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chive 2016 年 1 月 19 日

从“藏传佛教活佛查询系统”随便说说

佛教界出了个“藏传佛教活佛查询系统”,很有积极意义,这个系统出来,可以有效的避免假冒的情况。 不过各大媒体及佛教自己用“活佛”这个词来宣传,按定义来说“活佛”这个词本来就是概念有问题的。 大部分人以为,在藏传佛教中,“活佛”通常是被称呼为“仁波切”,其地位相当于汉传佛教中的“佛爷”的称呼。 但有一个问题,在藏语里,“仁波切”是泛指有价值的事物,并不单独是在宗教里使用,对于普通人也是可以称之为“仁波切”的,只要他有学识,有足够的威望。 如果正确的翻译“仁波切”一词,不是翻译成活佛,而是应该是“大师”,“法师”,“珍宝”的含义。         但不要以为这里是共同的,称为“仁波切”等同于大师,即使是西藏宗教氛围如此浓重的地方,也不认为一般宗教内的仁波切是等同于非宗教里称呼的仁波切的,打个比方,比如国内公认季羡林大师级的,那么这种放到藏语里才称得上仁波切,但是一般的风水先生也可以称为风水大师,同是大师的称呼,却不是一个等级一个含义,便是这个道理了。 所以实际上,泛滥了以后,随便叫什么人做“仁波切”都是一样的,正如中国古代一般管很有学识的人叫“先生”,作为一种尊称,然而后来随便个人都能称“先生”了。 所以严格意义上, 民间戏谑说“北京朝阳区有三十万仁波切”,倒也可以强扯为不是假冒,只能说是自称的很多。 但正是因为大部分人不明白了这个,所以纷纷不少混圈子的,脖子上挂几串东西,手上再挂几串东西,然后就自称是仁波切了,然后一个忽悠一个,忽悠来忽悠去,乱象一片。 而佛教推出来的这个“藏传佛教活佛系统”倒是非常不错,可以肃清一下乱象,毕竟真正意义上藏教佛教里的“仁波切”,也并不是很容易的。 在宗教内, 因为此类大多在藏传佛教内,被认为是转生者,称为“加瓦仁波切”,这种情况下仁波切的名号是属于天生就带来的。 然后首先要从小就在如佛学院之类的地方读经学习,一直到大,然后还要参加考试,最后获取到堪布的头衔才来,起码也要二三十岁了。 换而言之,这就像在卖大学文凭一样,就那么轻轻松松被文艺青年或冒充文艺青年的混混们把这个名头弄坏了,也是件很烦人的事。 从上所述,“活佛”这个称呼是有问题的,因为而在宗教定义上转生者未必是佛。 为什么这样说?因为这种转生,中间有含糊的地方。 藏传佛教里认为确实是某位前世修行很厉害的转生到今世,这个姑且不进行否定,即使是认为是真的存在,其实也是极少数。     然而藏传佛教中的转生者,更多是实际上跟真正意义上的“转生”没有多大联系的居多。 一种情况是,一个流派中需要一个领导人,于是就不得不弄个出来,放在那个位置上进行培养,表示就是某某转生,这样显得名正言顺。 而另外渲染的转世者间的相似性,如相貌相似,其实是因为本来就是近亲或是父子。 这种情况也是认为是宗教意义上转生的一种。 这个不仅仅是一般的仁波切,包括班禅也是这样的,直到清朝乾隆年间之前,藏传佛教的转世灵童之争,各流派间你争我斗,跟皇子夺嫡的激烈程度差不多,谁扶植了自己流派的上台了,那么这个上台的就被认为是班禅转世。 后来到了清朝才开始有所改善。 乾隆皇帝写了《喇嘛碑》里说:“然转生之呼必勒罕出于一族,是乃为私。佛岂有私?故不可不禁。 兹予制一金瓶送往西藏,于凡转世之呼必勒罕,众所举数人,各书其名置瓶中,掣签以定,虽不能尽去其弊,较之从前一人之授意者,或略公矣”。 简单来说就是,佛怎么会有私心,只跑去那里转生,所以就干脆做了一个金瓶,送到西藏去,要推举的话,就直接扔瓶里去,然后抽签是谁就是算,虽然不能完全解决问题,总是比以前只由一个人来授意,要靠谱得多。 同时《喇嘛碑》中也指出来了:”皆以兄弟叔侄姻娅递相传袭,似此掌教之大喇嘛呼必勒罕,皆出一家,亲族几与封爵世职无异。“这也很好地解释为什么转世者大多会有相貌相似的原因,因为  本来就是近亲或直系亲属。 如果明白了这些,也就会明白,实际上所谓的转世,其实一直是在被人为控制下的。…

Read More

评《太上老君说五斗金章宝经》—兼谈还阴债的原理

有个还阴债的说法是这样的,人一旦出生,就会欠下地府多少多少钱,如果不还这个钱,人的运气就不容易好,所以应该还了阴债,人的运气就好了。这是民间最俗的一种说法,并且还有诡异称呼是叫人皮债,说是买人皮所欠下的。 此说粗鄙,不值一提。 若说生为人身,不免天生污染环境,占用地球资源,捕食动物,杀伤生灵,有违上天好生之德,有损于天地功化万物之德,还可承认。 若说天生无缘无故就欠谁钱了,还得烧纸还债,这是找不自在,想被雷霆劈几下感动感动么? 当然以上是戏言,若果真无用,想来早被信众所弃,按坊间神棍们的掐架习惯,必然是骂声一片。 客观说,施行还阴债之事,明其原理,操作得当,确有实效,以致于迅速风行,连佛教一瞅都感觉不行,自己也跟着推出还阴债的法事,在各地施行。 那么,这个还阴债到底有没有道理,如果有道理,它到底是怎么回事? 如果从经文上看,首先应该翻看道教的《太上老君说五斗金章受生经》,而受生经的内容,初看就不是什么正经玩意,亦必然不是什么历史悠久的经文,显为后世人所造。 其所宣扬效果之上,里面所言“三世长为男子之身“,显然不合道家之心,太上道祖绝无可能有此一言。 再观其符咒,其五灵符设计粗糙,有夸张之嫌。 如此西方七气符,称服此符,此章灵符镇人肺中,若人肺受病,以朱书烧灰服之,立愈。 又如此符称此章灵符镇人心中,若人心受病,以朱书烧灰服之,立愈。 此五道符结构大体相似,惟不同者,在于星数有变,如治肺一符,不过星取七数,以象于金数,又如治心一符,其上不过取于九数,通于南方离火,故能治心,又如脾符,总计十五之数,通于五行之土,故能治脾,然此类设式,虽有祛病之功,却如何能起立愈之效? 是逗三岁小儿乎? 然其所构之内容,虽显粗鄙,不值一信,但是潜藏之意却颇值一观,若换一视角,便又截然不同。 转换为白话模式          还阴债这个东西,正式一点的说法叫还禄库钱,大体是依据经文来的。 而还禄库的办法,则是在该人的本命日,进行烧化相应的阴财,同时,经中还言称诵经可以折钱,按每颂一遍《五斗金章宝经》,便能折一万贯。 这些有没有道理?把它分析一下便明白了。 甲乙九,丙丁三,戊己十二,庚辛七,壬癸五,如果列出来是这样的: 丙丁三 甲乙九      戊己十二      庚辛七 壬癸五 这个是一个什么模型?答案是:五子归庚。 按《三天秘法》:五子者,即甲子、丙子、庚子、壬子是也。从地支掌上起五子,逢庚即止,则各得其数而归其位。例如甲子纳音海中金,从甲至庚,即从子至午,其数七,故西方金数七。丙子纳音涧下水,从丙至辰,其数五,故北方水数五。戊子纳音霹雳火,从戊至庚,即从子至寅,其数三,故南方火数三。庚子纳音壁上土,从庚至庚,原庚不动,即从子至子,原子未离,其数一,故中央戊己土数一。壬子纳音桑柘木,从壬至庚,即从子至申,其数九。故东方木数九。 五子归庚又与推纳音本命气数有关,这是道教专用的一种方法,细说扩展太多,这里不表。…

Read More

风水认识谬误:心善比风水更厉害?

不知什么时候,开始出现了这种谬论,可谓是贻误世人,心善固然能在清贫之中更得安乐,然而却绝不可能大得过风水作用。因为 这是因为风水是一种客观的存在作用,而并非是主观的人为意识所能左右的。 通常一般最喜欢说的一个故事就是,一个风水大师口渴了,遇到个老太太,然后老太太给他热水喝,上面还放了糠,但在农村糠是给猪吃的,所以风水大师很生气,正好老太太要选个墓地,所以就这位大师就选了个凶地给她。然而过了十年后,这位大师重到旧地,却是发现老太太家里人过得很好,并且得知当年老太太给他热水喝还放糠,是因为他长途劳累,不能突然喝冷水,而热水怕烫着他,所以放了糠,能让他边吹边喝,避免被烫着。于是乎,这个故事总结就说:心善远远比风水重要。 事实真是如此?真相是残酷的,这个故事是胡编出来的。 现在来追溯一下,这个故事的原始版本流传,是1983年青田县民间人士口述,作为民间故事记载下来的。同时,这个故事被修改得厉害,而这些修改显然是恶意的。 这里记录一下原故事: 以前,瑞安有个风水先生到青田来看风水。他爬上一处山顶,走进凉亭讨茶喝。施茶的老娘端来一碗热茶,放进一撮砻糠,阴阳先生气极了:糠是喂猪的,把我当猪,真是欺人太甚!但口渴难熬,只好边吹糠边喝茶。 阴阳先生生心害老娘,对老娘说:“我是看风水的阴阳,专门给人家选择龙穴坟地的,你家要选择坟地吗?”老娘说:“先生,你来的正好,我正想叫人到瑞安请阴阳先生呢!” 阴阳先生东选西选,选了一穴死绝地给她。茶亭老娘不知缘故,就依着做了坟地,葬下老人尸首, 过了十年,这个阴阳先生又经过这座凉亭,一看已变了样:雕梁画栋,椅洁几净,凉亭老娘比十年前更健了,红光满面的,她一见阴阳先生,就要拉他到家里去吃饭,说是都亏他选了个好坟地,一家人都发了,有当官的,有经商的,丁财两旺了。 凉亭老娘说着又倒了一杯热茶给他,仍旧放进一撮糠。阴阳先生奇怪了,就问:“糠是喂猪的,你茶里放糠是什么缘故?”老娘说:“先生,象你们过路人,从山脚 爬到山顶,浑身发热流汗,口渴要命。若不放点糠,马上一口喝下去,可要生病的呀,放点糠,就会边吹边喝,慢慢喝下去,才不会伤害身体呢!” 阴阳先生一下大悟,羞得面孔红冬冬的。还好阴阳是假的,不然害死凉亭老娘一家倒是天大的冤枉。 口述、整理:吴  曼 时间:1983年 地点:吴岸村 流传地区:青田县 故事中的主角并不是风水大师,而是仅是一位普通风水先生,而广为流传的说成风水大师干害人勾当,其实用心颇为险恶。 古代提及的风水大师,都是赫赫有名的人物,并且都有真本事,并不像现在现代的风水大师大多只是名声包装炒作,水平有限。 真正的风水,要成为大师级的人物,必须要领悟了天地正气作用的风水核心,而此非要德行不可,所以不可能因为乡间老太太的一时举动就产生要害对方的想法,即便是老太太真是用心不良,也不过只会一笑了之罢了。 即便会这样干的,也只有民间那些良莠不齐的普通风水师,只是这些风水师水平上首先就未必靠谱,何德何能能称“大师”之号? 然后更重要的,这个故事的本来也并非是用来劝善的,而是用来反封建迷信而编出来的一个故事罢了。 为什么说这个故事是编的?再看一下这个更古老的故事: 有个小伙子,大热天赶路,口渴得慌。他走过一个村庄,见一老婆婆在井边洗衣,就过去讨水喝。那婆婆从井里打上水来,倒在碗里,然后,又从旁边的仓库里抓了一把砻糠,撒进碗里,这才拿给了小伙子。 小伙子见碗里浮着一层砻糠,心里很不痛快,想这位婆婆也太小气,只给碗水喝,也不愿让人喝个痛快。无奈,他实在太渴,顾不得多说就去喝水。因为碗里漂满砻糠,小伙子要喝水必须先吹一口糠。就这么一吹一喝,好半天才把水喝光,他一脸不高兴地把碗还给婆婆。 只听那婆婆乐呵呵地说:“怎么样,喝饱了吧?你别不高兴,大热天赶了路,猛喝凉水会伤着脾胃,我故意往碗里撒把糠,就是让你一口一口慢慢喝,这才不会喝坏了肚子呀。” 稻谷经过砻磨脱下的壳,便叫作砻糠,之所以强调这个名词,是因为这个民间故事传说原型其实主是在说“砻糠茶”的,而这个故事才是真正广为流传的故事。 这个故事中还重点指出的是急了喝冷水伤肠胃的事,这是一个很重要的一个知识,逻辑上也是自洽的,属于成熟的民间传说。 而后来改的故事中,因为不理解,或是因为故事流传之间模糊,所以才改成了热茶的说法,但热茶说法显然会让人产生疑问,既然是热水,自然就会让人喝得慢,怎么又会需要放糠?显然故事情节并不成熟。…

Read More

一友人占问打侍魂可一次通关否

公历时间:2016年1月1日17时 当日干支:乙未 戊子 壬午 己酉国际易经网 当日旬空:申酉(日) 寅卯(时) 阳遁一局 值符天禽落二宫 值使门落一宫 ┌──────┬──────┬──────┐ │  九地  │  九天  │  值符  │ │  休门 辛│  生门 乙│壬 伤门 己│ │  天辅 辛│  天英 乙│禽 天芮 己│ ├──────┼──────┼──────┤ │  玄武  │      │  螣蛇  │ │  开门 庚│      │  杜门 丁│ │  天冲 庚│     壬│  天柱 丁│ ├──────┼──────┼──────┤ │  白虎  │  六合  │  太阴  │ │  惊门 丙│  死门 戊│  景门 癸│ │  天任 丙│  天蓬 戊│  天心 癸│ └──────┴──────┴──────┘ 占:时干击刑,且上下伏吟,又逢门迫,不止玩一次,二刑加一迫故应为三次,前三次皆不能通关。 答:是三次,都没打过。看看三次用的什么人物? 占:坤宫乘符为主,第一次当选用主角是也,坎宫以值六合,第二次当选不同角色,值于天蓬为大盗,故初选用角色当是黑衣或与水有关,后又换用主角,第三次又是另同一角色是也,天柱为破军,持丁必是持大刀人物,然杜门为闭绝,终究不能通关。 答:第一次使用主角霸王丸,中间就死了,续了几次后,最后没有遇到天草都死在最后牙神幻十郎处。第二次选用风间苍月一口气打到天草那里,死后换过霸王丸,最后还是都死在那里。第三次,选取查姆查姆,一直打到壬无月斩红郎那里,然后都死光了。 问:如果再玩一次可通关不? 占:不可。 问:刚才玩没过,看选的什么人? 占:天辅主文质气足,又辛为尖锐金属之物,落巽为细长,必是细长剑,又巽为长女,故必是女剑客。惟上乘九地,伏吟难伸,乘九地必不可通关。 答:是选的夏洛特,一口气打过了壬无月斩红郎了,最后都死在主角霸王丸那里。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