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聊周易参同契(十二):遽以夭命死,腐露其形骸。

是非历藏法,内视有所思。 内视,指修炼时返光内照,修到一定程度时,便可将身中五脏六腑之气进行感知,而这种感知进一步,会出现一种类似视觉化的呈现。 这是指内视五藏的法,藏即脏的藏象,代表五脏之象。 《千金要方》云:“常当习黄帝内视法,存想思念,令见五脏如悬磬。 五色了了分明,勿辍也。” 《丹字紫书三五顺行经》云:坐常欲闭目内视,存见五藏肠胃,久行之,自得分明了了也。 内视虽然是小法,在很多流派的修炼方法中,它却是一般的基础功夫之一,因为不能内视的话,很多内景也便无从谈起。 这个小法修成后,所见的内景五脏是藏象,并非真实的五脏位置。 它的原理其实很简单,就是将对自己身内的感知与感受,与视觉化联系起来,这是一种很有用的技巧,当然这种建立有时也会一些副作用,比如平时本来那些能感知而不可见的东西也会被视觉化出来。 因为人并非是一个机械的简单构成,而是很多器官有机而协调地运作,维持人的生命活动,并保障人的思考能力。 通过这种方式与自己的身体打交道,便如同正常人使用一台智能手机一样,你打交道的总是IOS或是ANDROID这样的系统,而非背后的线路板或零件。 很多功法可以治疗人体疾病,这是因为人体本身有很强的自愈功能,如何引导人体成功自愈,这也是使人健康的道理所在。 所以针灸也好,中药也罢,还有其它繁多的治疗方式,都是这个道理。 如果说西医的手术移植,只是替换线路板与零件这些硬件的东西,却没有搞清楚人体软件性的东西的话,那么就能明白到为什么患者经常在手术后会有形形色色的后遗症了。 练得深了,熟悉了气的感知之后,因为人的只要有疾病,便会形成气场,便会通过相应的行为举止表现出来,所以只需要参照自己内视经验相结合变通一下,也很容易判断出别人的疾病所在。 然而如果仅仅是自我修炼的话,实际上内视并不是必须的,因为即使是没有这种功能,一样能够知晓体内的气机变化,只是没有将它与脑中的视觉建立起联系来而已,而且这样还有一些好处,在修炼过程中出来魔扰时,因为无视觉化的显现,会更容易不被干扰。 魏真人这里之所以会认为内视这种为小法,并加以批评,一定要注意背景,因为他是外丹的宗师级人物,自然可以完全忽视内视这种小法。 但这并不意味着这类小法是没有意义的,应该积极认识到内视术的在应用上意义。 履斗步罡宿,六甲次日辰。 六甲便是指六十甲子中选择日辰,这是指将天星布于地上,然后根据不同的方位,然后按照一定的次序去踏罡步,并存想自身在天中巡游的一种法门,有流派认为这样的修炼可以获特殊的力量作用到自身。 这是一种炼形的法门,如“白炁混沌灌我形,禹步相随登阳明。天回地转步七星,蹑罡履斗跻九灵。众神助我斩妖精,一切群魔皆灭形,万邪不干我长生。”一步一咒,脚踏七星,取混沌之气灌注身形,这属于七星炼形法。 前面说的内视,除了简单的内视外,其实也有更高极的法门,可以变成内视炼形法,也就是神思,内视炼法就是常见的搬运身中气机,种种气色变化等等,是重要的存神术。 一些现代的学士将身内的气机存想变化,误解成了人为的用意念去臆想,自然行法也就难验了。 在《性命圭旨全书·贞集》中将炼形之法归为六门,玉液炼形、金液炼形、太阴炼形、太阳炼形、内视炼形、真空炼形。 实际上这种分法是完全错误的,误导了后世很多人,并且其中以真空炼形认为最为高明,大体以越空是越好为标准,也是糟糕透顶的事。 更如明朝的《玄肤论》之中的“金液炼形者,了命之谓也。玉液炼己者,了性之谓也。”基本上也是儒家强迫症犯病了。 宋代以后的儒家,基本上是处于一种抽疯状态,尤其是患上了严重的强迫症,完全不知道什么叫客观了,凡事先自己拍脑袋幻想出来一套东西,然后强加在目标上面,如果与自己预想的不吻合,那么就认为这是不对的。 从宋代开始理学兴盛,让妇女裹小脚,入明代缠足之风进入兴盛时期,便可见一般。 幸好现代资讯发达,大量史籍轻易可以获取,能引用常见的古籍进行引证,免得有人说三符道长也是幻想出来的。 首先,按宋代的《灵宝毕法》来说,金液炼形与玉液炼形实际上是一体的。…

Read More

聊聊周易参同契(十一):知白守黑,神明自来

上德无为,不以察求。下德为之,其用不休。 此即言自然之道,其如人之呼吸,虽人时时皆在呼吸,不着意时便无察觉,虽似不知其所存,然却自运不休,此为上法。 以意止息者,此为心也,若不以意便是神矣。 故心不动而意乃止,神自现而调摄,此乃心息相依,心神合一之道。 又若念至则运,念不至而不相运转,便需时时刻刻一念相照,不可有纤毫相离,此为下法。 故修行非拘于片刻静坐之间,应行卧住睡皆可自然而然,不练而自习,不运而自转,虽无为而无所不为。 上闭则称有,下闭则称无。无者以奉上,上有神德居,此两孔穴法,金气亦相胥。 键者,牡也。闭者,牝也。有与无,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故为之玄牝也。 上闭者,采药于九宫之上,得之而下入黄庭;闭者,抽铅于曲江之下,搬之而上升内院。 《悟真篇》云:要得谷神长不死,须凭玄牝立根基。《金碧经》云:有无互相制,上有青龙居,两无宗一有,灵化妙难窥。 奉上而神德有居者,即肘后飞金晶,还晶入泥丸,抽铅添汞而成大药。 知白守黑,神明自来,白者金精,黑者水基。 白者,可知而未得见者,但守其黑处,则黑中自有光明,此为“神明自来”,即为金精,黑者,即为水象,故称水金。 水者道枢,去数名一。 天一生水,非用水也,所用者,乃生水之物,即水金也。 阴阳之始,玄含黄芽。 有形生于无形,乾坤安从生?故曰有太易、有太初、有太始、有太素也。太易者未见气也。太初者气之始也。太始者形之始也。太素者质之始也。气形质具而未离,故曰浑沦。浑沦者言万物相浑成而未相离。 阴阳者,太极也,其所始者,即浑沦也。 形之始者太始,质之始者者太素,气之始者太初,气形质相混而未分,故于和合四象,龙虎交媾,神气相抱,混作一片,此即浑沦之象。 有与无,皆同出于此,故谓之玄,玄中含黄,故为天地玄黄,乃其芽滋,为生气萌芽之所。 五金之主,北方河车。 五子归庚,故号五金,中央总天之气一,南方丹天之气三,北方玄天之气五,西方素天之气七,东方苍天之气九。 盖东方自壬子而归庚申九数,北方自丙子而归庚辰五数,南方自戊子而归庚寅三数,西方自甲子而归庚午七数,中央庚子本有一数,复归庚戌,又得十一数,共成十二数。计三十六数,为一小周天。 《钟吕传道集》云:昔有志智人,观浮云蔽日可以取阴而作盖,观落叶浮波可以载物而作舟,观飘蓬随风往来运转而不已,退而作车。且车之为物,盖翰有天地之象,轮毂如日月之比。 故周天之运,以为河车相仿,金含于水,子者为水,五子皆归于庚者,行满一周得而三十六数者,即为河车。 故《吕祖全书》云:河车者,起于北方正水之中,肾藏真气,真气所生之正气,乃曰河车。河车作用,今古罕闻,真仙秘而不说者也。如乾再索坤而生坎,坎本水也,水乃阴之精,阳既索于阴,阳乃负阴而还位,所过者,艮、震、巽。以阳索阴,因阴取阴,搬运入离,承阳而生。是此河车,搬阴入于阳宫。及夫坤再索干而生离,离本火也,火乃阳之精,阴既索于阳,阴反抱阳而还位,所过者,坤、兑、乾。以阴索阳,因阳取阳,搬运入坎,承阴而生。是此河车,运阳入于阴宫。及夫采药于九宫之上,得之而下入黄庭;抽铅于曲江之下,搬之而上升内院。玉液金液本还丹,搬运可以炼形,而使水上行;君火民火本炼形,搬运可以烧丹,而使火下进。五气朝元,搬运各有时;三花聚顶,搬运各有日。神聚魔多,搬真火以焚身,则三尸绝逃;药就海枯,运霞浆而沐浴,而入水无波。此河车之作用也。 又云:五行循环,周而复始,默契颠倒之术,龙虎相交而变黄芽者,「小河车」也。肘后飞金晶,还晶入泥丸,抽铅添汞而成大药者,「大河车」也。龙虎交而变黄芽,铅汞交而成大药。真气生而五气朝中元,阳神就而三神超内院。紫金丹成常如玄鹤对飞白玉汞就镇似火龙踊起金光万道罩俗骨以光辉琪树一株现鲜葩而灿烂或出或入,出入自如;或去或来,往来无碍。搬神入体,且混时流;化圣离俗,以为羽客。乃曰「紫河车」也。此三车之名,分上、中、下三成,三成者,言其功之验证,非比夫释教之三乘车,而曰羊车、鹿车、大牛车也。以道言之,河车之后,更有三车:凡聚火而心行意使,以攻疾病,曰「使者车」;凡既济自上而下,阴阳正合,水火共处,静中闻雷霆之声,曰「雷车」;若心为境役,性以情牵,感物而散真阳之气,自内而外,不知休息,久而气弱体虚,以成衰老,或者八邪五疫,返搬入真气,元阳难为抵当,既老且病而死者,曰「破车」。 故铅外黑,内怀金华,被褐怀玉,外为狂夫。 知白而守其黑者,盖水者黑也,五脏之气,所黑为肾,故肾气中藏者,即铅也,然剥黑见铅,其铅中更有真气,即为金华。 其如玉石,外有石皮,剥之而见,故称“被褐怀玉,外为狂夫。”…

Read More

聊聊周易参同契(十):建木通天地,妙道由灵根

内以养己,安静虚无。原本隐明,内照形躯。闭塞其兑,筑固灵株。三光陆沉, 温养子珠,视之不见,近而易求。黄中渐通理,润泽达肌肤。初正则终修,干立末可持。一者以掩蔽,世人莫知之。 “己”字,在甲骨文之中,是一个绳索弯曲的形状,本义是丝的头绪,用以缠束丝。在汉代的《说文解字》中说:“中宮也。象萬物辟藏詘形也。” 通常这个字用对别人称本身用,而在十天干之中,"己"在戊之后,居天干第六位。 因有离纳己者,此处内中养己,实是养离,养离便是养光,因为若是没有光,如何又能“内照形躯”? “原本”,指的根本本性,在后世的名字,便是元神。“隐明”,并不是指元神不发光,而指的是元神自身虽然隐而不现,然而却有光显现出现,向外照耀。 通过在安静虚无的状态下养己,光神虽然隐而不现,然而却有光照出,便用这个光来照着自己的形神躯体。 说到这个光,又需要说到元神了,正常人的元神并非一个实体,也并没有一个具体的形象,它是合契于虚空的,然而又真实存在的。 用一种比喻的话,它类似于世界中的空气对普通人一样,虽然看不见,但是存在。 从物质意义上,可以知道空气的成份,从道学意义上,可以分解元神的构成。 元神虽然自己无形无象,然而却可以通过光来展现,按其光又分胎光,爽灵,幽精,这三种光又称为三魂。 其中胎光为太清阳和之气,爽灵为阴气之变,幽精为阴气之杂,而爽灵与幽精,而三魂既与日月星三光相应,同时又对应于三台,它可也分为阴阳来认识,阳的部分叫胎精,阴的部分叫爽灵,而阴阳相混的部分叫幽精。 当人身体出现问题,或是气运不佳时,元神发出来的光便会显得晦暗。 所以有一种认识,认为可以带入外界的光明来助旺元神,通常以火为象征,或用火炬,或用蜡烛,或用油灯,根据人的星命布下法阵,通常本命灯用三盏以照三魂,于行年上用灯七盏以照七魄,并在太岁上再点上一盏,以光照之,认为于人身便可发生此呼而彼应的变化,从而使元神安定,变得不再晦暗,民间常见元辰灯也类似这个道理。 还有些流传变化后,更加简洁的象征,如民间有一些仪式中,用火在人身上绕圈,认为能够去除晦气等,当然这种外部的行为实际上效果并不理想,因为内在的存想引导相呼应配合才是关键。 古代有些收录的传抄的道经里,将三魂与三尸相混淆,这个必须要注意,其中的尸指的就是三尸,三尸的名字是彭质、彭倨、彭矫。 实际上它们的具体名称是不用管的,因为三尸通常与九虫联合在一起的,它们指的是人体中的寄生虫。 比如说上尸彭倨居于人脑,会影响人的视力,还有可能导致精神障碍,严重的给人带来生命上的危害,从现代来看,指的会进入人脑部的寄生虫。 古人说,不斩三尸,服食丹药都是没用的,求道必须要先斩三尸,虽然说古人卫生习惯不如今世,染上的寄生虫比较多,然而也不是说现代就没有了。 比如现代医学来看,弓形虫便包含在彭倨概念中,近一半的人类都染有,并且因为现代一些研究表现,弓形虫会影响人的性格,这非常吻合上尸彭倨的特点。 古人对于一般除三尸九虫,通常会要求服用一些药物辅助。一种常见的药方是用附子七枚炮制,芜荑二两炒,乾漆二两炒令烟,然后将它们筛捣为散,常以空腹酒服一匕,每日都服,总共服上十二天,便能将身中的虫子去除掉。芜荑与乾漆在中药上都是杀虫用的,附子有一些毒性,不过它补火助阳,有逐风寒湿邪的作用。 按古籍中载,还有一种更加简洁的就是使用人的手指甲,首先自己身体健康的话,可以于寅日剪手指甲,申日剪脚指甲,然后于一年中的七月十六日,将剪下的指甲烧成灰,然后吃下,也能驱除三尸。只是此说于中医中未有记载,管不管用是不清楚的,不过人指甲确实可以入药,也没有见有毒副作用描述,有兴趣的或可一试。 前面说的有驱虫效果的药物毕竟有毒性,随意服食还是危险的,所以也有不服食药物,单凭靠内修来解决它们的方法,这个难度自然要比用药物更高一些。 按《五行紫文》载:常用朔望之日日中时,临目西向,存两目中出青气,心中出赤气,脐中出黄气,於是三气相绕,合为一,以冠身,尽见外,洞彻如光之状。良久,乃叩齿四十通,毕而咽液。此谓炼形之道,除尸虫之法,久行之佳也。 这是一种炼形的方法,根据这种功法结构来看,它主要是用的青黄赤气,取的是初一或十五的午时,用三气相绕合一后覆盖全身,洞彻光明,最后叩齿咽液。 实际这也完全可以通过勤加修炼金光法,并使金光炼形,同样可以达到去除三尸的效果。 炼形法很多了,其它还有玉液炼形法,太阳炼形法,流火炼形法等,根据自身情况的不同,可以选择性加以采用。 另外还有通过符法来进行斩三尸的,既避免了服食药物可能带来的危险,又解决了内修耗费时日太久的问题,唯一的缺点便是要符法内炼水平较高的人来制作符箓,才能收到实效。 综上所说,虽然修炼下手是要考虑斩三尸的,但这个并非是立即就要进行的事,完全可以通过能修炼过程中不断将它制伏。 后世时常将七魄错认为阴害于身的东西,这种思维方式在明清最为盛烈,然而这种逻辑显然与古道家运用北斗的认知是截然相反的。…

Read More

聊聊周易参同契(九):御政之首,鼎新革故。

御政之首,鼎新革故。管括微密,开舒布宝。要道魁柄,统化纲纽。爻象内动, 吉凶外起,五纬错顺,应时感动。四七乖戾,誃离俯仰。文昌统录, 诘责台辅百官有司,各典所部。日合五行精,月受六律纪。五六三十度,度竟复更始。原始要终,存亡之绪,或君骄佚,亢满违道;或臣邪佞,行不顺轨。弦望盈缩,乖变凶咎。执法刺讥,诘过贻主。辰极受正,优游任下。明堂布政,国无害道。 御政之首,鼎新革故 若发施政令,首要“鼎新革故”,然此与修行何干? 此实用铅之秘,《悟真篇》云:“用铅不得用凡铅,用了真铅也弃捐;此是用铅真妙诀,用铅不用是诚言。” 前文言却白虎,即是水金,虽然神妙异常,然其亦为凡铅。 真铅在何处? 白虎虽灵,非自灵,因中藏之真气而灵,故此真气是真铅,若不知此,以虎为铅,质杂而不纯也。 若用凡铅,得火候之秘,修之可成下品,难逃生死。 若用真铅,得火候之旨,修之可成中品,方脱死籍。 惟用罢真铅又弃之,得火候之秘,方可得之上品。 故而,道学大励鼎新革故,不同于因循守旧也。 管括微密,开舒布宝。 此处实指氤氲真气蒸达之功,绵绵而不绝,朗光之所照,坎水则蒸,遂氤氲上蒸,畅达于身疏,流伸于四肢。 若依火候之中,更是停下火候,火虽不进,亦不退,便是行沐浴之功。 此中征验,八字细加体味以为奥妙。 要道魁柄,统化纲纽。 术数之中,帝尊所至,百煞不起,万煞不生,此皆斗功,因斗相覆,而百煞不侵。 自古天子无残身者,虽身经百战而必身全体贵,此亦帝星之征,受斗所护之功。 如阴宅风水造葬之中,若能算准帝星方向,亦可避百凶,今世风水学者,考定古墓,所见某墓受煞甚多,却后人发福,已非化煞为权所能解,此实皆帝星之为。 只嫌帝星之算法,今世籍所载,臆想甚多。 《钦定协纪辨方书》中已经无稽,作者亦是自知,故直称:“皆术士捏造也”。 《儒门崇理折衷堪舆完孝录》编一说,其理虽出“帝出乎震”,然实其法不过夸父追日。 《人子须知》更称土星位为帝星,不知所云。 随指几本,以供学士辨之。 又道法之中,更有北斗藏魂之术,其理通于此,无非取于北斗盖身,以掩魂魄,并依次避凶,此法有步罡之说,有符咒之法,有存想之用,虽法门众多,实则一理。 更有旁术,虽不依斗,然封魂入物,用罐者名曰藏魂罐,又称盖魂法也,理亦相通。 然此类皆小术耳,斗罡之能,又可运转五行,非仅覆护之功。 北斗指北,则天下皆冬,斗之所指,便是月建所在,故一年十二月皆因斗算之,古今未有易也,故为"统化纲纽".…

Read More

聊聊周易参同契(八) : 仲尼赞鸿蒙,乾坤德洞虚

於是仲尼赞鸿蒙,乾坤德洞虚,稽古当元皇,关睢建始初,冠婚气相纽,元年乃芽滋。 仲尼便是孔子,孔子是怎么要赞鸿蒙呢?他说:“大哉乾元,至哉坤元”。 换到现代的话来说就是:“太厉害了,太伟大了”,表达极其赞叹,一切已经难以用语言来形容了。 “洞虚”是指幽深,“乾坤德洞虚”,是说乾坤之德其幽远而奥妙难穷。 “稽古当元皇”,追溯到从久远的元皇的时候,然后又到春秋的时候,再到现在。 男子成年后便会结婚,而结婚后就会传宗接代,而产生新的生命,新的元炁又滋生了。 前面部分描述了混沌始分,阴阳分判,如同宇宙开天辟地产生的太古一雷,一线生机也由此而生,如此这生机便又接连不断被传了下去。 世间的生物,莫不是由于得此一线生机得活,失此一线生机而灭,人也是一样。 在夫妇相结合后,阴阳相和,而此一线生机便显露,于是又产出来了生机,其交织在一起而成了元炁。 这里奇妙的地方在哪里呢?人禀天地之气而人,然而在生育的时候,却并没有因为消耗就没有了,相反在产生的新的生命,又是充满了元炁的,而它是通过阴阳和合而产生的。 所以在道教,也滋生有房中术的流派,试图通过夫妻和合修炼而证得其道,而这种和合房中术修炼又分许多派别,有清修的,有浊修的。 所谓清修,讲究的是“男不宽衣,女不解带”,以神气相交,来激发阴阳之气和合相感来产生元炁,并且这个活动中必须要清心寡欲,全靠天然的男女阴阳相吸引的气来媾和出元炁。 其中哪怕有一方有了杂念,那么立即就会落入后天,而一旦落入后天,便不能处于混沌未分之状态,自然也练不出来。 所以双修中清修也不是那么容易的,不但要双方配合得当,还要保证纯净无念,这个基本上一般人是不可能做得到的。 而修行得深的能毫无杂念,自身已经然有乾坤,又不需要折腾这些事了。 而浊修,其实是根本与大道无缘的。 它的理念是有真正的性活动,并试图在这种方式中同样能产生元炁,这种方式曾经一度流行,所有的功夫都变成了肉体上下功夫,再后来基本上各类淫巧之术都托名房术,搞得一片混乱。 而且浊修基本上都是后天的浊精,与先天真精完全不是一回事,即使是稍有高明一点的,是运用的精气神的精,然而这样也只是气功之流,与大道无涉。 道教中浊修中,所说的房中术,大概来说有这些内容。 第一种是针对一些身体性机能出现了问题的秘术,然后并且告诉在房事的时候要如何注意避忌,如何才能够恢复正常的性机能,而在恢复后,才不至于又把自己身体又损坏了。典型的如道教回春术之类的。 但是即使是恢复了正常,也是要房事不能过于频繁,保守精气,这样才能有益于身心。 由于回春术之类,即使是八十老翁也是可以恢复到正常机能的,它可以针对一些年龄较大的,或是年纪轻轻性功能就出现问题的人士。 这类功法秘术设计的目的,虽然属于房中一途,但是目的主要是为了保障可以让人正常传宗接代,而在尽了人伦之后,然后才能够更好的修炼。 类似如汉代人口不足时,休养生息的时候,道教也推行过房中术中的广嗣术,让汉代的人口增多了起来。 顺便说一下,贫道所知有限,没有见过专门针对女性的高级回春术的功夫,无法实现八十老太太也能恢复到能够生育功法。 不过上天是平等,一般女性都比男性会更长寿一些,也许,这也是乾坤之别吧。 第二种是结合了一些功法,这些功法本身与修炼大道无关,只是一些辅助的办法,以减少身中的损耗,原来认为这种损耗中因为可以产生新的炁,如果得到此炁,便可以对身体有补益,不过根据现在的看法,这是错误的。 其它还有一些,是服食春药之类的,则更属末流了。 得益现代的科学角度,可以更细微的知晓生命的过程,生命的产生,并不仅仅是卵子受精便能可以了,这个过程实际上更复杂,即使是试管婴儿也要将受精卵植入子宫之中,然后受精卵还要着床,在着床后还要进行发育,然后成长。 也就是说,当阴阳进行结合的时候,那时候只能说是有了一点点炁,而这一点种子能否成功发育成长,还依赖于大量的外部环境与条件。…

Read More

聊聊周易参同契(七):偃月炉中煮天地,煎炼日魄并月髓。

天地设位,而易行乎其中。天地者,乾坤之象也;设位者,列阴阳配合之位也。 易谓坎离者,乾坤二用。二用无爻位,周流行六虚,往来既不定,上下亦无常,幽潜沦匿,变化于中,包囊万物,为道纪纲,以无制有,器用者空,故推消息,坎离没亡。言不苟造,论不虚生,引验见效,校度神明,推论结字,原理为证。 坎戊月精,离己日光,日月为易,刚柔相当,土旺四季,罗络始终,青赤黑白,各居一方,皆秉中宫,戊己之功。 易者,象也。悬象著明,莫大乎日月。穷神以知化,阳往则阴来。辐凑而轮转,出入更卷舒。 易有三百八十四爻,据爻摘符,符谓六十四卦。晦至朔旦,震来受符。当斯之时,天地构其精。日月相撢持。雄阳播玄施,雌阴化黄包。混沌相交接,权舆树根基。经营养鄞鄂,凝神以成躯。众夫蹈以出,蠕动莫不由。 天地设位,便是说的是乾坤,而设位之义,是指阴阳相互配合。 谓之易行于其中,易者,日月也,故以日月以为易。 坎卦与离卦,便是乾坤的“二用”,然而这里说“二用无爻位”,如此说来,便有两个问题,一是为何称其为爻位,二是为何又说其无。 《易·系辞》有云:爻者,言乎变者也。效此者也。效天下之动者也。 故所谓之爻位,便是专用指于动变衡量之处。 如卦中初爻,便是“初这一个位置”,而此位置不动,爻位之中,示之以阴阳变化。 故以月相而明之者,月分六象,一象而一爻,可以观其变。 古注之中,更有将六卦配以乾坤六爻,一象配一爻之说,虽颇见精彩,然而却不直白。 正所谓:“易者,象也。悬象著明,莫大乎日月。” 要解其中意,还从日月下功夫。   满月时为乾,称之为望,看不见时便是坤,称之为朔。 与其它国家或宗教所用太阴历不同,中国对此时间十分讲究,必要那太阳与月亮重合的时刻,方认为才是初一的开始,这称之为日月合朔。 观其图,月相的变化,受光为阳,不受则为阴,此便是其变化。 如是一一对应下来,便发现只有乾坤震兑艮坤六卦,并无坎离两卦。 这便是坎离两卦无爻位之意,因其不在正常的月相中体现。 既然如此,为何又云坎离二卦“周游行六虚”?   时逢日食,此月以遮日,于地上,便见得日全食,外为光茫而为阳,内却为阴,故为离卦,外阳而内阴。 --------- ---   --- --------- 又来看看月全食…

Read More

聊聊周易参同契(六):再探先天图

《爱莲说》:“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基本上读书的时候都被强制背诵过。然而,实际上此文的作者最出名的是并不是《爱莲说》,而是《太极图说》。 邵雍是1011至1077年间的人,而周敦颐是1017至1073年的,他们两个是同一个时代的,周敦颐同样是被称得陈抟老祖传承的,也都是被称“子”的人物,一个叫邵子,一个叫周子。 “国家龙兴,异人间出。濮上陈抟以《先天图》传种放,放传穆修,修传李之才,之才传邵雍。放以《河图》、《洛书》传李溉,溉传许坚,坚传范谔昌,谔昌传刘牧。修以《太极图》传周敦颐,敦颐传程颐、程颢。是时,张载讲学于二程、邵雍之间,故雍著《皇极经世》之书,牧陈天地五十有五之数,敦颐作《通书》,程颐述《易传》,载造《太和》、《三两》等篇。或明其象,或论其数,或传其辞,或兼而明之。” 明末清初黄宗炎,声称说太极图的传授过程时,说周敦颐是得自于佛僧寿涯将之授,并传其“先天地之偈”. 另外还有胡扯一通的说法,说寿涯传麻衣道者,麻衣传陈抟,陈抟传种放,种放传穆修,穆修传周敦颐,周敦颐传两程(程颢、程颐),两程传朱熹。 当然这种代关系及人物完全对不上号,荒谬绝伦的说法,出自一些教派之说,于史无可信之处。 实际上了解过之前的朱子经历的,自然知道朱子得河洛及先天诸图,是托友人自蜀中隐士处得来,并非说是两和传朱熹。 禅宗实际上是属于道佛合流的产物,虽早年印度佛教便有一点禅的色彩,这是由婆罗门带来的,然而这种禅意在早期并不鲜明,更多的是在印度一些执拗的修行方式。 有着浓浓的宗教气氛,沾满了香火气,不过这些风格始终与高妙不沾边,而且这些也是当年佛陀所不喜的东西,因为佛陀通过亲身体验认为,各种纯粹的苦行并不能达到最终的解脱。 唐朝中国佛教继老庄之风,将魏晋清谈发扬光大,结合佛教文化开创了禅宗。 唐朝也是道教上清派兴盛的时候,同样继承很多老庄之学,因为上清派本来便是由南天师道转变而来,后来承接了天师道传统,出现了一枝七叶盛况:“若隐赵先生、潘天师、澄源李先生、司马天师、宗玄先生吴天师、牛先生、叶孤云、叶广寒二天师、希和李先生,皆传教之光明者,具载道门七叶图”。 这也是后世为什么说仙佛本来是一家的原因,对大众来说,其实有时是分不清道士与僧人的。 司马天师与宗玄先生吴天师是师兄弟,都是潘天师的弟子,而潘天师便是潘师正祖师,曾经跟着王远知祖师学习,而王远知祖师是陶弘景的弟子。 太远的先不提,重点是潘师正祖师得授三清教法,三洞真诀,并兼受正一法与灵宝道法,并尽得三洞隐诀真传,而司马承祯天师与吴筠天师,是他的得意弟子,尽得其学。 因为当年武则天是女皇帝,要自己找个女的也能皇帝的理由,所以佛教就给造了很多说法,比如武则天本来就是女皇转世,而且还说印度文化里天界之主帝释天本来就是女的。 所以唐朝武则天时期的帝释天画像都是女性形象,而且基本上是照武则天的样子画的,这很得武则天心意,所以佛教得到了巨大的发展,不过这种发展也导致了后来武宗灭佛。 司马承祯天师写过篇《坐忘论》,而吴天师则写过《玄纲论》《神仙可学论》等,奠定了后世丹道的根基。 为什么要提到这些看似没关系的内容,因为他们这一脉是溯源先天图,并解读周易参同契的关键,后面不少地方提及。 佛教本身提倡供养,大量的怂恿信徒们捐赠,导致佛教占用了大量的土地与钱财,据史料表明,其实唐朝在武宗之前就有官员想要动佛教,只是当时唐朝还算有钱,所以皇帝们并没有动手,安史之乱后,整个朝廷缺钱,自然就拿佛教下手了。 根据记载,唐朝最兴盛的时候,哪怕官员们都纷纷跑到上清派授箓的时候,全国整个道教宫观全加起来不过一千九百多所而已,并且由于道教并不提倡供养捐赠,并且大多学道的人还是在家的人,并不存在占用社会资源的问题。 后来发生武宗废佛的时候,天下拆佛寺四千六百余所,还俗僧尼二十六万余人;拆招提、兰若四万余所,收膏腴上田数千万顷,收奴婢为两税户十五万余人。招提与兰若指的就是民间私造的寺院,也就是说当时佛教普通的私造寺院就有四万多所。并按《唐六典•户部》记载:“凡道士给田三十亩,女冠二十亩,僧尼亦如之”。 佛教光是寺庙加起来就有四万四千多所,道教全部一共最多时也就一千九百多所,所以道教占有的资源少得可怜,没什么油水,所以统治者自然没有打道教的主意。 如果道教有那么多宫观与土地,照样得被武宗给灭了。 唐朝后来佛教意识到占资源这个问题非常严重,如果继续下去恐怕佛教都要给灭了。所以百丈怀海禅师提出“一日不耕,一日不食”的农禅,所以在安史之乱后,禅宗才真正开始发展起来。 之后的五代十国战乱因为南方对佛教比较支持,所以佛教得到了较好的保留。 道教这方面就差了许多,因为修道的原来在家的人多些,战乱一来受到的影响便非常大,当时的战争与混乱可能是导致河图洛书在宋代初期几乎遗失的原因。 到了宋代的时候,佛教的发展很是兴盛,所以在宋初不少儒者都跟各类禅师的关系比较好,因为禅宗的思维方式,大多不离空灵妙寂之说,其中不少智慧闪现,颇得乐趣,有很好的放松作用,文人雅士多喜接触。 然而有人就会质疑了,唐朝道教发展那么兴盛,想来人也不少,怎么到了宋初就那么凋零? 晚唐的时候,根据晚唐杜光庭仙师的记载,道教宫观一千九百多所,总共度的道士总数量一万五千多人,这个数量是很少的,分散到全国实际上可以忽略不计。 而根据现代研究看,晚唐文宗太和四年,光是当时申请当僧尼的就高达七十万人,即使是去除一些数据最后计算下来,起码也有三十多万僧尼。…

Read More

聊聊周易参同契(五):追寻先天图

邵雍,字尧夫,谥康节,所以一般也常称呼为邵康节先生,以表示敬重,曾经追随李之才研究河洛象数之学,而李之才的拜河南穆修为师,穆修是跟种放学的,而种放是跟陈抟老祖学的。 在《宋史·朱震传》说:“陈抟以先天图传种放,放传穆修,穆修传李之才,之才传邵雍。” 按这个说法,邵雍的学术是从陈抟一系下来的,当然也有人表示怀疑,毕竟凡是涉及陈抟老祖的事都太玄乎。 不过再怎么怀疑,邵雍也是个被称为“子”的,即使是他自创的,也是了不得的东西。 据说邵子曾经非常刻苦,为磨练出坚强的意志力,他冬天不生炉子,夏天不扇扇子,夜里不睡觉的刻苦地学习了好几年。 不过这个刻苦是真的,后半截就别信了,历史上不少形容人刻苦,都是套的这个桥段,尤其是夜里不睡觉刻苦学习云云。 邵子年轻的时候,比较穷困潦倒,自然有标准的书生意气,毕竟学问很高,不去做那些卖卜的事,不然说不定早发达了。 因为邵子穷的没地方住,王拱辰、富弼与司光马看不下去了,所以给他在洛阳买了个宅院,里面有块地,可以自耕自种,所以邵康节先生就这样过着。 其中司马光很敬重很敬重邵子的学问,认了邵雍为兄,常常跟他一起出游。 根据宋朝朱㳎《曲洧旧闻》记载:有一次,他们曾在洛水的北岸散步,看见有人在盖房子,邵子就指着北岸的新房说:“这三间,在某年某月就得倒塌;那三间,在某年某月,将被大水淹坏。” 司马光回到家,把这件事记在他所写的文稿后面,因为时间太长,后来就忘记了。后来有一次,司马光从洛水北岸经过,忽然想起了以前邵子所说过的话,就去看那些房屋,原来已经变成一片瓦砾场了。 然而邵子占算是如何精妙呢?举两个例来说。 在辰年十二月十七日申时,邵子与朋友在观赏梅花的时候,看见二只麻雀在一树枝上争斗,然后两鸟相继坠地。 康节先生便起了一卦,说明天晚上,一定有一位姑娘来此折花,然而在折花的时候,于是便会有人追赶她,姑娘惊慌之间便摔倒了,然后摔伤了大腿。 后来到了第二天,果然应验了,附近的一位姑娘到花园采摘梅花,管理员以为是小偷,就拼命追赶她,结果那姑娘摔倒在地,摔伤了大腿。 泽火革                泽山咸 ▄▄   ▄▄       …

Read More

聊聊周易参同契(四):朱子寻河洛

没有河图、洛书及先天图的话,《周易参同契》几乎是不可能看懂的,然而河图洛书在宋朝初期的时候,已经消失了。 朱子对于此事尤其上心。 《周易•系辞上》说:“是故天生神物,圣人则之。天地变化,圣有效之。天垂象,见吉凶,圣人象之。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 所以河图洛书的来历颇为神秘。 一是伏羲当年在黄河边上,看到有乌龟浮出水面,背上有八卦,于是得到了灵感。另一说,伏羲当年王天下,然后河里出了只龙龟,将图献给了伏羲。 然而还有说是黄帝五十年秋七月,庚申日,有凤鸟至,然后黄帝在洛水祭祀,然后龙图出河,龟书出洛,得到了河图洛书。其它的有些说法差不多,只是主角换成了帝尧或是帝舜。 还有一个说法是大禹的,说是大禹在河边,突然出现一个白脸鱼身的人,说自己是河精,然后把河洛交给了大禹,以便大禹能够治水。 虽然传说颇多,不过在唐朝及唐朝以前,河图与洛书的存在是确定无疑的。 到了唐朝末年,又经历五代十国战乱,河图与洛书神秘地消失在历史中了。 1977年,安徽阜阳县双古堆西汉汝阴侯墓中,挖出来了一个太一九宫式盘,这个最晚也起码是西汉的东西了。 这说明起码在西汉洛书九宫是实实在在存在的东西,然而在汉代至宋代之间,如果不是一直秘密相传的话,便是因为某种因素出现了遗失。 也就是说,这中间的历史传承中,出现了断层。 在汉代《易纬乾凿度》中有这样的总结:“易一阴一阳,合而为十五,谓之道。阳变七之九,阴变八之六,亦合于十五。则彖变之数,若一阳动而进,变七之九,象其气之息也;阴动而退,变八之六,象其气之消也。故太一取其数以行九宫,四正四维皆合于十五,五音、六律、七宿由此作焉。” 而《黄帝内经.灵枢·九宫八风》中同样有:“太一常以冬至之日居叶蛰之宫四十六日,明日居天留四十六日,明日居仓门四十六日,明日居阴洛四十五日,明日居上天四十六日,明日居玄委四十六日,明日居仓果四十六日,明日居新洛四十五日,明日复居叶蛰之宫,曰冬至矣。太一日游,以冬至之日居叶蛰之宫,数所在,日从一处,至九日,复返于一,常如是无已,终而复始”。 这些从现代看来,显然都是明显河洛的痕迹,并且唐朝盛行九宫历,也一直流传着。 所以到了宋初的时候,竟然没有人知道河图洛书长什么样了,这是一个非常古怪的事。 不过,因为一位道士,改变了这一切。 这就是陈抟老祖。 关于陈抟老祖的记载扑朔迷离,史实与传说并存,有些传说是假的,总是能冒些证据出来,有些说法说是真的,又能在其它的记载上发现漏洞,所以只能选择些似乎靠谱的来说,无法作为史实。 陈抟老祖在道教中很著名的人物,从唐至宋多次被皇帝宣诏,民间的传说中,传言他是睡仙,一睡就能睡上许久。 实际上陈抟老祖并不是在睡觉,只是与他修炼的功法有关罢了。 在陈抟老祖在还没有成道的时候,因为遇到遇孙君仿,獐皮处士,让他在武当隐居,所以就在武当修炼了二十余年。 在隐居的过程中,有一天,忽然有五位老人来向他请教周易的奥旨,他于是便讲解给他们听。这个过程中,他发现五位老人面色不凡,皮肤如玉,于是就请教修炼的方法,五位老人教给他了蛰伏法。 陈抟老祖得授了蛰伏法后,便开始辟谷,于是时常勤奋练功,有时一练便是几个月,不知不觉二十多年过去了。有一天,五位老人告诉他说,其实他们就是五条龙,因为得益于周易的讲解,现在送他去个更适合修炼的地方。 然后转眼之间,陈抟老祖便被送到了华山,于是他便在华山隐居了下来。 上面这个故事,如果今人看来,或觉匪夷所思,不过这里的五龙,象征的便是五岳,而华山正好是西岳之一,陈抟老祖精通周易之道,自然知晓中华的龙脉自昆仑山始发气脉后,是从泰山、华山、衡山、恒山和嵩山这五岳散出龙气,并使用四渎来节制天地之气,且华山天险闻名,是避免他人打扰隐居的上佳之所,对于修炼蛰伏法这种功法来说,是再好不过。 另外还有一个传说,说宋太祖赵匡胤还没有当皇帝时,落难在民间,逃跑时跑到了华山,因为华山天甚多,逃起来自然也会比较容易。在华山的时候,便遇到了陈抟老祖,于是陈抟老祖就与其下棋,并让其立下字据,说下输了就将华山送给陈抟老祖。 这段传说是真假未知,大类的材料都指向宋太祖后来确实承认“华山自古不纳粮”,必然不是空穴来风。 另外还有些材料中记载,陈抟老祖与宋太祖的交情可能更深,赵匡胤逃到华山后,他们之间有过更长久的联系,甚至有可能包括过传授赵匡胤武术,或是对其以后崛起有过更深入的指导,并非只是简单的交流是那么简单。 至于历史具体怎么回事,便需要研究历史的去理清楚了。…

Read More

聊聊周易参同契(三):京房体系

不少人相信,这个世界的一切都是随机的,这世间的万事万物,通过大量无序而随机的运动,事物间发生种种变化,最后交织在了一起,构成了这个宇宙。 佛家虽然不关心这个世界是哪里来的,然而对现实也有一番自己的解释,称之为缘起性空,认为在世间上没有独存性的东西,也没有常住不变的东西,一切都是因缘和合所生起。 简而言之,随机构成了这个世界,所以一切都应该是随机的。 然而,如果取一个盆子,扔到地上摔破,会破碎成很多块,再扔一块盆子,同样会如此。 每个盘子破碎后形成的碎片,相比较的话,它们都是不同的,由于产生一模一样的碎片的概率太小了,所以即使摔上几万个盘子,也未必能够找到一模一样的碎片。 这是世间随机性的一种体现。 然而,如果你将每个盘子的碎片都记录下来的话,无论是它的大小,还是它的重量,会发现它们都会呈一个比率关系。 然后你将每个盘子的碎片都计算一下的话,会发现它们构成的比率竟然是相同的。 于是你发现从你的书柜上随便抽出一本书,上面文字数量分布,同样会符合这个比率。 更进一步的,你计算机上的文件大小比率分布,全世界所有国家的姓氏分布,整个地球上的地震位置的分布,所有种类生物中的各类数量的分布,统统都符合这个分布。 即便是你从沉思抬头望向天空时,宇宙中行星碎片的数量,仍然会符合这个分布。 它名叫幂律分布,无处不在。 幂律公式的一般形式是这样的: 史上记载京房觉得更古的十二律并不完美,所以将它衍伸成了六十律,不过也有资料显示,其法是由其师焦延寿所创,只是于京房手上得以宣扬。 所谓京房六十律者,一律为五音,而共计有十二律,故至共计六十律,因涉及音律其名称繁杂这里便不细说。 只需知晓,京房六十律的推算,如果整理成数学公式是这样的: 上面公式看不懂不要紧,只需要明白出京房的六十律的计算方法中包括幂律分布。 其中构造是为了符合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的内涵(1的任何次方仍然是1)。 京房六十律对应于六十甲子,而所谓六十甲子,便是将天干与地支相配,阳配阳,阴配阴,逐个挨排而去,共计得六十个干支,称之为六十甲子,这种对应构的律吕,于是就产生了纳音五行。 它的路线比较复杂,但体现了里面的规律,起算的干支开始的,所以按遁甲路线是仲孟季,而其相配的干支开始,则走孟仲季。 比如说,甲子之仲对应于黄钟之商,而下一个商音,则在大吕,而商音属金,所以甲子之仲配乙丑,均纳金。再往下一个商,便到了夷则之商,而算完了甲后,要算的壬,所以就推到了壬申之季,然后再下一个商到了南吕,所以癸酉对于南吕,癸酉也是金。壬申算完,再过八位,于是便到了庚辰之季,自然就到了姑洗之商,壬申辛巳皆纳相同的五行,到此金的三元便结束了,再往下则到了戊子仲对应于黄钟之徵,所以是属火的。 虽是说的复杂,总结下来其实比较简单,只要以金自西行为始,从甲子起依照“同类娶妻,隔八生子”,按照仲孟季逆行,火—木—水—土,则三十纳音五行全备,五音一终,再行甲午,同理又得另三十甲子纳音五行。 当然这个不明白仍然没有问题,只需要明白纳音并不是凭空而来,背后是有着一套非常严密的数理逻辑。 上面算法是比较复杂的,而在抱朴子中提出来一种简便算法,《仙药》章推人五音六属中提出:“子午属庚,丑未属辛,寅申属戊,卯酉属己,辰戌属丙,巳亥属丁”。 并在内篇中更言:“一言得之者,宫与土也;三言得之者,徵与火也;五言得之者,羽与水也;七言得之者,商与金也;九言得之者,角与木也。” 这意思就是说,如果算得一,那么就是属土,算得三,就是属火的,算得五就是属火的,算得七,就是属金的,算得九就是属木的。 因据道经中记载:““中央总天之气一,南方丹天之气三,北方玄天之气五,西方素天之气七,东方苍天之气九。” 三 九  …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