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chive 2022 年 7 月 11 日

太一:创造宇宙的终极模型核心

yinfupai--太一:创造宇宙的终极模型核心--

通过观察可以发现,画作中的水中的倒影显得很是自然,虽然水墨绘制的建筑或是石礁的位置不同,但依旧很好的进行了描述。 如果这是经验丰富的画家所作,自然没有的什么,然而事实上面这三张面画,是贫道在下载了谷歌的开源的人工智能生成画项目后,在台式机上运行所生成的。 Disco Diffusion的数学原理非常复杂,但如果改用非数学语言来说,它被称为扩散模型,通过学习了大量的画作,对于每幅画看作一个整体,然后通过一连串的关联运算,让它变成像电视的雪花信号一样的东西,然而搭建了随机数与这样的信号之间的桥梁,然后再将这样的信号进行重建,于是便可以通过随机数生成画作。   这其实是一个非常令人震惊的过程,因为这非常有助于我们理解中国传统的道家宇宙图景中描述中的天一生水。   在易经中的简单描述是“天一生水”,而道家相对更完整的版本描述中是:”太一生水。水反辅太一,是以成天。天反辅太一,是以成地。天地复相辅也,是以成神明....."   这显然是一个太一与天地万物四时寒暑反复迭代的过程,过去如果无法理解为什么通过太一可以反复迭代而产生整个宇宙,到了这里就能得到非常清楚的理解。   明白了太一就是产生这个宇宙模型中,最重要的那个因素,也就能欣然理解:”此天之所不能杀,地之所不能釐,侌昜之所不能成。”   Disco Diffusion一开始初始化的图画,几乎是一片混沌的噪音图案。     随着不断的演示,便会形成文章开头的画作。   这里有一个更加有趣的是,Disco Diffusion生成图画,是通过文本描述来实现的,比如上面的画作,描述就类似于:“请绘制一幅有月亮,有很多山,有河流的水墨画作”。   然后计算机便会执行这样的指令,并且每次因为随机数不同,因此生成的画作也会不一样的。   在世界各国的大多数创世的神话中,宇宙都自混沌中创生而来,然而针对这种描述了一个文本就能创造的场景,很容易联想到《创世纪》中的描述,”神说:“要有光。”就有了光。" 《创世纪》英文的描述是这样的:"起初神创造天地, 地是空虚混沌,渊面黑暗;神的灵运行在水面上,  神说:“要有光。”就有了光。"   转换一下思路,可以将它描述成这样:…

Read More

探讨一般的生成式对抗网络(GAN)难以模拟术数运算过程的原因

yinfupai--探讨一般的生成式对抗网络(GAN)难以模拟术数运算过程的原因--

上一篇文中有人在一评论中提出是否可以利用生成式对抗网络来对射覆的模拟,这个以前简单实验过一下,效果并不理想。 不理想是有原因,主要是一般的生成式对抗网络的实现,本质上是从某个潜在空间到某个样本空间的转换或映射,对于高维数据的学习时,时常会表现出一些缺陷,从直觉上来说,通常它无法很好地模拟循环与周期的概念。 比如试图学习的是这样一个清晰的分布。 而实际上训练出来的结果却是这样: 而且这个并不能进一步进行优化。 本来期望它能如此美好: #视频请看公众号原文 实际上它却: #视频请看公众号原文 再比如,如果假设所有的事物都可以划分为八个类,那么在一个无限大的空间内,有限的词汇可以分别聚类为八团,那么用八个高斯团进行表达,大概长这样: 左边可以理解为是各种事物混杂在一起,而右侧可以理解为进行了类似八卦的归类,每个都符合高斯分布且用了不同的颜色代表类别。 理想中的归类过程它应该是类似这样的: #视频请看公众号原文 但是实际上GAN生成过程中,它的过程是这样的: #视频请看公众号原文 因此,它生成的结果只能是这样,分类效果显然不够理想。 这也给了我们一些有意义的一些启示,对抗在某些任务上的表现尽管可以不错,但它本身是有很多问题的,抽象到现实,如同战争不能解决一切问题一样。 如果引申一下的话,会发现更有趣的事情是生成式对抗网络如同一个兑卦,兑卦不但有对抗的含义,还有交换、迁移、变革的含义,而GAN网络也似乎更擅长的任务是风格迁移与变化,而不是创造。 通过一定的方法上面的问题是可以克服的,不过那就需要更复杂的研究了,这里只是简单一提,有兴趣的研究者,可以交流。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道家阴符文化):探讨一般的生成式对抗网络(GAN)难以模拟术数运算过程的原因

Read More

如何让计算机学会周易取象—兼谈对人工智能研究的一些认识

对很多人来说,让计算机也学会取象,这个听起来很玄,其实这事一点也不难,明白了原理也就简单了。易学中的类象,从抽象的角度来说,其实就是一种对于万事万物的归类,由于圣人观阴阳之开阖以命物的缘故,人类在对客观世界中所感知的事物进行起名的时候,总会依照某种直觉性的规律。而这种规律是超越语言性的,在近代来的研究的语言翻译模型,也能够能够发现类似的有趣情况,针对两种语言之间的翻译的模型,可以迁移到另外两种语言之间进行一些调整然后加以使用。这意味着其实人类的语种,在语法及结构上,看起来似乎很大的差别,但背后超越了符号的直觉是一致的,因此对于符号之间的组织方式都会暗合某种统一的规律。还有使用如GPT之类的模型进行人类语言的文本生成的时候,能够进一步发现,语言模仿一个作家的风格行文是一种很容易的事,所谓的不同风格,其实就是语句偏爱于使用哪些词语来进行语句的组织,另外就是给事物加上多少个维度的描述,这也符合某种分布,一旦捕捉到了这些,可以很容易地对语言进行模仿。甚至包括人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所塑造出来的思想而反映出来的说话模型,从数理角度上看,也只是一种概率分布形式。一个典型的例子便是有人对红楼梦里面的人物对话进行了训练,然后模型能够推断对话是由什么人物所说,正确率极高。相应的,对于红楼梦非常熟悉的人,尽管背不出红楼梦,但是看到某些对话时,也能凭感觉猜出来是谁说的。因此反过来,对于人来说,语言风格是一种“感觉”,而这种“感觉”能够让人在写与读时共同得到“感受”,人类的这种感觉,本质上是对特定概率分布的感知。这是一种非常奇妙的情况,这意味着,人类通常在阅读一两句话时,往往能够迅速从感觉上捕捉到这种分布,然后进行判断,这个过程很有可能不是通过物理运算进行的,而是通过生化机制进行的。有时候说婴儿出生下来是一片白纸,这种说法不够正确的,从模型思维上来看,婴儿更像是事先拥有了一个巨大的可进行调整的模型,对于这种模型的训练,因此能够快速地进行学习。但这种学习得越多, 模型就会变得越加定型化,因此人会产生各种思维定势,并被限制在某些看不见的桎梏中,因此在道家会要求,修道都需要像婴儿一样进行学习,这其实就是力图摆脱后天迁移的影响,回归到天然的模型上去,从而能够拥有更强的学习能力。无论是八卦类象,还是十天干类象,或是各门术数中独有的符号名称的类象,都可以理解为一种归类的方法。易学中最神奇的是这类归类方法具有很强的相通性,比如只要是按十天干命命的,无论它在什么样的易学模型中进行组织与运算,它本身的类象仍然是相同的,这意味着在不同的术数模型中,类象的划分仍然会是一致的,有极强的通用性。人类的语言背后既然有一种统一的规律,那么类象的划分必然也可以与这种规律相互对应。但另外还有一个问题是,类象的归类也要考虑到不同的场景下词语发生变化的可能,如现代网络时代出现的很多新网络词汇,例如像抨击社会现象的“时间管理大师”,这便有多重含义,另外还有一些情况,比如有时候谐音字也可以用取象,虽然应用颇多,但这是否足够合理,还需要进行验证。因此这只是一个初步的测试,方便比较简单,直接加载Bert的词向量模型后,然后进行文本分类,例如类象这样的描述:君,乾父,乾大人,乾老人,乾长者,乾名人,乾公门人,乾金玉,乾宝珠,乾圆物,乾木果,乾刚物,乾冠,乾镜,乾公堂,乾楼台,乾高堂,乾大厦,乾简单来说就是将将卦名视作类象的分类名称,通过整理好的训练集在经过6000次训练,在训练到1500次的时候,训练集的正确率已到达近75%对于会不会产生过拟合的现象,如果训练数据中存在有不正确的数据,或是给出来的关键词有不准确的情况下,过拟合才会产生问题,如果有一份足够好的基础数据用于训练,则不需要太过于担心过拟合问题。错误率仅有0.046,这意味着约有94.4%的准确率,虽然还并不够高,但可以将就用了。用一组词组进行实验,可以看到,确实能够对事物起到归类的效果,比如能够正确辨认出“黄河"、"长江"属于水的。再随便测试几个:归类的效果还是令人满意的。这个有什么用?比如说,有时候不知道某个现实的事物属于哪个卦时,便可以使用这样的系统帮助进行推断,甚至配上一个文本生成器,设计好句式的话,它甚至能描述出断语出来,当然,这个事会更加复杂一些,目前并不容易实现。值得一提的是,在提出来做这个时,有人提出可以用焦氏易林的象来做,然而经过测试,发现效果极差,模型最多只能收敛到百分之六十几。后来找了一下这份类象的出处,再翻了一下尚秉和著的《焦氏易林注》,发现这份类象表有严重的问题。首先尚秉和著的《焦氏易林注》中提炼象时,并不是针对单个卦进行提炼的,因为《焦氏易林》中的每一组都是两上六十四卦,而在解构时,并非是单纯的采用单个卦的解析关系,因为两个六十四卦,除了可以拆分为四个卦外,还可以进行互卦拆分、错卦拆分,然后形成至少八个卦之间的关系进行相互运算,因此它是一个整体的关系来进行的取象。如果简单的视作单个卦来进行解读的话,必然会出现难以挖掘的情况,而当初提炼这份类象表的人,只是用计算机代码去扫描了一下《焦氏易林注》中的词语,然后进行了分词提取,因此得到的归类的卦象本身会有极多的冲突,因此放在模型上,结果便不能很好地进行收敛。这也给了一个更加可靠的验证的反向验证,那就是并非是所有的词组可以随意地放在一起随便归类,背后依然会依照一些原则,也可以说,传统的基本归类方法是确实有效的。之来又实验一下十天干的类象,效果依然不错,这里便不一一贴图了,回头会考虑再做下相对更加丰富的地支类象。这只是一时兴起所做的研究,如果大家有什么想法,欢迎在评论中指出。

Read More

三合派风水的几个关键点

在天地盘的使用上,三合派一直有很多的争议,比如立向有说需要用地盘的,有说需要用天盘的,这其实是没有把天地盘的概念弄清楚,天地盘其实是两个不同的坐标系。 三合派之风水,以四大口诀为纲要,即: 辛壬会而聚辰,乙丙交而趋戌 斗牛纳丁庚之气,金羊收癸甲之灵 如乙丙交而趋戌 从斗牛与金羊来说,这很显然是二十八宿的概念,很多人就将天盘与此所关联上,其实这个并非如此,如占图所示,如果按照传统的二十四山来说,例如子之半才是壬癸交界之处,这样极不利于表达。 那么在描述着辛壬所管的区域时,对应于地盘的酉之半到子之半,每次都要这样去描述,其实是很麻烦的事情。 因此可以将原本的地盘转进7.5度,这样子至卯,乙至午,未至酉,辛至亥,描述起来便会容易许多,这也是三合派会使用天盘的缘故,因此采用天盘立向会极为方便,因此在很多古墓的碑上看到的数据也会用天盘立向便是这个道理了。 黄泉口诀是这样说的: 乙丙须防辰水先,丁庚未上是黄泉,癸甲之向忧见丑,辛壬水路怕戌源 很多时候都在争议什么是黄泉水,通常会解释为向与水口的关系,但黄泉来去水都犯,还只是来水犯或是去水犯,这一直很有争议。 因为还受到了另外一句口诀的影响:辛入乾宫庄万庄,癸归艮位发文章,乙向巽流清富贵,丁坤终是万斯箱。 两个口诀之间会出现冲突,比如辛入乾宫百万庄,这个乾宫是什么,戌算不算乾宫? 常见的三合派风水,大体上定局是按二十四山正五行来的,只是以什么定局会有很大的争议,例如有向上定局的,有水口定局等等,不过一般都是死板定局,其实如果看过贫道的《中国堪舆正论》的公开课中的内容的话,会对定局有更加清楚的理解。 以坐山或向定局之外,还有以脉定局的,比如典型的是清朝的青江子的论法,认为比如入首是北,显然上北下南左西右东,从东面来为右旋的癸水阴脉,反之如果从西面转来的,便是左旋的壬水阳脉,因此定为水局。 例如有一种对于黄泉水法的解释是是以向上定局来的,立甲向,为木局旺向,左水倒右从艮方临官位来水,为救贫黄泉,这是因为正好从禄位来水,所以认为是吉,但是如果卯方也来水,这就会构成禄刃水了,因此就会导致反而不佳。 反过来,例如立甲向,右水倒左从向左艮方去水,冲破向上临官位,被称为杀人大黄泉,因为流破临官禄位,因此对于黄泉的一种解释就是流破禄位不吉。 例如辛山乙向兼戌辰分金,寅、丙水来出天盘巽,而艮方有凹风射穴,这种情况下乙向巽流,左水倒右,因为又山乙辰,因此视作为水的墓向,巽就是绝位,墓向绝流本是合这道理,但此地却是大凶,因此这种论法显然是有问题。 比如王翰林祖地,甲脉转寅入首,丑山未正向,内堂水见申,外堂来午,归酉位而出。此坟道光十二年壬辰(1832年)葬,道光壬寅年(1842年)生孙先谦...官至大主考提督学政,国子监祭酒,家亦丰富。 像这个正确的定局是火局,因此酉位出水出禄存,巨门水来禄存流尽配金鱼,因此会选择丑山未向。 三合派风水虽然颇为古老,并传沿甚广,但同样拥有与其它风水流派相类似的特点,那就是大多数传世方法,没有真正点到要点上,如果死板地按照向上或水口或脉上定局,都会导致模型的覆盖率并不理想。 这种不理想主要是根子上的问题,主要的原因还是在于一般的三合派的论法是采用是双山起的十二长生水法,导致了连续的坐山覆盖范围太广,准确率自然也就会下降。 要寻其根源的话,其实还是需要从"辰戌丑未叩金龙,动得永不穷"上下手,有的人论及”先看金龙动不动,次辨血脉认来龙“,理解为看来龙与过峡,其实这是不正确的,因为金龙血脉才是真正的意义所在。 三合的核心理论虽然没有问题,但是后世添加了太多的东西,导致它反而失去了本来的面目,其实本质司马头陀水法是一样的。 在三合派风水的论断中,其实还有其它更多紧要的东西,例如指出了破军水其实是可以直去的,很多人在学习时就会犯一个错误,例如所有的人都应该弯曲为良,其实并非如此,所为衰水为吉宜停蓄,旺水为凶当直出。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