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一些关于龙的记载

●(后汉书。五行志〕:龙降温明殿,此句在清代〔洛阳县志,仟异志〕中引作黑如车盖隆起,奋迅五色,敕〔后汉书〕更明确。 灵帝光和元年六月丁丑,有黑气堕北宫温明殿东庭中,黑如车盖,起奋迅,身五色,有头,体长十余丈,形貌似龙。 ●〔元史。五行志〕云:至元二十七年七月,益都临胸县有龙见于龙山,巨石重千斤,浮空而起。 ●东汉建安二十四年,黄龙出现在武阳赤水,逗留九天后离去,当时曾为此建庙立碑。 ●东晋永和元年(西元345年)四月,有一黑一白两条龙,出现在龙山。燕王亲率朝臣,在距离龙200多步的地方,举行了祭祀活动。 ●明清时期的地方志中,还不时发现有关龙的记录。据《临安府志》记载,崇祯四年(西元1631年)云南石屏县东南的异龙湖中发现巨龙,「须爪鳞甲毕露,大数围,长数十丈」龙山和异龙湖中出现龙,可能不止一次。不然它不会有「龙山」和「异龙湖」之称 !  ●《唐年补录》记载,唐咸通末年某日,有青龙坠在桐城县境内,因喉部有伤,当场死去。龙全长十多丈,身子和尾巴各占一半。尾呈扁平状。它的鳞片跟鱼差不多,头上有双角,口须长达两丈,腹下有足,足上有红膜。 ●郎瑛《七修类稿》记载,明代成化末年,广东新会县海滩上坠落一条龙,被渔民活活打死。此龙约一人高,身长数十丈,酷似画中龙,只有腹部呈红色。 ●南宋绍兴三十二年(西元1162年),太白湖边发现一条龙,巨鳞长须,腹白背青,背上有鳍,头上耸起高高的双角,在几里之外都能闻到腥味。当地群众用席子遮盖它的身体,官府还派人亲自祭祀。一夜雷雨过后,龙消失了。它卧过的地方留下一道深沟。 ●《永平府志》记载,道光十九年(西元1839年)夏天,有龙降落在滦河下游的乐亭县境内,蝇蚋遍体。当地群众为它搭棚以遮蔽阳光,并不断用水泼洒它的身体。三天后,在-场大雷雨中,龙离开了原地。 ●西元1944年8月,松花江南沿的扶余县陈家围子村后,数百人围观一条趴在沙滩上的黑龙。据仍然健在的目击者任殿元说,该龙长约20多公尺。这个动物外形像四脚蛇,脸形和画上的龙差不多,长着七八根又粗又硬的长须,身子的前半部份直径约一公尺多。四个爪子深深扎进沙滩里。它全身都是鳞片,形状像鳄鱼鳞。任殿元至今仍满腹疑团,那条巨型动物为什么长得那么像画上的龙? ●1953年夏天,豫东某地降落一条不明动物,不少好事者徒步数里前往观看。据目击者所描述的形状,这东西像一条巨大的鲨鱼。它的腥味招来很多苍蝇。这鱼应是生活在深海的稀有鱼类,至于为什么会由天而降,似乎可以和龙坠落的原因产生关联 ●1934年的夏天,营口阴雨连绵,持续下了40多天的大雨,辽河水暴涨,辽河北岸的芦苇塘变成了一片汪洋,鱼虾漂浮在水面上,空气中飘散着一股强烈的腥臭味道。大雨过后,当时生活在辽河北岸的人们都能闻到苇塘内的腐臭气味,但却始终搞不清楚究竟是什么原因。一天,一个看管苇塘的人顺着味道走去,在他扒开芦苇时,惊奇地发现在芦苇塘中竟然有一巨大怪物的尸骸。看苇塘人惶恐不安,慌慌慌张张地拔腿就往回家跑,据说到家后他一头扎到炕上,从此一病不起。当地一些上了年纪的老人回忆说,这个怪物曾经出现过两次,第一次出现在距离入海口20公里处。 其它记载: 唐玄宗在未登基时,曾经在兴庆宫的池中放养了一条龙。等到他即位时,兴庆宫池中有一条小龙游到宫外的御沟水中,它奇状蜿蜒,负腾逸之状。宫中的男男女女,没有不出来看的。 后来唐玄宗幸游西蜀,出发前夕,那条龙从池中跃然升空,驾着白云,横亘千里,朝西南方向飞去。周围的文臣武士,都看到了这壮观的景象。等到玄宗行至嘉陵江,登上船要过江时,看见那条小龙紧贴在船的一侧前进,侍臣们全都目睹了这一幕。 玄宗感动得热泪盈眶,对左右的侍臣们说:“这是我兴庆池里的那条龙啊!”于是玄宗命人把酒洒到江中,亲自祷告,龙才从水中奋鳞振鬣而去。 (出《宣室志》) 蜀庚午年,金州刺史王宗郎奏报,洵阳县洵水畔有一座青烟庙,一连几天,庙上烟云昏暗,奏乐音昼夜不停。 忽然有一天早晨,水波翻腾跳跃,有一群龙出现在水面上,向汉江行进。大的龙几丈长,小的一丈多长,什么颜色的都有,样子有如牛马驴羊,大的小的各占一半,挤挤撞撞地涌入汉江,经过寺庙。它们往往复复,徘徊数里,或隐或现。三天之后才不见它们的踪影。 (出《录异记》) 唐玄宗在东都洛阳,白天在殿中休息,梦见一个女子跪拜于床下。那女子容色浓艳,头梳交心髻,身披大帔广裳。 玄宗问她:“你是何人?”她说:“我是陛下凌波池中的龙女,保卫皇宫,护圣驾,我实在是有功的。现在陛下洞晓天上的音乐,请陛下赐我一曲,以光耀我的族类。” 皇上在梦中拉起胡琴,为她奏了一曲《凌波曲》。龙女向玄宗拜了两拜而去。 等到醒来,皇上还记得曲子,就命令宫中当日禁乐。皇上亲执琵琶反复演练推敲,以熟悉曲子。并在凌波宫宴请百官,临池演奏新曲。 池中的波涛涌起而又平定,有一位神女出现在水面上,正是皇上昨天梦中所见到的女子。那女子在水面上听了很久才消失。于是皇上令人在凌波池上修庙,每年都祭司她。 (出《逸史》) 汾水横贯太原而向南流。水上有两座桥。那南边的桥下曾经有龙出现,因此在桥下盖了龙庙。 以前相国令狐楚居守北都的时候,有一条龙从庙中飞出来,全城的男男女女都尽情观看,将近一顿饭的工夫,它才腾跃振奋地离去。立刻就有震雷暴雨。那时是唐朝太和年初。…

Read More

雍正用人与八字

据史料记载,清朝的铁腕皇帝雍正,不仅平常喜闻祥瑞之事,任人用事时也常以人的生辰八字为考量标准。当然,即便如此,他也并未因信八字而误国。迷而不全然相信,反而是他驾驭群臣、统治民心的另一种政治管理方式。 雍正皇帝一度很信任的武将岳钟琪,在可信的奏摺史料中曾留下一些有关皇帝与八字的纪录。雍正六年他正在主持西部边疆兵务时,皇帝要他将有关重要将官的“年甲查奏”。 岳钟琪乃在同年四月十五日的奏折中将个人生辰八字开列如下: 一、提臣冯允中,现年六十岁,五月廿九日申时,系己酉庚午辛酉丙申 丙辛庚己 申酉午酉 二、镇臣袁继荫,现年五十六岁,十二月初六日申时,系癸丑乙丑辛丑丙申 丙辛乙癸 申丑丑丑 三、镇臣张元佐,现年四十六岁,二月初七日卯时,系癸亥甲寅己卯丁卯 丁己甲癸 卯卯寅亥 另外还有:“镇臣纪成斌前在京城陛见,已蒙皇上面询,无庸再开。其副将王刚年甲,俟开送至日,另行具奏。” 雍正对於他的这份八字报告批了:“八字录留中矣。” 同月廿九日,岳钟琪又补报王刚的生辰八字是: “现年四十六岁,四月十六日子时生,系癸亥丁巳戊子壬子。恭请皇帝睿鉴。” 壬戊丁癸 子子巳亥 雍正看了岳钟琪的这份奏折,随即按命理给这些武将做了如下的评语: “王刚八字想来是好的。冯允中看过,甚不相宜,运似已过,只可平守。袁继荫亦甚不宜,恐防寿云云。张元佐上好正旺之运,诸凡协吉。参将王廷瑞、游击陈弼,此二人命运甚旺好;若有行动,此二人可派入。今既数人不宜用,卿可再筹量数人,即将八字一併问来密奏。所拟将官中要用人员,不妨亦将八字送来看看。命运之理虽微,然亦不可全不信。” 由此可见:雍正皇帝的用人与调兵遣将都是参考生辰八字处理的。 同样的,在岳钟琪部下马龙失察而想授补赵显忠為靖远协副将时,雍正也是从八字著手来作出指示,他说: “马龙部引新例未至,於调用若无应得之罪,亦不至於特旨降调也。赵显忠可另候缺题补,将伊八字写来朕览。赵显忠光景是一出格好的,鄂尔泰深惜他,请留滇省,王未允。王刚八字已看过,命甚好,运正旺,诸往协吉,命中一派忠直之气,将来可至提督之命;但恐寿不能高,非言目前,乃望六之时说话。朕不知看命,看他光景想来自然好的,果应朕言矣!看诸人命,朕再不露一些好恶,令其仰合也。” 根据以上史料的记载,我们可以相信雍正当年确实是非常重视大臣八字的。他认為八字可以看出人的流年运气,八字也可以说明人的能力与寿命。他几乎是“依命用人”的,也可以说在很多场合他是按八字办事的,依八字作臣工升转补授参考的。

Read More

雍正皇帝处死的道士贾世芳

贾士芳是白云观的道士,一般说是, 贾士芳当年曾经装神弄鬼,结果被雍正发现,于是处死。这个说法实际上是不符合历史的,真实的原因是,雍正首先是承认贾士芳治疗是有效果的,但另一方面怀疑贾士芳试图用治病来控制他,所以把贾士芳处死了。 先看民间传说中的贾士芳,袁枚《子不语》载: 贾士芳,河南人,少似痴愚。有兄某读书,命士芳耕作。时时心念,欲往游天上。一日,有道人问曰:“尔欲上天耶?”曰:“然。”道士曰:“尔可闭目从我。” 遂凌虚而起,耳畔但闻风涛声。少顷,命开目,见宫室壮丽,谓士芳曰:“尔少待,我入即至。”良久出谓曰:“尔腹馁耶?”授酒一杯。贾饮半而止,道人弗强, 曰:“此非尔久留处。”仍令闭目,行如前风涛声。   少顷开目,仍在原处。步至伊兄馆中,兄惊曰:“尔人耶?鬼耶?”曰:“我人耳,何以为鬼?”曰:“尔数年不归,曩在何处?”曰:“我同人至天上,往返 不过半日,何云数年?”其兄以为痴,不之顾,与徒讲解《周易》。士芳坐于旁,闻之起,摇手曰:“兄误矣!是卦繇词九五阳刚与六二相应,阴阳合德,得位乘 时,水火相济,变为正月之卦。过此以往,刚者渐升,柔者渐降。至上九,数不可极,极则有悔,悔则潜藏,以待剥复之机矣。”其兄大惊,曰:“汝未读书,何得 剖析《易》理如此精奥!”信其果遇异人。远近趋慕,叩以祸福,无不响应。田中丞奏闻,蒙召见。卒以不法伏诛。   或云:贾所遇道人,姓王名紫珍,尤有神通,尝烹茶,招贾观之,指曰:“初烹时,茶叶乱浮,清浊不分,此混沌象也。少顷,水在上,叶在下,便是开辟象矣。十二万年,不过如此一霎耳。”   嵇文敏公总督河道时,贾常在署中,人多崇奉之。有不相敬者,贾必拉至无人之处,将其生平隐事妻子所不知者一一语之,其人愧服乃已。又常问人:“可畏鬼否?”曰畏鬼便已,如云不畏,则是夜必有奇形恶状者入房作闹。 由此可见,贾士芳道士在民间说法里,虽然颇有神异,但在心性上并不是很过关,这种性格也是后来为他引来大祸的原因。 在雍正还不是雍正,还叫胤禛的时候,戴铎就曾推荐过贾士芳道士给其算命,贾士芳道士说胤禛“乃一个万字命”,胤禛当时听了非常 很高兴。当了雍正帝之后,龙体有恙,允祥不知道又从哪把贾挖出来了,推荐给雍正。 在清宫档案中,有一件雍正亲笔修改的上谕,据推断是雍正八年九月间所发,在这道谕旨中,雍正说贾士芳的“按摩之术”“秘咒之法”确是“见效奏功”,可是“一 月以来,朕躬虽已大愈,然起居寝食之间,伊(指贾士芳)欲令安则安,伊欲令不安则果觉不适”。“其调治朕躬也,安与不安,伊竟欲手操其柄,若不能出其范围 者”。雍正进而斥责贾士芳“公然以妖妄之技,谓可施于朕前”。 虽然砍了贾士芳的头,但雍正并没有因此失去对道士的信任。据清宫档案记载,从雍正八年闹病到五年之后死去,雍正皇帝参与道教活动一直十分频繁。在皇宫,除了专门进行道教活动的钦安殿外,雍正还请道士们在太和殿、乾清宫等主要宫殿安放道神符板,在他的寝宫养心殿安设斗坛,以求道神的保护。雍正为做法事,还在苏州定做道士们穿的丝缎法衣,一次就是六十件。今天的北京故宫博物院,仍保存着雍正当年身穿道教服装的画像。

Read More

共济会

共济会,字面之意为"自由石匠"(Free-Mason),全称为"Free and Accepted Masons",其起源目前并没有确定的说法。根据其公式文献《共济会宪章》(THE CONSTITUTIONS OF THE FREE-MASONS),共济会标志 ( The Free Mason's Symbol),传说1701年写成,初版出于1723年)第一部《历史篇》的解释,共济会起源于公元前4000年-这一年称为A.L.(Anno Lucis,"光明之年"),他们自称为该隐的后人,通晓天地自然以及宇宙的奥秘。 共济会褪去传说的迷雾,正式出现的最早记载始于1717年的英国。1716年之前,伦敦的四个小酒馆中聚集着贵族和高级神职人员,举办类似高级俱乐部的聚 会,内容多半是社交活动、娱乐和饮食为主,这些人是近代共济会的真正创立者。1717年6月24日“圣约翰日”(圣约翰是共济会古典派的守护圣人),四个 会所(Lodge)的共济会会员(Mason)联合成立了第一个总会所(Grand Lodge),会员投票选举安松·塞亚为第一代总导师(Grand Master)这一天也就是近代共济会运动的开端。而这一时期也正值传奇的蔷薇十字运动的影响消退之际,近代共济会摆脱了石工团体的“实践性的石工”性 质,成为“思想性的石工”、亦即投身社会改革的政治团体。 共济会并非宗教,在成立的初期属于一种秘密结社,允许持有各种宗教信仰的没有残疾的成年男子加入,但志愿者必须是有神论者(可以是犹太教徒、基督教徒、印度教徒等)。近代共济会对于神的解释来自柏拉图的 《理想国》中对造物主的阐述,他们认为神是一位理性的工匠(理性的人格化),而宇宙是神-“宇宙的伟大建筑者”创作的手工品,宇宙的秩序(作品的外形)来 自神赋予的理性,这个外在的宇宙称为大宇宙(Macrocosm);而每一个人类都是宇宙的影子也就是神的复制品“小宇宙”(Microcosm),然而 由于材料的先天性的缺陷,这个复制品总是不完美的。然而如果人能够以理性为准绳,以道德为工具,不断地修正自身精神上的缺陷,那么最终人能够凭借自己的努 力完善自身,也就是完成了“内在神殿”的建造,成为完美的“石工导师”并且进入神的领域。共济会会员(“石工”)建设“所罗门神殿”的过程象徵着人追求理 性和自身完善的过程,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是一种先进的思想观念。通过奉行理神论的理想,共济会发起了启蒙运动并且在不到50年时间里迅速扩散到西欧、中欧 和北美,建立起可以和天主教会匹敌的巨大体系。伏尔泰、孟德斯鸠、歌德、海顿、贝多芬、萨德侯爵、莫扎特、腓特烈大帝、华盛顿、富兰克林、马克·吐温、柯南道尔、加里波第、牛顿、爱因斯坦……无数共济会会员的名字如同星光一般闪耀在西方近代史的夜幕之中。 共济会的理神论明显继承了诺斯提教派的宗教思想(Gnosticism,基督教公开时期和基督教进行斗争的各种希腊化教派的总称,公元1世纪兴盛,4世纪因基督教压力而崩溃,剩余势力成为秘密宗教)。在隐蔽了将近1300年之后,天主教会再次面临强大的挑战,这令教廷十分恐惧。1738年,教皇克莱门斯12世命令禁止天主教徒加入共济会,违反者将被教会开除(共济会允许天主教徒入会,但并不积极鼓励),在18世纪后半叶教廷一直致力于打压共济会,至今双方的关系仍不怎么样。而除了诺斯提思想之外,共济会也包含了13世纪左右兴起的喀巴拉(犹太教隐秘哲学)、拉丁炼金术的诸多元素。

Read More

子午台传说

始皇起云明台,穷四方之珍木,搜天下之巧工。南得烟丘碧树,郦水燃沙,贲都朱泥,云冈素竹;东得葱峦锦柏,漂檖龙松,寒河星柘,岏云之梓;西得漏海浮金,狼渊羽璧,涤嶂霞桑,沉塘员筹;北得冥阜乾漆,阴阪文杞,褰流黑魄,暗海香琼,珍异是集。二人腾虚缘木,挥斤斧於空中,子时起工,午时已毕。秦人谓之“子午台”,亦言於子午之地,各起一台,二说疑也。 注:秦始皇曾经搜罗天下奇珍异宝,从南方得到了烟丘碧树,郦水燃沙,贲都朱泥,云冈素竹四件宝物,从东方得到了葱峦锦柏,漂檖龙松,寒河星柘,岏云之梓四件宝物,在西方得到了漏海浮金,狼渊羽璧,涤嶂霞桑,沉塘员筹四件宝物,又自北方得到了冥阜乾漆,阴阪文杞,褰流黑魄,暗海香琼四件宝物。所说当时有两个人,挥斧制台,从子时开始,午时完工,只花费了六个时辰,所以名叫子午台。另有一说,是在子午之地(南北),南面北面各做了一个台,所以称为子午台。 烟丘碧树,碧树或指树状玉石。 郦水燃沙,当是在郦水发现的一种可燃烧的石砂状物。 贲都朱泥,应当是朱砂。 云冈素竹,多是一种珍稀的竹子,具体何物不知。 葱峦锦柏,应该是奇木奇石,如山峦松柏之图。 漂檖龙松,同上,至于有可何珍奇不得而知。 寒河星柘,同上,至于有可何珍奇不得而知。 岏云之梓,同上,至于有可何珍奇不得而知。 漏海浮金,应当是一种可以飘浮在水上的金属或石质之物。 狼渊羽璧,壁多为玉石。 涤嶂霞桑,应同属奇石奇木。 沉塘员筹,不知是何物。 冥阜乾漆,漆自树中取来,应是一种可产叫乾漆的木料。 阴阪文杞,应是一种奇木,具体不得而知。 褰流黑魄,或是水上飘浮一种黑石? 暗海香琼,此亦或是抹香鲸口水等物,可浮于海面,有奇香。

Read More

拾遗记载鬼谷子

张仪、苏秦二人,同志好学,迭剪发而鬻之,以相养。或佣力写书,非圣人之言不读。遇见《坟》《典》,行途无所题记,以墨书掌及股里,夜还而写之,析竹为简。二人每假食於路,剥树皮编以为书帙,以盛天下良书。尝息大树之下,假息而寐有一先生问:“二子何勤苦也?”仪、秦又问之:“子何国人?”答曰:“吾生於归谷。”亦云鬼谷,鬼者,归也。又云,归者,谷名也。乃请其术,教以干世出俗之辩,即探胸内,得二卷说书,言辅时之事。《古史考》云:“鬼谷子也,鬼、归,音相近也。”  

Read More

福州民间狐仙崇拜

本文为转载  作者:连志 在以动物为神灵的世界里,关于狐仙的传说甚多,而各地的狐仙性格和神通有所不同。福建无狐,而在民间传说中有狐仙,福州亦不例外。唐代笔记小说集《朝野佥载》言:“唐初以来,百姓多事狐神,房中祭祀以乞恩,饮食与人同之,事者非一主。当时有谚日:无狐魅,不成村。”但福州境内关于狐仙之祀始于何时,还没有人从文献中查到。在北方,狐仙又称“胡仙”。 依照福州民间传说,修练成仙的狐仙,与人一样,分为男女,福州信众不能直言为狐,须尊称男狐为真人或仙师,等同仙爷;女狐为仙姑。 按民间和天界规定,男女之狐修炼成功后,列为天仙,归霞府管理。霞府是道教创造出来的群仙所居之府。狐仙虽然厉害,但如违反"有关天规"便遭雷击,遭雷击 的狐死而又生,变成地仙。据考证,福州信众所供奉的都是狐地仙。狐之天仙不可见,不肯下到凡间,福州境内供奉的是犯了错误被惩罚贬到民间的狐地仙,但为数 很少。由此可见,福州信众读了《聊斋志异》,必然心生疑惑,蒲松龄笔下怎么有这么多的犯错误的狐地仙?一笑。 狐地仙在福州境内择居颇严,住在民宅与民同乐者的极少,一般都居住在规模较大的"府第",而且偏爱住在高楼,也许这是对霞府的眷 恋。所以,供奉狐地仙的香火要设在楼房高处,供奉的各种物品之中,不可缺的是冰糖和鸡蛋。如果信众供奉不诚心,怠慢了狐地仙,狐地仙便示警告诫,但不会虐 待信众,只是恶作剧,变出种种怪事,绝不杀生。福州的狐地仙生气起来近似顽童,却心存慈悲。倘若信众同时供奉二三狐地仙,就按仙爷仙姑男左女右排列在神坛 上,方便他们继续修练返回霞府。 狐地仙在清代民国时期有几处著名的"府第":一在福州北郊的屏山镇海楼上,二在南台大庙山上,三在城南公园的望海楼上,四在闽浙总 督衙门。数十年间,这些建筑都被毁坏,如屏山镇海楼毁于"文革"时期,重建是近年的事。南台望海楼于抗日战争时期毁坏。这些楼宇被毁坏之后,狐地仙们被信 众接到他处供奉,民间情况亦是如此。据专家学者考证,福州供奉狐地仙,应该不迟于明末清初。因为从清朝起,官府多供"安印大仙",所谓"大仙",便是狐地 仙,这做法保留到民国时期。如此说来,福州的狐地仙当年也要给官府打工。相传,官府"安印大仙"以白、裴等四位狐地仙最为著名,民间通称他们为"师", 是"真人"之中的大师,全是男狐。这四位真人神通广大,职责重要,对民间是有影响的,如裴真人就是其中的代表。裴真人全称为"霞府福往仙师广大道端品裴大 真人"。而据《福州神俗》一书记载,裴真人又名督署裴真人,俗称裴仙师或裴仙爷,在福州海内外乡亲们之中名气很大。仙师姓周,名简,浙江绍兴人,相传系古 代福建督署幕僚,生前为督署辅政时,爱民惜物,办事公正,体察民情,惩恶扬善,多施恩于民。常在公事之余,广宣道义,勉人从善,从学者甚众。后弃官从道, 艰苦修行,及其道成,乃于督署内一棵古榕下羽化登仙,道众等尊为仙师,并就地建了仙爷楼,予以崇祀。由此说来,裴仙爷又是人仙了,让信众更加肃然起敬。这 里存两说,但不论是狐仙和人仙,都是积德行善神通广大保佐信众的地方神仙。 进入民国时期之后,旧址如今在福州省府路一号的闽浙总督府,改为闽都督府、福建省长公署。1923年,萨镇冰任福建省长时,将省长 公署内一部分地划出,与左边的一个小巷合并,并扩大成为一条马路。萨镇冰衔为"肃威上将军",所以新建马路被命名为肃威路(今在省府路和鼓西路之间,设有 福建省道教协会)。在这条马路中段东侧,挨着省长公署围墙,当时就存有一座仙师楼以祀裴真人,萨镇冰重修了仙师楼。裴真人因为是职责在身的省府守印大仙, 信众愈发崇拜他,香火很旺。后来建筑改建,裴真人暂时迁往别处,民间称"裴真人临时行宫"。民国时期,每逢农历初一和十五两日,省府各部门的主管官员都会 亲往裴真人的"仙爷楼"烧香礼拜,常有百姓围观。1934年,陈仪任省政府主席时,有人建议将"仙爷楼"毁掉,陈仪同意了,正在制定拆楼方案时,发生了省 府大印丢失案件,陈仪在疑惑之中撤销毁楼方案,省府大印重现原处。陈仪相信了裴真人的神通,下令增修仙师楼,本欲亲往仙爷楼礼拜,但担心被人说成迷信,就 让日本籍的小妾代替他亲往,他本人对空默祝。此事当时传遍福州城,有人说,这是一个人为的圈套,陈仪中计了。在民国高官中,相信此类神仙的人层出不穷,以 致抗日战争结束之后,出现了在省府院子里举办焚香礼拜守印大仙之事,而当时省府掌管崇祀裴真人之事的人,是与仙爷楼的有关人员相呼应的。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