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chive 2021 年 8 月 5 日

文始真经三符阐注(一):宇者,道也。

文始真经,常人读之,虽觉其文晦,又多有比喻之义,然用辞高妙,但难究其义, 吾虽趣于志怪神仙之说,亦不信传说之淆,按现代之考,此经约出于南宋,有言孙定所造者,虽仍未可定也,定是伪经却无疑也。 既必非文始真人所著,故常弃之。 数年前,吾曾于修境之中,始觉天地大同,虚空始破,天地乃吾之身,万物乃吾之使,虽感此妄,亦不免意动,故试之于嘘呵,不想风雨瞬至,旋尔施之停止,皆如心意所转,大诧之。 若其为妄,如何而行?若其不妄,真之何在? 吾思之,凡法之道,必感召先天,以祖气而行,其源可朔,其因可知,其耗可查,故不轻用也。 非用气,非施法,不假它力而成,却试之则灵,用之则验,虽谓之感通先天,然仅其说,难言其实,正如感而遂通之义,虽是一理,然因何而感,因何而作,皆成疑也。 后观此经有云,“道无气能运有气者,可以召风雨”,颇觉此经不浅,再翻阅之,其云:“知物之伪者,不必去物。譬如见土牛木马,虽情存牛马之名,而心忘牛马之实。”,“盖风雨雷电皆缘气而生,而气缘心生。” 其理昭然,反以理究之,不过于修行之间,欲契道意,心之为君,故祖气萌动,梵气弥罗,虽初为妄,亦可使妄成真,法理同一也。 此经虽非文始真人所亲著,亦多为大修行者所托名,其通于先天之道,不过解释之法,又一路也,或虽有文始一脉,此经乃其后人加工而成,依此亦不足怪。 今世虽多有学者研讨此经,多不过以皮毛相附会,非其学识之不足矣,概因此经必要修行证得之验,读之方会其真意,若少此一环,将经中所言修验错认为借喻之说,岂能无误? 故而现以文言述之心得,以泽后学,非欲细究者而不可达,行文或有错谬,亦期求指正。 宇者,道也。 三符风云涌注:八方区宇也,此谓宇亦道也,非道即宇也。 关尹子曰:非有道不可言,不可言即道,非有道不可思,不可思即道。天物怒流,人事错错然,若若乎回也,戛戛乎斗也,勿勿乎似而非也。而争之,而介之,而现之,而啧之,而去之,而要之。言之如吹影,思之如镂尘。圣智造迷,鬼神不识。惟不可为,不可致,不可测,不可分,故曰天曰命曰神曰元,合曰道。 三符风云涌注:言者有所不及也,取其符以绳象亦难尽表也,盖象之有本,本之有源,源之根,根之乃有,有生与无,无出于道,乃虚无之系,造化之根,神明之本,天地之源,故道不能尽表,道不能言,道不能尽图,道不能尽思,道不能尽感。惟不思者得不可思尽之道,不言者得不可言尽之道,故曰无所得,是名得道也。 星辰斗柄,旋历方回,匆匆时光,变化无常,其于人事,乱而无序,杂而无方,恍惚交错,光怪陆离,是之而有其理,非之而不能尽。故不合者乃争之,驳杂者而介之,隐伏者而现之,持见者而辩之,多余之而去之,所欲而要之。 达其细微,如虚空造影,尘上刻物,妙渺难识,故圣智之所施,而鬼神难识,是而惟其细密之极,已不可为之,已不可致之,已不可测之,已不可分之,方得神妙变化。 可谓之天,可谓之命,可谓之神,可谓之元,而天命神元者 ,合而为道。 曰:无一物非天,无一物非命,无一物非神,无一物非元。物既如此,人岂不然。人皆可曰天,人皆可曰神,人皆可致命通元。不可彼天此非天,彼神此非神,彼命此非命,彼元此非元。是以善吾道者,即一物中,知天尽神,致命造元。学之,徇异名,析同实。得之,契同实,忘异名。 三符风云涌注:物有所变,不离其根,不离其变,不离其定,不离其趋,惟趋乃外之所生,变得内之所成。 故凡物者,必有天,必有命,必有神,必有元,天者,其势之趋也,命者,其势之定也,神者,其势之变也,元者,其势之根也。 物既如此,人既为物,故人有天,人有神,人有命,人有元,致命乃可通元,故人之天,亦物之天,人之神亦物之神,人之命亦物之命,人有元,亦物之元。 故吾派之学,随得一物,可观其天,可观其命,可观其神,可观其元,而彼元即吾元,彼天即吾天,彼命即吾命,故可知天尽神,可致命通元。 故以天地万物为师,详其学理,不过同而求其异,异而析其同,凡得其要,契同实而忘异名,此乃无名而得其实。 曰:观道者如观水,以观沼为未足,则之河之江之海,曰水至也,殊不知我之津液涎泪皆水。 三符风云涌注:上善若水,观道者循其水性,其德润下,时无常形,卷舒如意,然观一池沼之水,难明江河湖海之性,故观之于河,观之于江,观之于海,凡水者皆观也。然却不知,己之津液液泪,亦水也,虽观外,亦莫忘内也。 曰:道无人,圣人不见甲是道乙非道。道无我,圣人不见己进道己退道。以不有道,故不无道;以不得道,故不失道。 三符风云涌注:道本非人有之,天地万物亦有之,故圣人不见何是道,何非道。道非我,故圣人不见何为进道,何为退道。故能处处见道,则不离道,若得其不得者,则无失道之患也。…

Read More

vs code 中 jupter notebook 提示Kernel died with exit code 1 解决

提示 Kernel died with exit code 1时 错误类似如下形式: traitlets.py:2195: FutureWarning: Supporting extra quotes around Unicode is deprecated in traitlets 5.0. Use 'hmac-sha256' instead of '"hmac-sha256"' – or use CUnicode. warn( C:\Users\rohit\AppData\Roaming\Python\Python38\site-packages\traitlets\traitlets.py:2150: FutureWarning: Supporting extra…

Read More

修行原理探讨(一):先后天八卦与热力学定律的对应关系

本文描述的是一种先后天八卦与各类热力学方程的对应关系,欢迎进一步探讨(如果无人探讨,本文便不再续写) 首先要理解热力学里的一个概念就是:如果一个系统,出现了自发过程,那么这个过程是不可逆的。 比如两个温度不同的物体接触,无其它干预的情况下,热量从高温的物体传递到低温的物体,这个过程是不可逆的。 如果通过外力,比如强制把热量从低温物体传递到高温物体,这是可能的,但是一定会产生某种代价。 比如说冰箱致冷,降温过程其实是将热量吸收走的过程,这个过程是以消耗电量为代价的。 如果不消耗其它能量,比如气体吸收热量,可以完全转化成能量,看是无损转换,但是代价是气体的体积会变大。 因此,这里暗含着一种等价交换意味在里面。 但是特别要注意的是,热力学第二定律,只是一个经验性的描述,目前广泛认知的是在宏观条件下成立,在微观条件下是不一定成立的。 然后需要说一下熵这个概念,最早热力学出现的时候,其实它并没有一个准确的定义,只是用于计算的某种度量,后来人们才逐渐弄清了含义,它指的是一个系统的混乱度。 而这个概念,可以引出热力学第二定律,即在一个孤立的系统中,实际发生过程,总使整个系统的熵值趋于增大。 因此,一个系统温度越高,它的混乱度也就可能越大,而对于一个系统到底有多混乱,可以用熵来进行表达。 玻尔兹曼当年的定义是:S∝lnΩ,到了普朗克的时候,引入了一个系数k,然后这个公式就变成了:S=klnΩ, 这里面的k为玻尔兹曼常量,S是宏观系统熵值,是分子运动或排列混乱程度的衡量尺度,Ω是可能的微观态数。Ω越大,系统就越混乱无序。 玻尔兹曼当年证明了一个重要的事情:系统的宏观物理性质,可以认为是所有可能微观状态的等概率统计平均值。 这个概念特别的有意思,比如在深度学习算法中,有一个对数据进行softmax处理过程,softmax可以将多个神经元的数值映射到0至1之间,并且所有的数值全部加起来总和为1。 一个系统因为是有温度的,如果温度不断增大,熵值也会相应增高,如果温度无穷大,求出来的结果就越随机,因此在结果中的每一项的概率都会是相等的,反过来,如果并非每一项的概率都相等,也就意味着,它的温度并非是无穷大的,总概率为1. 而这个过程,在计算上是等价于热力学定义中的熵,因此玻尔兹曼证明的事就很有用了。 如果我们通过一些转换,能够将一个文本表示的句子特征作为它的意义所在,那么将一个句子的含义表示成一个softmax的向量的话,那么只需要求取它的统计平均值,便可以得到这个句子的特征。 玻尔兹曼常量为1.380649×10-23J/K,这个量其实就是1开尔文所对应的热力学温度,比如绝对零度就是对应于0K。 这种定义有一个麻烦的地方,就是总是它是假设在孤立系统下的,而现实中未必都是这样,因此在实际应用计算时,要同时考虑体系与环境的变化。 因此需要引入更复杂一点的公式,在粒子数不变的等温过程中,系统对外界所做的功一定只能小于或者等于其自由能的减少。 因此,分成两部分来看,在可以视作有一部分发生对外交换,而另外有一部分不会。 于是在内能中,可以单独定义出一个叫自由能的概念,这部分能可在可逆等温过程中被转化成功。 可以通过定义的“容积”或“体积”的概念来实现这样的描述,因此可以使用一个状态函数来描述,这就是亥姆霍兹自由能。 一个很显现易见的道理是,系统自由能的减少就是等温过程中系统对外界所做的最大功。 在一个热力学体系中,自发状态及平衡条件的判断,可以用亥姆霍兹自由能表达,其表达式为F=U-TS,其中U是系统的内能,T是温度,S是熵。 描述就是: 亥姆霍兹自由能 = 内能 - 温度*熵 它的微分形式则是:dF = -SdT-Pdv+μdN…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