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悟之旅(一):毕达哥拉斯学派之一

毕达哥拉斯学派,一个深奥的哲学流派,它提供了一种独特的观察和理解世界的方式。在共济会的史料中,毕达哥拉斯被尊为洪济会的源泉,这一事实无疑引人深思。然而,传说终究是传说,其真伪不在我们此次探讨之列。 毕达哥拉斯学派的核心思想是“万物皆数”,意指世间万物都是数的一种表现,这与中国传统易学中象、数、理的“数”的概念有所共鸣。 然而,此学派的初创者们对“数”的定义颇为局限,仅限于整数,小数则需以分数形式呈现。这个世界最直观的理解角度是:万物都有数,比如一个苹果、两个苹果,这些都是现实的整数体现。而一个苹果里面的苹果种子数量或果肉比例,都是可以量化的。 以现代观念来看,苹果的果肉可以视为由分子组成,在密封系统中,所有物质含量保持恒定,因此分子的数量是可以计算的,这正是可以用整数表示的实体。 当分子单位无法满足需求时,我们可以进一步细分,比如原子不适用则可细化为夸克粒子。然而,不论如何细分,它们都可以统一到一个单位上,进行整数的数量表达。最终的单元是无法命名的,毕达哥拉斯学派认为这种最根本的表达始终是数的表达。“万物皆数”的理念意味着一切都可以量化,可以用整数的加减乘除来表达。比如1.2可以表示为一又五分之一,这是整数表达的概念。当然,在毕达哥拉斯学派的早期阶段,原子和夸克等概念尚未形成,提及这些是为了便于现代人理解其思维方式。 这些有形的度量是显而易见的,那么对于无形的度量呢?比如说音律,毕达哥拉斯学派在这个领域做出了重要的贡献。有一天,毕达哥拉斯经过一个铁匠铺,铁匠打铁发出的和谐之声启发了他。他通过比较不同重量铁锤发出的不同声音,发现了各种音调的数学关系。随后,他又在琴弦上进行试验,找出了八度、五度、四度音程的关系。他得出结论:和谐的音乐关系乃是一种数的关系。 这个学派进一步认为,即使是无形的东西,也一样是对数的体现。他们深信神用数来管理世间的一切。值得注意的是,这个学派并不关心能量的流动或物质的显化过程,他们仅仅认为万物都是数,用数就可以表达万物的一切。这种独特的思维方式使毕达哥拉斯学派在数学和音乐领域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正因为这样,这个学派很乐衷于研究数理间的关系,然后将数理间的关系用来进行魔法或是占卜的研究。比如亲和数,如果两个数a和b,a的所有除本身以外的因数之和等于b,b的所有除本身以外的因数之和等于a,则称a,b是一对亲和数。 有些人看到这种表述可能会头疼,实际上这就是在说,有两个数,除去自己以外,因数得到的那堆数字相加,是相等的,那么就能称为亲和数。亲和数表达的是一种,在外表上看起来不同,但是它们的内质总效果是相同的。 如果对人的灵魂进行解析,比如220,220本身代表的是这个人显性的意识,在外的性格特征或是处世方式等,而220的分解为1,2,4,5,10,11,20,22,44,55,110,220,因为220是代表自己,所以把220去除,而剩余的数字则是对这个220的内在灵魂结构,这个内在的灵魂结构综合算出来的数为:1+2+4+5+10+11+20+22+44+55+110=284.同样的如果把284进行分解后,除去284,将剩余的数相加可以得到220,这样的数是相互亲和的。按神秘主义的说法就是,220的灵魂的投影可以聚集成为284,284的灵魂投影可以聚集为220,它们拥有完美的相互亲和。 那么,亲和数在神秘主义中又扮演着怎样的角色呢?在毕达哥拉斯时期,关于亲和数的应用并没有明确的记载,但我们可以通过后人的实践来窥见一二。有一种应用是将220和284这两个数字以某种方式表达出来,然后施加在两个人身上。根据毕达哥拉斯学派的理论,数字与宇宙中的一切事物都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利用数的天然亲和关系,可以使这两个人产生亲和力,进而促进他们之间的关系。 在欧洲,人们曾经深信亲和数的影响力。例如,青年男女们会进行抽签,如果一方抽到220,另一方抽到了284,那么他们就被认为有天然的缘分,非常适合结婚。因此,亲和数在欧洲也曾被称为“相亲数”。这种观念源于人们对数字的神秘力量的信仰,认为数字的组合可以影响人的命运和情感。 总而言之,亲和数在魔法上的应用主要表现在利用数字的天然亲和关系来促进人与人之间的情感联系。这种应用方式虽然无法采用科学解释,但在历史上却广泛流传,对人们的观念和行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毕达哥拉斯学派的研究不仅限于亲和数,他们还探索了数与宇宙万物的关系。他们认为,数是一种超越物质的存在,是宇宙的灵魂和骨架。 他们认为通过研究数的关系,人们可以理解宇宙的奥秘,掌握宇宙的力量,这也影响到了后来的新柏拉图主义,包括在基督教中认为数学是上帝赐予的学科,也是深受影响的一种体现。毕达哥拉斯学派对后世的影响深远。他们的研究启发了一代又一代的数学家、哲学家和科学家,思想已经深深地烙印在人类文明的发展历程中。然而,这个学派也因为其神秘主义和超自然信仰而备受争议。在科学尚未诞生的时代,人们对这个学派的了解和理解有限,导致了许多误解和迷信。尽管如此,毕达哥拉斯学派的研究依然值得我们深思。他们提出的数理关系和宇宙观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来看待世界。在今天,数理关系的研究已经成为了许多领域的重要工具,而毕达哥拉斯学派的思想也仍然在影响着人类对世界的理解和探索。

Read More

真正的全息理论–原来以往大家理解的都是错的

yinfupai--真正的全息理论–原来以往大家理解的都是错的--

全息理论这是一个外来词,最早由加拿大物理学家大卫·博姆(David Bohm)于20世纪50年代发展而来。 但中国古代早就有一物一太极的概念,但描述上不太容易被现代人理解,因此在一般在术数的应用中,为了解释一些现象,通常引入全息性理论,并且在这种理论指导下进行一些实践操作。 例如人体对应什么疾病,有的人发明了掌上或是腹部按照八卦的方式进行全息针灸,然而像这类操作,其实在实践中效果却并不够理想,这是为什么? 这并不是说理论有问题,而是这种使用方式本身就有问题。 如果在网上翻查一般的全息理论介绍,都会说全息理论是指任何一个系统的微小部分都包含着整个系统的信息。 这其实有很大的误导性,因为真正的全息理论包含两个关键要点,即全息性与隐含秩序。 这里来分别解释一下两个概念: 全息性 宇宙和现实是一个不可分割、互相关联的整体,而不是由分离的部分组成的。根据全息理论,每个微小的部分都包含了整个系统的信息,因此宇宙中的一切都与其他一切相互联系。这意味着任何一个现象或事件都反映了整个宇宙的信息,因此我们可以从微观和宏观的层面来理解和解释现实。 隐含秩序 虽然宇宙看起来是混乱和随机的,但实际上存在着一种隐藏的秩序或结构。这种秩序可能不容易察觉,但它存在于现实的深层次中,决定了物质和现象的表现。通过深入研究这种隐含秩序,人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预测现实世界的现象。 这两个概念是彼此关联的,而不是能够切割开的,一旦分开,其实就成了绝对全息论,于是就会犯很多错误。 一般全息论体现的例子,可以用分形之类的概念来体现。 最简单的分形简单就是,复杂的图形可以用一个最简单的公式反复迭代而成。 比如海岸线的自相似性,比如雪花的自相似性等等。 海岸线的自相似性 三维空间中的分形 全息理论中,虽然主张每个微小的部分都包含了整个系统的信息。 然而,实际观察和实验显示,物质是离散的,由原子和分子组成,而且存在着极小的空间单位,例如普朗克长度,这表明空间在某种程度上是离散的。 从现代主流科学观点看,全息理论是有问题的。 因为如果全息理论的观点成立,每个微小的部分都包含了整个宇宙的信息,那么物质和空间本质上将是连续的,而不是离散的。 然而,我们观察到的现实中存在离散性,这与全息理论的观点相矛盾。物质的离散性和空间的有限性是传统科学观点的一部分,而全息理论的提出似乎与这些观点不一致。 同时,从物理学来说,它和量子力学还有统计力学的一些基本原则相冲突,而恰好这是现代物理学的支柱。 现代认为量子力学其核心特征之一是不确定性原理,不确定性原理表明,不能同时确定微粒的位置和动量,或者同时确定某些物理量的精确值。 但全息理论的观点可能与不确定性原理相冲突,因为它像是暗示了一种精确的信息和秩序。 然而物理学本身宏观与微观实际上也是没有统一的,所以只能说这种讨论只能姑且放置一边。 再从统计力学来说,全息理论也与它们相冲突,因为统计力学采用的是基于概率性和随机性的观点,使用概率分布函数来描述粒子的位置、速度和能量等微观参数,在涉及到微观粒子的随机运动和碰撞,这是与量子力学和热力学基本原理相一致的。 然而,全息理论可能暗示了一种更高程度的确定性,因为它认为信息包含在整个系统中,这可能与微观随机性的概念发生冲突。 当然这些冲突,却未必能反驳全息性概念的,因为全息性描述的恰好是它们缺失的部分。…

Read More

windows11下使用deepspeed步骤

git clone https://github.com/microsoft/DeepSpeed.git 然后需要修改一下代码: 1、打开目录下文件:csrc/quantization/pt_binding.cpp 将其中第 203 行的 std::vector<long int> 改为: std::vector<long long> 2、打开目录下的文件,csrc/transformer/inference/csrc/pt_binding.cpp 其中第534行: auto prev_key = torch::from_blob(workspace + offset, {bsz, heads, all_tokens, k}, {hidden_dim * InferenceContext::Instance().GetMaxTokenLength(), k * InferenceContext::Instance().GetMaxTokenLength(),…

Read More

风水管窥见(十)

俗谓山水之分,有丁财所管之别,然不可尽拘,古之名初,常用山龙而无水龙之地,亦有大发富贵者,又有平原之地,有水龙而无山龙者。故按水法之论,来去二口生死门也,若不善,祸莫大焉。亦有砂峰者有官杀奴鬼财之别,逢之煞者,亦不免祸也,反之贵者亦然,消砂纳水本为一体,彼此而不可分也。

Read More

风水管窥见(八)

余以习地理者,当先知假地,何为之假? 于峰者,星峰孤露、臃肿峻峥带杀于龙者,过峡风吹水劫,砂水反背于首者,愈转愈粗,界水不分于脉者,来脉无脊萎靡,一坦平宽于水者,四水散漫,虽有明堂而源头水不至于堂者,虽有合襟而细观不成五行星体

Read More

风水管窥见(七)

余于祁禄山访所传杨公为张氏造葬,其谓天鹅下水形。 古有传闻,为杨公命张氏令十八祼女挑土筑墓,然动工之时,杨公在一旁笑之,主家以为戏弄,故女子只挑得一担便停,致此地不足也。 此说多不可信,疑点甚多,此墓葬之大,若果命十八祼身女子担土,岂可说停便停。 按余之见,此盖言其龙力不足也,其所需土者,大抵用之培龙而未得全功。 墓接乾宫之气,所朝巽向,墓后一片田地,古以之塘,穴旁来脉有突,然受风吹水劫,故未可用也,堂前已经修建成水泥之路,地亦多有破坏,旁有一小塘,前有山形起突,人言官帽状,然其形颇欠,又查之外堂水口出于艮。 用之集葬之法,乃聚龙气也,穴前一井,又为止龙也。 此地未出官贵,富亦有限,然人丁尚可,曾发得张十八郎、张十九郎人成神,所信者众,香火颇足,至今有游神集会,其庙在墓旁。 然世人只见其未得财官者,亦多有微词。

Read More

堪舆小论

堪舆之道,世间有俗师常言观形,稍有涉深者则多言望气,望气之术,有言五色七彩者,不一而同,虽稍涉实际,然大多不过故作神秘耳。此类俗师,竟不知观气即观形,观形即观气,然其中妙者,又在理字。正如《青囊》所云:理寓于气,气囿于形。 《清朝四库全书总要》云东汉之前无堪舆术之说,此说当误。余细察新石器时代之如崧泽,良渚,其合于平洋之法,又商周时代之墓葬,如湖州、宁绍之土墩墓,或独立山巅,或居山岭之侧 ,俱合山龙之天人葬法,更战国时期,钱塘以南之墓葬,亦合乎人地葬法。既例数极多,非巧合可论,故非上古无堪舆,实是后世学术不精,故不见真也。 细审爱因斯坦,华盛顿,罗斯福等人故居,亦合堪舆,惜其中巧妙涉密,未可对人言也。 世间之人,只见其财官名利,然堪舆岂只用此耳,大则潜通于道。

Read More

三僚观音望海墓之疑

三僚曾家有一祖墓,喝形名观音望海,据闻曾氏祖上单丁过代,葬下观音望海此墓后,家业渐兴而再无单丁之事,后繁衍至此。 然细考曾氏家谱,观音望海所葬为曾氏十世祖婆钟氏,葬后第十一、十二、十三世,皆单丁,又第十三世生有三子,仅一 人有后,故十四世仅一人,后又至十五世仍是独子。 惟十五世生两子,又两子生六子,六子而生多子,始众之,若言其后繁衍,此墓之功,不免牵强。

Read More

win11下bitsandbytes的用法

要将大模型进行量化加载,需要使用到bitsandbytes这个库,但它原生是在Linux下安装使用的,因此如果要在win11下使用,需要做一些修改。 在pip install bitsandbytes 之后,修改源代码两处。 一般安装了conda后,目录在:{driver}:\conda\envs\{name}\Lib\site-packages\bitsandbytes\ 下, 在pip install,一般都会写上安装到的位置,直接拷贝即可。 首先在这个目录下,先把下载的libbitsandbytes_cuda116.dll 文件拷贝到这个目录下。 主要是两个文件,一个是 cuda/main.py 中的 evaluate_cuda_setup() 函数,可直接让它返回 "libbitsandbytes_cuda116.dll",因为原来的代码中默认都是直接加载的liunx下的.so文件,所以要改对对应的dll 第二处是目录下的 cextension.py,需要将其中的 ct.cdll.LoadLibrary(binary_path) 改成 ct.cdll.LoadLibrary(str(binary_path)) in cuda_setup/main.py: make evaluate_cuda_setup() always return "libbitsandbytes_cuda116.dll" in ./cextension.py: change ct.cdll.LoadLibrary(binary_path)…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