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注解(三十五):上德不德

道德经注解(三十五):上德不德

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上德无为而无以为;下德无为而有以为。上仁为之而无以为;上义为之而有以为。上礼为之而莫之应, 则攘臂而扔之。故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夫礼者,忠信之薄,而乱之首。前识者,道之华,而愚之始。是以大丈夫处其厚,不居其 薄;处其实,不居其华。故去彼取此。
         注释:上德不追求有德,不以德为德,所以有德,而下德总追求不失其德, 所以反而无德。上德无为不会以为而为,下德无为而有以为而为。上仁无为而不会以为而为,上义为之是以有而为。但在世间施行上之礼之道,却无人而理,背手而 弃之。所以失道后才追求德,失去德后才追求仁,失去仁后才追求义,失去义后才追求礼。礼,只是因为人忠信不足,实在是乱的开始。有远见的人,看到道的虚华 而能知愚昧的开始。所以大丈夫应该处其厚重,不居其薄,追求实在,而不是追求虚华,取真正有用的。
 
   评论:人不能体察天地万物之变化,不能合于道于是就只能追求德,而德又不能约束于人的时候,又追求仁,而仁失去了之后,只好追求义来相互约束,但义也失去 了后,就只能追求礼法了,一步一步的约束逐渐降低。实际上光凭礼,是祸乱的开始,并非是根本的解决之道,从历史来看,礼不足,最后就只能是靠法了,以法定 规矩对违法的进行惩罚,已经是最末无奈的手段了。如果人的素质够高,大家都遵守礼节,违法之事自然没有,遵守礼节后,再有相互的仁心,互助互爱,那社会就 能更加和谐,有了仁之后,再有德,那么人间的利益冲突就会大大减少,不公平的事就越来越少,有了德则再合于道,万事万物都遵守至高的道来进行,那么天下便 能大同,万物将自宾,这才是最理想的模式。

三符风云涌

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