魄。既生魄,阳曰魂。孔子曰:气也者,神之盛也。魄也者,鬼之盛也。郑氏注曰:嘘吸出入者气也。耳目之精明为 魄,气则魂之谓也。淮南子曰:天气为魂,地气为魄。高诱注曰:魂,人阳神也。魄,人阴神也。此数说者,其于魂魄之义详矣。盖尝推之,物生始化云者,谓受形之初,精血之聚,其间有灵者,名之曰魄也。既生魄,阳曰魂者,既生此魄,便有暖气,其间有神者,名之曰神也。二者既合,然后有物,易所谓精气为物者是也。 及其散也,则魂游而为神,魄降而为鬼矣。说者乃不考此,而但据左疏之言,其以神灵分阴阳者,虽若有理,但以嘘吸之动者为魄,则失之矣。其言附形之灵,附气之神,似亦近是。但其下文所分,又不免于有差。其谓魄识少而魂识多,亦非也。但有运用畜藏之异耳。     也就是说,灵魂其实指的就是阴魂,而阴魂别名就是魄。神灵也不是一个复合词,而是二个字,阳的为神,阴的为魄,看到此,就应该开始明白道家学说里的阳神是什么概念了,很多世间人喜欢把阴灵称为阴神,这是把原本清晰的概念搞混乱了。     在民间因为分不清灵魂的准确概念,所以产生了很多误解,这些误解的根源,很多是来源于小说或是电视剧的误导。     在下有一次,带一个茅山的道友一起去办事,这道友是个很偏僻的小地方出来的,自然阅历有点不够,经验不足,不会说话,本来只是治邪简单的事,他说他来处理,结果兴致勃勃从背包里掏出来一大堆草人,然后跟主家说要调人魂魄,把人身上阴灵调出来,并且还很兴奋说,其它人有什么问题,也可以一并调魂魄解决了,然后主动问人八字,他没注意到,别人一看是草人,脸色都已经绿了,因为在民间一般传说,草人都是用来施邪术的,别人看到心里自然会犯嘀咕。     跑题了,回归正题。     后世灵魂方面因为没有遵照最原始的定义,加上佛教的进入,流传范围较广,又对灵魂的定义造成的更模糊的影响,结果越来越加混乱,为什么说佛教导致的混乱比较多?这个要从佛教中的灵魂的定义概念来说起。     因为,从严格意义上来说,佛教根本没有中国传统意义上的灵魂概念!!!因为传统意义上的指的这个灵魂,是阴灵的部分,而人其实还有阳神的部分,但是佛教的修行中是不区分这个的,这个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前提。     关于这个概念,这个要从古印度教说起,佛教的灵魂概念最初还是沿用印度教的概念,然后内部分了很多宗派,因为后世太多人对原义进行了阐发,并吸取了中国文化,结果导致佛教里的概念更加含糊。     在印度教比较公认的说法是,认为人死,灵魂也会,只有不带意识的种子会带着业不断轮回流转,形成前生后世(值得注意的是,国内很多信佛的其实信的是这一派理论,而不是真正佛教的理论),同时,人死后在进入轮回之前,这个过渡状态就叫中阴身状态,可以等同于说的阴灵状态。…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