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chive 2017 年 1 月 31 日

聊聊周易参同契(十):建木通天地,妙道由灵根

内以养己,安静虚无。原本隐明,内照形躯。闭塞其兑,筑固灵株。三光陆沉, 温养子珠,视之不见,近而易求。黄中渐通理,润泽达肌肤。初正则终修,干立末可持。一者以掩蔽,世人莫知之。 “己”字,在甲骨文之中,是一个绳索弯曲的形状,本义是丝的头绪,用以缠束丝。在汉代的《说文解字》中说:“中宮也。象萬物辟藏詘形也。” 通常这个字用对别人称本身用,而在十天干之中,"己"在戊之后,居天干第六位。 因有离纳己者,此处内中养己,实是养离,养离便是养光,因为若是没有光,如何又能“内照形躯”? “原本”,指的根本本性,在后世的名字,便是元神。“隐明”,并不是指元神不发光,而指的是元神自身虽然隐而不现,然而却有光显现出现,向外照耀。 通过在安静虚无的状态下养己,光神虽然隐而不现,然而却有光照出,便用这个光来照着自己的形神躯体。 说到这个光,又需要说到元神了,正常人的元神并非一个实体,也并没有一个具体的形象,它是合契于虚空的,然而又真实存在的。 用一种比喻的话,它类似于世界中的空气对普通人一样,虽然看不见,但是存在。 从物质意义上,可以知道空气的成份,从道学意义上,可以分解元神的构成。 元神虽然自己无形无象,然而却可以通过光来展现,按其光又分胎光,爽灵,幽精,这三种光又称为三魂。 其中胎光为太清阳和之气,爽灵为阴气之变,幽精为阴气之杂,而爽灵与幽精,而三魂既与日月星三光相应,同时又对应于三台,它可也分为阴阳来认识,阳的部分叫胎精,阴的部分叫爽灵,而阴阳相混的部分叫幽精。 当人身体出现问题,或是气运不佳时,元神发出来的光便会显得晦暗。 所以有一种认识,认为可以带入外界的光明来助旺元神,通常以火为象征,或用火炬,或用蜡烛,或用油灯,根据人的星命布下法阵,通常本命灯用三盏以照三魂,于行年上用灯七盏以照七魄,并在太岁上再点上一盏,以光照之,认为于人身便可发生此呼而彼应的变化,从而使元神安定,变得不再晦暗,民间常见元辰灯也类似这个道理。 还有些流传变化后,更加简洁的象征,如民间有一些仪式中,用火在人身上绕圈,认为能够去除晦气等,当然这种外部的行为实际上效果并不理想,因为内在的存想引导相呼应配合才是关键。 古代有些收录的传抄的道经里,将三魂与三尸相混淆,这个必须要注意,其中的尸指的就是三尸,三尸的名字是彭质、彭倨、彭矫。 实际上它们的具体名称是不用管的,因为三尸通常与九虫联合在一起的,它们指的是人体中的寄生虫。 比如说上尸彭倨居于人脑,会影响人的视力,还有可能导致精神障碍,严重的给人带来生命上的危害,从现代来看,指的会进入人脑部的寄生虫。 古人说,不斩三尸,服食丹药都是没用的,求道必须要先斩三尸,虽然说古人卫生习惯不如今世,染上的寄生虫比较多,然而也不是说现代就没有了。 比如现代医学来看,弓形虫便包含在彭倨概念中,近一半的人类都染有,并且因为现代一些研究表现,弓形虫会影响人的性格,这非常吻合上尸彭倨的特点。 古人对于一般除三尸九虫,通常会要求服用一些药物辅助。一种常见的药方是用附子七枚炮制,芜荑二两炒,乾漆二两炒令烟,然后将它们筛捣为散,常以空腹酒服一匕,每日都服,总共服上十二天,便能将身中的虫子去除掉。芜荑与乾漆在中药上都是杀虫用的,附子有一些毒性,不过它补火助阳,有逐风寒湿邪的作用。 按古籍中载,还有一种更加简洁的就是使用人的手指甲,首先自己身体健康的话,可以于寅日剪手指甲,申日剪脚指甲,然后于一年中的七月十六日,将剪下的指甲烧成灰,然后吃下,也能驱除三尸。只是此说于中医中未有记载,管不管用是不清楚的,不过人指甲确实可以入药,也没有见有毒副作用描述,有兴趣的或可一试。 前面说的有驱虫效果的药物毕竟有毒性,随意服食还是危险的,所以也有不服食药物,单凭靠内修来解决它们的方法,这个难度自然要比用药物更高一些。 按《五行紫文》载:常用朔望之日日中时,临目西向,存两目中出青气,心中出赤气,脐中出黄气,於是三气相绕,合为一,以冠身,尽见外,洞彻如光之状。良久,乃叩齿四十通,毕而咽液。此谓炼形之道,除尸虫之法,久行之佳也。 这是一种炼形的方法,根据这种功法结构来看,它主要是用的青黄赤气,取的是初一或十五的午时,用三气相绕合一后覆盖全身,洞彻光明,最后叩齿咽液。 实际这也完全可以通过勤加修炼金光法,并使金光炼形,同样可以达到去除三尸的效果。 炼形法很多了,其它还有玉液炼形法,太阳炼形法,流火炼形法等,根据自身情况的不同,可以选择性加以采用。 另外还有通过符法来进行斩三尸的,既避免了服食药物可能带来的危险,又解决了内修耗费时日太久的问题,唯一的缺点便是要符法内炼水平较高的人来制作符箓,才能收到实效。 综上所说,虽然修炼下手是要考虑斩三尸的,但这个并非是立即就要进行的事,完全可以通过能修炼过程中不断将它制伏。 后世时常将七魄错认为阴害于身的东西,这种思维方式在明清最为盛烈,然而这种逻辑显然与古道家运用北斗的认知是截然相反的。…

Read More

聊聊周易参同契(九):御政之首,鼎新革故。

御政之首,鼎新革故。管括微密,开舒布宝。要道魁柄,统化纲纽。爻象内动, 吉凶外起,五纬错顺,应时感动。四七乖戾,誃离俯仰。文昌统录, 诘责台辅百官有司,各典所部。日合五行精,月受六律纪。五六三十度,度竟复更始。原始要终,存亡之绪,或君骄佚,亢满违道;或臣邪佞,行不顺轨。弦望盈缩,乖变凶咎。执法刺讥,诘过贻主。辰极受正,优游任下。明堂布政,国无害道。 御政之首,鼎新革故 若发施政令,首要“鼎新革故”,然此与修行何干? 此实用铅之秘,《悟真篇》云:“用铅不得用凡铅,用了真铅也弃捐;此是用铅真妙诀,用铅不用是诚言。” 前文言却白虎,即是水金,虽然神妙异常,然其亦为凡铅。 真铅在何处? 白虎虽灵,非自灵,因中藏之真气而灵,故此真气是真铅,若不知此,以虎为铅,质杂而不纯也。 若用凡铅,得火候之秘,修之可成下品,难逃生死。 若用真铅,得火候之旨,修之可成中品,方脱死籍。 惟用罢真铅又弃之,得火候之秘,方可得之上品。 故而,道学大励鼎新革故,不同于因循守旧也。 管括微密,开舒布宝。 此处实指氤氲真气蒸达之功,绵绵而不绝,朗光之所照,坎水则蒸,遂氤氲上蒸,畅达于身疏,流伸于四肢。 若依火候之中,更是停下火候,火虽不进,亦不退,便是行沐浴之功。 此中征验,八字细加体味以为奥妙。 要道魁柄,统化纲纽。 术数之中,帝尊所至,百煞不起,万煞不生,此皆斗功,因斗相覆,而百煞不侵。 自古天子无残身者,虽身经百战而必身全体贵,此亦帝星之征,受斗所护之功。 如阴宅风水造葬之中,若能算准帝星方向,亦可避百凶,今世风水学者,考定古墓,所见某墓受煞甚多,却后人发福,已非化煞为权所能解,此实皆帝星之为。 只嫌帝星之算法,今世籍所载,臆想甚多。 《钦定协纪辨方书》中已经无稽,作者亦是自知,故直称:“皆术士捏造也”。 《儒门崇理折衷堪舆完孝录》编一说,其理虽出“帝出乎震”,然实其法不过夸父追日。 《人子须知》更称土星位为帝星,不知所云。 随指几本,以供学士辨之。 又道法之中,更有北斗藏魂之术,其理通于此,无非取于北斗盖身,以掩魂魄,并依次避凶,此法有步罡之说,有符咒之法,有存想之用,虽法门众多,实则一理。 更有旁术,虽不依斗,然封魂入物,用罐者名曰藏魂罐,又称盖魂法也,理亦相通。 然此类皆小术耳,斗罡之能,又可运转五行,非仅覆护之功。 北斗指北,则天下皆冬,斗之所指,便是月建所在,故一年十二月皆因斗算之,古今未有易也,故为"统化纲纽".…

Read More

聊聊周易参同契(八) : 仲尼赞鸿蒙,乾坤德洞虚

於是仲尼赞鸿蒙,乾坤德洞虚,稽古当元皇,关睢建始初,冠婚气相纽,元年乃芽滋。 仲尼便是孔子,孔子是怎么要赞鸿蒙呢?他说:“大哉乾元,至哉坤元”。 换到现代的话来说就是:“太厉害了,太伟大了”,表达极其赞叹,一切已经难以用语言来形容了。 “洞虚”是指幽深,“乾坤德洞虚”,是说乾坤之德其幽远而奥妙难穷。 “稽古当元皇”,追溯到从久远的元皇的时候,然后又到春秋的时候,再到现在。 男子成年后便会结婚,而结婚后就会传宗接代,而产生新的生命,新的元炁又滋生了。 前面部分描述了混沌始分,阴阳分判,如同宇宙开天辟地产生的太古一雷,一线生机也由此而生,如此这生机便又接连不断被传了下去。 世间的生物,莫不是由于得此一线生机得活,失此一线生机而灭,人也是一样。 在夫妇相结合后,阴阳相和,而此一线生机便显露,于是又产出来了生机,其交织在一起而成了元炁。 这里奇妙的地方在哪里呢?人禀天地之气而人,然而在生育的时候,却并没有因为消耗就没有了,相反在产生的新的生命,又是充满了元炁的,而它是通过阴阳和合而产生的。 所以在道教,也滋生有房中术的流派,试图通过夫妻和合修炼而证得其道,而这种和合房中术修炼又分许多派别,有清修的,有浊修的。 所谓清修,讲究的是“男不宽衣,女不解带”,以神气相交,来激发阴阳之气和合相感来产生元炁,并且这个活动中必须要清心寡欲,全靠天然的男女阴阳相吸引的气来媾和出元炁。 其中哪怕有一方有了杂念,那么立即就会落入后天,而一旦落入后天,便不能处于混沌未分之状态,自然也练不出来。 所以双修中清修也不是那么容易的,不但要双方配合得当,还要保证纯净无念,这个基本上一般人是不可能做得到的。 而修行得深的能毫无杂念,自身已经然有乾坤,又不需要折腾这些事了。 而浊修,其实是根本与大道无缘的。 它的理念是有真正的性活动,并试图在这种方式中同样能产生元炁,这种方式曾经一度流行,所有的功夫都变成了肉体上下功夫,再后来基本上各类淫巧之术都托名房术,搞得一片混乱。 而且浊修基本上都是后天的浊精,与先天真精完全不是一回事,即使是稍有高明一点的,是运用的精气神的精,然而这样也只是气功之流,与大道无涉。 道教中浊修中,所说的房中术,大概来说有这些内容。 第一种是针对一些身体性机能出现了问题的秘术,然后并且告诉在房事的时候要如何注意避忌,如何才能够恢复正常的性机能,而在恢复后,才不至于又把自己身体又损坏了。典型的如道教回春术之类的。 但是即使是恢复了正常,也是要房事不能过于频繁,保守精气,这样才能有益于身心。 由于回春术之类,即使是八十老翁也是可以恢复到正常机能的,它可以针对一些年龄较大的,或是年纪轻轻性功能就出现问题的人士。 这类功法秘术设计的目的,虽然属于房中一途,但是目的主要是为了保障可以让人正常传宗接代,而在尽了人伦之后,然后才能够更好的修炼。 类似如汉代人口不足时,休养生息的时候,道教也推行过房中术中的广嗣术,让汉代的人口增多了起来。 顺便说一下,贫道所知有限,没有见过专门针对女性的高级回春术的功夫,无法实现八十老太太也能恢复到能够生育功法。 不过上天是平等,一般女性都比男性会更长寿一些,也许,这也是乾坤之别吧。 第二种是结合了一些功法,这些功法本身与修炼大道无关,只是一些辅助的办法,以减少身中的损耗,原来认为这种损耗中因为可以产生新的炁,如果得到此炁,便可以对身体有补益,不过根据现在的看法,这是错误的。 其它还有一些,是服食春药之类的,则更属末流了。 得益现代的科学角度,可以更细微的知晓生命的过程,生命的产生,并不仅仅是卵子受精便能可以了,这个过程实际上更复杂,即使是试管婴儿也要将受精卵植入子宫之中,然后受精卵还要着床,在着床后还要进行发育,然后成长。 也就是说,当阴阳进行结合的时候,那时候只能说是有了一点点炁,而这一点种子能否成功发育成长,还依赖于大量的外部环境与条件。…

Read More

聊聊周易参同契(七):偃月炉中煮天地,煎炼日魄并月髓。

天地设位,而易行乎其中。天地者,乾坤之象也;设位者,列阴阳配合之位也。 易谓坎离者,乾坤二用。二用无爻位,周流行六虚,往来既不定,上下亦无常,幽潜沦匿,变化于中,包囊万物,为道纪纲,以无制有,器用者空,故推消息,坎离没亡。言不苟造,论不虚生,引验见效,校度神明,推论结字,原理为证。 坎戊月精,离己日光,日月为易,刚柔相当,土旺四季,罗络始终,青赤黑白,各居一方,皆秉中宫,戊己之功。 易者,象也。悬象著明,莫大乎日月。穷神以知化,阳往则阴来。辐凑而轮转,出入更卷舒。 易有三百八十四爻,据爻摘符,符谓六十四卦。晦至朔旦,震来受符。当斯之时,天地构其精。日月相撢持。雄阳播玄施,雌阴化黄包。混沌相交接,权舆树根基。经营养鄞鄂,凝神以成躯。众夫蹈以出,蠕动莫不由。 天地设位,便是说的是乾坤,而设位之义,是指阴阳相互配合。 谓之易行于其中,易者,日月也,故以日月以为易。 坎卦与离卦,便是乾坤的“二用”,然而这里说“二用无爻位”,如此说来,便有两个问题,一是为何称其为爻位,二是为何又说其无。 《易·系辞》有云:爻者,言乎变者也。效此者也。效天下之动者也。 故所谓之爻位,便是专用指于动变衡量之处。 如卦中初爻,便是“初这一个位置”,而此位置不动,爻位之中,示之以阴阳变化。 故以月相而明之者,月分六象,一象而一爻,可以观其变。 古注之中,更有将六卦配以乾坤六爻,一象配一爻之说,虽颇见精彩,然而却不直白。 正所谓:“易者,象也。悬象著明,莫大乎日月。” 要解其中意,还从日月下功夫。   满月时为乾,称之为望,看不见时便是坤,称之为朔。 与其它国家或宗教所用太阴历不同,中国对此时间十分讲究,必要那太阳与月亮重合的时刻,方认为才是初一的开始,这称之为日月合朔。 观其图,月相的变化,受光为阳,不受则为阴,此便是其变化。 如是一一对应下来,便发现只有乾坤震兑艮坤六卦,并无坎离两卦。 这便是坎离两卦无爻位之意,因其不在正常的月相中体现。 既然如此,为何又云坎离二卦“周游行六虚”?   时逢日食,此月以遮日,于地上,便见得日全食,外为光茫而为阳,内却为阴,故为离卦,外阳而内阴。 --------- ---   --- --------- 又来看看月全食…

Read More

聊聊周易参同契(六):再探先天图

《爱莲说》:“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基本上读书的时候都被强制背诵过。然而,实际上此文的作者最出名的是并不是《爱莲说》,而是《太极图说》。 邵雍是1011至1077年间的人,而周敦颐是1017至1073年的,他们两个是同一个时代的,周敦颐同样是被称得陈抟老祖传承的,也都是被称“子”的人物,一个叫邵子,一个叫周子。 “国家龙兴,异人间出。濮上陈抟以《先天图》传种放,放传穆修,修传李之才,之才传邵雍。放以《河图》、《洛书》传李溉,溉传许坚,坚传范谔昌,谔昌传刘牧。修以《太极图》传周敦颐,敦颐传程颐、程颢。是时,张载讲学于二程、邵雍之间,故雍著《皇极经世》之书,牧陈天地五十有五之数,敦颐作《通书》,程颐述《易传》,载造《太和》、《三两》等篇。或明其象,或论其数,或传其辞,或兼而明之。” 明末清初黄宗炎,声称说太极图的传授过程时,说周敦颐是得自于佛僧寿涯将之授,并传其“先天地之偈”. 另外还有胡扯一通的说法,说寿涯传麻衣道者,麻衣传陈抟,陈抟传种放,种放传穆修,穆修传周敦颐,周敦颐传两程(程颢、程颐),两程传朱熹。 当然这种代关系及人物完全对不上号,荒谬绝伦的说法,出自一些教派之说,于史无可信之处。 实际上了解过之前的朱子经历的,自然知道朱子得河洛及先天诸图,是托友人自蜀中隐士处得来,并非说是两和传朱熹。 禅宗实际上是属于道佛合流的产物,虽早年印度佛教便有一点禅的色彩,这是由婆罗门带来的,然而这种禅意在早期并不鲜明,更多的是在印度一些执拗的修行方式。 有着浓浓的宗教气氛,沾满了香火气,不过这些风格始终与高妙不沾边,而且这些也是当年佛陀所不喜的东西,因为佛陀通过亲身体验认为,各种纯粹的苦行并不能达到最终的解脱。 唐朝中国佛教继老庄之风,将魏晋清谈发扬光大,结合佛教文化开创了禅宗。 唐朝也是道教上清派兴盛的时候,同样继承很多老庄之学,因为上清派本来便是由南天师道转变而来,后来承接了天师道传统,出现了一枝七叶盛况:“若隐赵先生、潘天师、澄源李先生、司马天师、宗玄先生吴天师、牛先生、叶孤云、叶广寒二天师、希和李先生,皆传教之光明者,具载道门七叶图”。 这也是后世为什么说仙佛本来是一家的原因,对大众来说,其实有时是分不清道士与僧人的。 司马天师与宗玄先生吴天师是师兄弟,都是潘天师的弟子,而潘天师便是潘师正祖师,曾经跟着王远知祖师学习,而王远知祖师是陶弘景的弟子。 太远的先不提,重点是潘师正祖师得授三清教法,三洞真诀,并兼受正一法与灵宝道法,并尽得三洞隐诀真传,而司马承祯天师与吴筠天师,是他的得意弟子,尽得其学。 因为当年武则天是女皇帝,要自己找个女的也能皇帝的理由,所以佛教就给造了很多说法,比如武则天本来就是女皇转世,而且还说印度文化里天界之主帝释天本来就是女的。 所以唐朝武则天时期的帝释天画像都是女性形象,而且基本上是照武则天的样子画的,这很得武则天心意,所以佛教得到了巨大的发展,不过这种发展也导致了后来武宗灭佛。 司马承祯天师写过篇《坐忘论》,而吴天师则写过《玄纲论》《神仙可学论》等,奠定了后世丹道的根基。 为什么要提到这些看似没关系的内容,因为他们这一脉是溯源先天图,并解读周易参同契的关键,后面不少地方提及。 佛教本身提倡供养,大量的怂恿信徒们捐赠,导致佛教占用了大量的土地与钱财,据史料表明,其实唐朝在武宗之前就有官员想要动佛教,只是当时唐朝还算有钱,所以皇帝们并没有动手,安史之乱后,整个朝廷缺钱,自然就拿佛教下手了。 根据记载,唐朝最兴盛的时候,哪怕官员们都纷纷跑到上清派授箓的时候,全国整个道教宫观全加起来不过一千九百多所而已,并且由于道教并不提倡供养捐赠,并且大多学道的人还是在家的人,并不存在占用社会资源的问题。 后来发生武宗废佛的时候,天下拆佛寺四千六百余所,还俗僧尼二十六万余人;拆招提、兰若四万余所,收膏腴上田数千万顷,收奴婢为两税户十五万余人。招提与兰若指的就是民间私造的寺院,也就是说当时佛教普通的私造寺院就有四万多所。并按《唐六典•户部》记载:“凡道士给田三十亩,女冠二十亩,僧尼亦如之”。 佛教光是寺庙加起来就有四万四千多所,道教全部一共最多时也就一千九百多所,所以道教占有的资源少得可怜,没什么油水,所以统治者自然没有打道教的主意。 如果道教有那么多宫观与土地,照样得被武宗给灭了。 唐朝后来佛教意识到占资源这个问题非常严重,如果继续下去恐怕佛教都要给灭了。所以百丈怀海禅师提出“一日不耕,一日不食”的农禅,所以在安史之乱后,禅宗才真正开始发展起来。 之后的五代十国战乱因为南方对佛教比较支持,所以佛教得到了较好的保留。 道教这方面就差了许多,因为修道的原来在家的人多些,战乱一来受到的影响便非常大,当时的战争与混乱可能是导致河图洛书在宋代初期几乎遗失的原因。 到了宋代的时候,佛教的发展很是兴盛,所以在宋初不少儒者都跟各类禅师的关系比较好,因为禅宗的思维方式,大多不离空灵妙寂之说,其中不少智慧闪现,颇得乐趣,有很好的放松作用,文人雅士多喜接触。 然而有人就会质疑了,唐朝道教发展那么兴盛,想来人也不少,怎么到了宋初就那么凋零? 晚唐的时候,根据晚唐杜光庭仙师的记载,道教宫观一千九百多所,总共度的道士总数量一万五千多人,这个数量是很少的,分散到全国实际上可以忽略不计。 而根据现代研究看,晚唐文宗太和四年,光是当时申请当僧尼的就高达七十万人,即使是去除一些数据最后计算下来,起码也有三十多万僧尼。…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