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注(六):谷神不死,是谓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 绵绵若存,用之不勤。

道德经注(六):谷神不死,是谓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 绵绵若存,用之不勤。

原文:谷神不死,是谓玄牝。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绵绵若存,用之不勤。

解释:似水流出于溪谷,引之能出万物,永不消亡,就如化育万物的母性一样,而这个门径,正为天地之根源所在,其悠扬而连绵不断,久久持续而不会断绝。

  何为玄牝?即是玄关。所谓:“虚无一窍号玄关 , 正在人 身天地间”,亦有称它为“虚无窟子”。薛道光祖师云:“惟先天混元真一之气,乃产于二物之内。”一玄一牝号之为二物,玄者不离,窍者为关,称之关者,盖因有开阖也。

  或有云:凝神入气穴。

  若玄关未得,不知其所在,凝神而去何处?此语非指下手功夫,切不可混淆。

  或有云:肾上心下,中空一处。

  身中为后天之所化,先天之所藏于何处?肾间之动,不过内一点元阳,此点元阳强身足矣,然不得玄关,终无先天之气,元阳消磨,而人寿终穷,天赋高绝之士,凭些许资财,自可修之有成,然世间多非,如何凭之有成?

  或有云:此在两眼之间。

  心者之舍,虽言眼为日月,阴阳参合,置心于何处?

  或有云:脑中一窍。

  《灵枢·经脉》云:“人始生,先成精,精成而脑髓生。”脑本已然后天之物,生其之精,亦是后天之物,此物可称玄关乎?

  阴符经云:“九窍之邪,在乎三要,可以动静。”若不得三要,如何可以动静,即不能动静,上有九星,下有九窍,如何凭借?

  故欲明玄关,当先明“玄”,前数章中已言“玄”之义,然在人之修炼,此始终而不变者,为何?

  “盖虚极静笃,无复我身,但觉杳杳冥冥,与天地合一,而神气酝酿于中,乃修炼之最妙处,故谓之玄关一窍。”

  《中和集》云:“夫玄关一窍者,……上自顶门,下至脚跟,四大一身,才着一处便不是也,亦不可离了此身向外寻之。”

  上章有云“不若守于中”,然此中在何处,是神气酝酿之处,然此处不在己身之上,于己身又有何联系?

  虽非己身,然己能所感,此为系于先天之故,故而虽及吾无身,亦可得之虚无之中一窍。

  见得此窍,当有效验,所谓“山南山北一声雷”,此同于“道冲用之或不盈”之语。

  此窍一得,一得永得,其息绵绵而若存,用之不勤而不惰,先天之气自中缓缓而出,化成万物,氤氲飘渺,如温泉之热气,凫凫而升,径达三天,然三天者,亦不过昆仑,亦是一乾象。

  世间何有烧香者,此不过以香代气,以烟之所升,仿于此气。故古时祭礼,常香料为柴,冲天之烟,烧之而仿乎象矣。然此法所成,亦不过后天,故有香火之幻化,以成法界。

  若是开窍,便有证验。

  如何证验?内炼为丹,外用成法。此先天之一气,能化万物,当以法施之,若能化者便是,不能化者便非,其可分判阴阳,化作四象,而成八卦,统于五行,周游全身,遍随雷门所指。

  又有证验,唯有此窍为六根不着地,五行不到处,若藏神入窍,则百煞不忌,万邪而不侵,占之不可得,推之而不得知,虽命逢为灾劫而可避,有欺天之验。

  更有证验,得此窍者,运之而呵之为生气,呼之为煞气,一生一煞,生煞万物,施之于人,而百病皆退,借之于符,则无符不验。盖不必借助灵异鬼神之说,不用香火兵马之行,而天下万灵,吾云其有,其必虽无而亦有,莫不争相呼应,又故名之曰“元始号令”是也。

  细论此窍,虽可一得而永得,其有又有开阖之分,有开之者,有阖之者,更有半开半阖之,但平日行卧住行之间,以绵绵不绝为之开,时断时续为之半开,非入静修持而不来为之阖。

  唯有常开,绵绵而不绝者,方能不练而自练,不修而自修,如此方谓“不施而自化”。

  故虽得亦有功行深浅之分,知此可明矣。

  玄关一窍,至奥之理,其为天地根,在下愚钝而暂未悟其深理,只知修炼之理,而不知若以数学又如何论证,更不知在人之外,又如以物招摄,故而此章只言修炼,而不言它。

  惟知远古之人,外丹之道,只需采药炼丹,因其药材受天地之灵气,数百数千年常有之,故可炼得先天一气,随之运气导引,自然而成就,然今世环境已污,大多灵草药材更是难寻,炼丹之士亦是珍稀,难之又难。

  今世修炼之士,只可修之以玄窍,以己身为药田,种之得药以采之,再安炉立鼎,内炼而成,以代外丹之道,虽需多费功夫,然亦终可成就。

三符风云涌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