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chive 2014 年 4 月 11 日

谈东方宗教不承认灵魂不灭的核心要点

    这篇是对《论灵魂不灭之错误》一文的要点整理,本文是要点说明,详细的材料均在《论灵魂不灭之错误》一文中。     秉持灵魂不灭论的是西方宗教,根源于柏拉图的THE ONE体系,并非东方宗教的认知。     先明定义:魂魄,魂为阳,魄为阴,灵魂指的是魄的部分,即阴灵。     1、在传统儒教的意识中,魂魄是不能长存的,人死后还会有魂魄在,是因为魂没有消散完全,而魄因为魂暂时会聚在一起,魂消磨完魄也就就消散了。     2、印度教的理论中,灵魂称为中阴身,认为中阴身只是一个过渡状态,是人死后与轮回之间处于的状态,并且这个状态是不持久的,最终仍然会消散,然后剩下一个带业力的种子,然后是这个种子参与轮回,而不是灵魂。     3、佛教中与灵魂等同的概念是中阴身,而是否承认有中阴身这种状态,分为两大派:       1)、南传上部座最接近原始佛义,不承认印度教中说的有中阴身这个状态,认为轮回是瞬间发生的,并不需要过渡。       2)、北传佛教受中国文化影响并接受了印度教中的说的中阴身,承认有中阴身存在,这个中阴身也只是一个临时状态,轮回的不是中阴身,同时也不承认有轮回的是印度教中说的种子,因为北传佛教认为轮回的是没有实体的。       …

Read More

论灵魂不灭之错误

   有人在微博里问到原来我写的<<论种生基的由来—兼谈魂瓶的作用及盖魂术>>一文中谈到魂魄消散的说法,然后有人问,在宗教里说的灵魂不灭又是什么情况。    这个问题问得很好,正好很久找不到什么可以写的主题,这个问题正好略有研究,就来谈一下。    最重要的是,先要明白,灵魂的定义是什么,很多理解上的分歧,都是来自于这里,历史上也有过不少争论,其实最重的前提就是,灵魂的定义很含糊。    《大戴礼》中明确指出:陽之精氣曰神,隂之精氣曰靈。所以,灵字是单指阴的部分,所谓灵魂,就是阴魂。这是最正统的本义。    朱子对魂魄考证则是:     或问魂魄之义。曰:子产有言,物始生,化曰魄。既生魄,阳曰魂。孔子曰:气也者,神之盛也。魄也者,鬼之盛也。郑氏注曰:嘘吸出入者气也。耳目之精明为 魄,气则魂之谓也。淮南子曰:天气为魂,地气为魄。高诱注曰:魂,人阳神也。魄,人阴神也。此数说者,其于魂魄之义详矣。盖尝推之,物生始化云者,谓受形之初,精血之聚,其间有灵者,名之曰魄也。既生魄,阳曰魂者,既生此魄,便有暖气,其间有神者,名之曰神也。二者既合,然后有物,易所谓精气为物者是也。 及其散也,则魂游而为神,魄降而为鬼矣。说者乃不考此,而但据左疏之言,其以神灵分阴阳者,虽若有理,但以嘘吸之动者为魄,则失之矣。其言附形之灵,附气之神,似亦近是。但其下文所分,又不免于有差。其谓魄识少而魂识多,亦非也。但有运用畜藏之异耳。     也就是说,灵魂其实指的就是阴魂,而阴魂别名就是魄。神灵也不是一个复合词,而是二个字,阳的为神,阴的为魄,看到此,就应该开始明白道家学说里的阳神是什么概念了,很多世间人喜欢把阴灵称为阴神,这是把原本清晰的概念搞混乱了。     在民间因为分不清灵魂的准确概念,所以产生了很多误解,这些误解的根源,很多是来源于小说或是电视剧的误导。     在下有一次,带一个茅山的道友一起去办事,这道友是个很偏僻的小地方出来的,自然阅历有点不够,经验不足,不会说话,本来只是治邪简单的事,他说他来处理,结果兴致勃勃从背包里掏出来一大堆草人,然后跟主家说要调人魂魄,把人身上阴灵调出来,并且还很兴奋说,其它人有什么问题,也可以一并调魂魄解决了,然后主动问人八字,他没注意到,别人一看是草人,脸色都已经绿了,因为在民间一般传说,草人都是用来施邪术的,别人看到心里自然会犯嘀咕。     跑题了,回归正题。     后世灵魂方面因为没有遵照最原始的定义,加上佛教的进入,流传范围较广,又对灵魂的定义造成的更模糊的影响,结果越来越加混乱,为什么说佛教导致的混乱比较多?这个要从佛教中的灵魂的定义概念来说起。     因为,从严格意义上来说,佛教根本没有中国传统意义上的灵魂概念!!!因为传统意义上的指的这个灵魂,是阴灵的部分,而人其实还有阳神的部分,但是佛教的修行中是不区分这个的,这个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前提。     关于这个概念,这个要从古印度教说起,佛教的灵魂概念最初还是沿用印度教的概念,然后内部分了很多宗派,因为后世太多人对原义进行了阐发,并吸取了中国文化,结果导致佛教里的概念更加含糊。     在印度教比较公认的说法是,认为人死,灵魂也会,只有不带意识的种子会带着业不断轮回流转,形成前生后世(值得注意的是,国内很多信佛的其实信的是这一派理论,而不是真正佛教的理论),同时,人死后在进入轮回之前,这个过渡状态就叫中阴身状态,可以等同于说的阴灵状态。…

Read More

论种生基的由来—兼谈魂瓶的作用及盖魂术

      为了避免被盖上宣扬封建迷信的帽子,这里用比较文化性的口吻来描述。      在道法中,与吊魂术相似的,还有一门术法叫盖魂术,盖魂术与种生基,又有很密切的联系,要谈及它们的来历及原理,就不得不先从墓葬的习俗开始谈。       很多唐宋年间墓葬里出土有大量的陪葬魂瓶,有文献指出,这种葬的习俗是由于一个传说:商朝末年,伯夷叔齐兄弟因谏周武王伐纣无效,遂遁入首阳山隐居,立誓不食周粟,最终双双饿死。家乡父老将两人遗体安葬时特地把“粮罂”、“五谷袋”等放进墓中,以抚慰饥饿的亡魂,由此形成了魂瓶随葬的礼仪,所以魂瓶是作为明(冥)器来使用的。        在下不知晓这些专家学者们的研究到底靠谱不靠谱,不过从阴符派收藏的各种典籍来看,有不少典籍都提及一种躲灾避难的法术,也就是盖魂法,从里面的描述来看,实际上唐宋的这些魂瓶的作用就是用来收纳魂魄用的,这是最本来的目的。        要理解这种目的,先要明白古人的思维方式:因为人死魂无所依,魂魄必须要有一个依托,肉身是会腐烂的,那么必然要有一个容器去承纳它,能够随纳魂魄的容器基本特征必须是中空的,如竹筒(故而有竹筒吊魂法)、骨头(通常用牛骨,因为易取)等,但是竹筒、骨头都是经不起岁月的折腾的,最经得住折腾的只有石头,但石头加工麻烦,所以用了陶瓷瓶子,一来可以设计很多精美的陪饰,二来还可以按照自己亡者不同的信仰赋予文化意义,比如生前信道的,大多会配有一些仙山图案,信佛的,多是有一些佛菩萨的像。          魂魄进入魂瓶后,不仅仅是容身那么简单,还有其它附加的好处,所以通常魂瓶的内部空间就好像一个女性子宫一样,魂魄在里面被保护滋养成长,如同胎儿在子宫中一样,放入魂瓶中的五谷或是其它东西,是给予魂魄滋养用的养份。         中国历来有祭祀祖先的传统,通过祭祀除了表达敬意以外,还有不少人的期望就是能得到祖先们的护佑,而魂瓶也提供了这种可能,能够使得魂魄在这一种领域空间内得到保持,同时弧状结构也能够更好的聚集能量。这种带有宗教性质的信念投影,在其它宗教里也是有的,比如基督教的教堂的风水结构,通常采用双圆结构交汇的圆心以能见光之处放耶稣的十字架,象征耶稣在圣母子宫中的孕育,这种暗喻其实一种收集信仰的手段。又如佛教的寺院墓场的骨灰塔,从风水上来说,也具有相同的作用。        以上说的很多,主要是先解释一下有关魂瓶的相关概念,明白了这个,就容易明白盖魂术及种生基是怎么回事了。        盖魂术,直观的说法就是把人的魂魄中,取出来一部分然后藏入到魂瓶中,然后埋入地下或是押在宫坛中,因为只有死人才会把魂魄收入瓶里沉在地下,从易学的象意来说,也就是“魂魄已经到了地下”,这是一种欺天的手法,表示这人已经去世了,往后的灾难什么的就用不着再来了。       要真的达到这种效果,需要把人的魂魄分一部分出来到魂瓶中,因为魂魄有自我完满的特性,正如在《谈谈吊魂术》一文中说的一样,魂魄是不会总在分离状态的。所以吊出一部分魂魄放入魂瓶后(也有一些直接用新取的头发指甲血等物,上面会带有一些魂魄),还需要贴上相应的符封住,让魂魄无法从魂瓶中出来,这样才能达到盖魂的效果。        但这是有两个大问题的,第一个问题是,虽然这样能躲过一些大劫,但同样的大喜之事也通常没有了,对人来说是进入一种不好不坏的状态。第二个问题是,魂魄不能分离太久,因为用符封住了,只是魂瓶中的魂魄出不来,但人身上的魂魄还是会往魂瓶那里聚集了,如果时间太久了,就会出现被盖魂者神智不清,变得痴傻。所以,通常实施盖魂术,通常一年或半年或是一季度为期,需要掀开来,让魂魄合一,然后再做盖魂。…

Read More

正一派道士羽化专用超度秘法

    前言:道家的人去世了后,超度的方式与常人是不一样的,此类超度秘旨历来是不传之秘,号为先圣之阶梯,千古不传之秘,网上今见有相关内容,颇为惊奇,虽然此金书佛道混杂非原承正统之文,然其中内容颇有可见之处,故而转而述之,仅供参考,为免误人,略加有评注。     行到孝家门口、脚画雌雄、次画四柱五横、左脚闭气踏三下、即打声入宅、是三师降也、唤孝男将亡沐浴、剃头清楚、装着完后、抬亡出堂、面对龛堂、扶坐在椅上、脚踏布桥、叩师说耳升度、完后、就叩师证盟贴符棺墩内、次入殓、又念入殓咒或度人咒、弥罗咒、从师友执小幡绕念咒、顺绕三、逆绕二、绕完即盖棺封郭、师傅不送、留度禄开丧用、拾程净界、师傅仙游告耳十念条路到此。     三符风云涌注:正一派道人羽化必须将授箓职牒一同入土,而生前常用法器用品等常一同葬之,如后需传承启用,当数年后移棺迁葬或于捡骨时取出。     弟子先梦、救主教主仁师、道经师宝证盟 (先呼一声)师傅     今日已升天界、在龛对师堂听语十程、师傅、志心谛听、道言多与、师傅、龙虎交动、云顶门开、其主客已分离、抛辞阳世到阴间、见行大官员、有其接簿籍、功德司官、 掌其善恶、前世修有何功德、孝顺供养、敬奉父母、公婆三宝、不贪不谋、口念经典明员、一心悟性之道、专持三部经卷,本号救苦来接引、师傅、专听一程也,玉宝皇上天尊来接引、往生天界、师傅、下世之时、初见冥司、有三条大路、第一条最大、广阔五丈、见一人来接去、师傅、勿去也乘白马上行、龙凤驾牵、喧轰有人来引、师傅、勿去也、无路引入酆都山、黑暗地狱、路沉沦苦楚、难得回归、二路右边有官人来接、师傅、勿去也、无路引入地府、有奈何江、有大法船、石碑标名记号、路口渡关、大江河二条、三名鬼关、有金桥、桥头有一根千秋树、万寿无疆、衣服长挂树上、造恶人、牛头马面、奈何江内、黑风赤水、令冷冻漂流、判官使者、执簿混问来历、师傅、莫要认他   勿去也   滔处沉沦苦海、难往脱身、师傅、勿去也、师傅、专心静听、认取好路、有一条大路、千年万岁无人行、是无为之路、是诸佛化身、不生不灭、即见十二间空屋、师傅、悟心过去、边有一条大路、常时有人叫吃茶食饭、师傅、莫随去也、阻滞彼安、举步一时、自问路头、便见三山云雾起、此是神仙境界、师傅、欢心去也。     本师救苦来接引、师傅、升上第二程、玄真万福来接引、师傅、往生天界(二合)、或有少壮郎君、美貌端正、三程、勿听、或有钟鼓琴瑟、拔音合、四程、勿听、或有假做朋友、甘甜蜜语、五程、勿听、或有假做父母、兄弟姐妹、六程、勿听、乃有六道之处、莫要认也、或有细马路上接、此是孤魂失伴、六畜之胎、七程、勿听、或有珍珠玉女散花、八程、勿听     吾弟子说:师傅、前面一世境界光辉、举步一时、便到道门去处、直透三十三天界、此天、左名为须弥山、顶上有日月、轮照天地、中有星斗、安四天门王、此山边是西竺天、清凉佛国境、便是三圣受记、师傅、升登净界、随往升登、九程、便去也、师傅、转听十程道路、前面云中、有一人身穿黄衣、手执白幡、眼如流星、低头鞠躬礼拜、师傅、此是本师、谨谨拜受、好好安身、认取父母面目、本性一条大路、直到三十三天界、观空宝相、就到天宫快乐、与道合真、自在逍遥、升登净界、超越三界、超升天界(二合) 论过三关   直上龛堂、登正大乘路去之 第一关、名曰尾闾关、是下丹田、丹沙隘、即有一人把守、名曰彭矫、亡者化作嘭嘭虫、咬吃穿过、想成降宫、就见祖师来接引    难过一九正堂时、祖师来接少人知 盘腾安禅坐、到底莫差移、安闲真把度、南北与东西、    难通二九雪花飞、你今限满又来催、 江河都断折、边地是琉璃、渔翁滩下跳、颈干打皂归、长从上下睡、带帽穿鞋时、 第二关是鹿轳关、中丹田也、欲色隘、是彭质把守、亡者化作脱锁虫食过 难通四九过山行、高山路下暗茫茫…

Read More

太上玄门皈依科仪

皈依道教前,要给度师敬三杯茶,第一杯茶是不能喝的,度师接过来后放在桌案上,称之“思茶”,寓意思考斟酌;第二杯茶,度师接过后品一口,寓意“过 茶”,即同意收徒;第三杯茶接过来后,度师中指及大指沾茶水点于信士身上,称为“信茶”,寓意从此以后信仰道教。下来才能举行皈依科仪。” 功白    稽首三宝礼,功德福无边。师傅引进门,修行在个人。 步虚    天尊说经教,接引于浮生,勤修学无为,悟真道自成。 举  大罗三宝天尊。 吊挂  金凤衔珠降九天,恩泽圣光遍尘寰。皈依三宝遂称愿,紫府书名垂玉篇。玄功道妙超今古,福及子孙数万年。遵师重道勤修行,功行圆满学神仙,香供养道经师宝天尊。 功说文  夫此三宝者,乃天地之枢纽,神仙之根柢。发行之初门,建心之元兆。运气含灵,冥真入理,包罗有象,朕形无外。持之者,天地神明庆快,心智耳目开张,万物敬 畏,六府和乐,众真卫护,群生父母,长世不遗,人神交泰。可以保神,可以守身,可以治国,可以得仙。是故修崇,称扬宝号。 举  道经师宝天尊。 功说文  伏闻,礼敬三宝,供养法师,令人世为君子,贤孝高才,荣贵巍巍,生为人尊,门族昌炽。实乃万物之福田,三清之良径。真香才拈,圣号举扬。 举  三宝演化天尊。 功说  道经师者,众常通也。抑恶举善,戒人天也。愿以此道,教诸天人。此三皈者,谓身有善恶,神有恐怖,命有寿夭,盖一切众生之必有也。今以此三悉皈于道者,谓 受行法戒,一则生死常善,不堕恶缘;二则神明强止,不畏邪魔;三则见世长寿,不遭横夭。以今信士某皈依玄教,乞脱迷津。虔修斋供,称扬无上至尊宝号,恳求 忏悔,灭罪消愆。仰赖东华教主存案记名,太乙雷声普化天尊勘功察过,尚某人有退道心。还须天尊施果报之浅深,法众皈依,称扬宝号。 举    清静三宝天尊。 提纲  金鼎香浮太素烟,望中隐隐见真仙。灵风登引浮云篆,万里祥光透碧天。 功起   稽首皈依道,道德阐灵文。一贯传真理,五篇抉灵根。谨烧道宝香供养,宝香供养元始尊。稽首皈依经,经法著三乘,浩劫云成字,太初气结文,谨烧经宝香,宝香 供养灵宝尊。稽首皈依师,师恩永垂文,玄基开大教,至理剖群凝,谨烧师宝香,宝香供养道德尊,香供养道经师宝天尊。…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