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一派授箓心印的千古之秘(下):炼将

上文已经说过,将呢,就是那些众生所膜拜的神明,这句话有更深的含义,要牢牢记住。 而不同的人,与不同的神明缘分是不同的,有一些更深一些,有一些浅一些,这种缘分可以理解为一种相性,相性相合时,那么对于该神明就会更具感应。 所以在授箓的时候,会进行拨将,其实就是告诉你与哪位神明更有缘份,而所拨的将实际上是根据箓生的出生时间计算出来的,当计算出来后,便会将相应的神将拨给箓生,然后受箓的法官就可以通过一定的方式与神将沟通。 有一些流派会拨得更多,比如心将,属将,这个将,那个将之类的,这些并非说完全没有意义,不过将多则难专了。 一定要记住白玉蟾祖师说过的话,炼将要专门炼一个将,炼精了才叫本事。 将的本质就是那些与学道者具有天然相性的神明,而按照传统,常用的神将通常被归纳成了三十六名,即雷霆三十六将。 然而有人会问,为什么在道教不同的流派中,这三十六将的身分也各有不同?并有雷霆三十六将中,有很多将显然是在汉代以后出现的,比如关帅显然是三国时期的,而岳元帅显然是宋代的。 早年正一授箓时,哪里有那么多将领?起码在唐代的时候肯定没有岳元帅。 实际上这并不是矛盾,因为雷霆三十六将,实际上是后来的说法,它的目的只是为了凑足三十六将满足天罡之数,所以有的流传的雷霆三十六将中,有些也会将风雨雷电也拿来凑数。 不过也有左拼右凑的凑出来像模像样的雷霆三十六将系列,并且每一个将都有自己的真形符(即常说的天师符),这个有机会再详说。 那么将的划分是依据什么?这个很简单,当然是依据五行特点来的,如马元帅属火,自然与火相性的更加有缘,赵元帅属金,自然与金相性的更加有缘,其它的也大体如此。 那么有了将以后,如何沟通呢?一般的资料上通常对于这个问题,会故意隐而不说,实际上,沟通自己的神将的办法,关键的秘密就在于心印。 这个心印是在授箓的时候会填写在箓牒上,一般分花押心印与急难心印。 有人会好奇心印是什么样的,打开你们的传度证,看经师、戒师、度师那里,每个名字下都有一个符篆,那个就是各人心印。 每个人的心印是不同的,当授箓拨了将后,法官便可以通过心印,与神将进行结盟。 虚靖天师在《破妄章》里明确说过: 召将先轰令一声,令声惊起我雷神。 缘何不见元神面,只为元神昧本真。 心印相传付有缘,今人刊木不知玄。 祖师心印相同处,颗颗光明彻九天。 唯一需要注意的是,召将的使用,心印必须要两个,一个是自己,一个是神将的,通过自己的心印与神将的心印相合,便能召来相应的神将。 这就好比一把钥匙,而神将的心印好比一把锁,当这把钥匙插入到了锁里,于是便可以召来相应的神将了。 这种方式最为奇妙的是,即使是你的内炼不足,同样可以招来神将护佑,提升自己行法的灵验程度,当然最终将的法力强弱仍然还是取决于法官的内炼水平。 专门修炼神将的方法,称之为炼将,炼将的本质是借外而修内,修炼得好,最终是可以通真达道的,其中更有隐秘。 按生辰八字来定的适合炼什么将,不仅仅只是个形式,炼将的本质,实际上相当于是在告诉法官,应该修炼什么样的功法。 如果熟悉术数的道友,在这里便应该能够联想得到,一般针对八字采用五行补益得当,只要方式正确,改变运气多能收到明显的效果,然而这些都是在外的影响。 然而如果结缘的神将本身便对自己的八字有补益作用的话,那么再进行炼将,修炼了相应的功法,这种由内而外的影响,又会导致什么的情况发生? 这个可以认真思考一下。 一般通行炼自己的心印,有些会采用五行炼将法,大体是澄心静虑之后,根据日子的五行,分别采炼五行气,配合掐诀、咒语,混合本宫祖炁。 针对元帅炼将则有所变化,如殷帅是先凝神,用中央黄气与天中黄气相混,然后心火上接再降下,混合在一起,最后发出再吸入变成金黄炁,直接砸到地上,再右手叉腰左手雷局,将气从耳出,伴随火召出元帅,然后取毫光转下丹田过尾闾与肾中金光相合,再冲上泥丸,再将金光团成一小团,然后变成一个点,纳入中宫去。…

Read More

正一派授箓心印的千古之秘(上):源流

参加授箓并成为一名正式的法官以外,其实其中还埋藏有很多的秘密,这里便是要说说这个问题。 唯一遗憾的是祖天师只为正一嫡血的留下了这条路,只有领受正一三山嫡血字辈的,才能将心印真正发挥出力量来。 贫道看到不少全真的道友也在龙虎山天师府授初箓,不知是否授箓时也给予了嫡血字辈,如果是给了,那么便恭喜了,同样可以修炼正一的法,只是称职行法时,仍然需要使用正一字辈,不然心印仍然难以发挥作用。 如果有佛门的朋友则不必看下去了,除非是普庵传承的得授中盟箓,不然非正一三山嫡血的道统,盗用会反受天谴,这不是光凭狂热的宗教情结,幻想佛祖多么厉害就能解救得了的。 如果你是一名正一三山嫡血的修道者,并且还不明白心印是什么,同时也没有真正领悟什么才是道法,传说中那些术法是否真实存在并可以重现,那么耐心看下面的内容将会非常有用,如果你能够真正领悟并找到自己的方向,那么诸天气荡荡,指日可期。 虽然说现代天师府的授箓,在努力尽力恢复当年天师授箓仪式,然而道众人所皆知的是无论是天师府也好,还是其它什么地方也好,授箓更多是一种宗教意义上的仪式。 并不可能像古代那样,一旦授了箓后便瞬间升级,然后箓中官将云集护佑,行使相应的道法立即变得心应手。 贫道曾经在知乎上说,现代授箓的法效已失,便是这个道理。 所以一定要明白,并不是授箓了的法师就一定水平有多高,更何况还有一大批混入道教的江湖神棍,在混到了箓职后,只是将箓牒当作一个用来凭依吹嘘的资本。 据一些道众说,有些所谓的授箓法师,整天就在QQ群或是其它地方跟人口水喷架,一旦喷不过了,就说自己是授过箓的云云。 早些年授箓的道众中,鱼目混珠之辈太多,贫道亲眼见过有开佛堂的神婆,找了关系也跑去授箓。 然而即便如此,现代授箓混乱不堪没有了法效,然而老祖天师对后世岂能没有预料。 所谓天留一线,在箓牒中仍然藏有很大的秘密,如果能够一心求道,真心修炼,其实仍然还有一条路留给了正一三山嫡血的真正学道者。 这就是心印。 首先要从基本的说起,道教正一派的制度中,从一名信众成为一名合格的法官,从现代的历程来说,一般要经历三个步骤,第一步是皈依,皈依之后是传度,当传度后就说明正式开始学道了,而学道积累到一定程度后,就会进行授箓,授箓后的道士称为法官。 信众在皈依通常是没有道名的,除非在这个时候已经拜了师,师父已经赐下了道名,不然便是传度的时候才会拥有道名。 为什么说传度很重要呢?因为传度之后死籍会转由三官大帝来管理,不再由地府阴司所管理,如果没有修炼到一定的地步,而是正常逝世,那么逝世后会直接由三官大帝进行考校。 这个有些人或者不明白,被地府阴司管理与被三官大帝考校管理有什么区别,一个现代比较有意义的事是:假如你生活在海外,只要你是传度过的,那么羽化后一样会回归三官大帝来考校功过,而不必受限于当地宗教文化的影响。 授箓与未授箓的明显区别是,授了箓后的法官,就有了职,通常被称为XX仙官,会被划归到某一个院的麾下,同时还会进行拨将。 而这个仙职在行法的时候也称之为箓职,大凡依科行法,总是要先述职,然后再行法。同时,在授箓之后,需要进行功德缴箓,这样即使是法官未修炼到足够的高度,那么去世后也会有祖师接引照拂。 由于法官每行一个法,都会用自己的职来进行,施法前都会表述自己的职位,这个会产生功德的累积,如果功德累积得不多的话,会成为转世的福报;如果功德够高能直接上升天界;如果功德更高,便是成神也是可以的。 如有些人去世了,因为生前积善较多,所以大众为其修庙,于是享受香火祭祀而成了一方城隍土地,对于一般人来说,死后借助这种方式不但能活着,还能享受荣耀,这是件好事。 然而对于真正修道的人来说,并不认为这是一种多好的事,这只能称为“庙食下鬼”,而“庙食下鬼”即使是修炼得好点断离灭三界不昧因果,也最多只能升级为“清灵爽善之鬼”,凡此种种,皆不是正统道家修炼者的目标。 全真与正一在体系上有一个极大的不同,便是全真如果行科,那么都必须要以邱祖的名义进行,因为全真的道士是受戒,所以并无箓职。正一的则完全不一样,凡是法官均有自己的箓职,而行法的时候只需要述自己职便可以了。 这个是因为当初全真启教王重阳祖师主要是修炼丹道为主,并不从事斋醮活动,而全真开始斋醮活动的时候,基本上所有的科仪都是从正一学习去的,如果翻过一些早年的全真科本,上面大多会写明抄自于何处,来源通常比较清晰明了。 即便是在清人编制科仪时制作的《广成仪制》,也是在上清派的杜光庭祖师的《道门科范大全集》基础上进行的整编。然而到了现代,如果细心翻过《全真秘旨》之类的书籍的话,会发明里面基本上都是正一的东西被套上了全真的名字,然而至于其中内容源自何处则无一处说明,以至于混乱了来源,扰乱了很多修道者的认识。 一般来说正一行法都比全真要更加灵验,这并非是说全真后世形成的科仪不好,而是后世一些人故意对以前经典的篡改导致了行科过程出现了问题。 举一个例子,例如在一些科中,会提及“金真”或是“金真演教天尊”,便是有人非要把这个“金真”改成“全真”,然后得意洋洋认为自己才是对的。这种现象在国内一些著名的道教网站上收录经典时,也经常会干这样的事,几乎所有涉及写“全真”二字的地方,实际上本来都是“金真”。 “金真”是指的道教的经文,道经有载:“金真,金简真文也。昔真文始现结於玄空,莹发光芒,刻书金简,故明朗郁郁然也。云营,云宫也。百玉容堂在玄都龙山之上,言上帝高吟金简,清音响亮, 流入云宫。”…

Read More

谈谈拜太岁

拜太岁其渊源颇古,起源于道教,影响也非常广泛, 佛教受到道教文化,所以也会提供拜太岁的场地或是举行安太岁的法会。 但现代人对于拜太岁的概念有很多误解,尤其是现代的犯太岁的说法,其实是不准确的,除此之外,普遍的认识中,还存在不少错误,比如下面这些: 认为犯太岁所犯的是值年太岁神。 认为犯太岁一定倒霉。 认为采用风水之类的术数方法处理太岁要好得多。 认为只有犯太岁的人才可以拜太岁。 认为有时拜太岁会带来副作用。 正确认识一:太岁对人的影响的本质其实就是流年刑冲克害对人的作用,犯太岁也不一定就不吉。 太岁对人的影响,实际上是命理中的一种影响,每个的命理中均可由八字进行分析,而值年的时候,称之为流年,每年有一个干支,而这个干支对着个人的八字起着作用,能够用来断定人这一年的变化。 而在八字中,最容易导致复杂影响的就是地支了,每个地支都可以有刑冲克害的影响,包含着方方面面人事,比如像2015年的为乙未太岁值年。乙未中未这个地支,在地支三刑中有未刑戌,而戌在十二生肖中就是属狗的,未是属羊的,所以通常会说属狗的在羊年,被太岁所刑,其它的犯太岁大多也是如此。 但需要注意的是,并不是说犯太岁就一定不吉利,如果流年太岁将命理不利的部分压制住,那么反而是吉的,这样就会出现一种情况:有人在犯太岁的年份,运气反而更好。这是因为当犯太岁的时候,本命中年上的地支与流年的地支力量进行了相互加强。 所以,犯太岁的年份,通常来说比平时的影响要大,会出现明显的偏吉或偏凶的状况,并不是说犯太岁都是一定不好。 正确认识之二:对大众来说,风水术数类的处理未必最佳方案 一般术数,如果是用通常的生克制化或是调候用神来避免流年的影响,这需要取决一个先决条件就是,首先风水师对于命理的把握要足够的准确,同时对于化解的技术掌握得很透彻。 在这种前提下,采用术数类的方式处理,效果自然是极佳的,但是如果不是这样的话,那么比如本来此年太岁是有益于事主的,却通过术数的方法将其化掉了,结果该得福的不福了,还有严重的,错误的判断了太岁对凶灾的抑制作用,结果反而导致事主发灾,灾祸连连,当然这些是少数情况。 高手总是少数,这个是一定的,符合正态分布原则,至少有80%的大众是没有接触高手的机会,大多认识或接触都是学得不够精深的命师或风水师,在这种情况下的误判风险是较大的。 所以,如果少数人有条件有高手帮助调理还好,如果没有的话,还是通过正统的拜太岁的方法更为稳妥。 因为拜太岁来化解犯太岁的状况,是属于如果确实此年有凶便会化掉,如果没有,因为拜的是值年的神将,不但不会有副作用,同样仍然有一定的机率得到赐福。 像2015年乙未便是杨仙将军所值,是属于如果确实此年有凶便会化掉,如果没有,因为拜的是值年的神将,不但不会有副作用,而且同样会有一定的机率得到赐福。 正确认识之三:并不是只有犯太岁的人才可以拜太岁,流年不顺也可以拜 道教的太岁神分为六十甲子,实际上,这六十甲子的神明在道教准确的称呼是“六十甲子本命星君”。之所以称为本命星君,意指那些通过祭拜可以对值年干支特征的人群产生最大作用的那些神将。 拜太岁的作用实际上是为了通过敬奉相应的神将,然后得到相应神将的护佑,从而达到趋吉避凶的目的。 明白了这个,便知道对于流年不利的,也是一样可以进行拜太岁的。 所以,犯太岁本身跟值年太岁对应的神将没有关系,但是要解决犯太岁就有关系了。  正确认识之四:拜太岁、安太岁、带太岁符之间的区别。 通常的情况下,一般去拜太岁,会有一定的机率得到赐福,从而转凶为吉,遇难呈祥。 但通常拜太岁,多是年初的时候去观里进行敬拜,通常次数不会很多,所以得到赐福的机率不一定足够高。而安太岁则在家中或宫观中安太岁牌位,会进行更多的供奉,实际上就是增加了拜的次数,自然也就提升了得到赐福的机率。 身上带太岁符,太岁符往往是由法师处理,本质上它的效果是不如安太岁的,但是它的效果又比单纯的拜太岁好得多,而且方便简洁,对于大部分人来说使用太岁符并配合自己去庙里拜拜太岁,是相对比较方便而有效的一种手段。

Read More

三生万物与Chaos系统

     现代科学界研究一种叫混沌系统的东西,有很多人将它与道家观念对应了起来,尤其是与《道德经》中“三生万物”的惊人巧合,令人非常吃惊。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然后又说自混沌之中产生了万物,但实际上这个概念与传统文化中的混沌其实不是一回事,更准确的翻译应该称为“浑沦系统"。      汉班固《白虎通·天地》是这样描述混沌的:“混沌相连,视之不见,听之不闻,然后剖判。”      宋代整理的道经《云笈七签》卷二:“《太始经》云:‘昔二仪未分之时,号曰洪源。溟涬濛鸿,如鸡子状,名曰混沌。”      在道家来说,混沌的概念是在天地之前的,但现代科学界所言的混沌系统却不是这个概念,这需要说一下现代混沌系统的来历。      在英文中,混沌系统更正确的翻译应该叫“混乱系统”,因为本来的词应该是“Chaos”,代表着“混乱,乱七八糟”意思,其原因是美国数学家约克写论文时,因为混乱的出现是因为达到某种临界条件时自然产生的,所以便给它命名成了“Chaos”,是为了表达在固定的规则性下可以自然产生无序,然后又在无序之中会自然产生有序,它本身是规则性与非规则性或有序性与无序性融为一体的现象。       正如其论文中指出的一样:如果一个系统出现了‘周期3’,那么就会出现任何正整数的周期,系统便一定会走向混沌。       如果不了解Chaos系统的对于“周期3”这个词会有点困惑,用通俗的说法其实很简单。       这取决于3的数学特性,这个要提及沙可夫斯基定理(sarkovskii)       3,5,7,9,11,13,15,17,……………       3×2,5×2,7×2,9×2,11×2……………       3×2^2,5×2^2,7×2^2,9×2^2,11×2^2……………      …

Read More

从揭秘道家秘传的七星灯续命术说起

    了解《三国演义》的人都知道,诸葛孔明在五丈原,曾经点过七星灯,并言“若七日内主灯不灭,吾寿可增一纪“,但后来因为魏延匆忙报军情,结果误碰翻主灯,导致延寿失败,故而孔明终亡。《三国演义》虽然只是小说家之言,但古代的小说家与现代有些区别,小说家大多是根据现实存在的一些东西加以改编,加以艺术渲染,从而变成精彩的故事。      正如《封神榜》里气势磅礴的“九曲黄河阵”在现实中是存在的一样,“七星续命灯”在现实中也是存在的。古云“南北注生,北斗注死”,人的生死籍传说是由南斗与北斗所控制的,所以出现了北斗的信仰。中国文化与其它文化共同点是有太阳神的信仰或月亮神的信仰,但有显著的不同于其它所有的文化的就是北斗的信仰,道教对于北斗的信仰有极多的继承。       在道经《云笈七笺·稟生受命部》中言:“在胞之时,三元养育,九气布化,五星为五脏,北斗七星开其七窍。七星降童子,以卫其身。七星之气结为一星,在人头上,去顶三尺。人为善时,则其星光大而明;为恶时,其星冥暗而小。善积则福至,恶积则灾生,星光坠灭,其身死矣。”       民间有个说法:每个人都是天上的星星,如果有流星坠落,就代表有人去世了。这个说法其实是误解,把虚星与实星搞混了。       这里的七星其实在人体就呼应着人身的七魄,"魄"这个字其实很生动,它是用“白”与“鬼”构成,“鬼”在古代代表的不是现代说的灵体鬼魂,而是一种“诡秘莫测”的事物的形容,而“白”应于西方金色,正应于七数,这也是“魄”这个字构形的意蕴。      经里又描述说了:“七星降童子,以卫其身”,这里指出了七星会保护人身,在后世有很多说法,把人身的七魄完整看作是邪恶的东西,其实是错误与没有理由的。      七星之气会结成一星,在人头顶上三尺,这也是民间“头上三尺有神明”的说法的来历,而光大而明代表善,光冥而暗则小。常为善者,常多得福,常主恶者,常多得灾,也就是这个道理,如果这个光完全消失了,人也就去世了。      为什么为善者就容易得福?因为越善则此光明越显,于是就会主动改善自己的气场,运气就会越来越好,如果常为恶,其实是在自晦光明,所以运气会越来越差。       有人会把这个给误解了,认为为恶者必死得会更快,这个并不符合现实,所以是错误的认识,这个理论是有问题的。       其实这里的话有更深层次的含义,需要一点悟性才能明白,真实情况是颇为复杂的,人做好事,会觉得快乐,精神也很好,做坏事,会觉得抑郁,心里不安,精神也不好了,这个就是光与暗的变化。       这个是建立在中国传统优秀的良知教育基础上的,大部分情况下,人能够产生清晰的善与恶,好与坏的判断,所以这个是成立的。       但是,如果自己把坏事当成了好事,这样一样会造成光明显耀,典型的如一些极端分子组织,如国际上的现在知名那个,他们建立了自己的国家,手里掌握着巨大的财富,但是四处在征战,因为他们认为自己做的是对的,凡是不信他们的教的都应该屠杀掉,这对于他们来说就成了一种光明的事,于是也就拥有了自己气运。       这是世间最糟糕的事了。       时常有人说,为什么觉得自己总是运气不好,自己的命总是那么差,如果说好人就容易得福的话,为什么好人没有好报的事情如此之多?有些人想不明白,于是只好去借助于虚妄的因果业力之说来安慰自己,虽然自己的实际生活上无多少改观,但是心灵上能够得到慰籍。       在下虽然认为这种慰籍有一定的意义,但总的来说,还是不赞同过份去追求这类心灵慰籍的,因为往往它会演变成一种邪恶的思想,比如出现一种仇富心理,于是心里总是觉得,富人总是坏人,这世上几乎没有人是认真努力而成功的,总是干了什么见不得人的勾当。久而久之,心理越发扭曲,然后还不断这样教化下一代,于是成为了越来越畸形的心理。…

Read More

道教宗教正信探讨之五:认清诡辩

        在下写了 <<对与错、善与恶、正与邪是否有分别>> 一文后,有人表示难以理解。         认为说的没有道理,说什么分不清才是大智慧,至于论及道家五术之中卦之一说,只是占卜之流不上台面之说。         持此类观点的人,常有一个共性,即是有病的,这种叫“救世主情结”,是一种精神病,典型特征是自以为是,时常扮演一幅救世主的样子,似乎世人都在苦难,就他们不在一样,其实真正的原因是自己内心觉得高人一等,所以看不起其它人。         认为占卜之术是小智慧,不是大智慧的,只能说这种观点的人没什么智力可言,哪怕是其它宗教的圣人说的,那更只能说明连这种智力才能封为圣人,也不过尔尔。        关于占卜的原理的根本是数学原理,背后包括了一切有形与无形的事物描述,术数为什么叫术数,就是这个道理。        说占卜是迷信,不入流之类的,只能说明这类人需要检查智商,因为在这类人眼中,凡是他们理解不了的,都是不入流的。        好了 ,不批评这类人士了,智商是天生的,后天又不肯补救,那就只能叫那啥残了。        下面进入正题,看得懂的可以一直看下去,在下会尽量用通俗易懂的解释,如果看不懂的,可以慢慢看,不难的。         一、二维中的阴阳概念         先来看以下的语句:         这是对还是错         这是正义还是邪恶?         这是美还是丑?        …

Read More

答消息列表中诸位疑问

1、人去世后,所分离的魂魄与三魂七魄有什么关系?   答:三魂七魄是一个整体,它是不能分开的,人去世后,魂魄中一份入地,一份归祖,一份游荡,这每一份中,都包含有三魂七魄的部分,但不一定是完整的,所以有一些游魂会出现记忆残缺,或是性情变化等,在于三魂七魄不全。 2、超度的是哪一部分?   答:超度针对的就是游荡的那一份,这个也叫游魂,即是亡灵,也是一般人说的鬼,古文云:“游魂以为变”,指的就这个。   即使在超度后,祖先牌位仍然可以供奉,墓仍然可以拜祭,就是这个道理了。        入地与归祖的部分是一定年份后会消散。 3、魂飞魄散是指的什么?   答:魂飞,即是分成的三魂离开,而魄是会散开的,所以称为魂飞魄散,这是指的变成一气的过程。 4、人去世后还有什么特殊的存在方式?   答:虚幻的世界中,如果香火念力够多,就能成为一方神祇。古时供香火较多,往往一方地域足以供给念力,阴庙亦不乏,封做城隍土地的,归于庙中代受庙食的皆有很多,而现世少了,大多也转生了,人口也越来越多。 5、有没有动物转生成人的情况?   答:明白一气的道理就很简单了,不仅是动物,植物也一样,其它生物也一样,皆是一气而来,回归一气而去,而在形成魂魄的过程中,如有些信息未尝离逸掉,夹杂有其它生物就会有其它生物的特点。如有些人带有一些动物习性或是怪癖,大多因此。 6、头七回魂是否存在?   答:在下说是了也未必会信,所以请自己去验证,验证后自然明白。 7、修炼阳神与阴神有什么区别?   答:阳神常人肉眼可见,且可影响物质界,如能千里之外摘花而回,阴神则做不到。关于此,可参见紫阳仙师与一位高僧相邀出神游的故事。 8、为什么贵派叫道家阴符派?   答:道家念起来顺口。 9、道教与道家有什么不同?   答:道家是一种思想学派,未必要入道也能研习,道教则是宗教组织,传承道家思想,但是历史上多有畸变,所以道教中沾俗颇多,时常有些失去道家风范了。 10、三符道长能介绍下贵门派吗?   答:在下门派属正一派天师道,所受法脉为阴符法脉,始于达观子仙师,当年达观子仙师隐居后,传下这一脉,故称阴符派,史上又归于龙虎山。按今世而言,虽是独成一派,亦是正一派下。 11、什么是阴符?   答:"观天地之消息,察万物之机变,印之于心,发乎于天,宇宙在乎手,万物生乎身。" 12、何为结煞?天罡气涌泉气?     答:不过生杀之气,但众道友认其为秘,皆不言之,在下也不便多言,免砸人饭碗。惟指一路,多研古籍,市面常见古籍中,有一本早已分明写出具体施用之法,不过时常被人忽略过去,如若明之,必会大笑,请见者亦守其秘。 13、请问三符道长是正规道士吗?    …

Read More

《宗玄先生玄纲论》:长生可贵章第三十

       或问曰:道之大旨,莫先乎老庄。老庄之言,不尚仙道,而先生何独贵乎仙者也?愚应之曰:何谓其不尚乎?曰老子云死而不亡者寿。又曰子孙祭祀不辍。庄子日孰能以死生为一条。又曰圣人以形骸为逆旅。此其证乎?愚答曰:玄圣立言,为中人尔,中人入道,不必皆仙。是以教之,先理其性,理其性者,必平易其心,心平神和,而道可冀。故死生于人,最大者也。谁能无情?情动性亏,柢以速死。令其当生不悦,将死不惧,偷然自适,忧乐两忘,则情灭而性在,形殁而神存,犹愈于形性都亡,故有齐死生之说,斯为至矣。何为乎不尚仙者也?夫人所以死者,形也。其不亡者,性也。圣人所以不尚形骸者,乃神之宅,性之具也。其所贵者,神性尔。若以死为惧,形骸为真,是修身之道,非修真之妙矣。老子曰:深根固蒂,长生久视之道。又曰:谷神不死。庄子曰:千载厌世,去而上仙,乘彼白云,至于帝乡。又曰:故我修身千二百岁,而形一未尝衰。又曰:乘云气,驭飞龙,以游四海之外。又曰:人皆尽死,而我独存。又曰:神将守形,形乃长生。斯则老庄之言长生不死,神仙明矣。曷谓无乎?又《道德经》、《南华论》,多明道以训俗,敦本以静末,神仙之奥,存而不议。其幽章隐书,鍊真妙道,秘于三洞,非贤不传。故轻泄者获戾于天官,钦崇者纪名于玄录,殃庆逮乎九祖,升沈击乎一身。何可使行尸之徒,悉闻悉见耳。 解释:       或有人问:道的主旨,没有比老子与庄子更早的了。老庄都不崇尚仙道,而先生您为何独独以仙为贵呢?       我反问:“从哪里看出来不尚呢?”       对方说:“老子说“死而不亡者寿”,又说“子孙祭祀不缀”。而庄子也有说“孰能以死生为一条”,并又说“圣人以形骸为逆旅。这难道不是证明吗?”       我回答:玄圣所说的话,主要是为中等人的,而中等的人入道,并不需要个个求仙。在对人进行教化时,先要把人的性给理了,而理性必要让其心中平顺,而心平神和后,才能期望修道。并且生死对人来说是最大的事了。        作为常人来说谁能够做到无情呢?而情一动,性就会亏损,这样就会加速人的死亡。所以通过教化先让人对于生不会兴奋,对于死不会恐惧,神清气和自然舒适,忧愁与欢乐均能忘掉,这样便能将情灭了而保留人的真性,即使是肉体毁了,神也是能存在的,再怎么样也是比形神俱坏的好,所以才有齐生死的说法,这是多好的方法啊,怎么能说是不尚仙呢?        而人之所以死的是形,而不会死的,则是性。圣人之所以不尚形骸,这是因为形就如同是神的宅子,装性的用具一样,其最珍贵的是神性。如果害怕死亡,以形骸为真,这是修身之道,而不是修真了。        老子说过:深根固蒂,长生久视之道。又说过:谷神不死。庄子则说千载厌世,去而上仙,乘彼白云,至于帝乡。同时还说:神将守形,形乃长生。所以老庄说了长生不死的事,这显然是在说神仙之道,怎么能说没有说过呢?        而且《道德经》《南华论》,多是为了讲道以开化俗人,大体是以静为主,至于神仙奥妙之事,只是存而不议而已。        至于幽章隐书,修真妙法,都秘密传承于三洞之间,非是贤者不传。所以轻泄的人还会获罪于天官,名字会被记载在玄录上,受殃会影响到九代祖先。升进与黜退皆在一身,怎么能让行尸走肉之人,能轻易得知呢? 分析:        这一段比较好理解,其重点是指出来了,大多传世的经文是给中等之人看的,因为宗玄先生认为这世上大部分人都是属于中等之人,即不是最聪明的,也不是最笨的,即不是天生圣人,也不是故习难教之辈。从现代来看,这个是符合正态分布的,起码百分之八十的人都属于中人的范畴。         需要注意,虽然这一段中明确说了,对于教化大众来说,会教人习静,抚其性而脱其情,然后最后人情不动则性平,并说形与神性比起来,形不如神性重要,但并不是说就要抛弃形骸,因为在其它章节中很明确的指定了,炼形是必须的。         上一章中也明确指出来了一种修炼途径:“世畏死而希仙,没为灵官,其骨不朽,功充之后,灵肉附骸,返魂还形,倏忽轻举。”         这种修炼在道家称为“太阴炼形法”,在汉代试图通过此法而升仙的不在少数,研究汉墓就会知道,很多王侯死后,因为这些人大多没有修炼,所以会采用一些取巧的办法来试图做到"返魂"效果。所以会用一些玉把身体诸窍都堵上,试图通过这样的方式,把魂魄封闭在形体内,期望经历足够久的年份后,能够达到复生的效果。如汉墓闻名于世的金缕玉衣就是起这个作用的。…

Read More

《宗玄先生玄纲论》:以有契无第三十三

   或问曰:道本无象,仙贵有形,以有契无,理难长久。曷若得性遗形者之妙乎?    愚应之曰:夫道至虚极也,而含神运气,自无而生有。故空洞杳冥者,大道无形之形也。天地日月者,大道有形之形也。以无系有,以有合无,故乾坤永存,而仙圣不灭。故生者,天地之大德也。所以见六合之广,三光之明者,为吾有形也。若一从沦化,而天地万物尽非吾有,即死者人伦之荼毒也。是以炼凡至于仙,炼仙至于真,炼真合乎妙,合妙同乎神,神与道合,即道为我身。所以升玉京,游金阙,能有能无,不终不殁,何为理难长久乎?若独以得性为妙,不知炼形为要者,所谓清灵善爽之鬼,何可与高仙为比哉?    曰:然古有仙矣,胡为既隐而不复见乎?曰:清浊殊流,真凡异境,安可得而见邪?虽然,令威千载而暂归玄元,至今而屡降,何为不复见乎?    曰:然则今之仙者为谁乎?曰:自我唐以来,可略而言矣。刘庆云举于蜀土,韦俊龙腾于嵩阳,道合蝉蜕于太一,洞玄骨飞于冀方。其余晦迹遁世、得道轻举者,不可胜纪。此皆接于闻见,讵可诬而蔽之?盖知道者稀,故得仙者寡,至音不娱于俚耳,悲夫。 解释:     有人问,道本来是无形无象的,但仙是有形的,以有来契无,按道理难以长久。这个比起只修性,然后抛弃肉体来说,怎么见高妙呢?     我回答说:道是至虚极的,但含神运气,所以从无而能生有,所以空洞杳冥,是大道无形的形,而天地日月,则是大道有形的形。以无来联系有,以有来相合无,所以乾坤能永存,而仙圣永不会灭。生,是天地最大的德。所以见六合之广大,三光的光明,皆是因为我有形。如果是沦化的话,则天地万物都不是我所有的,是死者人伦的荼毒。所以从凡人修成仙,由仙而于至真,再由真而合妙,妙再合于神,神与道相合,道便是我的身。所以升到玉京山,周游金阙,能有能无,永不会消亡,怎么推说难以长久?如果仅仅以得性为妙,不知炼形的重要,最终不过沦为清灵善爽之鬼,怎么能与仙相比较。     有人问:如果真的自古有仙,怎么现在都看不见了?     回答说:清与浊完全不同,真与凡不在一个境界,怎么那么容易看得见。更何况,令威已经成仙千年有余,至今还时常降临人间,怎么能说完全见不到呢?     (注:令威指古代一个仙人)     有人问:现在成仙的有谁?     回答说:自唐代以来,可以简单说说,蜀地有个叫刘庆的飞升了,嵩阳有个叫韦俊升仙了,合道留下肉体而入太一,洞玄则尸骨飞到中原,其它的都隐秘难知,得道飞升的不可胜数。这些皆是能够知闻的事,怎么能硬说它不存在?正是知道的人少,所以得仙的人更少,正如好的音乐俗人却不懂得欣赏一样,真是可悲啊。

Read More

《宗玄先生玄纲论》:明取舍章第三十二

    或问曰:仙者人之所至美者也,死者人之所至恶者也。而历代之君子罔有不知,而从俗者至多,习仙者至少,何也?愚应之曰:此有二理。一者,所禀之气非高,即所希之志难广。故溺于近务,忘乎远见,为声名所汩,嗜欲所昏,终絷伏于世网,竟无蹈于真域。二者,虽禀气萧遐,神襟秀迈,而济物之功未备,登仙之路犹远,是以迟回人爵,未解帝悬耳。若夙勋已着,名入丹台,则超迹绝尘,物所不能累也。又问曰:仙必有骨,无骨不可学仙,奈何?愚应之曰:夫工者必因其材而施乎巧,学者必有其骨而志乎道。故冰不可镂,愚不可仙,自然之理也。所以神不清、骨不峻者,皆非禀阳灵之气也。非禀阳灵之气者,必无慕仙之心也。苟有慕仙之心者,未有不夙挺夫仙骨者也。曰:然则有仙骨不修而可致乎?曰:有骨而不学者,亦如有材而无工。故金藏于矿也,不冶而为石。道在于人也,不炼而为凡。虽无骨而不仙,亦不可恃骨而待轻举也。 解释:    有人问:仙是大家都想去追求,而死是大家都不喜欢的。历代君子们没有不知的,然而却是俗人多,修仙的人少,这是为什么?我回答说:这有两种原因:一种是禀气不高,所以志不够广,所以才会忙于俗务,而没有远见,被声名所牵绊,被欲望所困扰,最终不得不在世间沉沦,所以最后无法修真得道。一种是,虽然禀气不错,并且各方面条件也充足,但是济人济世的功行不足,离登仙还很遥远。所以迟疑于权力地位,而不能有成就。如果积功行已足,则名入丹台,然后隐居修炼,则不会被外物所累。    又有问:修仙必须有仙骨,无仙骨不能学仙,这个怎么说?我回答说:大凡做工艺都需要根据材料来,学道的必然是因为有仙骨才会有志于道,所以说冰拿来雕刻总是会化的,跟没雕一样,而愚人根本就不会起学道的心,所以当然成不了仙,这个是自然之理了。所以神不清,骨不峻的人,都禀的不是阳灵之气,既然不是禀的阳灵之气,也就不会有慕仙之心。大凡有期望修炼成仙的人,都是有仙骨的。    又有问:有仙骨而不修可以修仙吗?我回答说:有仙骨而不去学,如同只是材料而不去雕刻打磨,类似于金藏在矿里,不去冶炼它就还是石头。道在于人,不修炼就是凡人,所以虽然没有仙骨的人,是不可能成仙的,但也不要以为自己有了仙骨,不修炼也能成。 分析:     首先指出来了一个重要的概念,大部分人都懂,但是就是不去做,所以不能有所成就,这个是修炼者少的原因,后世有个王阳明先生也是发现了这一点,所以才提出来,要知行合一,光知道是没用的,必须要要去行动才行,如此才能所成就,也就是这个意思。     其次提出指出仙骨的概念,只有有仙骨的人才会去追求仙道,而没有仙骨的人是不会产生修道的心的。同时有仙骨,只是说明有修炼成仙的条件,而不是说有了仙骨,不需要修炼也能仙。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