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始真经三符阐注(一):宇者,道也。

文始真经三符阐注(一):宇者,道也。

文始真经,常人读之,虽觉其文晦,又多有比喻之义,然用辞高妙,但难究其义

吾虽趣于志怪神仙之说,亦不信传说之淆,按现代之考,此经约出于南宋,有言孙定所造者,虽仍未可定也,定是伪经却无疑也。

既必非文始真人所著,故常弃之。

数年前,吾曾于修境之中,始觉天地大同,虚空始破,天地乃吾之身,万物乃吾之使,虽感此妄,亦不免意动,故试之于嘘呵,不想风雨瞬至,旋尔施之停止,皆如心意所转,大诧之。

若其为妄,如何而行?若其不妄,真之何在?

吾思之,凡法之道,必感召先天,以祖气而行,其源可朔,其因可知,其耗可查,故不轻用也。

非用气,非施法,不假它力而成,却试之则灵,用之则验,虽谓之感通先天,然仅其说,难言其实,正如感而遂通之义,虽是一理,然因何而感,因何而作,皆成疑也。

后观此经有云,“道无气能运有气者,可以召风雨”,颇觉此经不浅,再翻阅之,其云:“知物之伪者,不必去物。譬如见土牛木马,虽情存牛马之名,而心忘牛马之实。”,“盖风雨雷电皆缘气而生,而气缘心生。”

其理昭然,反以理究之,不过于修行之间,欲契道意,心之为君,故祖气萌动,梵气弥罗,虽初为妄,亦可使妄成真,法理同一也。

此经虽非文始真人所亲著,亦多为大修行者所托名,其通于先天之道,不过解释之法,又一路也,或虽有文始一脉,此经乃其后人加工而成,依此亦不足怪。

今世虽多有学者研讨此经,多不过以皮毛相附会,非其学识之不足矣,概因此经必要修行证得之验,读之方会其真意,若少此一环,将经中所言修验错认为借喻之说,岂能无误?

故而现以文言述之心得,以泽后学,非欲细究者而不可达,行文或有错谬,亦期求指正。


宇者,道也。

三符风云涌注:八方区宇也,此谓宇亦道也,非道即宇也。

关尹子曰:非有道不可言,不可言即道,非有道不可思,不可思即道。天物怒流,人事错错然,若若乎回也,戛戛乎斗也,勿勿乎似而非也。而争之,而介之,而现之,而啧之,而去之,而要之。言之如吹影,思之如镂尘。圣智造迷,鬼神不识。惟不可为,不可致,不可测,不可分,故曰天曰命曰神曰元,合曰道。

三符风云涌注:言者有所不及也,取其符以绳象亦难尽表也,盖象之有本,本之有源,源之根,根之乃有,有生与无,无出于道,乃虚无之系,造化之根,神明之本,天地之源,故道不能尽表,道不能言,道不能尽图,道不能尽思,道不能尽感。惟不思者得不可思尽之道,不言者得不可言尽之道,故曰无所得,是名得道也。

星辰斗柄,旋历方回,匆匆时光,变化无常,其于人事,乱而无序,杂而无方,恍惚交错,光怪陆离,是之而有其理,非之而不能尽。故不合者乃争之,驳杂者而介之,隐伏者而现之,持见者而辩之,多余之而去之,所欲而要之。

达其细微,如虚空造影,尘上刻物,妙渺难识,故圣智之所施,而鬼神难识,是而惟其细密之极,已不可为之,已不可致之,已不可测之,已不可分之,方得神妙变化。

可谓之天,可谓之命,可谓之神,可谓之元,而天命神元者 ,合而为道。

曰:无一物非天,无一物非命,无一物非神,无一物非元。物既如此,人岂不然。人皆可曰天,人皆可曰神,人皆可致命通元。不可彼天此非天,彼神此非神,彼命此非命,彼元此非元。是以善吾道者,即一物中,知天尽神,致命造元。学之,徇异名,析同实。得之,契同实,忘异名。

三符风云涌注:物有所变,不离其根,不离其变,不离其定,不离其趋,惟趋乃外之所生,变得内之所成。

故凡物者,必有天,必有命,必有神,必有元,天者,其势之趋也,命者,其势之定也,神者,其势之变也,元者,其势之根也。

物既如此,人既为物,故人有天,人有神,人有命,人有元,致命乃可通元,故人之天,亦物之天,人之神亦物之神,人之命亦物之命,人有元,亦物之元。

故吾派之学,随得一物,可观其天,可观其命,可观其神,可观其元,而彼元即吾元,彼天即吾天,彼命即吾命,故可知天尽神,可致命通元。

故以天地万物为师,详其学理,不过同而求其异,异而析其同,凡得其要,契同实而忘异名,此乃无名而得其实。

曰:观道者如观水,以观沼为未足,则之河之江之海,曰水至也,殊不知我之津液涎泪皆水。

三符风云涌注:上善若水,观道者循其水性,其德润下,时无常形,卷舒如意,然观一池沼之水,难明江河湖海之性,故观之于河,观之于江,观之于海,凡水者皆观也。然却不知,己之津液液泪,亦水也,虽观外,亦莫忘内也。

曰:道无人,圣人不见甲是道乙非道。道无我,圣人不见己进道己退道。以不有道,故不无道;以不得道,故不失道。

三符风云涌注:道本非人有之,天地万物亦有之,故圣人不见何是道,何非道。道非我,故圣人不见何为进道,何为退道。故能处处见道,则不离道,若得其不得者,则无失道之患也。

曰:不知道妄意卜者,如射覆盂。高之,存金存玉;中之,存角存羽;卑之,存瓦存石。是乎,非是乎,惟置物者知之。

三符风云涌注:不知道者,若射覆以求,以为象高,猜为金玉,以象中,猜为角羽,以其象卑,猜为瓦石。然其确否,亦未知也,惟置物者方知。

人观之于世,有可感之,必有不可感之,以可感之而述其象,亦如射覆,亦如盲人摸象,各执一绪,皆不知其本来面目也。

曰:一陶能作万器,终无有一器能作陶者能害陶者。一道能作万物,终无有一物能作道者能害道者。

三符风云涌注:此以陶喻之,陶之可作万器者,乃其形可塑,本无形也,故虽坏其形,而不毁其质,虽于无而不能坏也。

曰:道茫茫而无知乎,心傥傥而无羁乎,物迭迭而无非乎。电之逸乎,沙之飞乎。圣人以知心一物一道一。三者又合为一。不以一格不一,不以不一害一。

三符风云涌注:圣人不拘以格,因势而变,随时而化,故不以一而格不一,不以不一以害一也。故虽于物有见,亦不以已见而格未见。

曰:以盆为沼,以石为岛,鱼环游之,不知其几千万里而不穷也。夫何故?水无源无归。圣人之道,本无首,末无尾,所以应物不穷。

三符风云涌注:若以盆为沼,仿佛五湖四海,以石为岛,其似山川大陆,此类养鱼之缸,虽极狭而鱼游于无穷之轨,只因结环之也。故圣人之道,无首无尾,其如环也,故能循环无穷,收天地于指掌。

曰:无爱道,爱者水也;无观道,观者火也;无逐道,逐者木也;无言道,言者金也;无思道,思者土也。惟圣人不离本情而登大道,心既未萌,道亦假之。

三符风云涌注:道有本情,其有五者,谓爱之道,尽其情也,观之道,察其根也,逐之道,求其迹也,言之道,论其理也,思之道,析其微也,又有反常之道,即无爱,无观,无逐,无言,无思也。溺于本情者,未可得道也,离于本情者,亦离道远矣,故圣人之道,不离本情。萌者,见也,谓心未萌,即未发也,火发则必克也,故道亦假之。

曰:重云蔽天,江湖黯然,游鱼茫然,忽望波明食动,幸赐于天,即而就之,渔钓毙焉。不知我无我而逐道者亦然。

三符风云涌注:此言鱼而贪其食而晦其明也,故不知我之无我者,此乃逐道之则离于道也。

曰:方术之在天下多矣,或尚晦,或尚明,或尚强,或尚弱。执之皆事,不执之皆道。

三符风云涌注:术为演道之法,但执于术者,则离于道也,虽强于术而不执于术者,则为道也。故尚晦者,道不在其晦,尚明者,道不在其明,尚强者,道不在其强,尚弱者,道不在其弱,故或晦或明或强或弱,执于迹者,则非道也,离于迹者而知其无者,则为道矣,故善行无辙迹也。

曰:道终不可得,彼可得者,名德不名道。道终不可行,彼可行者,名行不名道。圣人以可得可行者,所以善吾生;以不可得不可行者,所以善吾死。

三符风云涌注:其义甚明,故略之。

曰:闻道之后,有所为有所执者,所以之人,无所为无所执者,所以之天。为者必败,执者必失。故闻道于朝,可死于夕。

三符风云涌注:朝闻道,夕死可矣,若执之于道,则其为所以人,然为者必有败时,执者必有失时,故虽朝闻道,夕亦可死。

曰:一情冥为圣人,一情善为贤人,一情恶为小人。一情冥者,自有之无,不可得而示。一情善恶者,自无起有,不可得而秘。一情善恶为有知,惟动物有之,一情冥者为无知。溥天之下,道无不在。

三符风云涌注:冥可为圣,善可为贤,恶可为小人,在一情也,圣之道,在其冥也。何为冥者?盖一念生起,自无而有,故在其无也,然无亦易求,故非也。其所在处,无形无象,幽幽漠漠,象帝之先,故不言无,而言其冥。善恶之分,惟动物有之,一情之冥,则天地万物皆有,故言道无所不在。

曰:勿以圣人力行不怠,则曰道以勤成;勿以圣人坚守不易,则曰道以执得。圣人力行,犹之发矢,因彼而行,我不自行。圣人坚守,犹之握矢,因彼而守,我不自守。

三符风云涌注:若不知道,只如无头之蝇,四处乱撞,则勤而无成,执而无功,故必要先知,方可循其轨,锁其的,此如发弓箭,乃矢随靶行,非任意而行,又如张弓,因靶而聚其势,非自恃其势。

曰:若以言行学识求道,互相展转,无有得时。知言如泉鸣,知行如禽飞,知学如撷影,知识如计梦,一息不存,道将来契。

三符风云涌注:言行学识虽有道,却不可以之求道,只因道周行不殆,流转不息,若以此求,则如刻舟求剑,知之而不能行,皆为空口白话,若无一息所系,终究只为梦幻。

曰:以事建物则难,以道弃物则易。天下之物,无不成之难而坏之易。

三符风云涌注:

曰:一灼之火能烧万物,物亡而火何存?一息之道能冥万物,物亡而道何在?

三符风云涌注:此乃反问,其应答曰,火存于物亡之先。而一息之道冥万物者,亦一息物亡之先,即问道何在,一息契冥而能外天下,若息息相续则可朝彻而无古今,既无古今,则圣人观物不亡,不亡则不生不死,道,故此而显。

曰:人生在世,有生一日死者,有生十年死者,有生百年死者。一日死者,如一息得道;十年百年死者,如历久得道。彼未死者,虽动作昭智,止名为生,不名为死。彼未契道者,虽动作昭智,止名为事,不名为道。

三符风云涌注:凡未契道者,有生无死,未全矣,故必要大死而生,如焚尽而火消,消尽之处,极而生珠,又复生矣,故生生死死,死死生生,方契道矣。

曰:不知吾道无言无行,而即有言有行者求道,忽遇异物,横执为道,殊不知舍源求流,无时得源,舍本就末,无时得本。

三符风云涌注:道者,无言无行,俗人不识也,有言有行者,探玄究奇,错以为道,却不知降本流末,舍本就末,而不知其源矣,故人其神之所以神,不知其不神之所以神也。

曰:习射习御习琴习奕,终无一事可以一息得者,惟道无形无方,故可得之于一息。

三符风云涌注:譬若六艺,于道虽可通,却如十年百年死者,历久而得道,然亦有一息之道,只在瞬息之间,何以为此?盖道无形无方,故可也。

曰:两人射相遇,则巧拙见;两人奕相遇,则胜负见;两人道相遇,则无可示。无可示者,无巧无拙,无胜无负。

三符风云涌注:比之于物,则物有其异,争之于能,则能有所别,若不争,若不比,其皆为物,故析同实,以此法之。

曰:吾道如海,有亿万金,投之不见;有亿万石,投之不见;有亿万污秽,投之不见。能运小虾小鱼,能运大鲲大鲸。合众水而受之,不为有余;散众水而分之,不为不足。

三符风云涌注:世人不见道,乃因道大,如大海投物,不见其踪,然道虽大,其大而无外,其小亦无内,故能运鱼虾,能运鲲鲸。又其流转无方,因势而动,如众水相积相散,不为有余,不为不足。

曰:吾道如处暗。夫处明者不见暗中一物,而处暗者能见明中区事。

三符风云涌注:略。

曰:小人之权归于恶,君子之权归于善,圣人之权归于无所得。惟无所得,所以为道。

三符风云涌注:小人者,所行恶矣,君子者,所行善矣,圣人者,所行无所得也。何谓无所得也,譬若治理之道,不在其繁多,而在不须。

曰:吾道如剑,以刃割物即利,以手握刃即伤。

三符风云涌注:此乃双刃剑之意也。

曰:笾不问豆,豆不答笾,瓦不问石,石不答瓦,道亦不失。问欤答欤,一气往来,道何在。

三符风云涌注:物物虽未有问答,而道亦在,故不问答,道亦在。

曰:仰道者跂,如道者骎,皆知道之事,不知道之道。是以圣人不望道而歉,不恃道而丰,不借道于圣,不贾道于愚。

三符风云涌注:知而不行,则迟迟不能行,然言之有内有外,外者为事,内者为道,人多知其事,而不知其道。故为圣之道,不显圣,不欺愚,不恃求,不自谦。

三符风云涌

目前为止有一条评论

blank008 发布于下午 8:37 - 2021 年 8 月 12 日

得之难 失之易 吕祖太乙金华言逆法便修逆遏顺 成仙戒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