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chive 2015 年 3 月 13 日

《宗玄先生玄纲论》:虚凝静息章第二十四

   觉与阳合,寐与阴并,觉多则魂强,寐久则魄壮。魂强者生之徒,魄壮者死之徒。若餐元和,彻滋味,使神清气爽,至于昼夜不寐,唯虚凝而静息者,善无以加焉。    解释:醒着是与阳相合的,睡眠是与阴相合的。如果醒得多,则说明魂强,睡得多则说明魂魄壮,魂强则生气旺,魄壮则死气强。如果时常保持元和之态,无欲无求,则能使神清而气爽。而能达到昼夜不睡,惟有通过虚凝而静息,便可以做到了。    分析:所谓“神满不思睡”同于此理,修行之道,神魂强壮,自然精神饱满,不睡也能度日。但需要注意的,这是魂强了才会不睡,而不是要人刻意不去睡觉,装作魂强,这是完全的两回事。    而要做到神满,需要做到“虚凝而静息”,即是修炼功夫,要至静至极而至虚中自凝,如此便能补益魂神,使得魂神饱满,自然就可以达到不睡的境界。    对于常人来说,该睡还是得睡,因为不睡则神魂无法得到在休息中的补充,但睡多了则会导致魄强,魄如果太强又会反伤魂神。    如人睡觉,睡得少会困,睡得太多也会困,就是这个道理。    至于道家有睡功一脉,此是似睡非睡,只是静中养神之法,可参照“耳无所闻,目无所视,口无所言,心无所住,息无所促,形无所动。只留一点元神元炁,相依相偎,如同炉中一点火种相似,绵绵不绝,若有若无,久久纯熟”。又如陈抟老祖睡功法中“龙归元海,阳潜于阴。人日蛰龙,我却蛰心。默藏其用,息之深深。白云上卧,世无知音”,更有吕祖所留“高枕终南万虑空,睡仙常卧白云中。梦魂暗入阴阳窍,呼吸潜施造化功。真诀谁知藏混沌,道人先要学痴聋。华山处士留眠法,今与倡明醒众公。”   这类便是《参同契》中所言:“寝寐神相抱,消息候存亡”,亦是消魄炼之法,所以此类法门必要神清气爽之时方能为之,而不可于昏昏欲睡中进行,要区分清楚。   另有一脉梦修法门,由观梦入手,而求梦我合一,最后观世如梦,这种修炼实际上是修阴神的法门,属于修魄,非仙道之士所宜为之,当自参耳。

Read More

《宗玄先生玄纲论》:委心任运章第二十三

    夫目以妖艳为华,心以声名为贵。身好轻鲜之饰,口欲珍奇之味,耳欢妙美之声,鼻悦芳馨之气,此六者,皆败德伤性,秪以伐其灵根者也。故有之即可远,无之不足求。惟衣与食,人之所切,亦务道者之一弊耳。然当委心任运,未有不给其所用。且天地之生禽兽也,犹覆之以羽毛,供之以虫粒,而况于人乎?必在忘其所趣,任之自然尔。     解释:眼睛喜欢看漂亮的,心中喜欢得到名声,身上喜欢穿漂亮的,口中喜欢吃珍奇的,耳中喜欢听美妙的,鼻子喜欢闻芳馨的,这六样,都是败德伤性的,会伐害人的灵根,所以即使是有也远离,没有也不要去求。衣与食,是人的需要,也是修道者的弊端。不过这个应该根据自然而来,不要刻意去不吃不穿。而且天地生动物与飞鸟,也给其羽毛,让其吃虫子或是植物,更何况于人。关键在于,需要忘记其趣处所在,然后随其自然。     分析:像印度教中,有些修炼者就是不穿衣物的苦修者,光着身子,这类在佛教中被称为裸形外道,他们的修炼理念是认为一切皆空,那么就什么也不重要了,刻意去穿衣物不过是为了遮羞,但一切皆空,又何必要这样,所以衣服是不能穿的,光着身子才是自由自在无拘无束。     与佛教兴起同时期的耆那教也是有这样的特点,它原本是尼乾子派,派名为“离开束缚之意”,所以奉行裸体主义。关于耆那教,国人一般不太清楚,而圣雄甘地多是在历史课上学过的,甘地就是受耆那教影响极深的一个人,所以会提出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在印度的影响极大,佛教在印度式微后,耆那教仍然得到了较大的发展。     从上图来看,显然从中国传统文化看来,耆那教是有伤风化的,不过需要注意的是,这个教派虽然讲究裸形,但要与印度的性力派区别开,耆那教讲究的是禁欲,与性力派是完全不同的。     思想决定行为与表达方式,耆那教通过不穿衣物来表达他们视一切皆空的理念,这方面比佛教要彻底得多,因为佛教无法做到一方面认为皆空,一方面又摆脱所有束缚。     道家则有自己更融洽地一套理论方式,因为既然天地都给鸟羽毛,也给他们虫子吃,动物也有皮毛,也有更小的动物及植物吃,这说明本来就是天道自然的东西,穿衣还是吃饭,都是合乎自然的,既然合乎自然,这个就应该顺应其自然。     唯独需要注意的是,要把握其中的度, 自然归自然,却不能因为欲望而去刻意追求。     也就是说,道家对于人的社会行为,没有刻意的束缚与约束,但是也没有放纵,而是如果它是自然就顺应就好,而不是自然的,就要自己注意去调整应对。     比如说,修道者是否可以经商赚钱?当然可以。     因为钱财本是养命之物,经商得利是自然之事,这个并没有妨碍。但是却不能通过刻意的投机倒把,欺诈世人等方式来进行谋取利益,因为这样做,就是追逐利益与欲望,与修道的心态是相反的。     又如说,修道者否可以吃荤?     这个当然也是可以的,但是如果修炼需要不能吃荤时是不能吃的,而相关的祖师诞辰或是初一十五,教派的规矩戒律是不允许食荤的,那么也是不应该吃的,为什么不吃?这是通过一种行为来表达去祖师或神明的敬意,而这种表达应当是发自内心,觉得理所当然的,而不是强迫自己去做。     道家的方式是指出,什么应该,什么不应该,而听不听,做不做,在于你自己,一旦刻意去约束,去束缚便又不是修道了。…

Read More

《宗玄先生玄纲论》:虚白其志章第二十二

    神魂好洁,尸魄好秽,常欲虚白其志,澡雪其形,则神魂乐康,尸魄炼灭。神康尸灭者,日益清爽,虽未轻举,吾必谓之仙矣。又悲哀感恚者,与阴为徒。欢悦忻康者,与阳为徒。故心悲则阴集,志乐则阳散。不悲不乐、恬澹无为者,谓之元和。非元和,无以致其道也。     解释:神魂喜好清洁,而尸魄喜欢脏乱,如果经常没有欲望,像用干净的水一样去清洗它,则神魂会安乐,尸魄则会被炼尽。而神健康尸灭死后,就会日益清爽。虽然不至于飞升,但是也必须能仙。又有经常悲哀感伤之人,这是与阴气相通,时常高兴喜悦的之人,则是与阳气相通。心如果悲,则阴会聚集,而时常喜乐,则阳会散掉。只有不悲不喜,恬澹无为才能称为元和。不做到元和,则不能称为修道。     分析:现代有研究认为,人如果经常不开心,则会得抑郁症,这就是阴集导致,而时常开心,则能长寿。这个是最常见的说法,但是从英国伦敦大学学院的心理学和流行病学家斯泰普托(Andrew Steptoe)研究发现:科学家已经意识到这样得到的结果不准确。     英国老龄化纵向研究(English Longitudinal Study of Ageing)希望能够得到更确切的数据。这个项目从2002年起追踪了超过1.1万名年龄在50岁以上的老人,2004年时约4700名老人在1天中提供了4次唾液样本,并同时评估了自己的情绪状态(开心、兴奋、满足、担忧、焦虑和害怕)。在自我报告情绪最低落的924名老人中,有7.3%即67人在5年内过世。自我报告情绪最好的老人中,这个比率低了近一半,是3.6%,即1399人中的50人。斯泰普托表示,研究显示,好的情绪与长寿有相关性,不过并不能证明开心能让人更长寿。     简单来说,目前研究的结论认为,不好的心情,确实是会导致去世的大大风险增加。同时从心理学角度来说,心情长期压抑的患上精神病的可能性也更高,这就是《玄纲论》里指的“与阴为集”所导致的结果。     虽然喜乐目前暂无更多证据表明会影响寿命,但是如果是过度的兴奋,会影响到人的健康,这个是确实的事实。因为人的交感神经兴奋增强是包括高血压在内的许多心血管疾病发生、发展的重要机制之一,这是阳散的结果。     所以更正统的观念,应该明白,无论是过于悲伤还是过喜悦,均非是修养的正道,应该做到处世不惊,无悲无喜,恬澹无为,如此才是修行之道。    

Read More

食品溯源码管理上的问题探讨

    今天偶翻到关于食品安全的新闻上,提及食品溯源码问题,由每份食品上均打一个溯源码,然后通过这个编码可以查询到具体的蔬菜是产自哪里由谁生产。     在德国已经有这样的严格管理制度,不过在实践上,会遇到很多问题,最重要的一个问题就是,何如保证终端出售的商家不去伪造溯源码。     有相关新闻指出,比如在北京通州有家超市,出现了一些蔬菜,上面有贴有溯源码,并将此类商品翻倍出售,但是令人惊奇的是,不同种类的蔬菜竟然是一样的编码,同时整个超市中的编码只有三种,这样的情况怎么可能做到有效管理?     所以仅仅溯源是不够的。     要真正把农产品溯源码管理起来,根据中国的实际情况来说,不但应该做溯源,还应该做到去向,即由收到蔬菜的终端,要将产品进行扫描后上传,表明这份产品是具体到了哪家超市,如此安全,一旦发现有伪造做假,只可能出现在终端上。     要建立这种系统其实技术上并不难,只要农产品的企业做一个系统,然后开发一个APP,任何人均可以下载此APP,然后对产品进行二维码扫描,除直接可以得到食品的来源外,还可以得到其准确去向,如果去向名称与当前的购买处相符,则说明此是真货,否则便是来源有问题。     建立这种系统不难,但是数据的录入又如何解决,其实现在APP的二维码扫描很成熟了,只要做一个商家专用的APP,然后用这个APP绑定终端商家名称,在上传扫描时能够自动绑定,这个收到货后,核对上传也不会是多麻烦的事,完全可以在商品入库时便能完成。     这个对于所有正式渠道的商品应该都是管用的,期望早日有商家能建立这个体系,当是众生之福。

Read More